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经济专访 《经济 ̄}2014年第6期 中国对外贸易新型竞争力发展的现实基础、优势来源、驱动.国素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崔日明教授访谈录 编者按:经过改革开放3O多年的发展,在 以要素禀赋为基础的传统竞争优势支撑下,中 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如今,贸易大国 向贸易强国发展和转变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 的关键。但贸易强国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高质量 的发展模式,中国传统的以量取胜的竞争优势 无法继续支撑贸易强国的发展。因此,贸易强国 的目标要求中国必须构建对外贸易新型竞争 力。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研讨会第27次年会”上,辽宁大学经济学 院崔日明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对外贸易转型竞 争力发展战略研究》的发言。本刊将崔日明教授 的发言择其要点以访谈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记者:中国对外贸易大国的目标是在近十年来全要素均衡 发展的比较优势基础上实现的。虽然我国已经基本脱离原先以 劳动密集型优势为核心的单一发展局面,但从更深层次发展情 况来看,中国对外贸易大国发展的全面优势支撑仍存在粗放型 发展的固有问题。面对贸易强国的目标诉求,以量取胜的全要素 发展模式不能适应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党的十八大提出培育新 型竞争力的思想,指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出口和进 口并重,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 势,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崔教授,请您谈谈构建对外贸易新 型竞争力的现实基础。 崔日明:纵观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初期的对 外贸易竞争力主要是在相对富裕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资 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典型的比较优势基础。加入世贸组织 后,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 遇,成功应对各种挑战,无论是稳定发展的宏观经济、日益成熟 的产业体系、快速成长的民营经济还是日益丰裕的资本总量和 不断进步的技术水平,均为中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 全面的优势支撑。我国也实现了比较优势由劳动力单方面优势 向全面优势的转变,促进了中国贸易大国地位的建立。尽管这些 优势不足以支撑中国贸易强国的发展,但中国对外贸易新型竞 争力的发展需以此为基础。具体来讲,构建中国对外贸易新型竞 争力应考虑的现实优势基础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宏观经济方面,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造就 了我国巨大的经济规模。而对外贸易所具有的国际竞争力使我 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惯性和持续性,宏观经济保持长期平稳增长, 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2003--201 1年,我国经济年均增 长10.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速3.9%。同时,中国经 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从2003年的4.4%提高到2012 年的11.6%。2010年,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 体。另外,我国不断扩大的国内需求、稳定的政策体制、完善的公 共服务以及长期坚持的开放战略也为我国对外贸易新型竞争力 ——6—— ●本刊记者李雪 的构建提供了保障。 其次,在产业体系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第一 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第二产业比重基本 保持稳定,产业结构不断趋于合理。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我国 产业结构已经形成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局面,产业问联动效应 明显。另外,我国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产 业链,这在支撑起中国制造业优势的同时,也成就了中国强大的 对外贸易地位以及强劲的竞争优势。 第三,在民营企业方面,目前民营企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已 占据了我国GDP的半壁江山,成为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以及解 决就业的主要渠道。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趋势加强,以其为 代表的新型市场主体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新兴主力军以及 我国参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加大对外贸 易发展力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第四,在全要素方面,我国已经由劳动力单一要素优势发展 为全要素优势。我国在对外经济发展中,特别是人世后,我国凭 借劳动力优势,大力吸引外资以及注重技术引进,这极大地缓解 了我国资金短缺和技术落后现状。加之我国在对人力资本培育 方面的大力投资以及在土地方面出台的优惠政策等。目前,我国 已经形成劳动、资本、技术、人力资源和土地等生产要素在内的 全要素禀赋优势。 记者:中国对外贸易新型竞争力的来源应体现在国民经济发 展的方方面面,包括要素的、产品的、产业的以及国家层面的。围 绕当前中国对外贸易所具有的竞争优势,结合实现贸易强国的目 标,中国对外贸易新型竞争力优势来源应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崔日明:中国对外贸易新型竞争力优势来源表现在以下几 方面。 1.全要素质量提升的新型竞争优势。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步 是基于劳动力和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而人世后各种要素的全 面发展为中国对外贸易大国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可持续发 展的中国经济需要对外贸易也具有可持续性。因此,如今面对贸 易强国的目标诉求,以前以量取胜的竭泽而渔发展模式不能再 适应国际环境的新形势变化,以质取胜是当前国际竞争环境生 存的关键。中国对外贸易新型竞争力的发展必须基于基础优势 由量到质的根本性转变,推动各要素由粗放到集约,并将高级要 素融人到产品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因此,全要素 质量提升是新型竞争优势的核心,只有培育以提升全要素质量 为核心的新型竞争优势,彻底解决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才 能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根本转变。 2.产品生产创新升级的新型竞争优势。当前,我国总体上仍 处在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中低端,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出口 商品比重低,这种状况今后难以持续。在这种经济环境背景l下, 促进产品生产层面的创新升级,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 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产业 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必然要求。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服务是竞争优 《经济师)2014年第6期 势。当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而 且促进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分化与融合,使市场竞争进一步加 剧,品牌优势更加突出,顾客对服务质量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加 人世贸组织后,我国本土企业与国际的知名公司在同一平台竞 争,提升服务质量、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成为了相关企业 的必然选择,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发展经济的重要指标 及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需要。因此,以更新观念、创 新方法,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为基础的企业竞争优势培育 是中国对外贸易新型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3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新型竞争优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 断发展和新的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服务业逐渐取代制造业成 ●热点经济专访 能源与水资源质量提升则指的是作为经济生产最重要的 两类基础自然资源,能源与水资源如今都面临着巨大的资源耗 竭和环境污染压力,对外贸易新型竞争力的提升需要考虑对这 些自然资源的充分环保利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能源与水资源 利用效率提高可通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污染和提 高资源配置效率等途径来实现对外贸易新型竞争力的提升。 环境要素的质量提升则基于当前全球环境污染压力的背 景,未来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环境友好型为重要特征, 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国际压力,为新型竞争力的提升降低阻碍。 人力资本质量提升指的是人力资源的体质、智能、教育等全面提 高的过程,本质上是人力综合素质的创新升级。实践证明只有建 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创新源泉,世界经济愈来愈 立在高质量人力资本基础上的竞争优势才具有持久性。 呈现出经济软化和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 第二是产品技术、质量和品牌战略。技术上的创新是企业创 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制造业现代化程 新活动的核心内容,其根本目标是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和产品 度的重要指标。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于生产过程中产前、产中和产 的技术含量。技术上的创新在产品的生产方法和工艺的提高过 后三个阶段,是新型技术和创新的主要提供者和传播者,具有更 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技术创新提高物质生产要素 多的战略功能和推进器的作用。生产性服务已经成为生产者生 的利用率,减少投入。另一方面又通过引入先进设备和工艺,从 产产品差异和增值的主要源泉,也是工业企业之间非价格竞争 而降低成本。技术创新还可促进企业组织形式的改善和管理效 的决定性因素,技术密集型或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是产品 率的提高,从而使企业不断提高效率。因此,产品技术进步是提 和服务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此,构建中国对外贸易新型国际竞 升中国对外贸易新型竞争力的法宝。 争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重要的支撑产业和基础产业。 产品质量的高低是企业有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之一。科 4对外贸易政策优化和协诃的新型竞争优势。对外贸易实践 学合理的产品质量战略是提升中国对外贸易新型竞争力的前 本身需要政策的支持与协调,对外贸易成功的关键更为集中体 提。中国对外贸易新型竞争力的根本着力点就是以质取胜而不 现在政策层面上,涉及外贸思想的贯彻与落实,是外贸思想的主 是以量取胜,只有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才能 要落脚点和出发点。从我国外贸发展的目标看,外贸政策的优化 具有持久、技压群雄的新型竞争力。 和调整就是要努力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外 。。 从某种意义上讲,品牌可以代表一个国家和企业的整体经 贸政策制定要为实现这一转变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具体而言, 济实力,甚至成为一个国家与民族的象征和企业精神,国际市场 贸易大国目标下,我国对外贸易政策思想的主要内容要进一步 上的竞争日趋演变为品牌的竞争,品牌战略也逐渐成为一种国 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在更大的范围内 家战略。因此,品牌竞争力一定意义上就是对外贸易新型竞争力 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努力扩大商品和服务出口, 的核心所在,技术进步和质量提升归根结底是为企业培育具有 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进一步改革对外贸易管理体制等。从顶 国际竞争力的品牌,通过品牌战略培育国际知名品牌,有竞争力 层设计的层面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这不但是我国外贸发展 的品牌又可通过跟随效应和认知效应两种渠道促进中国对外贸 的方向,也是未来外贸政策调整的方向。 易新型竞争力的提升。 记者:对外贸易发展中,我国凭借在全要素数量上的比较优 综合来看,产品技术和质量是产品品牌打造的前提,产品 势成为世界贸易大国。而我国要想继续通过全要素为其产业建 技术又是产品质量和品牌创新升级的必要条件,产品质量则是 立起强大又具有持久性的新型竞争优势则必须发展高质量的全 维持企业生存的根本决定因素。三者相互联系成为产品要素的 要素,这种全要素的可获得性和高级程度决定了新型竞争优势 统一体,是提升对外贸易新型竞争力的关键。 的质量。以全要素质量为基础和核心,中国对外贸易新型竞争力 第三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融合。生产性服务业同制造业 还包括哪些驱动因素呢? 相互融合的过程,其实就是生产性服务业逐渐渗透到制造业产 崔日明:提升我国对外贸易新型竞争力主要驱动因素有以 品产前、产后的过程。同时产品技术进步、质量提高以及品牌培 下四个方面。 育,也需要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坚实后盾。从对外贸易新型竞争力 第一是全要素质量提高。所谓全要素质量,指的是经济发 提升的角度看,首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细化和深化专 展所需的资本、土地、技术、人力、能源与水资源、环境等基础生 业分工;同时制造业将内部生产性服务部门转移出去,使用外部 产要素,摈弃原有的粗放型利用方式,改为集约化使用方式,全 生产性服务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制造业生产各阶段效率 面提升各要素的产出效率。全要素质量提升是保障其他驱动要 以及资源配置效率。其次,生产性服务业的知识、技术及人力资 素集约化改革的核心和基础。 ’ 本密集性的特点,其对制造业的投入使原有的生产加工过程融 具体而言,资本质量提升本质上就是资本的集约化管理, 入更多的技术、知识和信息要素,这有利于促进制造业向价值链 指的是资本要素利用过程中,提高收益率、降低资本成本与资本 两端延伸。再次,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中间投入使制造业产品更难 闲置,加强资本集中运作、提高资本运营效率。资本质量提高可 以竞争、模仿,并包含更多的持续创新的要素。生产性服务业集 通过资源配置效应、生产效率效应、利润增加效应等渠道来促进 聚化发展不仅降低了服务对象的交易成本,而且优化了企业的 中国对外贸易新型竞争力的提升。 . 发展环境,带动制造业的发展。 土地质量提升主要指作为社会需求的紧缺资源,国家通过 第四是对外贸易政策。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占据一 立法,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土地合理、科学的规划,在不破坏土地 席之地,不仅取决于自身的规模、技术和经营水平,还应发挥政 环境的情况下使单位面积的土地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土地利 府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增强中国企业的对外贸易 用质量提高通过生产效率效应、资源再配置效应、成本效应和集 新型竞争力,因此,政府必须重视对贸易政策的战略性应用。具 聚效应等途径实现对中国对外贸易新型竞争力的提升。 体来讲,对外贸易政策主要从三方面对新型竞争力的提升产生 ——,7—— ●经济论坛 《经济 ̄}2014年第6期 社会合理性的有机统一。在政府干预理 论基础上.金融控制论、金融约束论为政 农业政策性银行市场化运作的理论解析和机制设计 ●李摘要:农业政策性银行作为政府 干预农业经济活动以弥补农村金融市场 失灵的重要手段,既要以政府政策为导 向,又要遵循银行运行规律和市场经济规 则推进市场化运作。文章从政府和市场 的关系出发,从理论上探讨了农业政策 性银行为什么要推进市场化运作,从机 制设计角度探讨了农业政策性银行怎样 推进市场化运作,以充分发挥政府调控 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 关键词:农业政策性银行 市场化 运作理论解析机制设计 中图分类号:F8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6—008—03 政策性金融作为政府调控与市场机 策性金融理论提供了深入论证。罗纳德・ 麦金农在《经济自由化的顺序——向市 场经济转型中的金融控制》一书中最早 提出“金融控制”,认为在经济市场化进 程中,国家应进行适当金融控制。2O世纪 静 市场化运作中,要在贯彻政府产业政策 的基础上,为了自身可持续发展,适当追 求盈利,往往难以处理好政策性和市场 性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政策性 功能定位弱化、业务边界模糊、商业化冲 动强烈等问题,由此在理论界和实践部 门引起很多争议,政策性银行该不该推 进市场化运作?如果要推进市场化运作, 该如何寻找政府意图和市场约束的平衡 点。以充分发挥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的 9O年代末,赫尔曼、穆尔多克、斯蒂格利 茨以东亚经济体在金融管制条件下实现 高速经济增长的现实为依据,提出以“政 共同作用,从而更有效地发挥政策性金 融功能、推动政策性银行可持续发展。这 是一个需要从理论上深入探讨的重大课 题。本研究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出发,以 府干预金融发展,为民间部门创造租金, 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为核心理念的“金融 约束论”。政策性金融作为克服市场失 灵、实现特定政策目标、政府调控发挥作 用的金 膏虫资源配置机制.正是金融约束 论在政策领域中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 在政裳性金融理论基础上,由国家 出资建立、负责政策性融资业务的政策 性银行,作为政府干预市场、配置资源的 重要手段应运而生。政策性银行从它一 农业政策性银行为例,对政策性银行市 场化运作进行理论探讨。 产生就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其存 在由政府决定,资本和运营条件由政府 提供,融资领域和职能范围由政府决定, 要体现政府经济政策,接受政府部门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一方面,政府是政 策性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其所享有 的各种政策性优惠和利差补贴的赋予 者,在很多时候又是最终风险的承担者。 另一方面,政策性银行承担着政府所赋 予的特殊经济金融职能,目的是贯彻国 家产业政策,弥补资金配置的市场机制 在实现社会合理性目标方面的缺陷。达 制的有机结合体,自产生以来,围绕着如 何处理好政策性与市场性的关系,如何 更好地促进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共同发 挥作用,进行了大量探索。世界各国政策 性金融机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 来越多地推进市场化运作,提高了政策 性资金的配置效率。随着经济市场化和 金融自由化进程加快,我国政策性银行 也开始实行市场化运作。政策性银行在 政策性银行产生和发展的特殊 性要求其实行市场化运作 设立政策性银行是政策性金融的主 要形式。政策性金融的产生和发展,主要 是建立在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理论基础 上的。金融市场在调节金融资源配置中, 由于不充分竞争和金融机构的特性,导 致“金融市场失灵”,需要政府通过政策 性融资活动来矫正,以优化总体资源配 置,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经济有效性和 一、到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性和社会合理性 的协调统一。政策性银行的本质属性是 影响。首先,在对外贸易政策中通过签订双边或多边区域贸易协 定,不断为我国产品的出口开拓新市场,提高我国产品在世界市 场的占有率。其次,对外贸易政策中通过科学合理的使用战略性 贸易政策,在利润转移效应和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效应作用下, 可不断提高本国企业的规模经济水平,降低产品成本,从而提升 出口竞争力。再次,对外贸易政策中通过有选择限制进口产品种 类与规模,积极引进便于学习、吸收和消化的先进技术,利用技 术外溢效应,促进本国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以此提升本 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记者:您上面的论述使我们知道中国对外贸易新型竞争力 的构建是以全要素质量条件为核心,以产品质量、技术和品牌战 略、生产性服务发展和融合战略以及对外贸易政策为辅助的运行 机制,这四大驱动因素构成了中国各产业建立对外贸易新型竞争 优势的整体环境。请问四大因素有什么样的内在联动机制呢? 崔日明:驱动要素之间相互依赖,任一要素的效果都建立 在其他条件的配合之上。但全要素质量在整体环境中居于核 心位置,其他各驱动要素的作用发挥首先将全要素质量提升 作为其出发点。各驱动因素内在联动机制可概述为:首先,高 质量生产要素是产品质量、技术和品牌战略成功实施的保障 和前提,提高产品质量则需要雇佣更高水平的劳动力或进行 技术改进或投入更高质量的物质资本,这些都是高质量生产 一要素的典型代表;同样,企业技术进步,也需要高素质劳动力 投入和高质量资本投入;企业品牌更是在产品质量提高和技 术改进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各种高质量生产要素建立起来的。 其次,高质量全要素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基础。生产性服务 业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发展必须投入大量高质量生 产要素;同样,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有效融合,也需要高 质量生产要素给予辅助和润滑。再次,对外贸易政策旨在帮助 我国产业和企业建立起新型竞争优势,并积极参与全球竞争 从中获利。所以,对外贸易政策制定将以全要素质量条件作为 出发点,意在更好利用并提升现有全要素质量的比较优势,培 育起企业的新型竞争优势。当然,除全要素质量外的三大驱动 因素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亦会对全要素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四大驱动要素在相互影响,联动过程中共同推动中国对外贸 易新型竞争力提升。 记者:崔教授,您的谈话说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能否实现由 “大国”向“强国”的转变,取决于是否具备有别于传统贸易竞争 力的新型竞争力优势。因此,在我国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 时代背景下,我国亟需培育对外贸易新型竞争力来加速贸易强 国进程,助推“中国梦”的伟大构想转化为美好现实。 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责编:郑钊) 8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