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流体力学》辅导材料6

2020-03-08 来源:步旅网
流体力学辅导材料6

第6章 管内流动与阻力

【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流体层流、湍流的特征和评判方法;掌握雷诺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2. 掌握流体沿程、局部阻力的产生原因与计算方法知道。 3. 掌握有压管路的水力计算 4. 理解水击的概念。

【学习重点】

1. 阻力产生的原因及分类。 2.短管及长管的水力计算。

【内容提要和学习指导】 6.1 第二节 两种流态及转化

1. 流动状态——流态转化演示实验:雷诺实验

结果:(a)速度小时,色液直线前进,质点做直线运动——层流 (b)速度较大时,色液颤动,质点做曲线运动——过渡区 (c)速度大时,色液不连续,向四周紊乱扩散,质点做无规则运动 ——湍流 由此得出以下三个概念:层流、湍流、过渡状态 (1). 层流:

流体质点平行向前推进,各层之间无掺混。主要以粘性力为主,表现为质点的摩擦和变形。为第一种流动状态。 (2). 过渡状态:

层流、湍流之间有短暂的过渡状态。为第二种流动状态。 (3). 湍流:

单个流体质点无规则的运动,不断掺混、碰撞,整体以平均速度向前推进。主要以惯性力为主,表现为质点的撞击和混掺,为第三种流动状态。

二、沿程水头损失与流速的关系

实验方法:在实验管路A、B两点装测压管测压降,用实测流量求流速。

hfp1p2

QVAVQA 实验数据处理:把实验点描在双对数坐标纸上

回归方程式:

lghflgKmlgV

m1,45(1). 层流时,

(2). 紊流时,m=1.75~2,θ=60°

(3). 实验还证明,不能用临界速度作为判别流态的标准,因为由层流到湍流变化时的Vcup和由湍流到层流转化时的Vcdown不同,且有Vcup > Vcdown

(4). 流动介质变化时,Vc也不同,由此得出,Vc不能作为判别流态的标准。 三、判别流动状态的标准 Re

1、 雷诺实验中所发生的现象与下列因素有关,流体密度ρ,粘性系数μ,平均流速V,管径D,即 流动现象=f(ρ,μ,V,D) 利用π定理可得:

流动现象=f( ρVD/μ )=f(Re) 即流动现象只与雷诺数Re有关。

Re对于圆管,雷诺数 V——管内流速 d——管径 μ——粘性系数

工程上一般取Re临=2000,

VdVd 当Re ≤2000时,为层流, 当Re >2000时,为紊流。

2、Re 的物理意义:作用在质点上的惯性力与粘性力的比值。 证明: Fma

FL3VsL2V2duTAdy(1)duVTAL2LV(2)dyLFL2V2LV(3) TLV

式中 L 为特征长度,对于圆管,L=d 。

3、单位:无量纲数

6.2圆管层流分析

当 Re ≤ 2000时,为层流:常发生在粘度较高或速度较低的情况下。 主要内容:

流速分布 流量计算公式 切应力分布规律 沿程水头损失的计算

一、流速分布

由实际不可压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求出。 Navier—Stokes方程:

1p2ux2ux2uxduxX222dtxxyz

2uy2uy2uyduy1pY222yyzxdt

1p2uz2uz2uzduzZ222zxyzdt

以下根据圆管层流的运动特点对N-S方程进行简化 (1). 液流沿水平等径管运动:ux=u,uy=uz=0 (2). 水平运动且为稳定流:X=Y=0,Z=-g

uxuyuz0xyzC(3). : 2uxux002x, x (4). 对于稳定流动

ux0t

uyt0

uz0t duxuxuuuuxxuyxuzx0dttxyz

duy同理: dtduz0dt

则 Navier—Stokes方程变成:

1p2ux2ux220xyz (1)

1p0y (2)

1p0z (3)

g以下由(1)式推导速度分布公式。 因为ux= u,所以

2u2up22xzy (4)

对于等径管,压强沿轴向变化率为定值,而(4)式中等号左边只与x有关,右边只与

py和z有关,故x应为定值!则

pp2p1p1p2pxLLL (5)

由于管道的对称性,ux(y,z)=ux(r),因此,引进圆柱坐标(二维)

2u2u2u1u12uy2z2r2rrr22 (6)

2uu002由于对称, , 即uur

2u1up2Lrrr (7) 则(4)式变成:

所以

p1ddurLrdrdr (8)

r积分(8)式:

dup2rC1dr2L (9)

u所以

p2rC1lnrC24L (10)

代入边界条件:r=0,u 必须有极限值 r=R,u=0

则:

C10,C2p2R4L (11)

u所以

二、最大流速

p22Rr4L (12)

r0,三、流量

p2pD2umR4L16L (13)

dQu2rdrQdQ四、平均流速

R0p1p2R4pD4p22Rr2rdr4L8l128l (14)

QpD2umaxVA32l2 (15)

五、切应力

pdududuu2u1牛顿内摩擦定律:02Lrdydrdrr2r1 (16)

当 r=R 时,τ=τ0

0pR2L (17)

rR (18) 则 0

结论:有效断面上,切应力随 r 成线性关系。 六、水头损失

对于水平等径管

hfp

pD2p32lVV232lD又

32lV32LV22hf2DDD2gV 则

p结论:层流状态,水头损失与速度呈线性关系。

64LV2LV2hfReD2gD2g ——达西公式 所以

64其中

Re为层流沿程水力摩阻系数。说明:结论与管路的放置位置无关。

第六节 紊流理论分析

一、紊流的产生

由于粘性的存在,限制了流体质点的扰动,从而在一定雷诺数限度内能维持层流状态。 1. 粘滞性对漩涡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惯性力(升力)使涡体脱离本层,粘滞力阻止涡体运动。因此,当Re较小时,粘滞力起主要作用,涡体不能发展运动(上移);当Re很大时,粘性力起次要作用,惯性力占主导地位,漩涡随时间的进程而增强,发展成为紊流。

2. 两层流体有速度差别亦是造成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3. 在剪切流动中,横向压力梯度的存在导致漩涡的产生。

二、紊流的基本特征和研究方法 1. 紊流的特征——紊流的随机性

紊流状况下,流体质点运动非常紊乱,其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随时改变。表现为各点速度和压力的脉动现象——紊流的随机性。

2. 紊流流动的基本性质

(1). 紊流能量的输运性。紊流动量输运表现为紊流的粘性;紊流内能输运表现为紊流的热传导。

(2). 紊流流动的耗散性(能量损失)。它有两项,平均粘性耗散项;脉动耗散项。 (3). 紊流流动的有旋性。紊流流场中的输运是通过漩涡来传递的。从理论上讲,没有旋涡就不能维持紊流。

3、研究方法——统计平均方法

虽然在某一瞬时,紊流运动仍然服从N—S方程,但由于紊流的随机性,求解N-S方程是困难的。

实验证明,虽然紊流具有随机性,但是,在条件相同时,进行无数次实验,其运动参数的算术平均值还是趋于一致,即,虽然个别的实验结果无规律性,但大量实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所以,只有大量实验的统计平均才能给出具有决定性的结果。因此,统计方法在紊流问题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紊流理论中,有三种统计平均方法:时均法,体均法,统计平均法

(1)时均法 ——在紊流流场中某一固定点上,于不同时刻测量该处的速度。

图中两条曲线为两次实验结果,由图,每次实验的速度变化都极不规则,在相当长的时段内的平均却是相同的。

 定义:

t1uTt0Tt0ux,y,z,tdt

tu——随机速度用时均法算出的平均值

T ——理论上应为无穷大时段

ux,y,z,t——随机速度(真实速度)

 时均法的适用范围:

只能用来描述对时均值而言的定常流动。  应用时均法的条件:

t

(2). 体均法

t u与 t0 及 T(只要足够长)无关,即u不再是时间的函数——稳定紊流。

湍流的随机性不仅表现在时间上,在空间分布上也具有随机性。

若在管流轴线 L 段上同时测量各点轴向速度分布。在不同时刻可以测到不同的速度分布,但在 L 内求速度的平均值,则任意两次试验的平均值相同。

 一维体均法的定义:

(x)1x0Lu(,t)duLx0

(x)u——沿x轴向L段上的平均速度

L ——足够长的距离

u(,t)——在相同条件下,任一次实验的速度分布

适用范围:积分与x0、L无关  空间体均法定义:

(V)1uiVu(,,,t)dddiV

(V)ui ——(x,y,z)点处的体均值

V ——包含某空间点(x,y,z)在内的足够大的体积

ui(,,,t)——在相同条件下,任一次实验的速度分布

适用范围:均匀的紊流流场。

(3). 统计平均法

因为时均法适用于定常流场,体均法适用于均匀流场,而对于一般不定常非均匀流场只有采用统计平均法。

将重复多次的试验结果作算术平均。

(p)1uix,y,z,tlimNNux,y,z,tiK1N(K)

(p)uix,y,z,t——用概率平均法算得的平均值

N ——重复次数

(K)uix,y,z,t——第k次实验的流场分布函数

三、脉动值与平均值的性质 1. 平均值的平均仍为原平均值。

1VNVKK1N1NVVN

2. 瞬时量之和的平均等于各量平均值之和。

ABAB

3. 脉动值的平均值等于零。

VVVVVVVV0

4. 脉动值与任一平均值乘积的平均等于零。

VV0

5. 两瞬时量积的平均等于两瞬时量平均的积加上脉动量积的平均。

ABABAB

证明:

1ABN1ABNK1N1AABBNK1NABABABABABABK1N6. 紊流值的各阶导数的平均值等于平均值的各阶导数。

AA2A2A;2;2tttt

A1tN证明:Ai1N1AitNttK1K1NNAAiK1t

N7. 脉动量的各阶导数的平均值等于零

A2A0;0;2tt

四、稳定紊流基本方程

1. 紊流连续性方程(时均、瞬时流动)

uxuyuz0xyzuuuxyz0xyz2. 紊流时均流动运动方程

divu0 divu0 由N-S方程:

Xiuxiuxiuxiuxi1p2uxiuxuyuzxitxyz

对N-S方程取时均,整理可得。 以x方向为例 (1). 等号左边:

1t0T11XdtTt0T1Tt0Tt0p1dtxTt0Tt02uxdtX1p2uxx

(2). 等号右边第一项:

t0Tt0uxudtxtt

等号右边后三项:

uxuyuxuuuuuyxuzxuxuxuxxuxuyuxuzuxuxzxyzxxyyzzuxuxuyuxuzuxxyzuxuuuyxuzxuxuxuyuxuzuxxyzxyz2uxuxuuuuuuzuxuxyxyxzuxxyz

所以

ux则

X整理可得:

u1p22uxxuxuxuuuuuuzuxuxyxyxzuxxxxyzX同理:

uxpuxux2uuuuuxyxzxyxxxyzz

uxuxuxuyuxuzuxtxyzYuypuyuy2uuuuuxyyzyyxxyyzzuxuyuyuzuzuyxyz

uytZuzpuzuz2uuuuuxzyzzzxxxzyy

uzuxuzuyuzuzuztxyz——雷诺方程

与N-S方程相比,它多了以下六项:

222u,u,uxyz 由于脉动而产生的附加法向应力:

由于脉动而产生的切向应力:uxuy,统称为:雷诺应力

四、紊流切应力与附加切应力

uyuz,uzux

1、附加切应力——雷诺应力,产生的原因

流体质点混杂,产生动量交换和能量消耗,从而引起附加阻力。 2、简单平行流动附加切应力 Ox 轴取在物面上,时均流速为ux 则有:uxuxy,uyuz0 现在考虑面 y=yi 上的雷诺应力

附uxuy,ux,uy异号 据质量守恒,ua1ub10u,u异号xyxy

3、紊流中总的摩擦应力τ

对于简单平行流动(如水平圆管),总的摩擦应力应等于粘性摩擦应力与附加切应力之和。

duuxuydy du,不计dy 其中粘性摩擦应力是由流体的分子运动造成。

当Re,

五、混合长度假说

由于紊流运动的复杂性,不能从理论上精确的确定附加切应力。人们只是在一些比较合乎实际的假设的基础上,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其中普朗特提出的方法较为明了,应用也最多。 1、假设的指导思想

把附加切应力项uxuy中的脉动速度转换成以时均速度表达的形式,使之易于求解。

 因在定常层流直线运动中,由分子动量输送引起的粘性切应力为

xydudy。

与此对应,在紊流的平均流动的流线为平行直线时,认为脉动引起的附加切应力可表示成:

附i其中μi为紊流粘性系数。 2、混合长度

dudy

当流体质点在y方向脉动,由一层跳入另一层时,要经过一段不与其它任何流体质点相碰的距离l,以自己原来的动量和新位置周围的质点相混,完成动量交换。流体质点从一层跳入另一层所经过的这一段距离 l 称为混合长度,它是流体质点在横向混杂运动中,其自由行程的平均值。

3、Prandtl混合长度假说

(1). 流体质点的纵向脉动速度ux近似等于两层流体的时均速度之差。

uxl(2). 横向脉动速度

duxdy uy和纵向脉动速度ux成比例。

uyCuxClduxdy

如图c,展示两个流体质点同时从y+l,y-l层脉动到y层上,此时,质点1的时均速

duxuxdyl1,而质点2的时均速度比y层快 度比y层慢

如图a,若2质点在1质点之前,则它们将以相对速度

duxdyl2。

ux1ux2 分开,

就引起y层两侧流体质点脉动到y层上以填补1、2两质点分开后留下的空隙。

如图b,若 2 质点在 1 质点之后,两质点将以相对速度近,这就将排挤 y 层上流体质点向 y 层两侧运动。因此,

ux1ux2 靠

uy与ux有关,且量级相同,即

uyux

(3). l∝y,即l 正比于距离壁面的距离。

2附uxuy紊流运动粘性系数

1Tt0t0T2duxuudtClxydydux2duxduxClidydydy 2dux注:uuClxydy 2duxduduxduxxCl2idydydydy 而:

六、速度分布 1、概念:

(1).层流边层:当流动是紊流状态时,在贴近管壁的地方仍有一层流体底层δ层。

2层30d,为水力摩阻系数Re

(2). 水力光滑:当δ层>绝对粗糙度Δ时, Δ对流动阻力影响不计,称为水力光滑。 (3). 水力粗糙:当δ层< Δ时, Δ对流动阻力有很大影响,称为水力粗糙。

2、速度分布

duxduxCl2dydy (1) 因为

据Prandtl假设,令l=ky,c=1,考虑壁面附近流动的不同情况分别讨论如下。

(1). 光滑壁面附近完全发展湍流速度场

据壁面附近流动情况分成三个区域研究:近壁层流底层区、过渡区、紊流核心区

2

由实验知,ai=5,ae=30,其中y*称作摩擦长度。

y*u* u*0切应力速度:

 ya、近壁层流底层区速度分布(y*5)

由于在层流边层内雷诺应力远小于粘性摩擦力,则(1)式变成:

dux0dy dux001dyu21* u2xuxyuy*u* uxuy层流底层速度分布: *y* yb、紊流核心区速度分布(y*30)

忽略粘性项,则(1)式变成

222dux22dux0ldyKydy dux1uuxKlnyC所以 dyKy* , u* 令CC1Klnyy* ux1y紊流核心区速度分布公式:u*Klny*C 2)

(3) 4)

(5)(6)

(7)(8)

( (

K、C由实验定,1932年,尼古拉兹作了大量精确实验得出在30 < yy<1000范围内,

*12.4,KC5.8 uxy2.4ln*5.8y故(8)式写成: u* (9) uxy5ln5.5**3uyyy10当时, * (10)

c、过渡区(5yy*30)

牛顿应力与雷诺应力量级相同,分析困难。尼古拉兹由试验得到经验公式:

uxy5ln*3.05u*y (11)

(2). 粗糙壁面附近完全发展紊流速度分布 由完全发展紊流核心区的速度结果式(8)

ux111u1u111y1ulnyClnyCln*ln*lnlnlnln*CKKKKKKKu*K (12)

尼古拉兹得出: (ⅰ). 4y*12.5,时,KC5.5 uxyuy2.5ln2.5ln*5.52.5ln*5.5u*y (13)

——与Δ无关 (ⅱ). 60y*时,

12.5,KC8.51ln*Ky uxy2.5ln8.5u* (14)

(3). 对于圆管,Re↑,u ~→V

Re105,V0.82umax Re106,Re108,V0.86umax V0.90umax 对于圆管进行计算时,可令 y=r0-r,代入公式(9)、(10)、(11)、(13)、(14)进行计算。

七、圆管紊流速度分布近似指数表达式

yuumr0 实验证明:

um——轴心处最大流速; y——坐标值; ro——半径; n——指数 对于水力光滑管:

n11Re105,n;105Re4105,n78 对于水力粗糙管:

第七节 圆管紊流沿程水力摩阻的实验分析

一、圆管沿程水头损失计算通式

由于紊流运动的复杂性,水力摩阻系数的计算无精确公式,它的计算一般借助于经验公式。

公式推导方法:

(1)找出影响水力摩阻的各种因素 (2)利用因次分析方法找出其函数关系式 (3)实验处理 (4)导出公式 1. 影响能耗因素

ΔP d ρ µ V L Δ n110 ML-1T-2 L ML-3 ML-1T-1 LT-1 L L 2. 选基本物理量:ρ、V、d 3. 组成4个π项

1PxVydz1112xVydz2244423LxVydz3334xVydz

4. 据因次齐次性求各π项

15.

PL,,,V22Vd3d4d LPfVd,d,dV2V2hfPLfVd,d,dPLV2hf2fRe,,dd2g 实验证明: hf ∝ L/D 则

LV2hf2fRe,dd2g令

2fRe,d LV2hfd2g ——达西公式 则

——沿程水头损失计算公式

二、计算沿程水力摩阻系数λ的经验公式

1、确定2fRe,d的实验方法

因为λ与Re和Δ/D有关,所以实验分2步:

(1) (2)

选定一个管子后, Δ/D定,然后做λ~f1(Re)关系曲线; 一个管子定完后,另选一个不同粗糙度的管子重复以上实验。

对于水平管:

LV2hfd2g phfd2gLV2pd2gLV2 ReVd 于是可得如图曲线λ~Re关系

改变Δ,作多条λ~Re关系曲线,即得莫迪图。 2、曲线分析

ab段:六线重合,λ值与相对粗糙度无关。

在层流区Re ≤2000,fRe64Re bc段:层流向紊流过渡区, λ变化规律不明显。

cd段:接近直线, λ与相对粗糙度无关,且直线斜率为(-1/4),即λ与Re0.25成反比,称为水力光滑区。

一般Re≤ 105时,0.3164Re0.25 1 Re>10时,5

2lgRe0.8 f g 左方:混合摩擦区。

因λ与Re和Δ/d都有关,判断公式

59.7871Re665765lgr , 6.81.111.8lgRe3.7d (4) ——伊萨耶夫公式

f g 右方:水力粗糙区。因λ与Re无关,而只和Δ/d有关,判断公式:

Re665765lg 13.7d2lg23、公式适用范围得确定:图解法 P117 图4-25 4、λ值图解法——伊萨耶夫算图

三、实用经验公式: P119

四、非圆管的水力摩阻计算 方法:把非圆管等效成圆管来计算 原则:水力半径相等,阻力相同

Rd当4d当=4RVd当所以

Rehf (5) ——尼古拉兹公式

d当为当量直径) ( 第八节 局部水头损失

一、局部阻力产生的原因

1、液流速度重新分布,产生能耗; 2、产生旋涡,粘性力做功产生能耗; 3、流体质点混掺,产生动量交换,消耗能量。 二、局部水头损失计算公式

V2hj2g 1、

——局部水力摩阻系数

l当V2hjd2g 2、

l当——当量长度

(1) l当 称为当量长度 :hj相当l当长度等径管产生的沿程水头损失hf 。

=l当dl当d  (2)的确定方法

hjz1z2p1p2V12V222g

V22g

三、查表说明

hj1、由表4-8查的0是在00.022的情况下测定的,则一般情况下要进行如下转换:

00.022

表4-8适用于紊流计算。

46

2、表4-9所查的0值需修正,它与Re有关,修正系数Re

Re0

表4-9适用于层流计算。

四、突然扩大管水头损失的理论分析

已知:Q,A1,V1, A2,V2,γ 求:hj=?

解:取1-1~2-2断面列方程

hjz1z2p1p2V12V222g (1)

取1-1~2-2为控制体,运用动量方程:

p1A1p2A2p1p2A2QV2V1 (2)

p1p2QV2V1V2V2V1A2gg (3)

把(3)式代入(1)式得到局部水头损失的计算公式

V2V2V1V12V22V2V1hj0g2g2g22

——包达公式

hj2V2V12g222A1V12V1A2V2V2A12g12g1A2g22g12

2

6.3 短管的水力计算

本节学习短管自由出流和 短管淹没出流,短管的水力计算问题包括虹吸管的水力计算、水泵吸水管的水力计算和倒虹吸管的水力计算。

熟练掌握短管的水力计算问题:(1)虹吸管的水力计算,(2)水泵吸水管的水力计算,(3)倒虹吸管的水力计算。 6.4 长管的水力计算

本节学习简单管道、串联管道和并联管道。 熟知串联管道和并联管道的特点和计算公式,熟练掌握简单串联管道和并联

47

管道中阻抗的计算方法。

6.5 管网水力计算基础

本节不做要求。

6.6 有压管道中的水击

分析水击过程产生的原因,研究直接水击、间接水击、水击波的传播速度等计算方法,介绍降低水击压强的技术措施。

了解水击过程产生的原因,能区分直接水击和间接水击的出现条件,了解降低水击压强的技术措施。

【思 考 题】

6-1 水箱侧壁相同高度处,开设孔径相同的孔口和管嘴各一个,比较两者流速和流量的大小。 6-2 图示虹吸管,试问最大真空度出现的位置? 6-3 图示并联管道。已知:,12,d1d2,3l1l2。试求两管的流量比。 BADCd1 ,Q 1l2 ,d2 ,Q 2l1 ,H思考题图6.2思考题图6.3 【解 题 指 导】 思10—1提示:在满足管嘴正常出流的条件下,管嘴流量大于孔口流量,否则流量相等。 思10—2提示:最大真空度出现在c点。

思10—3提示:根据并联管道公式S1l1Q1S2l2Q2,S大小取决于沿程阻力系数

22和管径d,所以Q1/Q2l2/l1

3。 3 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