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体育课堂标准规定,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体育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对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在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有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不高,主动参与率低,总是在老师的催促下进行活动,课堂显得没有趣味。怎样改善学生体育兴趣不高的现状呢?这个问题一直困绕着我,为了能让中学生对体育充满兴趣,我从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模式,通过亲身实践,特意对《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策略研究》这个课题进行立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 二、课题的研究背景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兴趣则是学习施展素质教育的主要动力。学习兴趣的产生能诱发学生学练的动机,从而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学习兴趣的形成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在当今社会,终身教育已得到人们的认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也对学生进行终身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已经开始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但方法不够灵活多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依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体育教师都知道,学生有无兴趣对上好体育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爱玩好动是孩子们自然天性的真情流露,在多年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不少学生对待上体育课不是无精打采,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就是怕苦怕累,借故请假的多,更有甚者感到厌倦、感到枯燥等,所有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
因此,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就成了体育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兴趣是产生动力的源泉,是推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直接动力。
三、课题的研究意义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因此,教学过程必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建立在自觉主动求知的基础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说,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
总的来说,学生是喜欢体育的,但有的不喜欢上体育课,这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的苦恼,都会有部分学生因没有“兴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因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一堂体育课的好坏直接体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所以,要想改变学生对上体育课不感兴趣的现状,就需要在体育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利用自身的业务知识、专业能力和道德素养,来帮助和引导学生对体育形成正确的、规范的认知体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新颖的教学内容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新课标指出:“学校体育是快乐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所在,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研究范围
本课题是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策略研究,学生上体育课没有兴趣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表现在:体能差、运动能力弱;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于
交往;学习态度消极、缺少动力。其他原因:家长的“过度保护、溺爱”,养成怕苦怕累习气;体育教师的教法和内容单一、枯燥,态度不好等;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体育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误解,导致学生上体育课态度不端正,认为体育课可上可不上在心里滋生。所有的这些原因致使学生对上体育课没有兴趣。兴趣,也可以说是天然的启蒙者;即可以引导,又可以培养。在体育课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也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研究对象:本校七-九年级的学生。每个年级选一个班作为实验研究班,与其他班级进行比较,取得经验后推广全校。 五、研究内容
(一)、1、教师方面:根据《体育新课程标准》,深入学习领会新课标的精神与实质。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改变以往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以正面教育为主,不讽刺、挖苦,甚至是侮辱与体罚学生,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逐步让体育课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
2、学生方面:(1)、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上体育课,并能持续的保持下去。(2)、通过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效果的分析和总结,从而不断调整、控制学习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还要强化师生间、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素质发展达到或超过教学目标的要求,使学生由“要我学”改为“我要学”。(3)、通
过课题研究,发展学生的体能,使学生的体育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加强学生体育兴趣的养成。并树立终生体育的观点。
(二)、(1)分析影响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各种原因。(2) 研究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3)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有效策略。 六、课题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6-2014.10)
确定研究课题。结合体育教育自身特点找到与课题方案基本吻合的切入口,通过分析伪证确定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的实施阶段(2014.10-2015.4)
加强理论学习,进行课题实验教学,收集研究资料,掌握实验根据。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5)
分析整理资料,数据撰写结题报告,申请课题验收。 七、研究方法
课题组成员在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变换教学手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围绕研究目标,开展阶段性调研活动,听取各方面意见,探索新的策略,定期总结调整实验方案,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主要采用的方法有:
1、文献资料法: 收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60多篇并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对这些资料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可借鉴的经验,以课题实践加以验证、补充完善。
2、实践对比法:对本校七-九年级三个班进行实践对比。对更新观念、创造兴趣代间、形成良性循环,区别对待,发展学生的个性及培养创新精神和终身体育观等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实践对比,与以前有无显著差异。
3、调查研究法: 所有学生都确定为课题研究的学生,通过调研、问卷、座谈、实践进行研究,得出关于学生对上课反应情况。
4、观察法 通过体育课观察学生上课情况,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表现做详细记录。 八、研究结果和分析 (一)研究的要点
(1)更新观念。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学生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
在体育教学中目前仍有不少教师在追求学生服从命令、步调一致的机械操练。这种“齐步走”、“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导致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吃不饱”,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吃不了”,大大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以上情况,首先体育教师更新了自身的教学观念,同时也更新了学生的学习观念,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了学生自主锻炼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对自主学练的认识和兴趣,使学生在自我追求中,借助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加大了“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化力度。
(2)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空间
在体育教学中,能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得到充分的满足,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了一种以创新的精神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性格。帮助学生创造性地应对环境的变化,创设了一种师生心理相触,民主交往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体育,提高了教学效率。
(3)课上课下形成了良性循环
在体育课上,教师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自我学练中掌握和改革学习方法参课下,能使学生把课上所学,所练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情况,运用到了课外体育活动中去。
(4)加强区别对待
在教学中,避免了“齐步走” 和“一刀切”的做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锻
炼的能力,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以区别对待。
(5)把培养锻炼能力与发展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学生克服了依附思想,加强了对学生的领、扶、放,有利地促进了学生自主锻炼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6)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主动学习环节,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 体育教学中,学生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知识、技术、技能、发展能力和受到教育,主要取决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水平,而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只有在主动学习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得到形成和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尽量多设计一些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锻炼,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集体思考,造成一个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环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分层教学法,在技术细节和具体要求上不要求一致。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小组,根据分层教学法,让学生轮流担任小组长、记时员、裁判员等职责,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领会运动技术,提高能力。教师一方面尊重学生的自我创造,另一方面又对动作的规律和如何运用连接性动作进行指导,使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融为一体,相辅相成。
(7)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进行创造性学习
斐娣娜教授认为,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胡锦涛同志一再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而学生的创新精神,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来培养的。然而,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的现象,却比比皆是,丝毫不给学生留有思考和创造的余地。其实,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体育就是在创造中产生和发展的,没
有创造就没有体育。在体育教学中,同一目标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手段来实现,而同一方法、手段又可以实现不同的目标。体育教师应该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创设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的体育目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学习。
必须指出的是,学生的创新不一定每次都是成功的,稀奇古怪乃至荒诞不经的现象必然经常发生,教师千万不要随意批评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要多加鼓励,并给予必要的启发及创新方法的指导。
2、研究的措施
(1)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性格、爱好、特长,又考虑到学生的自身要求,尽量安排实用性、趣味性较强的健身体育、娱乐体育和生活体育的内容,使学生在体验体育乐趣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和锻炼。
(2)教学方法活泼有趣
教师通过挖掘体育教材中的兴趣因素,运用体育特有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所有感官都能充分发挥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自主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
(3)组织形式突出了优势互补
体育教学中常见的组织形式有个体教学、分组教学、集体教学,这三种教学形式各有所长。要保证教学的质量,我们就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了不同的组织教学形式。如:对个体差异明显的学生,采用了个体教学形式;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训练,采用了分组教学的形式;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采用了集体教学形式。
(二)实施形式:
根据上述制订的研究要点和措施要求,我在本校七-九年级抽三个教学班中开展了实践性研究。在平时的具体教学中,组织形式上由按班级上统一教材,改为按照研究要点和措施要求,选择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按
学生的性别、兴趣、体质情况等进行分组教学,以50%的课时上基本教材,50%的课时上选修项目内容,根据我校的场地设施,目前开设的选修项目有: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四个项目。通过实践研究,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发展了个性,提高了技术、技能,同时也启发了学生的创新行为,体现了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实施过程中,我在教学方法上,所采用的教法有:
1、多媒体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化动为静,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快为慢等功能,便于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感知和模拟技术,逐步提高学生自我实践的能力。例如:在二年级篮球运球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观看了美国篮球NBA联赛,对学生进行直观的演示,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了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再通过学生的自我实践,很快就掌握了篮球运球的技术。
2、实地观摩法;有组织的实地观看比赛,让学生尝试做现场解说,结合教师的即时滞后的讲评,开展讨论,提高学生自评互评的能力。例如:在班级中开展男生篮球友谊赛,学生分组轮换上场比赛,其余学生实地观摩比赛,并尝试做现场解说,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很快地了解并熟悉篮球的基本技术和竞赛规则。
3、尝试性比赛法:娱乐性参与非正式比赛,在感受项目带来的运动乐趣的基础上,对他人(队)进行技术指导,或对相关项目的体育文化知识相互提问、指正,提高调整自己和指导他人技术的能力。例如:在这一年多时间里,在教学班中我先后组织举行了篮球赛、乒乓球赛、足球赛三项赛等尝试性友谊赛,使学生的自我锻炼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4、处方法:针对性的纠错或保健与康复。例如:在实践教学中,针对发现部分学生或个别学生的错误技术动作,对他们进行及时的纠正,使之不会形成错误的动作定型;针对个别学生因身体不适或个别女生例假等原因,指
导他们进行适量的活动。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九、课题研究价值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实验性研究,我所教的三个班的学生在下几方面已产生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
(一)学生的体育兴趣已有了很明显的提高,自觉锻炼习惯已初步养成。 (二)从实验数据可看出,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效果显而易见,同样实验的效果很明显。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了进一步的增强。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表现积极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充分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提高自己。
(三)课堂教学已形成良好氛围,生动活泼,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发出问卷126份,回收126份,回收率100%,肯定率100%。 (四)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田径、足球、篮球、乒乓球等各项目的运动技术和技能。要校内开展了各项竞赛活动,一年中先后开展了田径、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体育活动。我班学生积极参加了市、乡运动会,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我班通过此项实践研究,各项生理指标和运动成绩在全校各班级中都名列前列,也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同时也促进了全校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深化了教育改革。 十、达到的效果
反思我们的教学,分析我们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我们体育教研组确定开展《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策略研究》,力求通过研究达成目标。同时,教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断优化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勇于超越教材,超越自我。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因势利导,结合教学内容,采取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学方式。关注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
学生受益。同时最大限度的去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能。在体育课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组织教学上强调灵活的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注重教学效果评价的灵活性,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诸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