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无理而妙”
张志平
(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
“无理而妙”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无理”,是指有悖常理常情,违反思维逻辑;所谓“妙”,是指读者在欣
二、表意上的“无理而妙”
表意上的“无理而妙”就是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事
“无理而妙”是一种艺术辩证思想在理(事物的道理)看似无理,实则妙趣横生。在诗歌中,诗人为了更赏作品时所引发的审美快感。
诗歌中的具体表现,它不但表现出诗歌的意义之美,也是诗歌表现好地抒发情感,表达思想,就违反一般生活常识及人的思维逻辑,方法之美,技巧之美,思维之美。无理之语,看似无理,细细品味,妙对“无理”的东西进行描写和叙述。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说明如何做不可言。
一、语词上的“无理而妙”
到表意上的“无理而妙”。
由于诗歌受到诗人主观因素的影响,诗人在创作中,往往会渗
语词上的“无理而妙”就是指用词上和用语上所体现出来的独透自己的主观情感、思想以及对事物的看法,就会从一个更好的、“无理而妙”指描写事物时用词不合常意,看似不合常理的角度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到的审美意义。语词上的
具有一种反常规的词语搭配,或者反常规的句法结构,但表达出来的却是极为引人入胜的审美效果。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
天上人间。”李煜亡国后,被羁留汴梁。他的张先《一丛花会》“: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难。流水落花春去也,是“违命侯”,眼前的处境,难免产生故国之思,按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瞑,云身份是亡国之君,
“无限江山”,沉浸在“故国之思”之中。诗人就该凭栏远眺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照常情,径。”花何能“弄”影?事实上,应为“花动而影随”。而词人却用一个“弄”字,生动细致地写出晚风吹拂时花影晃动之态。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作一‘弄’字,境界全出。”因为,“词以境界为上”,所以,一个“弄”字,提高了词作的审美效果。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杨柳是不能“堆”烟的。词人借“堆”字,表现了杨柳茂密,攒聚一起,似烟雾堆积。这恰恰流露出闺阁女子化不开、理还乱的愁绪。雨是不能“横”下的。除非狂风暴雨时,也许雨急而斜飘,看似“横”飞之状。可以说,词人借助这样的环境,不但暗示了思妇的处境,也表现了“无计留春住”的无奈之感。
可是,诗人在词作中却说“独自莫凭栏”。这看似“无理”之语,恰恰从另一角度道出了词人思国之切,失国之痛。因为,凭栏而远望,远望而生情,生情而伤感。
诗人在诗歌中表情达意,往往是含蓄蕴藉的,这主要表现在物象的选择上。我们知道,生活中的物象进入诗歌,就是审美意象,即包含着诗人情感的物象,具有情感性和审美性。对于“无理而妙”来说,诗人所选择的物象来表达情感思想,有自己独到的特点。
贺铸《踏莎行》“: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花脱尽芳心苦。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红色的莲花能“嫁春风”,“红花脱尽芳心苦”在生活中看来都是不可能的,看似“无理”,却道出了词人的人格本性。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莲花”“春风“”红花”以人的情感。就前一句来说,所谓的不“嫁”春风就是
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诗人往往会改变诗句中词语排列的位不与群芳为伍,孤芳自赏,不随波逐流,而终于落得“被秋风误”的置,使诗句不合语法规范,这样不但造成语言陌生化的审美效果,悲剧性结局。其实,这句暗含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子的无限感而且引人思考,突出要表达的内容。杜甫《秋兴》之一:“香稻啄余鹦慨。后一句也是拟人手法,表面是说,花儿凋谢了,花儿内心感受到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这一联中两句,诗人把主语倒置,造成陌生苦楚。花儿是没有这样的感受的,看似无理,却很有“理趣”,即表现化效果。也就是说,照字面看,却是好解释,如果改成“鹦鹉啄余香了词人孤独寂寞之情。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在表意上就清楚了。联系诗人写作此诗的
总之,北宋诗词大家东坡曾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
背景,这首诗就是杜甫回忆长安景物,强调长安京城景物的美好。趋。”其“反常合道”,即为“无理而妙”。我们从以上的分析看出,打运用看似不配的词,貌似“无理”,不但增强了诗歌的因此,诗人就把“稻”和“鹦鹉”前置。虽说不好理解,但把叙述句改破通常事理,而且引人入胜,回味无穷。为描写句后,诗句的形象感更强,不但引人思索,而且在思索的过理趣,程中使读者真正获得诗人所要表现的本意。
誗编辑张珍珍
-2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