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育学就是研究现象和驾驭问题,揭示驾驭规律的科学。 2.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在奴隶社会和封
建社会里,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特的学科。《论语》一书汇集了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言论。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图》也有言论涉及。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十我国末期儒家思孟学派所著。比古罗马教育家坤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早三百年。《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全书虽仅有1229个字,却对教育的作用,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和视导制度,驾驭的原则和方法等问题作了精辟的概括。如“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凌节而施”,“长善而救其失”,“禁于未发”,“教学相长”等。
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在这本著作中,首次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社会化大生产需要更多的人才,其大的贡献。)1776年,德国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分为绪论,教育目的,教学,德育),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出现学科分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美国出现了实用主义教育学说,为杜威所创立,其代表作为《民本主义与教育》。反对传统的教育以学科教材为中心的脱离实际生活,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从此,西方出现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派的对立局面。(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既能目标三大类。1963年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教育过程》,主张“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1975年苏联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强调科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面前,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1972年以后,苏联八班斯基《教育过程最优化》。
第一章
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社会活动:这种活动对社会是最有利的,承担了社会的要求。)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或教育的本质。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也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广播学校和电视学校的教育等。教育学中的研究的教育,主要是狭义的教育。是根据(P本书41页加“。“句为教育的概念)
2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教育措施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采取的办法,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 3教育的历史形态:(一)原始的教育形态。特点:1教育内容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传授生产劳动的基本技能;2所有人都要接受教育;3口耳相传(二)古代的教育形态(1)努力社会的教育: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特点:与生产劳动脱离→能够受教育的人不需要从事生产劳动。内容:1治国之术2休闲体育。在欧洲奴隶社会中,出现了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教育体系。斯巴达:体操和军事训练。雅典:还
接受读写算等其他教育,使具有商业和政治活动的能力。2封建社会的教育。大体分为官学和私学两种,官学具等级性,唐朝有六学二馆。封建统治者先后建立了一套选士制度和科学制度。欧洲出现了教会学校和骑士教育。僧侣封建主的教育使通过教会学校,培养对上帝的虔诚,服从教权等,教育内容为:“七艺”,即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私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世俗封建者教育“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
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两者紧密相连,生理是心理的基础,心理的发展也影响着生理的发展。 2、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⑴遗传的作用: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②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④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⑵环境作用: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人的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⑶教育的作用: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因为: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老师。但是,学校体育主导作用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 ⑷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作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外因,根据唯物辨证法的原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成现实这一意义上来说,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必须做到:⑴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⑵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挥的阶段性,对不同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a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b教育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机构。C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a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换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在生产的重要手段。b教育是科学知识在生产的手段。C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2.教育对经济制度的伟大影响作用:1)教育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3.补充:教育还具有文化功能:1)教育具有传承文化的功能2)教师具有改造文化的功能。3)教师具有创新文化的功能。
第六章 课程
1.课程是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和及其进程和安排。 2.分类:1)学科课程论
代表人物:孔子(诗。书。礼。乐)捷克的夸美纽斯,德国的赫尔巴特。
主张: 课程要分科设置,分别从有关科学中选取一定的材料,组成不同的学科,分科进
行教学。
特点: a重视成人生活的分析与准备 b重视教材的逻辑组织 c强调训练的价值
缺陷: 完全从成人的生活需要出发,忽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2)活动课程论
代表人物:美国的杜威和克伯屈
主张: 反对分科教学,主张课程的内容要适应儿童的需要和接受能力,在他们看来教育
即生活,生活离不开活动,所以他们要求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
特点: 1)重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2)重视教材的心理组织
3)认为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 缺陷: 夸大了儿童的个人经验降低了教学质量。
3.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三种形式。
1)教学计划:是课程安排的具体形式,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3)教科书: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他以准确的语言和鲜明的图表等,明晰而系统地阐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6页
(三)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必然联系(重要,答题方法同(一)但99年已考过) 内容:a非智力活动依赖于智力活动,并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b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才能有成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必然联系(重要)
主要内容:a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b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c防止忽视学生的积极性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偏向。
第七章 教学(上)
一、教学的概念:是教学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
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二、教学过程的分类;德国赫尔巴特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他的
学生席勒把明了分为两个阶段,组成分析、综合、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过程。赖因提出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的教学过程。以上两个教学过程均为五段,俗称五段教学法。 杜威提出:困难、问题、假设、验证、总结五补教学法。
三、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一般包括6个阶段: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
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四、教学过程的几种必然联系:
1、 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2学习间接
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2、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 3、 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必然联系 4、 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必然联系
5、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必然联系(1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的学习知
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2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的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3防止忽视学生积极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
第八章 教学(中)
1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既要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最基本)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如何贯彻?00年考过)
(三)直观性原则(在一些直观性的课程中,应结合当前教学改革考虑)
1)概念: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务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的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2)如何贯彻:a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b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四)启发性原则(如何贯彻?)
1)概念: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生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如何贯彻:a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b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c 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e 发扬教学民主。
(五)循序渐进原则:a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b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c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六)巩固性原则:a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b重视组织各种复习;c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七)可接受性原则
(八)因材施教原则(重要)
1)概念: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2)贯彻的基本要求:a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b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7页
2.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2)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最普遍,基本),谈活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谈话法,是老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和巩固知识的方法。基本要求:A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B要善问,要善于启发诱导,要做好归纳总结。
练习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智知识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基本要求:提高练习的自觉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严格要求。
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基本要求:做好演示前的准备、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和过程、讲究演示的方法。
第九章 教学(下)
1.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道尔顿制,分组教学制和特朗普制。 2.班级上课制:一种集体教学形式。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的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萌芽于16世纪西欧,兴起于17世纪乌克兰兄弟会学校,经过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总结,初步形成的。注重集体化、同步化、标准化。其弱点:忽略了人性的差异。 3.分组教学制:按照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它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主要类型分为能力分组和作业分组。
能力分组: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来分组教学的,各组课程相同,学习年限不同。 作业分组: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意愿来分组教学的,各组学习年限相同,课程则各不相同。 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后教导和评价。
A、备课包括的内容: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单元)计划、可是计划。 备好课要做好的三方面: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 B、上好课要注意的要求:
明确教学目的、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④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⑤组织好教学活动、⑥布置好课外作业。 C、课后的教导工作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二是,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 5、教学评价的种类(老师没有讲,仅做参考)
1)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在学期教学开始或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及时评价。
总结性评价: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学科终结时对学生成绩的总评,也称终结性评价。
2)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可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相对性评价:也称常模参照性评价,宜于选拔人才用,但是不能明确表示学生的真正水平,不能表明他在学业上是否达到了特定的标准。
绝对性评价:用来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别为目的,也称目标参照性评价,宜用于升级考试,毕业考试,合格考试,不适用于筛选人才。 书本内容到此结束。
拓展内容:
1.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的原因或理论基础。(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去答题。)
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了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这是我国完善义务教育体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的重大决策。 在全国范围内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前提。新中国建立以来,由于当时国家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各地经济、文化水平基础的差异,形成义务教育阶段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乃至学校之间较大的发展差距。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依照我国现实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指导思想纳入了法制的轨道。而实现入学机会的平等是均衡发展的先决条件,只有在实现接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前提下,才谈得上逐步实现接受大致相同条件的教育机会的平等。因此,全面免除学杂费以实现接受教育机会的平等,为我国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进一步落实教育公平的基本教育政策,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全面免除学杂费较为彻底地解决了入学机会问题,就为实现义务教育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奠定了基础,这意味着我国义务教育进入了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题的新的阶段。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也能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
2.新课程标准:(结合布卢姆和杜威的教育课程理念综合作答,以下是做参考的材料)
新课程标准带来的新观念:一、学习方式的转变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二、教学观的转变:1、多元智力理论对教学观的影响2、教学法的运用
三、教材观的转变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布卢姆课程标准思想:他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进而帮助教师更加细致地去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为教育过程的观察、教育活动的分析和进行教育评价提供了一个框架。 杜威的课程标准: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发展”、“教育即生长”、“教育即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的三个核心命题,
3.减负---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为什么?(与教育目的相关,负担过重违背教育目的,结合教育目的作答)
4.体罚问题,为什么体罚是错的?(结合教学中要处理的五大关系来作答)
(1),打骂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罚学生只能带来一时效果,影响学生的认识学习
(2).从人格上讲,教师与学生平等,要相互尊重
(3).教师要教育学生知识,学习方法和塑造其人格。体罚与此相违背。 5.阳光体育运动
(1).口号:三课两操两活动,每天运动1小时 (2).中学生校园集体舞 (3).亿万学生冬季长跑
对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有何促进作用?(从教学内容,要求,评价,标准方面来作答)
由于大题的方法很活,所以只在这提供了答题思路,具体怎么答,还要靠自己的理解和综合发挥。材料有不足之处请大家补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