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拓展的问题与思考

2021-04-07 来源:步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拓展的问题与思考

作者:陈惠芳

来源:《江西教育·教学版》2011年第09期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拓展,是指数学学习内容由课内向纵深处或向课外的延伸和合理渗透。可以是主体内容的辐射、铺垫和延续,也可以是某一知识点的综合、深化和提高。有效的课堂教学拓展,能使趋于平静的课堂再起波澜,一方面使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得到升华和总结,另一方面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埋下伏笔,做好铺垫,从而优化教学效果。许多数学教师深谙此理,非常重视课堂教学的拓展,使教学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课内向课外相机渗透,既丰富了课程内容资源,又为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服务。但是,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普遍问题,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一、问题扫描

1.教学拓展只为了课堂点缀

目前,无论是教学公开课还是示范课,也不论是常规的备课组研讨课还是青年教师竞赛课,大部分教师都会选择在课堂教学的某个环节来一点所谓的拓展:或根据例题进行变式训练,或补充一些学习材料,或出示一些比例题难度高一些的习题,或推荐一些网站地址供学生课后浏览。如果不这样设计,教师总感觉似乎缺少了点什么,似乎课堂教学就不那么完整。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学拓展”成了 “时尚”和“流行”的代名词。据笔者观察,不少课堂中的教学拓展成了课堂点缀。

例如,某教师借班教学“用替换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下课铃声响之时,正好处理完教材上的例题,还来不及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就出示了所谓的拓展题,要求学生课后有时间思考一下,第二天把解答情况告诉教师。这样的拓展,在一些观摩课和教学比赛课中经常见到,我以为是多余的,无实际训练价值,只是为了让听课教师欣赏一下而已。 2.教学拓展偏离了学习主题

毋庸置疑,每节数学课都有学习主题,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与相关的知识经验,教师总会制定课时教学目标。但很多教师的教学拓展忽视了教学重点,偏离了学习主题,游离了教材,有点喧宾夺主,成了无效劳动。

例如,教学“数字与信息”时,教师问:“你见过哪些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的例子?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有什么好处?”学生随即举例说:“家里的汽车牌照上有数字与字母。”有些学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补充说:“学校里每个教师的汽车牌照都不一样。”还有几个学生马上抢着说:“我发现那些宝马,奥迪等名车的号码都很好。”“那是出钱买的。”“不对,现在的号码是自选的。”…… 汽车的牌照体现了编码的应用,每个教师的车牌号码肯定是不同的,这些都与本节课的教学有密切联系。结果,教师任由学生在课堂上评论汽车的档次,号码的好坏……数学课的味道渐渐淡去,拓展中无关紧要的信息交流偏离了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教师只要稍微点评一下,引导学生关注汽车牌照中首位字母及其他数码表示的意义,那么拓展的内容就能紧扣教学主体。 3.教学拓展忽视了教材体系

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对教学拓展进行了预设,尤其在新课学习环节。但部分教师仅从教的角度考虑问题,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流程,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忽视学生的主动探究,更忽视课堂上的精彩生成。

例如,某教师教学“乘法运算律”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对例题32×102进行拓展,先后出示32×99与(40-4)×25。这样的创意不错。可惜,教师出示练习题后,并没有让全班学生练一练,而是马上指名两个学生上台板演(结果是一题对,一题错)。紧接着,教师针对板演情况讲解,并且再三强调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的注意事项:一定要注意数字的特点,一定要注意运算符号的特点。事实上,形如32×99与(40-4)×25的习题,在教材上已作了合理安排,即在练习课中出现。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基本掌握乘法分配律的特点、计算方法,这些内容学生容易听懂,可真正练习尤其是综合练习时,学生容易将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混淆。像上面这样的拓展,只是为了使本课教学环节“完整”,或体现“拓展”,而将第二课时的内容提前呈现,是不可取的。教师可以在第二课时教学该内容时重点进行分析,先让学生暴露问题,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方法,最后有针对性地指出运用乘法交换律与分配律需要注意的地方。

二、分析思考

1.合理预设,关注针对性

课堂上教师不论采取哪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何种活动,都必须立足于教学实际,围绕教学重点,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把握。在备课时,关于拓展部分的预设也要围绕教学内容、针对教学重点,基于学生的大众水平。否则,教学拓展就会偏离数学生态课堂的总体目标,甚至给学生以错误的导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例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在“比较分数与百分数有什么不同”的环节,教师可适时拓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使用的百分数,理解百分数便于统计、便于比较的特点,从而真正体验百分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并在实际应用中把握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学习的丰富资源。教师在备课时合理预设拓展内容,不仅能缩短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体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真正意义和乐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思考身边事物的习惯,最终达到发展思维、提高数学素养的目的。

2.精选内容,提高实效性

进行课堂拓展时,不是所有的素材、习题内容皆可拿来使用,而应该有所选择。那些与课时教学重点无关紧要或从某处随意生发的内容,要“忍痛割爱,弃之不顾”。要提高数学课的实效,一定要立足学生视野,围绕学习目标,精选教学拓展的内容。

如,像“小数的意义”“负数的认识”“百分数的意义”这些起始概念,拓展内容应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相关的学习材料。而教学“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圆的周长与面积”等后,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精心选择内容,让学生尝试练习,如:学校里有圆形的喷泉,教师可提出“沿着它的边沿走一圈要走多少米? 这个圆形喷泉的四周用了多少平方米的彩色地砖?”“圆形茶杯垫的直径是12厘米,8 个这样的茶杯垫用料多少平方厘米?”…… 这些生活问题,来自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常有所耳闻,比较感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解决几个问题,不应是课堂拓展的最终目的;让学生不断体验策略的价值、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是有效拓展的要义所在。 3.尊重学生,注重自主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在对学习材料的解释和运用时,应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商,这并不等于说教师只给学生指出应该看到什么,更重要的在于其蕴涵的真正交流的过程,教师要考虑学生所作的解释。这种社会互动、数学解释和解答的讨论对学习非常重要。”可见,教学拓展应该多关注学生,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允许不同性格、兴趣、水平的学生根据他们各自的知识经验、生活背景去学习数学,允许他们有不同的理解与感受,并通过调查、访问、小组探究、收集、整理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如,教学“24时计时法”时,教师在练习环节可设计这样的拓展题:“请同学们制作一张周日下午3:00~5:00这两个小时的电视节目表。要求:根据自己的兴趣安排节目,可以是自己平时想看但电视台不经常安排的节目,也可以是自己创作出来的某档节目……比比看哪些同学的节目安排得最合理、最丰富多彩,到时候可以给电视台写一封建议信。”这样的练习生活气息浓厚,与所学的知识相关点较多,不仅能让学生温习所学知识,而且能培养他们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提高审美情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特级教师闫学曾经说过:“好课是一道芬芳、幽远的茶。”课堂学习资源的拓展为我们的数学课堂打开了通向大千世界的窗口,让学生在更广阔的数学天地中获取信息,整合信息,丰富知识,感悟思想,创新思维,提升学习品质。只要我们认真解读教材,客观分析学情,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拓展,克服随意性、盲目性,提高针对性、有效性,凸显自主性,创新性,就一定能使我们的课堂“从至简处,开出繁华来”,更好地实现知识与生活及儿童认知世界的交汇, 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 孙恭伟 E-mail:sungongw@126.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