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有价值认同,才有发展信心。在这方面,学校和产业历时一年集体创作,推出釉下五彩新时代经典系列作界有很多互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让产业文品“新醴陵八景”,共有四种形态:一套茶具、一套化可看见。花炮祖师李畋铜像由花炮检测中心、安监挂盘、一套陶瓷邮票、一种异形建筑组合,其中异形局、花炮局、花炮总商会、李畋镇政府联合赠送,邀组合以瓷谷为雏形,由大师们手绘,已被市政府馆藏。请湖南省陶瓷雕塑大师李跃进设计制作;在校内竖立从此,学校着力加强与企业的项目合作。在酒瓶设计釉下五彩创制与传承四大功臣熊希龄、文俊铎、吴寿方面,有一坛好酒的“鸿运当头大师酒”;在中医推祺、林家湖的铜像;校道、走廊上陶瓷产业文化元素广方面,有“二十四节气及中药”陶瓷系列;在新中陈列,让产业文化植根校园,人眼人心。第二,让产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方面,有公安部、天安门用瓷设业文化可体验。在中国陶瓷谷的实践基地“陶瓷生活计。学校还通过校企合作,创办惜瓷艺术馆,由专业体验馆”向社会提供陶瓷文化体验,推向产学研旅游人士经营销售教师和学生的陶瓷作品,将作品变成产市场;着力建设釉下五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品,由市场价格反映质量水平,逐渐形成“以市场为基地,陶瓷工艺专业被评为全国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导向,基于产品的陶瓷工艺的教学模式”。此外,学示范性特色专业。第三,让产业文化可传播。积极回校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发挥职教优势,创新思维,主应陶瓷产业界呼声,创办醴陵本土陶瓷文化杂志——动作为。2018年,成功承办全市第三届创新创业大赛,《醴瓷》季刊,每3个月出一本,向全市所有陶瓷企业、今年将承办第四届。学校通过承办“双创”,掌握全所有省级以上大师、全市科级以上单位、全体市级领市产业发展的现状,看到了两大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成导、陶瓷职教集团成员、醴籍在外人士寄送,每期发果,扩大了校企合作的范围。2019年,承办全市“十行1200多本。佳产业工匠、十佳技能比武新秀”评选活动,整个活共赢事业。产教融合最高的境界应该是事业的动历时半年,学校与行业协会密切互动,深入全市各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努力完成工作。行各业加深了解,增进了友谊,扩大了职业教育影响2017年,学校和一批产业大师、新世纪艺术馆合作,力。(作者为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储苍探索刨韵——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的本土化实践刘志坚2018年10月下旬,我参加了由省教科院组织的引导职业选择。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什么叫德国研修培训。培训期间,德国职业教育给我留下了人才?德国普遍认为人才的含义是“人能够尽其才”。四点很深刻的印象。德国学校教育主要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小学一文理一是德国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合理中学一大学,培养科学研究人员;第二种是小学一主特别策划“思政工作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是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构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的“护航双翼”引导下各方通力合作,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德国“双元制”发展给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其实,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从2016年就开始进行“双元制”本土化的实践与探索。2016年,我校与世界著名轴承生产企业德国舍体中学或实科中学一职业学校,培养技术工人。德国的教育体系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因材施教。德国学生读完四年小学后就开始了第一次分流。另一个特点是各类教育互通,不管是上职校还是上大学,其目的都是成才与就业。可以看出,在德国完备的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有着非常突出的地位。二是成熟的“双元制”培养模式,助力德国制造业腾飞。德国职业教育最基本的模式是“双元制”。所谓“双元”,授专业理论知识;“一元”是指职业学校,主要是传“另一元”是指企业,主要是指学弗勒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按照德国“双元制”模式培养。前5个学期,以周为单位进行工学交替。第五学期末参加德国工商协会统一组织AHK毕业考试。目前第一届学生已全部通过了考试,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基本成为熟练技术工人。这种“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为我校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奠定了基础。湘潭市是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在市政府、市教育局的支持下,我校在烹饪、机械加工、汽修和机电等专业探索现代学徒制。今年1月初,我校承办了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德国“双元制”本土化研究论坛,来自5个省的20多所实践“双元制”职业教育的院校及2家德国企业、生在企业里接受岗位技禽N.JII练,学生既是学校里的学生,又是企业里的学徒,具有双重身份。贯彻的是一种“注重实践技能,为未来工作而学习”的思想。三是完善的评价机制与优秀的师资队伍,确保了职业教育质量。德国职业教育评价考核实行“考教分离”,考试组织和管理由与培训无直接关系的德国工商会承担。德国职业教育教师门槛高,要求双学位,20余家中国企业参加了这个学术交流活动。德国之行及我校近年“双元制”本土化的探索实践,让我深深感受到职业教育的魅力。结合我校办学实际,就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经验本土化,我得到了几点启示。特别策划一是以服务成长成才为目标,明确中职学校功能定位。我是18个月前加人职教队伍的,还是一名职教战线的“新兵”。在这之前,我担任过农村高中和省示范性高中的校长。我一直认为,办好一所学校,首先需要明确学校的功能定位。德国职业学校是完全开放式的,没有围墙,没有保安,学校只承担教学的职学生毕业时自主选择就业,培训成本校企分摊(如汽车类专业的合作企业)。一学生一规划,即学生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自身实际,做好自己的专业技能发展规划。三是以“一培二进三合作”为抓手,打造“双师”教师队伍。“一培”,是指各级各类培训;“二进”,专业教师进企业,能工巧匠进学校;“三合作”,是指责。而我国的国情决定着我们的职业学校既要承担教学的职责,又要承担学生管理和成长监护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我国的中职教育是一个“兜底”的教育。中职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年龄阶段,学生的健康成长是第一位的,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中职学校在功能定位上应该是“成长+技能”。目前,我校正在推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这是我校在新时代大背景下推出的学校立德树人的顶层设计。同时,我们还全面完善了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思政工作方案”和“人才加强与政府、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多方借力,打造“双师”教师队伍。四是以制定落实目标标准为重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德国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前均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学生的学习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达到企业岗位要求的技能标准。而我们的中职学生不可能像德国一样都先有岗位再学习。因此,我国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目的性不强、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今年4月,我参加了在云南曲靖举行的全国中职教学诊断改革培训班。目前我校正全力推进教学修改工作:一是精诚专业;二是完善专业考核标准;三是明确学生毕业要求;四是探索“I+X证书制度”。培养方案”是我们构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的“护航双翼”。二是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途径,密切校企人才共育。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不能像德国一样完全得到企业的认可?我发现德国“双元制”的精髓是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企业氛围中成长。我认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短板,也是影响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基于上述思考,我校按照“一专业一模式、一企业一方案、一学生一规划”的思路来突破校企合作的问题。一专业一模式,即是对于技能实操要求高的专业,采用以企业为主导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如烹饪、机械加工等专业。对于技能实操难度相对较低、专业理论和文化素养要求相对较高的专业,我们仍采用原有的学校为主导的培养模式,如学前教育等专业。一企业一方案,即是针对各个合作企业不同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工学交替、实习成本承担及学生就业等方面采用不同的合作方式。本地企业,工学交替在学校和企业分别进行;外地企业,则建校内“学习型工厂”。大型名优企业,招生招工同步,培训成本由企业承担(如舍弗勒、中冶京诚);中小型企业,五是以增加师生获得感为导向,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德国社会对职业教育高度认可,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是,德国职业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信一tl,与自豪感。我们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性,使每个个体发挥其潜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如果让每一个进入职校的孩子都有一技之长,都能健康成长,那我们职业教育就是成功的。我们旗帜鲜明地提出“做有情怀的职教人,办有温度的职业教育”。近两年来,我校多次邀请优秀校友和能工巧匠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大力宣传在文明风采和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开展全校教职工大家访;举行“交一tl,日”“教学开放日”等活动。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我校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成就感。在2018年和2019年全省技能竞赛上我校均获得6个省级一等奖。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满意度明显增加,学校吸引力显著提升。2018年秋季招生,报名就读我校的学生接近招生计划的两倍。(作者为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