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困惑与尝试
作者:谢尚佼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1年第04期
阅读教学仅停留在句词的分析或理解层面上是不够的,因为阅读技能的训练不是单纯地为了应付考试,更是要培养学生一种极具价值的基本技能。传统的阅读课步骤枯燥乏味,教师布置学生朗读背诵或总结段意,很难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那么,如何创设一种优质的教学情境,令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主体性也得到有效的培养,是英语教师一直以来在讨论的问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八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阅读文章:“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文章围绕“新加坡之行”这个话题让学生学习使用现在完成时,运用句型“Have you ever been to…?I have never been to…”加深学生对现在完成时态的理解,让学生以回忆的方式,整理思路,将经历用语言表述出来,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案例描述】
1.快速阅读。为准确考查学生的阅读速度,我选择了本单元后面的阅读材料(对学生来说这是陌生的文章)。我认为学生第一次阅读时,不需要理解每个词句,粗略地了解大意即可。然而,有部分学生不善于捕捉文章的信息点,通篇读完仍茫然无措,记忆里没有储存信息,他们很需要教师的帮助。我根据本课的内容,设计了一份表格,要求学生看文章完成表格。这样,学生有选择性地浏览,并调整了自己的阅读速度和范围。学生三分钟后就找到了准确的信息,顺利完成任务,这证明了表格的有效性,表格的确提高了他们的阅读效率。
2.正确判断和推理。学生在了解文章大意后,还应提升一个层次,那就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判断。推理判断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训练出来的。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语篇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帮助他们分析背景知识和语境,进行推理,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路和观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要求不是很高,更多是停留在词句是否准确的层面上,所以我设置了一些判断题,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理解,判断正误,并更正错误之处。任务难度不大,主要是告诉学生阅读要细致,一个单词的差异就能破坏句子的真实性。
3.阅读过程中的监督和帮助。阅读注重对文章的理解,学生在阅读时应不发出声音,静静地思考。有些学生刚开始不习惯无声阅读,总要自言自语,这个不好的习惯直接影响到阅读的效率;还有学生用手指着单词一个一个地读,这个机械动作不仅减慢了阅读速度,而且还分散注意力。其实,一个效率高的阅读者不会刻意关注单词的位置,也不会在每个单词上平均花费时间,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全文的中心思想上。
因此,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在班级里巡视并进行指导。有的学生阅读效率高,在很短时间里提取出了精确信息,而有的学生却是反反复复地读一个句子或段落。学生阅读速度慢主要是遇到过多的生词和语句,限制了他们的速度,也可能使他们失去信心,最终选择放弃。所以,教师要适当地处理原文,对生词较多的文章先进行适当讲解,以降低难度,帮助学生保持自信。
【教学反思】
在阅读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不愿与人合作,只顾自己思考,一个人完成学习任务,没有跟组员讨论;有的学生在交流中过多使用母语;还有部分学生则习惯于教师以前的讲授教学方式,认为学英语就是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至于在学习中是否主动不重要,乃至产生消极、依赖和缺乏责任感等不良心理,合作学习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学生的这些行为都需要教师引导。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实际学情备课,使教学活动有更明确的目标,操作性更强。成功的教学案例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有话可说。随着教学任务的不断深化,学生语言能力也不断提高,整个语言学习过程会更趋于自主化。那么,如何让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使阅读教学在课堂外延伸出优越性呢?这里,我就自己对阅读教学的尝试,说说几点想法。
1.教师需要对学生合作能力进行培养。在布置任务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设置小组活动,让优生带动后进生,大家参与,通过交流合作来完成任务,并感受成功。
2.多给学生一点自信。传统的教学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掌握规定的内容,这给学生造成了压力。任务型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很多机会,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接受能力学习和应用语言,其间允许他们有一个沉默阶段,允许他们思考成熟后完成任务,这些策略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上不再被灌输“记忆接受模仿”模式,相反,呈现给他们的是真实、有意义的任务,让学生叙述自己的生活经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4.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在用英语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识,在亲身实践中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创新意识才能被激发。
当然,英语教学中,不存在能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教学模式,而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也不是靠一堂课所能达到的,我们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努力备好最适合学生的课,上好每一堂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