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突破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难点
《二十六年数学教学剖析》
绿化中学:杨志平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冲着这句话,我1989年师范毕业,就选择了上初中数学。这二十多年的数学教学生涯,使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这句话虽然不免片面,但它同时也充分说明了理工科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而数学又是学好理化的基础.如果数学没学好的话,理、化以及与它相关的其它学科自然也学不好.很多孩子上了初中以后,都觉得数学难.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这显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几条经念供大家讨论:
一:首先是要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不要让他们觉得数学难.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我们在上新课的时候,应该就新的知识点出一些不需要转弯,直接就能得出结果的题,使决大部份学生都能完成,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成功,觉得数学也不过如此,自然就放下了包袱.千万不要一上课就抛出几道让学生绞尽脑汁都弄不懂的题,然后还沾沾自喜,觉得自己莫测高深。这样会打击一大批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新教材着重素质教育,里面有好多内容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践得到结论,这样很直观,好懂,也能增加他们的自信。
二:着重基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教学的重点。这部份内容不难,学生学起来不吃力,但容易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反复强调其重要性。所谓万变不离其宗,熟能生巧,再难的题,也是由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演变而来。只有基本功非常扎实的孩子才能做到熟能生巧。
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双基’一笔带过,而把大部份时间用在讲一大堆难题、偏题、怪题上,弄得学生们晕头转向。这样打击了一大批学生的积极性不说,起的到的效果也微乎其微。试想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不到成就感,他还会有兴趣吗?
三:遇到难点,应注重转化和分解。所谓转化,是指把新的未学过的知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知识。人的认知过程是按照由简到繁的规律发展的,学习过程也要遵从这个规律。比如在学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时候,我们利用‘加减消元法’或‘代入消元法’把‘二元’转化成‘一元’,实际上就做到了把未知转化为已知,从而达到降低难度的目的。所谓分解,是指把难点分成几部份,逐个击破,实际上也达到了降低难度的目的。
四 :要学好数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那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迁移,这是最难的。也就是说要把同一种方法、技巧用到不同的题上。要做到这一点,一是拿到题之后不要立刻讲,先让学生思考,实在想不出,再稍加提示,一步一步得到该题的解法,让学生体会到思考的过程。二是在讲题的时候,要把它讲透。所谓的讲透是指要讲清楚这道题为什么要这样做,用到了哪些知识点,哪种方法和技巧,哪个是突破点、难点,即学生不容易想到的。千万不要就事论事,把这道题的做法讲清楚就完。三是一题多法。即同一道题尽量用多种方法来解,然后让学生去指出各种方法的优越性,在以后解题中他就会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有就是多做变式题,即修改一下某个条件或结论,得到另一个题,这样对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很有好处。
以上这些经验只是我个人的总结,不一定成熟,仅供大家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