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端午节基本礼仪知识

2024-05-06 来源:步旅网
Word文档

端午节基本礼仪知识

吃粽子,赛龙舟,雄黄酒,这或许就是我们从小到大每年端午都要做的事情,你们端午还有什么礼仪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端午节礼仪的文章,希望对您

4. 悬钟道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风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

有所关怀,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

端午节的礼仪

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叫端阳、蒲节、天中节、

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大长节、沐兰节、女儿节、小儿节。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风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1. 赛龙舟

五色线不行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风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

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损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

死去,许多人划船追逐挽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

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2.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奇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样子,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爱意。

馈送。《清嘉录》云:“(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银丝制为繁缨、钟、铃诸状,骑人于

3.悬艾叶菖蒲

虎,极精细,缀小钗,贯为串,或有用铜丝金箔者,供妇女插鬓。又互相献赉,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

名曰健人。”健人一说与艾人同意,只是以帛易艾,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

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

云:“杭俗,健人即艾人,而易之以帛,作骆虎状,妇人皆戴之,”似此则当有驱

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秀丽

邪辟疫之作用;一说即古时的步摇,纯为妇女装饰品(蔡云《吴献》注)。

芳香,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1 / 3

5.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此,节日早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

端午节风俗 『端午节的佩饰』

健人,旧时江浙一带端五时妇女的一种饰物。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样子为小人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妇女发髻,也用以

Word文档

豆娘,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绉纱蜘蛛,绮榖凤麟,茧虎绒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蝉蝎,又葫芦瓜果,色色逼真。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以串,名曰豆娘,不行胜纪。”

艾虎,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我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清静。《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恶”。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宋陈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诗:‘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又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

画额 画额,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风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长命缕,端午节时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别称

2 / 3

“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此类节物的形制大体有五:简洁的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此俗始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记当时风俗:“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其中唐宋时,更有宫廷赐大臣此种节物之事。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年端节,宫廷曾赐百索一轴。又《宋史·礼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 荷包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转变,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进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宠爱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样子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谐。小孩宠爱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

Word文档

斗鸡赶免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假如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细心制作一二枚特殊的香包,赶有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四周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吃粽子留意事项

随着端午节的接近,各种各样的粽子又成为餐饮的焦点,肉馅、水果馅、果酱馅、枣馅、栗子馅等等琳琅满目,让人不知吃什么样的才好,让人不知道吃多少才够。

虽然市场上粽子馅是林林总总,但一位中医教授以中医饮食的养生观点给大家提出建议:由于枣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成效,栗子具有补气健脾、益肾的成效,因此,选择红枣、栗子做馅儿的粽子,可算是粽子中的极品。 粽子虽为节日中的鲜品,食之不当也会伤人。粽子自然 健康、养分全面,但是因其热量偏高,而且糯米黏度大、不易消化,老人、孩童及消化功能差的人群不行贪吃,以免影响肠胃及正常饮食;而心血管病患者、三高人群、糖尿病患者、胃肠病患者都要慎食甚至禁食粽子。假如过节家里自己包粽子,要把握现包、现吃的原则,而从超市中购回的冷冻粽子,应蒸煮透了再吃。

端午节基本礼仪学问

3 /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