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6-06-02T14:56:19.61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3期 作者: 田广匀
[导读] 术后第二天右侧肢体较术前有所缓解,引流量50ml,术后第三天引流量10ml, 原有症状缓解,复查CT 血肿大部分消失,中线移位缓解。
田广匀(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551300)
【摘要】目的. 分析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相关预防措施。方法,将2013 年3 月至2015 年5 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35 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35 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包括患者的年龄、孕周、孕次、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原因,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容易导致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导致产生出血的原因主要是宫缩乏力,产道裂伤,然后是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异常;年龄大于35 岁者与35 岁以内者、孕周40 周以上者与不足40 周者、初产妇与经产妇、剖宫产者与自然分娩者、单胞胎与多胞胎各项因素之间发生产后大出血的比例比较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发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有产妇年龄、孕周、孕次、分娩方式、多胎妊娠等,针对以上分析结果应从加强孕期教育、产前指导、加强妊娠管理、提出自然分娩等方面实施预防措施,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关键词】产后出血;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妊娠【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328-01 本研究将2013 年3 月至2015 年5 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35 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35 例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措施以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对2013 年3 月至2015 年5 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550 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5 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550 例患者中最小年龄20 岁,最大年龄43 岁,平均年龄36.8±2.8 岁,生产时孕周为30 到43 周,平均孕周38.4±2.5 周。所有患者均为产后大出血(产后出血判断标准:自然分娩产后出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产后出血超过1000mL),排除伴有高血压、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肝肾障碍者。
1.2 方法对35 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包括患者的年龄、孕周、孕次、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原因,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容易导致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意义将本研究中的所有相关数据完整导入SPSS19.0 软件中进行分析,以P<0.05 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导致35 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4 个方面,①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51.4%,18/35);②凝血功能异常导致产后出血(5.7%,2/35);③产道裂伤导致产后出血(28.5%,10/35);④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14.2%,5/35)。其中宫缩乏力和产道裂伤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然后是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异常。
2.2 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对35 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年龄大于35 岁者与35 岁以内者、孕周40 周以上者与不足40周者、初产妇与经产妇、剖宫产者与自然分娩者、单胞胎与多胞胎各项因素之间发生产后大出血的比例比较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情见表1.
3 讨论产后出血发病急、病情发展快,是导致产妇死亡的第一因素,所以分析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以及正确评价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对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有着重要意义[1]。本次研究对550 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5 例产妇发生产后大出血,经过对出血产妇临床资料的分析、统计发现,导致产妇产后大出血的原因依次是宫缩乏力、肠道裂伤、胎盘因素以及凝血功能异常。
产妇生产过程中出现宫缩乏力主要是因为产妇产前紧张、精神状态不佳导致体力下降,而且产前吸入麻醉药剂量不当也可引起宫缩乏力[2]。产道裂伤主要是由于宫缩频率过高、程度过大导致产道扩张不良所致。胎盘因素主要是胎盘粘连,多发于多胎妊娠者、有宫腔手术史和孕期出血史者。凝血功能异常引起产后出血的几率相关较小,但后果比较严重,患者可在孕前或者妊娠期表现出出血倾向[3]。
对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大于35 岁者与35 岁以内者、孕周40 周以上者与不足40 周者、初产妇与经产妇、剖宫产者与自然分娩者、单胞胎与多胞胎各项因素之间发生产后大出血的比例比较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产妇年龄、孕次、孕周、分娩方式、妊娠胎数均是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年龄大于35 者、孕周不足40 周者、剖宫产者、多胎妊娠者以及初产妇发生产后大出血的几率较高。
针对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提出以下预防措施:1). 加强对女性的计划生育宣传,避免因人工流产导致子宫内膜损伤,进而减少胎盘粘连的可能性,避免引起产后出血。2). 完善孕期教育系统管理,优化服务模式,加强对孕期的健康教育,可实施早期妊娠教育、中期妊娠教育、晚期妊娠教育、分娩期妊娠教育、产后妊娠教育。
3). 对孕妇进行健康饮食指导,并嘱咐孕妇进行定期产检,尤其对高龄产妇、多胎妊娠以及初次妊娠者加强妊娠管理。4). 提倡孕妇采用自然分娩,同时提高助产技术。5). 产前向孕妇详细讲解妊娠相关注意事项,并在妊娠过程中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孕妇紧张心理。6). 密切观察产程,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1] 葛志娟, 钱兆珠, 史爱红等. 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0):4740-4741.[2] 陈祖英.
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4,(25):238-239.[3] 晁清贞.142 例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9):86-8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