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加强我公司的环境监督管理,尽力预防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公司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保障公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保护环境,保证正常的生产运行、生活秩序,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预案,并对存在风险源的单元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对有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事故提出应急措施以及善后处置措施。
本预案通过对某某沥青搅拌站的现状及周边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调查,结果显示某某沥青搅拌站属于一般环境风险等级(Q);某某沥青搅拌站最大的环境风险源为:1、生产区;2、堆料区;3、原料罐区;4、废料堆场区;5、污废水处理设施;6、废气处理设施;7、配电房。事故风险为:1、沥青、柴油、导热油泄漏事故;2、火灾爆炸事故;3、有害气体中毒事故;4、消防废液泄漏事故;5、污废水泄漏事故;6、沥青烟泄漏事故;7、电气安全事故。
根据污染物的特性、泄漏量以及可能引起事故的后果,本预案确立了公司应急组织机构,明确了各应急小组职责,细化了应急响应程序。针对各风险源可能突发的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
公司建立了环境应急指挥办公室及应急救援小组。警戒保卫组主要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工作;抢险救援组主要负责突发环境事故的应急抢险及救援;通讯联络组主要负责通讯联络工作;医疗救护组主要负责受伤人员的紧急救治工作;后勤保障组主要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工作;指挥长或副指挥长根据泄漏情况及抢险进程立即向xx市市人民政府应急办和xx市市环保局说明事故发生的情况,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范围。
公司每年举行一次环保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对各级领导、应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重要岗位工作人员进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培训内容由理论培训和操作培训两部分组成。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侧重于设施、设备和器材等的使用、操作和维护;对管理人员的培训要求理论及操作并重,通过理论培训和模拟演习提高管理和应对能力。
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目录
1.总则 ............................................................................................................................ 1 1.1编制目的 .............................................................................................................. 1 1.2编制依据 .............................................................................................................. 1 1.3适用范围 .............................................................................................................. 2 1.4应急体系及工作原则 .......................................................................................... 2 2.基本情况 .................................................................................................................... 4 2.1项目概况 .............................................................................................................. 4 2.2所在区域环境概况 .............................................................................................. 5 2.3保护目标 .............................................................................................................. 5 2.4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 .......................................................................................... 5 2.4.1工艺流程........................................................................................................ 5 2.4.2企业污染防治措施........................................................................................ 6 2.4.3潜在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性分析.................................................................... 7 2.4.4危险废物的产生、转移和处置情况............................................................ 8 2.5现状应急能力评估 .............................................................................................. 9 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 10 3.1管理中心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 ................................................................ 10 3.1.1应急救援指挥部.......................................................................................... 10 3.1.2指挥部职责.................................................................................................. 10 3.2现场应急指挥部 ................................................................................................ 10 3.3应急救援专业组 ................................................................................................ 11 3.3.1各应急小组职责.......................................................................................... 11 3.3.2应急组织人员及联系方式.......................................................................... 13 3.4应急设施(备)与物资 .................................................................................... 14 4.预防和预警 .............................................................................................................. 15 4.1事故分级 ............................................................................................................ 15
I
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4.1.1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 ...................................................................... 15 4.1.2重大环境事件(Ⅰ级) .............................................................................. 15 4.1.3较大环境事件(Ⅰ级) .............................................................................. 16 4.1.4一般环境事件(Ⅰ级) .............................................................................. 16 4.2预防工作 ............................................................................................................ 16 4.2.1培训.............................................................................................................. 16 4.2.2建立事故预防、监测、检验、报警系统.................................................. 16 4.2.3加强事故管理.............................................................................................. 16 4.2.4日常管理工作要求...................................................................................... 16 4.3预警及措施 ........................................................................................................ 17 4.3.1预警级别...................................................................................................... 17 4.3.2措施.............................................................................................................. 17 4.3.3预警接触...................................................................................................... 17 5.应急措施 .................................................................................................................. 18 5.1沥青、柴油、导热油泄漏事故应急措施 ........................................................ 18 5.2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措施 .................................................................................... 18 5.3有害气体中毒事故应急措施 ............................................................................ 19 5.4消防废液泄漏事故应急措施 ............................................................................ 19 5.5污废水泄漏事故应急措施 ................................................................................ 20 5.6沥青烟泄漏事故应急措施 ................................................................................ 20 5.7电气安全事故应急措施 .................................................................................... 21 5.7周边人员的紧急疏散、撤离应急措施 ............................................................ 22 5.7.1一般原则...................................................................................................... 22 5.7.2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22 5.7.3非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22 5.7.4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22 6.应急响应 .................................................................................................................. 23 6.1应急响应程序 .................................................................................................... 23 6.2信息报送与处理 ................................................................................................ 23
II
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6.2.1公司内部应急报告程序.............................................................................. 23 6.2.2厂外应急报告程序...................................................................................... 24 6.2.3事故报告内容.............................................................................................. 25 6.2.4信息通报...................................................................................................... 26 6.2.5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26 6.3指挥和协调机制 ................................................................................................ 28 6.3.2指挥协调主要内容...................................................................................... 28 6.4应急监测 ............................................................................................................ 29 6.4.1应急监测的布点原则.................................................................................. 29 6.4.2采样布点方法.............................................................................................. 29 6.4.3监测管理制度.............................................................................................. 30 6.4.4监测方法...................................................................................................... 30 6.5信息发布 ............................................................................................................ 31 6.6安全防护 ............................................................................................................ 31 6.6.1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31 6.6.2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 31 6.7应急终止 ............................................................................................................ 31 6.7.1应急终止的条件.......................................................................................... 31 6.7.2应急终止的程序.......................................................................................... 32 6.7.3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32 7.应急保障 .................................................................................................................. 33 7.1资金保障 ............................................................................................................ 33 7.2通信保障 ............................................................................................................ 33 7.3人力资源保障 .................................................................................................... 33 7.4技术保障 ............................................................................................................ 33 7.5装备保障 ............................................................................................................ 33 7.6其他保障 ............................................................................................................ 33 7.6宣传、培训与演练 ............................................................................................ 34 7.6.1公众宣传教育.............................................................................................. 34
II
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7.6.2培训.............................................................................................................. 34 7.6.3演练.............................................................................................................. 34 7.7应急能力评价 .................................................................................................... 35 8.后期处理 .................................................................................................................. 36 8.1现场恢复 ............................................................................................................ 36 8.1.1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 36 8.1.2现场净化的方式、方法.............................................................................. 36 8.1.3洗消后的二次污染的防治方案.................................................................. 37 8.1.4环境恢复...................................................................................................... 37 8.2善后赔偿 ............................................................................................................ 37 8.3事故调查 ............................................................................................................ 37 9.预案管理与更新 ...................................................................................................... 38 9.1修订预案及合作 ................................................................................................ 38 9.1.1应急预案更新.............................................................................................. 38 9.1.2地方沟通与协作.......................................................................................... 38 9.2奖励与责任追究 ................................................................................................ 38 9.2.1奖励.............................................................................................................. 38 9.2.2责任追究...................................................................................................... 38 10.附则 ........................................................................................................................ 39 11.预案实施时间 ........................................................................................................ 40 12.附图、附件 ............................................................................................................ 41
IV
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加强某某沥青搅拌站对本站沥青搅拌的有效控制和环境监督管理。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减少事故损失、降低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危害和社会影响。保障企业员工、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使本站在经营中对事故能做到应急指挥、应急处置队伍及时到位,各项处置措施得当,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性环境灾害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规范沥青搅拌站的应急事件管理工作,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求援反应速度,增强沥青搅拌站综合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1)《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2014.12.29); (2)《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2009.9.9);
(3)《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文件环发[2015]4号),2015年1月8日;
(4)《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 (5)《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的通知》(环发[2001]197号);
(6)《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 (7)《某某沥青搅拌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及环评批复; (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9)《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10)《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主席令第344号; (11)《国家危险废物目录》(2016);
(12)《贵州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试行)(2015.07);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5)《贵州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贯彻执行环境保护部<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黔环通[2015]148号); (16)《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11)及2013年修改单;
1
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1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九号,2015年1月1日施行);
(18)《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黔府办〔2013〕51号;
(19)《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5085.1-2007、GB5085.2-2007、GB5085.3-2007、GB5085.4-2007、GB5085.5-2007、GB5085.6-2007、GB5085.7-2007、);
(20)《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 (2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居住区);
(22)《一般工业固体废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及2013年修改单; (2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
(24)《中国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4】第13号,2014.12.1起施行)
1.3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的规定适用于所有本公司范围内发生的预警级别为IV级的一般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控制和处置行为。具体包括:1、沥青、柴油、导热油泄漏事故;2、火灾爆炸事故;3、有害气体中毒事故;4、消防废液泄漏事故;5、污废水泄漏事故;6、沥青烟泄漏事故;7、电气安全事故。
1.4应急体系及工作原则
应急预案重要子系统包括某某沥青搅拌站出现突发环境事故时组织的应急指挥中心及应急指挥专业组组成的指挥系统、应急工程救援保障系统及物资供应系统、综合协调互相支持系统、应急队伍系统等。
本预案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建设精干实用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参与和自救互救能力,实现全员预警、全员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整体联动。
2
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2)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
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使某某沥青搅拌站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本企业和周边各个企业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
(4)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可为某某沥青搅拌站和其它企业及社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
3
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2.基本情况
2.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某某沥青搅拌站项目 建设单位:某某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 总投资:30000万元 占地面积:13000m²
(1)建设地点及周围环境状况 (2)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本项目拟建生产规模为年产沥青混合料12万吨。 (3)建设内容
本项目新建一座临时沥青搅拌站、4座沥青储油灌、建设原料堆场及辅助生产设施,其中部分设施已建成,设计沥青混凝土年生产能力为120000吨。项目建设组成见表2-1所示。
工程类别 主体工程 表2-1 项目组成一览表 单项工程名称 建设规模 LQC320骨料烘干系统、热骨料提升系统、搅拌系统、 废矿粉储生产装置 存输送系统、成品料贮存系统等。 砂石料及狂粉占地1000m2,布置在生产区装置的东边,场区硬化堆料区 面积425m2。所有原材料均为棚堆 沥青储罐5个,柴油储罐2个,导热油储罐1个。场区硬化面积原料罐区 40m2。 不合格石料占地320m2、散落料 400m3、回收粉尘420m2。场区废料堆场区 硬化面积6800m2。 机修间 建筑面积为120m2,层数1层,为砖混结构。 门卫室 建筑面积为90m2,层数1层,为砖混结构。 项目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设置雨水导流沟排水,初期雨水经排水沟收集,排入雨水收集池,清水回用于车辆保洁、洒水抑尘等;给排水系统 生活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用于现场洒水,粪便经旱厕收集后用于农田施肥,不外排。 采用低压制消防系统,按同一时刻两处着火考虑其保护半径50m消防系统 范围,设置消火栓二只,防火等级为乙类。 由当地电网引入,厂内设配电设施,变电后用于厂内生产和生活供电系统 供电。 储运工程 公用工程 4
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工程类别 单项工程名称 建设规模 导热油炉废气通过15m排气筒外排。烘干筒废气以及烘干炉废气采用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引风机处理达标后由风机引入项目15m高的烟囱排放。沥青搅拌站废气经过冷凝+活性炭附后经15m高排气筒。厂区无组织扬尘可通过加强地面硬化、绿化及洒水等降尘处理。 雨水收集池(10m3)处理。员工生活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用于现场洒水,粪便经旱厕收集后用于农田施肥,不外排。 厂区设若干个垃圾桶,委托水城县环卫部门处置。 不合格石料收集后由外售,不外排;布袋除尘器粉尘回收利用;危险废物暂存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本评价要求,建设危险废物暂存间(9.80m2) 选择低噪设备、合理布置基础减振,绿化降噪。 / 废气处理措施 环保工程 废水处理措施 固废处置措施 噪声控制措施 绿化 2.2所在区域环境概况 (1)地理、交通位置 (2)气候与气象 (3)水文 (4)地形、地貌
(5)土壤植被及生物多样性
2.3保护目标
项目所在地周边主要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及保护情况见表2-2:
表2-2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保护 内容 环境 空气 声环 境 地表 水 水质、项目所在区域 水量 环境要素 环境空气 噪声 地表水 地下水 生态 环境 地下水 保护目标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Ⅰ类标准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Ⅰ类标准 维护项目区周围自然生态植被,禁止破坏;加强内部绿化。 2.4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 2.4.1工艺流程
本项目运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如图2-1:
5
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粉尘废气、粉尘、噪声噪声、粉尘冷料仓皮带给料机集料皮带石料堆场粉尘上料皮带粉尘、噪声干燥滚筒热骨料提升机重力除尘器重布袋除尘热载体加热炉废石料、粉尘振动筛回收粉仓矿粉仓沥青储罐热骨料仓沥青三通阀骨料秤沥青秤搅拌器沥青泵接卸缓冲斗沥青料运输车图2-1 运营期生产工艺及产污流程图 2.4.2企业污染防治措施
企业潜在危险源主要分布在原料罐区,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清单见表2-3
物理状态 固态 固态 液态 液态 液态 液态 液态 表2-3 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清单 产生量/最储存方式 储存地点 大储量 2.54t/a 0.04t/a 9.56kg/a 2.1t 7.25t/a 160t 60t 桶装 罐装 罐装 危废暂存间 运输方式 名称 废活性炭 滴漏沥青、拌和残渣 废机油 废导热油 剩余沥青混凝土 沥青 柴油 管理措施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主席令第344号 公路 料仓 油罐区 公路 公路 6
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2.4.3潜在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性分析
(1)沥青、柴油、导热油泄漏事故
项目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危险品有沥青、柴油、导热油,其中以沥青泄漏为最大环境风险因素。当原料罐区管理不当、仓库漏雨等原因造成沥青、柴油、导热油泄漏突发环境事件。沥青、柴油储罐和导热油炉一旦发生泄漏,不仅造成场地内人员伤亡和设备设施的毁坏,而且会严重威胁周围的环境。以上危险品泄漏进入环境,对河流、土壤、生物造成污染。这种污染一般是范围较广、面积较大、后果较为严重,达到自然环境的完全恢复需相当长的时间。对地表水的影响也是不能轻视的,地表水一旦遭到油品的污染,水生生物会遭受破坏,人畜根本无法饮用;同时也有可能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土壤不仅会造成植物的死亡,而且土壤层吸附的油品还会随着下渗补充到地下水,这样尽管污染源得到及时控制,但这种污染仅靠地表雨水入渗的冲刷,含水层的自净降解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达到地下水的完全恢复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
(2)火灾爆炸事故
由于柴油、导热油具有易燃易爆的危险特性,沥青具有高热可燃性,决定了本站的生产区、原料罐区都是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源,如果在其生产场所有火源存在,就可能造成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因此在生产管理中应重视火源的诱发因素。此外,电路老化、粉尘浓度达到限值等也会引起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
火灾爆炸事故一旦发生,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沥青烟等污染物会对大气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火灾爆炸事故还有可能破坏地面防渗层,导致沥青、柴油、导热油、污废水泄漏事故等事故的发生,从而造成二次污染。
(3)有害气体中毒事故
导热油中含柴油成分,柴油物质具有易挥发性、易扩散流淌性、有毒性等危险、危害特性,具有较大的中毒危害。此外,沥青搅拌作业会产生沥青烟气、苯并[a]芘等有毒气体,若浓度过高,会造成有害气体中毒事故。
(4)消防废液泄漏事故
当火灾、爆炸事故发生时,灭火产生的消防废液由于未进入事故池,会导致消防废液泄漏,若处理不当,进入生态环境,会对土壤及当地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5)污废水泄漏事故
7
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本项目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设置雨水导流沟排水,初期雨水经排水沟收集、经雨水收集池收集后,清水回用于车辆保洁、洒水抑尘等;员工日常生活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用于现场洒水,粪便经旱厕收集后用于农田施肥,不外排。若受到火灾爆炸事故、误操作等的影响,可能导致以上水池发生破损,从而导致污水泄漏。公司污废水含有的污染物有SS、COD、NH3-N、TP、BOD5、油类。若处理不当,进入生态环境,会对土壤及当地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6)沥青烟泄漏事故
本项目生产所需沥青先通过导热油炉加热,再由沥青泵送入拌合楼系统中,本项目沥青搅拌缸是具有封闭结构的设备,强制搅拌时内部会产生沥青烟气,项目对搅拌废气进行收集,为有组织排放。一旦废气处理设施发生故障或搅拌缸爆炸,将发生沥青烟泄漏事故。沥青烟是沥青加热和含沥青物质的燃烧产生的气溶胶和蒸气。沥青烟气一般夹杂着一定浓度的烟尘,呈棕褐色或黑色,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沥青烟气中含多环芳烃类物质尤多,以苯并[a]芘、非甲烷总烃为代表的多环芳烃类物质是强致癌物。
(7)电气安全事故
站内低压电器在带电状态下,若接地或接零保护装臵失灵失效,人体触及带电体漏电部位,轻则电击或电伤,重则会造成死亡。电气设备间电弧或电火花的产生也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电气设备的异常发热也会造成设备烧毁以及火灾事故。
2.4.4危险废物的产生、转移和处置情况
本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分析如下:
(1)废活性炭:项目采用活性炭吸附处理含苯并[a]芘的沥青油烟,产生失效的活性炭物质,根据类比调查分析,废活性炭年产生量约为2.54t/a。废活性炭应按《危险废物储存污染控制标准》要求进行储存,最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或部门进行处理。
(2)滴漏沥青、拌和残渣:年产生量参照同类企业类比,约为0.041t/a。对于滴漏沥青和拌和残渣,首先应加强生产管理水平,定期对沥青输送管道和储罐进行检查、维护,降低此类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其次对此类固体废物加以充分回收利用,指定专人在沥青滴漏处和拌和残渣泄漏处用专用的容器接装,将其回收利用。
8
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3)废机油:项目机械维修保养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机油,产生量约为9.56kg/a。废机油为危险废物,应及时收集,并设置危废暂存间对危废进行暂存,而后统一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4)废导热油:据项目方提供资料循环导热油用量为2.1吨,一次加入循环使用。服务期结束遗留下的废导热油属于危险废物,环评要求,存放于废物间,待服务期满后将废导热油交予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5)剩余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生产过程偶尔会产生剩余的沥青混凝土,产生量约为7.25t/a,对此类固体废物加以充分回收利用,用专用的容器储存,将其回收利用。
2.5现状应急能力评估
某某沥青搅拌站现设有应急指挥部及专业救援小组,但应急物资储备部分不足,待本应急预案备案批准后,按照本应急预案尽快完善应急指挥部及专业救援小组,完善应急物资及完善应急物资清单。
根据本项目特点,本项目应建设80m3的应急事故池,但由于项目用地面积有限,某某沥青搅拌站不具有事故应急池的条件,项目产生的事故废水由沙袋构筑成临时围堰事故池,以达到应急预案备案的前提条件。临时围堰事故池应布置在园区位置最低处,若出现突发环境事故或有消防废水产生时,废水可直接溢流至事故池,事故池不设排口,储存的事故水经处理后,用抽水泵抽走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综上,某某沥青搅拌站目前的应急能力尚需完善。
9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建立健全企业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各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3.1管理中心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
3.1.1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指挥: 副总指挥: 3.1.2指挥部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当地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关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和应急救援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
(2)组织制定、修改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队伍,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的培训和演习。
(3)审批并落实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监测仪器、防护器材、救援器材等的购置。
(4)检查、督促做好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督促、协助有关部门及时消除有毒有害介质的跑、冒、滴、漏。
(5)批准应急救援的启动和终止。
(6)及时向上级报告环境污染事故的具体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增援请求,并向周边单位通报相关情况。
(7)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8)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配合政府部门对环境进行恢复、事故调查、经验教训总结。
(9)负责对员工进行应急知识和基本防护方法的培训,向周边企业、村落提供本单位有关危险化学品特性、救援知识等的宣传材料。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某某沥青搅拌站办公楼内,11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接到报警后,迅速通知指挥部、各专业救援队伍、部门,查明事故源发生部位及原因,采取紧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下达按应急预案处置的指令。
3.2现场应急指挥部
发生紧急事故时,迅速在事故现场附近安全地带设立现场应急指挥部,指挥 10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长由企业应急救援指挥部副指挥任命,指挥长负责事故现场应急救援的指挥、协调和及时向企业应急指挥部报告现场应急救援进展情况,必要时可向总指挥提出扩大应急的请求。
3.3应急救援专业组
现场应急指挥部下设应急抢险组、后勤保障组、技术保障组。并明确各专业救援队伍的具体职责和任务,以便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快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以尽快处置事故,使事故的危害降到最低。
3.3.1各应急小组职责
(1)应急抢险组职责 组长: 组员:
①按照指挥长,副指挥长的部署实施抢险救援活动。 ②向应急指挥部提出现场人员撤离方案的建议。
③根据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设置警戒线,负责事故现场的隔离安全保卫; ④确保道路交通运输畅通,负责道路障碍的清除及方向标识的布置; ⑤负责指挥和安排将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至安全地带; (2)后勤保障组职责 组长: 组员:
①负责拟定事故应急救援物资采购计划,检查核对应急物资库存,及时调配应急物资。
②负责联络调配应急物资运输车辆调配。
③负责应急设施,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督促整改,确保应急设施,设备保持正常。
④负责事故现场的应急物资供应,并安排组员对应急物资的出入情况设置台账。
⑤事故发生后,迅速做好准备工作,接收伤者后,根据受伤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对伤者进行救援,重伤员及时转至附近医院抢救;
⑥当公司急救力量无法满足需要时,向其他医疗单位申请救援并迅速转移伤
11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者。
⑦根据指挥部命令,迅速及时联络外部救援力量及信息发布。 ⑧负责联络外援单位和合作单位。 (3)技术保障组职责 组长: 组员:
技术保障组成员由公司技术部门领导(和技术骨干)组成,与公司应急指挥部领导积极配合开展应急工作,职责如下:
①为现场应急工作提出应急救援方案、建议和技术支持; ②参与制定应急救援方案;
③负责完成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4)通信组职责 组长: 组员:
技术保障组成员由公司技术部门领导(和技术骨干)组成,与公司应急指挥部领导积极配合开展应急工作,职责如下:
①负责通讯设施抢修,确保通讯设施完好、畅通; ②接受指挥部指令对外信息发布; (5)道路交通治安组 组长: 组员:
①负责道路障碍清除及标识,确保道路交通运输畅通; ②负责将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至安全地带;
③负责消防车的调配和通知当地人民政府的公安消防部门公路运输部门等; ④负责事故现场隔离,并设置警戒线;
⑤负责通知并组织周围居民、群众撤离危险地界。 (6)医疗救护组职责 组长: 组员:
①熟悉医疗急救措施;
12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②储备足量的急救器材和药品,并能随时取用;
③事故发生后,应迅速做好准备工作,伤者送来后,根据受伤症状,及时采取相应得急救措施对伤者进行急救,重伤员及时转院抢救;
④当公司急救力量无法满足需要时,向其他医疗单位申请救援并迅速转移伤者。
公司里设立应急办公室负责站内应急值班工作,接收应急事故的报告,跟踪事故发展动态;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汇报,按照应急指挥部指令,及时通知本部职能部门、下属单位和专家组;负责应急值班记录、录音和现场应急处置总结的审核、归档工作;接受群体性上方人员举报,参与现场接待、政策解释和数到工作。
办公室主任11,应急联系电话xx,根据各部门工作人员情况,制定值班表,保证应急办公室24h值班人员接应。
组织机构图如下:
指挥长:11副指挥长:22指挥办公室道路交通治安组通信组应急抢险组组长后勤保障组组长技术保障组组长医疗救护组图3-1 应急响应程序图
3.3.2应急组织人员及联系方式
序号 1 2 3 表3-1 公司内部应急组织人员通讯录 应急机构职务 姓名 公司内行政职务 指挥长 指挥部 副指挥长 组长 应急抢险组 组员 组长 后勤保障组 组员 13
联系电话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4 5 6 7 组长 组员 组长 通信组 组员 组长 道路交通治安组 组员 组长 医疗救护组 组员 办公室座机 邮箱 技术保障组 3.4应急设施(备)与物资 为能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指挥部要确保日常储备以下应急物资,物资清单如表3-2所示:
序号 1 2 3 4 5 6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表3-2 应急物资储备名录 名称 数量 单位 存放地点 沙袋 30 个 危险废物暂存库外 生产区、原料罐区、废料堆场区、灭火器 15 个 机修间、危废暂存间、配电室 防护口罩 14 个 应急物资库房 医疗急救箱(包括常用1 套 应急物资库房 药品、止血带等) 胶鞋 14 对 应急物资库房 专用塑料桶 3 个 应急物资库房 铲子 把 应急物资库房 5 编织袋 30 个 应急物资库房 潜水泵 1 台 应急物资库房 消防沙 1 m3 应急物资库房外 吸油毯 5 张 应急物资库房 锯末面 30 kg 应急物资库房 充电电筒 14 把 应急物资库房 对讲机 5 部 应急物资库房 隔离带 300 米 应急物资库房 40分钟防毒面具 3 个 应急物资库房 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 副 应急物资库房 阻燃防护服 套 应急物资库房 3 橡胶耐油手套 10 双 应急物资库房 14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4.预防和预警
4.1事故分级
按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共分为四级。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和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四级。
4.1.1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
(1)死亡10人以上,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2)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 (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或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4)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6)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7)造成跨国(界)的环境污染事件。 4.1.2重大环境事件(Ⅰ级)
(1)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
(2)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下,2000万以上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种大批死亡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以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6)跨省(区、市)界突发环境事件。
15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4.1.3较大环境事件(Ⅰ级)
(1)因环境污染发生3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10人以上、50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000人以上一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7)跨地市界突发环境事件。 4.1.4一般环境事件(Ⅰ级)
除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以外的突发环境事件。
4.2预防工作
事故的防范措施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为防止事故的发生,某某沥青搅拌站从管理、安全、防火、防爆、防电等方面提出风险事故的以下防范措施: 4.2.1培训
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主观能动性:完善并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加强岗位培训,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设备管理,对易发生渗漏的部位加强检查。
4.2.2建立事故预防、监测、检验、报警系统
建立事故预防、监测、检验、报警系统;采取技术、工艺、设备、管理等综合预防措施,避免易燃易爆物质意外事件发生;在易产生污水溢出的位置修筑筑堤,当发生泄漏事件时能及时将泄漏物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4.2.3加强事故管理
加强事故管理,在生产过程中注意对其它单位相关事故的研究,充分汲取经验和教训。
4.2.4日常管理工作要求
(1)易燃物贮存区要形成相对独立区,并在周围设防火墙,隔离带,储存区内应有“禁止吸烟和使用明火”的告示牌。
(2)存储温度不可高于52℃,存储区应远离频繁出入处和紧急出口。危险废物应密闭储存;
(3)在应急指挥部设有火警专线电话,以确保紧急情况下通讯畅通;
16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4)在生产岗位设置急救用具、用品;
(5)封闭进行沥青搅拌站管理,禁止带火种入场; (6)配备相应的防火灭火设备,并定期维护更换。
4.3预警及措施
4.3.1预警级别
预警级别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 4.3.2措施
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按照相关应急预案执行。进入预警状态后,应当采取的措施:
(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2)发布预警公告。
(3)及时组织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控制措施,防止事态的发生、发展,并要求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进入待命状态。
(4)涉及水源受到污染的及时通知污染区域群众停止用水,并保障群众的正常生活用水;危及人员和财产安全的,要及时组织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并进行妥善安置。
(5)指令各环境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企业环境监测部门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6)针对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7)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8)确保通讯、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公用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4.3.3预警接触
根据环境污染事故控制情况,预警解除通过应急指挥部以书面形式予以公告。
17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5.应急措施
5.1沥青、柴油、导热油泄漏事故应急措施
①若发生沥青、柴油、导热油泄漏事故,警戒保卫组组织事故现场人员有序疏散,检查沥青、柴油、导热油泄漏区域及周围是否存在明火或高温,如果存在迅速将其转移或降温,并设置隔离区域,严格限制出入;
②抢险救援组及时封堵漏点,及时封堵事发区域的下水道,使被污染的水不向其他区域蔓延,采用消防沙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泄漏的沥青、柴油、导热油,事后交予相关资质单位处理;
③后勤保障组用吸油毯吸附柴油、导热油,防止泄漏的油品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确保漏点不再泄漏后,组织人员清洗地面,可使用消防沙吸附被污染水中的废油,然后排入消防池,交予相关资质单位处理;
④若油品已泄漏进入站区外地表水体,环境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时向xx市市人民政府应急办及xx市市环保局报告泄漏的污染情况并请求增援。
善后处理措施:成功处理泄漏后,应对事故区域地坪进行洗消,废水须排入污水处理设施,经处理后外排。
5.2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措施
站区内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启动相关消防应急措施时,指挥部应同时启动本预案的火灾爆炸事故环境应急措施。
爆炸事故应急措施:
①通讯联络组成员立即拨打119,并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采取灭火措施; ②警戒保卫组立即组织事故现场人员有序疏散,同时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③医疗救护组成员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事故现场受伤人群开展救护工作;
④后勤保障组协调抢险物资、材料,以及调集有关设备、器材,保障救援场所电、水供应;
⑤抢险救援组成员对站区进行勘察,重点对沥青及各类油品储存库房、危废暂存间等进行检查,视情况确定是否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⑥采用活性炭吸附处理含苯并[a]芘的沥青油烟;
⑦同时启动火灾事故应急措施,救援工作结束后,展开事故现场恢复工作,环 18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境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时向xx市市人民政府应急办及xx市市环保局汇报事故情况及采取的措施。 火灾事故应急措施:
①通讯联络组成员立即拨打119,并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采取灭火措施,并通知抢险救援组用沙石、编织袋筑坝,防止消防废液流出站外;
②警戒保卫组组织事故现场人员有序疏散,抢险救援组及时疏导消防废液,使消防废液进入站区事故池内,收集的消防废液经处理检测达标后再排放;
③后勤保障组协调抢险物资、材料,以及调集有关设备、器材,保障救援场所电、水供应;
④如消防废液经处理仍不能达标,必须委托有相应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⑤环境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时向xx市市人民政府应急及xx市市环保局办汇报事故情况及采取的措施。
5.3有害气体中毒事故应急措施
Ⅰ现场人员发现有中毒人员应立即通知应急小组成员。
Ⅰ现场人员应先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抢求中毒人员,并要求屋内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注意保暖。
Ⅰ项目负责人拨打120急救电话,详细说明中毒的症状、反映发生事故的地点,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Ⅰ安全员应组织人员松解患者的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分泌物,如果发现呼吸骤停,应立即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并实施心口体外按摩; Ⅰ迅速将中毒人员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对神志不清者应将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吸入呼吸引起窒息; Ⅰ检找气体中毒原因,排除隐患,防止事故扩大或再发生。
5.4消防废液泄漏事故应急措施
消防废液泄漏事故主要为爆炸事故引起的污水收纳设施破损导致的消防废液泄漏事故。
Ⅰ值班人员发现污水收纳设施破损导致污水发生泄漏,立即汇报环境应急指挥办公室;
19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Ⅰ抢险救援组查明事故池消防废液泄漏原因,并对泄漏点进行封堵; Ⅰ若污水已泄漏进入站区外地表水体,环境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时向xx市市人民政府应急办及xx市市环保局报告泄漏的污染情况并请求增援。
5.5污废水泄漏事故应急措施
污废水泄漏事故主要为污水收纳设施或污废水管道破损导致的泄漏事故及爆炸事故引起的污水收纳设施破损导致的消防废液泄漏事故。
Ⅰ值班人员发现污水收纳设施或污废水管道破损导致污水发生泄漏或者发生消防废液泄漏事故,立即汇报环境应急指挥办公室;
Ⅰ指挥长组织抢险救援组组员用沙袋等封堵站区雨水排口,并用水泵将泄漏的污水导入事故应急池中;警戒保卫组负责保护事故现场,隔离事故区域,疏散现场人员,检查泄漏区域及周围污水是否全部进入事故应急池;
Ⅰ抢险救援组查明污水泄漏原因,并对泄漏点进行封堵;
Ⅰ若污水已泄漏进入站区外地表水体,环境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时向xx市市人民政府应急办及xx市市环保局报告泄漏的污染情况并请求增援。
5.6沥青烟泄漏事故应急措施
(1)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应急处理人员应戴40分钟防毒面具,穿阻燃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用水泥、沥青或适当的热塑性材料固化处理再废弃。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2)防护措施
①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带0分钟防毒面具。
②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③防护服:穿阻燃防护服。 ④手防护:必要时戴橡胶耐油手套。
⑤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谨防其致癌性。 (3)急救措施
①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②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20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③吸入:脱离污染环境,用水漱洗鼻咽部的粉尘。就医。 ④食入:误服者充分漱口、饮水,催吐。就医。 ⑤灭火方法:用灭火器灭火,用水可引起沸溅。
5.7电气安全事故应急措施
(1)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①配电柜及发电机控制柜发生电气火灾; ②变压器发生电器火灾
事故可能引起发的次生、衍生事故:沥青生产间、储油罐火灾爆炸;建构筑物倒塌产生坍塌、触电等伤亡事故及摔伤等其他事故。
(2)应急工作职责
①应及时报告,并立即采取阻止灭火措施,疏散站区周边人员,控制火势蔓延;
②应及时清理现场,避免次生火灾事故发生,保护环境; ③保证沥青生产作业正常运营; ④积极参加安全知识教育培训。 (3)应急处理及注意事项
①应急处理程序:报告→采取处理措施(停运搅拌机)→事后现场清理→恢复搅拌机运营。
②现场处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A、配电柜及发电机控制柜发生电气火灾
(a)操作人员根据现场电力装置着火情况和本站配电装置供配电控制程序,依次断开上游电路控制负荷开关。(期间如动力设备仍在运行,必须迅速至动力设备现场手动拍停动力设备后方可进行此操作)
(b)其他工作人员终止作业,取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器进行扑救。
(c)期间如火势2分钟内无法扑灭,班长必须迅速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报火警,向站上级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请求启动上级事故应急救预案,等待救援。
B、变压器发生电器火灾
(a)操作人员迅速断开低压侧供电开关。(期间如动力设备仍在运行,必须迅速至动力设备现场手动拍停动力设备后方可进行此操作)
(b)操作人员迅速向上游供电部门报警,要求断电。
21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c)站内人员终止作业,就近取灭火器进行扑救。
(d)期间如火势2分钟内无法扑灭,班长必须迅速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报火警,向站上级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请求启动上级事故应急救预案,等待救援。
5.7周边人员的紧急疏散、撤离应急措施
5.7.1一般原则
如发生火灾等事故,周边人员需要紧急疏散及撤离。人员紧急疏散、撤离,迅速将警戒区及污染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5.7.2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1)迅速撤离事故现场人员及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事故现场隔离。
(2)需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
(3)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警戒人员,引导和监护此事的实施。
(4)不要在低洼处滞留,要查清是否有人滞留在污染区。 5.7.3非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1)清点非事故现场人员,并迅速将其撤离泄漏污染区,同时进行事故现场隔离。
(2)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置疏导及警戒人员。
(3)不要在低洼处滞留,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下风口的非事故现场。 5.7.4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1)撤离前,抢救人员应将疏散的人数及事故现场情况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进行汇报,请求明示人员疏散线路、区域。
(2)撤离后,抢救人员应及时清点疏散人数,并在第一时间将事故现场处理情况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进行汇报,妥善安排好已疏散人员。
22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6.应急响应
6.1应急响应程序
事故发生接警信息反馈报警Y事故判断NY现场指挥到位启动应急预案应急器材调配向有关部门报告扩大应急应急处置行动现场隔离剂量监测人员撤离接受上级指挥N清理回收污染物事故控制现场清理解除警戒善后处理Y事故处理结束应急预案总结评审图6-1 应急响应程序图
6.2信息报送与处理
6.2.1公司内部应急报告程序
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时,事故发生单位应立即(10分钟以内)向应急办公室报告。应急办公室立即将情况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严重情
23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况,启动应急预案,报告时限不超过1小时。紧急情况下可越级上报。
环境污染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图6-2 突发环境事件内部报告程序流程图
6.2.2厂外应急报告程序
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企业污染环境事故的报告:如果企业环境污染事故为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时,应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告;为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和一般环境事件(Ⅳ级)时,报告时限明确规定为4小时。
如事故的性质小于上述事故,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的规定,企(事)业单位在事故发生后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在事故发生后48小时内,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说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经济损失、人员受害及应急措施等情况的初步报告;事故清查后,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做出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危害、采取的措施、处理结果以及事故潜在危害或者间接危害、社会影响、遗留问题和防范措施等情况的书面报告,并附有关证明文件。
对于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要立即启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需要请求外部支援的,同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请求支援。在应急指挥部统一部署指挥下,应急办公室协调各个应急小组有序展开应急处置程序,必要时由指挥长和副指挥长赶赴现场,协助上级有关部门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报告程序:
(1)向xx市市人民政府应急办及xx市市环保局报告
当火灾等潜在环境污染事故,可能对周边村庄、学校、水源等的安全造成威胁,厂内部在积极有序组织抢险救援的同时,应急指挥部及时将基本情况、事故
24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级别等报告xx市市人民政府及xx市市环保局、消防大队、水利部门、卫生部门等请求支援。
(2)向公众通报
根据事故等级,按照厂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指令决定对广大公众采取防护行动。由xx市市人民政府向公众发布污染事故状况,应急办公室立即用电话向周边村庄、企业通报当前污染事故状况,通知职工、群众做好应急疏散准备,听候应急指挥部的指令,并在疏散撤离过程中积极组织群众展开自救与互救。
公司应急指挥部钟山区人民政府应急办钟山区环境保护局相关外援单位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应急办六盘水市环境保护局钟山区急救中心六盘水市人民医院钟山区人民医院六盘水市环境监测站卫生部门消防大队水利部门图6-3 突发环境事件外部报告程序流程图
6.2.3事故报告内容
(1)事件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并在24小时内,填写事件紧急报告,内容包括:
①发生事件的单位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排放污染物类型、数量及潜在危害程度;
②事件单位的经济类型、生产规模;
③事件的简要经过、遇险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④事件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⑤事件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并附示意图; ⑥需要有关部门单位协助事件抢险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⑦事件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2)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初报为从发生事件后1小时内上报,为了保证上报的时限,尽量采用电话、电报、传真等现
25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代化通讯手段,必要时要派人直接报告。
公司应急指挥部向当地主管部门报告突发事件时,主要内容包括:公司名称、详细地址、电话、事件类型、发生时间、地点、突发事件源、主要污染物质、数量人员受害情况、已采取的应急措施、已污染的范围、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趋向、当地气象条件或水流情况、进一步处理措施和建议等。
续报是在初报的基础上,可通过网络或书面的形式报告相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采取书面报告,是在事件处理完毕后在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和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处理结果可以规定在应急行动结束后的15天内报告。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的规定,对初步认定为重大(II级)或者特别重大(I级)突发环境事件的,事件发生地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和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同时上报环境保护部。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进行核实并在1小时内报告环境保护部。
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过程中事件级别发生变化的,按照变化后的级别报告信息。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按照相关规定或程序执行。 6.2.4信息通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和2004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企(事)业单位造成污染事故时,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的单位和居民。
通报可能受影响的区域及联系方式,当污染事故超出企业自身应急处置能力或可能对周围的环境构成危险,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
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发展状况及现场应急处置情况,发现事故可能影响到周边居民的,由应急办公室成员与周边居委会成员取得紧急联系,通报当前污染事故的状况,通知群众做好应急疏散准备,听候应急指挥部的指令,并强调在撤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积极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与互救。 6.2.5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1)24小时有效报警装置
26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站内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报警方式采用内部电话和外部电话(包括手机、对讲机等无线设备)线路进行报警,应急办公室应配备24小时值班人员。部门负责人和厂应急指挥部负责人移动电话24小时开机。公司领导及应急指挥部各成员都配有移动电话,各职能部门有固定电话,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
(2)24小时有效内、外部通讯联络方式
各应急小组人员之间采用内部电话和外部电话(包括手机、对讲机等无线设备)线路进行联系,应急救援小组的电话必须24小时开机,禁止随意更换电话号码的行为。
特殊情况下,电话号码发生变更,必须在变更之日起48小时内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应急指挥部必须在24小时内向各成员和部门发布变更通知。
应急指挥部明示通信联系人名单及电话,放置于显眼、易发现处,告知厂里所有员工,同时对通讯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在应急状态下正常使用。如果报告人用手机进行联络,须远离事故现场。内部应急人员联系方式清单见表6-1,外部联系方式清单见表6-2,技术专家联系方式见表6-3。
序号 1 2 3 4 5 6 7 表6-1 公司内部应急组织人员通讯录 应急机构职务 姓名 公司内行政职务 联系电话 指挥长 指挥部 副指挥长 组长 应急抢险组 组员 组长 后勤保障组 组员 组长 技术保障组 组员 组长 通信组 组员 组长 道路交通治安组 组员 组长 医疗救护组 组员 邮箱 表6-2 外部联系单位通讯录 序号 部门 联系电话 1 xx市市环保局 2 xx市市环境监测站 3 xx市市人民医院 4 xx市市钟山区环境保护局 8 钟山区急救中心 27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9 14 15 序号 1 2 3 姓名 xx市市钟山区人民医院 火警电话 公安局 表6-3 技术专家联系方式 单位 专业类别 联系电话 6.3指挥和协调机制 根据需要,企业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指导、协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对工作。
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情况通知有关部门及其应急救援、救援组和当地人民政府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各应急机构接到事故信息通报后,应立即派出有关人员和队伍赶赴事发现场,在现场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按照各自的预案和处置规程,相互协同,密切配合,共同实施环境应急和紧急处置行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必须在当地政府和事发单位的协调指挥下坚决、迅速地实施先期处置,果断控制或切断污染源,全力控制事件态势,严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发生。
应急状态时,应急机构专家组组织有关专家迅速对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供指挥部领导决策参考。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为环境应急领导机构的决策和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参与污染程度、危害范围、事件等级的判定,对污染区域的隔离与解禁、人员撤离与返回等重大防护措施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指导各应急分队进行应急处理与处置;指导环境应急工作的评价,进行事件的中长期环境影响评估。
发生环境事故的有关单位要及时、主动向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提供应急救援有关的基础资料。 6.3.2指挥协调主要内容
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包括: (1)提出现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
(2)派出有关专家和人员参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应急指挥工作; (3)协调各级、各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应急支援行动; (4)协调受威胁的周边地区危险源的监控工作;
28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5)协调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 (6)根据现场监测结果,确定被转移、疏散群众返回时间; (7)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应急行动的进展情况。
6.4应急监测
应急监测工作的具体方案要根据事故发生的地点、事故等级、当地的天气状况及周边环境敏感点的分布等情况进行确定,由于公司暂时不具备监测能力,应急监测工作委托xx市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实施。 6.4.1应急监测的布点原则
由于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污染物的分布极不均匀,时空变化大,对各环境要素的污染程度各不相同,因此采样点位的选择对于准确判断污染物的浓度分布、污染范围与程度等极为重要。
(1)采样断面(点)的设置一般以突发性污染事故发生地点及其附近为主,同时必须注重人群和生活环境,考虑对饮用水源地、居民住宅区空气、农田土壤等区域的影响,合理设置参照点,以掌握污染发生地点状况、反映事故发生区域环境的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为目的。
(2)对被突发性污染事故所污染的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和土壤均应设置对照断面(点)、控制断面(点),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还应设置削减断面,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点)获取足够的有代表性的所需信息,同时需考虑采样的可行性和方便性。 6.4.2采样布点方法
依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的相关规定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现场进行布点监测。
(1)对于环境空气污染事故
公司所在地周围有居民,当发生有害气体超标排放时,对下风向居民点产生一定影响。采样时,应同时记录气温、气压、风向和风速,采样总体积应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体积。
监测因子:TSP、SO2、NOX
监测时间及频率:事故发生后应连续取样,直到恢复正常;取样时间、采样频率、监测分析方法按照规范执行,日均浓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清单中对数据的有效性规定。
29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监测布点:根据季节特点,以主导风向为轴向,在上风向敏感点设置一个监测点,在下风向设置一个监测点,同时在事故发生点设置一个监测点。
(2)对于地表水环境污染事故
根据废水事故排放流向进行监测布点,公司发生废水溢流时,流入附近水体。监测点位以事故发生地为主,根据水流方向、扩散速度(或流速)和现场具体情况(如地形地貌等)进行布点采样,同时应测定流量。采样器具应洁净并应避免交叉污染,现场可采集平行双样,一份供现场快速测定,另一份现场立刻加人保护剂,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监测布点:在事故发生断面上游100m处设置一个对照断面、废水溢流口处设置一个监测点,在公司废水事故溢流下游500m右岸设置一个点。
监测因子:pH、SS、DO、COD、BOD5、NH3-N、TP、油类及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排放的特殊污染物。
水监测频次:事故发生后应连续取样,监测水质变化情况,直到恢复正常。 6.4.3监测管理制度
(1)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时,应急指挥部应及时指挥通讯联络组联系xx市市监测站以及本单位监测人员对现场环境污染物浓度进行监测。
(2)进入突发环境事件现场的应急监测人员,必须注意自身的安全防护,对事故现场不熟悉、不能确认现场安全或不按规定佩戴必需的防护设备(如防护服、防毒呼吸器等),未经现场指挥/警戒人员许可,不应进入事故现场进行采样监测。
(3)监测人员随时保持通讯设备开机状态,到达各监测点后立即向监测组组长报告监测点的气味、风向、空气受到的影响基本情况,之后每半小时报告监测结果和人员安全状况。
(4)应急指挥部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污染变化趋势,并通过专家咨询和讨论的方式,预测并报告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展情况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作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决策的依据。 6.4.4监测方法
为迅速查明突发环境事件污染物的种类(或名称)、污染程度和范围以及污染发展趋势,在已有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场快速监测方法和实验室现有的分析方法进行鉴别、确认。
(1)为快速监测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物,首先可采用如下的快速监测方法:
30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①检测试纸、快速检测管和便携式监测仪器等的监测方法。
②现有的空气自动监测站、水质自动监测站和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等在用的监测方法。
③现行实验室分析方法。
(2)从速送实验室进行确认、鉴别,实验室应优先采用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或行业标准。
(3)当上述分析方法不能满足要求时,可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和仪器设备条件,选用其他适宜的方法如ISO、美国EPA、日本JIS等国外的分析方法。
6.5信息发布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事故和应急救援的信息发布工作。必要时,由指挥长对外发布有关信息,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协助地方有关部门做好事故现场新闻发布,正确引导媒体和公众舆论。
6.6安全防护
6.6.1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环境事故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 6.6.2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根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性质、特点,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2)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群众疏散的方式,指定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
(3)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立紧急避难场所。
6.7应急终止
6.7.1应急终止的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31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6.7.2应急终止的程序
(1)现场救援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或事件责任单位提出,经现场救援指挥部批准;
(2)现场救援指挥部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3)应急状态终止后,应根据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
6.7.3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1)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组织相关部门认真总结、分析、吸取事故教训,及时进行整改;
(2)组织各专业组对应急计划和实施程序的有效性、应急装备的可行性、应急人员的素质和反应速度等作出评价,并提出对应急预案的修改意见;
(3)参加应急行动的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环境应急队伍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32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7.应急保障
7.1资金保障
公司管理中心财务部负责按照应急预案需要提供应急救援资金保障,在编制财务预算时,应充分考虑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资金。
7.2通信保障
事故应急救援通信组要建立和完善环境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环境应急处置系统和环境安全科学预警系统。配备必要的有线、无线通信器材,确保本预案启动时各应急部门之间的联络畅通。
7.3人力资源保障
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办公室要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培训一支常备不懈,熟悉环境应急知识,充分掌握各类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措施的预备应急力量;保证在突发事故发生后,能迅速参与并完成抢救、排险、消毒、监测等现场处置工作。
7.4技术保障
事故应急救援专家组负责建立环境安全预警系统,组建一支事故应急专业队伍,确保在启动预警前、事件发生后相关环境专家能迅速到位,为指挥决策提供服务。
7.5装备保障
装备由公司环境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准备。
为保证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各专职救援队伍必须针对危险目标性质并根据需要,将抢险抢修、个体防护、医疗救援、联络通讯、报警设备、监测仪器等器材配备齐全,平时要专人维护,确保其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保证能有效使用。
后勤保障组根据公司经营特性的要求,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配备适用的防护器材,事故状态下的应急用品,配置好必须的消防器材,如足量灭火器、锯末面等物资。
7.6其他保障
(1)交通运输保障:应急指挥部必须确保应急处置车辆的落实,加强对应急处置车辆的维护和管理,保证紧急情况下车辆的优先调度,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2)医疗保障:应急指挥部加强与医疗救治单位的联系并签定互救协议,建立医疗救治信息,保证受伤人员得到及时救治,减少人员伤亡。
(3)治安保障:应急指挥部积极协助、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及时疏散、撤离无关人员,加强事件现场周边的治安管理,维护社会治安,配合做好事件现场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4)社会动员保障:应急指挥部加强与相邻企业日常的沟通与协作,配合地方党委、政府,积极做好相邻区域、企业之间的联动工作。厂应急指挥部还需与相关部门签订协议。
(5)紧急避难场所保障:应急指挥部按照突发环境事件类型,制定人员和财产的避难方案。协助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人员和财产的疏散、避难工作。
7.6宣传、培训与演练
7.6.1公众宣传教育
利用办公系统,当地报纸、电视转播等方式加强环保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对于周边群众可以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挂图的方式进行。在填埋区周边广泛宣传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带来的危害和妥善处置、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重要性,普及发生突发环境事件预防常识,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和相关心理准备,提高公众的防范能力。 7.6.2培训
管理中心组织相关人员每年举行一次环保知识培训,培训对象有领导和职工。对各级领导、应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重要目标工作人员进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培训。培训内容由理论培训和操作培训两部分组成。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侧重于设施、设备和器材等的使用、操作和维护;对管理人员的培训要求理论操作并重,通过理论培训和模拟演习提高管理和应对能力。 7.6.3演练
演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突发应急反应能力,检验应急反应中各环节是否快速、协调、有效运行。根据自身的环境污染事故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实战或模拟演练。需要地方部门参与的,报请应急指挥办公室批准后实施。要通过演练,查漏洞、补措施,不断增强救援工作的时限性和有效性。
34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7.7应急能力评价
为保障环境应急体系始终处于良好的战备状态,并实现持续改进,对各级环境应急机构的设置情况、制度和工作程序的建立与执行情况、队伍的建设和人员培训与考核情况、应急装备和经费管理与使用情况等,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在环境应急能力评价体系中实行自上而下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机制。
35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8.后期处理
8.1现场恢复
8.1.1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
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救援的同时必须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工作,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尽可能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指挥人员应保持镇静,现场救援本着“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减少损失”的原则,果断处理,积极抢救,指导现场人员离开危险区域,维护好现场秩序,组织有序疏散,防止惊慌造成挤伤、踩伤等事故。疏散较为困难时,更应沉着冷静,不可采取莽撞措施。
在现场救援的同时,尽可能保护好生产设备和贵重物品,维护现场秩序,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工作,上报公司救援中心事故有关材料,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1)公司场保护方法
①在事故现场周围绕以隔离带或撒白灰等做警示标记,防止他人入内。 ②通过现场的道路,必要时可临时中断交通,配专人指挥行人或车辆绕道而行。
③现场重要部位及现场进出口,应当设岗看守或者设置屏障遮挡。
④环境发生改变时(如天气),要对现场上易变的痕迹物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2)室内现场的保护措施
①封锁现场的出入口和通道。封锁出入口,重点是现场中心所在的出入口;在门口、窗口和重要通道布设专人看守,如是双向通道须全部封锁,禁止一切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②封锁现场周围地带。在现场周围划出一定的警戒范围,布置警戒,禁止人员进入现场,以防破坏现场外围的物证。
③在实施封闭措施时,不能随便移动事故现场内的物品、物件。 8.1.2现场净化的方式、方法
利用喷洒洗消液、抛洒粉状消毒剂等方式消除污染。一般在事故救援现场可 36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采用三种洗消方式。
(1)源头洗消。在事故发生初期,对事故发生点、设备或存放间进行洗消,将污染源严密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2)隔离洗消。当污染蔓延时,对下风向暴露的设备、通道喷洒洗消液,抛撒粉状消毒剂,形成保护层,污染降落物流经时即可产生反应,减低甚至消除危害。
(3)延伸洗消。在控制住污染源后,从事故发生地开始向下风方向对污染区逐次推进全面而彻底的洗消。 8.1.3洗消后的二次污染的防治方案
污染事故现场洗消后,要防止二次污染,制定二次污染防治方案,确保无二次污染,并确认污染控制彻底。
根据沥青搅拌站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在洗消过程中用到的化学药品、消防用水采用合理的围堵设施通过管道收集后,统一处理达标后排放。 8.1.4环境恢复
应急终止后,总指挥及公司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场勘查,对事故地的现场及厂区周围的水源、空气环境、生态环境等进行调查,会同专家制定对受影响的生态环境恢复的措施和方案恢复周边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措施,确保在一定期限内恢复生态环境平衡。
8.2善后赔偿
善后处置主要内容有:妥善安置、救治伤残人员;组织医疗、钢材、木材、建材等物资供应部门或单位,对调用物资进行及时清理;清查短缺物资或临时征用物资,根据国家政策予以补偿;协调社会力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8.3事故调查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除按照上级管理部门要求配合进行事故调查外,厂自身应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事故调查处理应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客观、公正、准确、及时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措施和事故责任处理意见,做到“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调查和处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环境恢复计划。
37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9.预案管理与更新
随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或者应急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出现新的情况,应及时修订完善预案。环境应急预案至少每两年修订一次,以保证本预案能在应对类似环境突发事件时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9.1修订预案及合作
9.1.1应急预案更新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应当及时进行修订:
(1)公司的运营情况(如服务目标、对象、规模)发生变化的; (2)相关单位和人员发生变化或者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职责调整的; (3)周围环境或者环境敏感点发生变化的;
(4)环境应急预案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等发生变化的;
(5)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相关事业单位认为应当适时修订的其他情形。 9.1.2地方沟通与协作
建立与县(区)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应急机构及其它兄弟公司的交流与联系,组织参与地方有关部门开展的应急演练救援活动,开展与相关单位的交流与合作。
9.2奖励与责任追究
9.2.1奖励
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依据有关规定对处理事故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员和班组给予奖励。 9.2.2责任追究
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工作中,对玩忽职守,不负责任的有关责任人员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对有关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的严重性,追究相应的责任,触犯法律的由检察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38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10.附则
本预案中部分名词术语定义:
环境事故: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群众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又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故。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为确保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预先制定的计划或方案。
环境风险:是指突发环境事件对环境(或健康)的危险程度。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环境敏感点: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具体参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环境敏感区”的定义。
应急演练:是指为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协同性而进行的一种模拟应急响应的实践活动。
39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11.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开始实施。本预案自签发之日起实施。
编制(签字):
审核(签字):
签发(签字):
签发时间:
40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12.附图、附件
附图一 地理位置图
附图二 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附图三 应急疏散路径及危险源分布图附图四 雨水、污水排水路径图 附图五 项目周边水系图 附图六 保护目标图
41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附件一:风险源物质清单
名称 废活性炭 滴漏沥青、拌和残渣 废机油 废导热油 沥青 柴油 物理状态 固态 固态 液态 液态 液态 液态 产生量/最大储量 2.54t/a 0.04t/a 9.56kg/a 2.1t 7.25t/a 160t 60t 罐装 罐装 料仓 油罐区 公路 公路 /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主席令第344号 桶装 危废暂存间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储存方式 储存地点 运输方式 管理措施 公路 剩余沥青混凝土 液态 42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附件二:危废处理协议
附件三:企业内部应急通讯录 序号 1 2 3 4 5 6 7 应急机构职务 指挥长 指挥部 副指挥长 组长 应急抢险组 组员 组长 后勤保障组 组员 组长 技术保障组 组员 组长 通信组 组员 组长 道路交通治安组 组员 组长 医疗救护组 组员 办公室座机 邮箱 姓名 公司内行政职务 联系电话 附件四:外部联系单位通讯录及技术专家联系方式 序号 1 2 3 4 8 9 14 15 部门 xx市市环保局 xx市市环境监测站 xx市市人民医院 xx市市钟山区环境保护局 钟山区急救中心 xx市市钟山区人民医院 火警电话 公安局 单位 专业类别 联系电话 18188088590 0858-8200283 0858-8320508 0858-8222025 120 0858-8222030 119 110 联系电话 序号 1 2 3 姓名
43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附件五:格式文件
报告单位 报告时间 基本情况: 事件类型: 事件时间: 事件地点: 初步原因: 主要污染物质: 伤亡情况: 抢险情况: 救护情况: 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及程度: 现场指挥部及联系人、联系方式: 预计事件事态发展情况: 需要支援项目: 接收信息部门 接收时间 要求下次报告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格式)表 报告人 年 月 日 时 分
44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启动格式令 签发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传令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签发人 传令人 命令内容: (包括信息来源、事件现状、宣布事项) 受令单位: 受令人: 时间: 备注
45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应急状态终止令(格式) 签发时间 传令时间 签发人 年 月 日 时 分 传令人 年 月 日 时 分 命令内容: (宣布事件应急救援工作基本结束,现场基本恢复,现场指挥部撤销,相关部门认真做好善后恢复工作。) 受令单位: 受令人: 时间: 备注: 应急预案变更记录表 变更原因、依据、时间: 变更内容: 申报单位: 相关方获知情况:
46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附件六:应急物资管理制度
应急物资管理制度
为做好我公司应急处置工作,指导应急救援,及时、有序、高效、妥善地处理事故、排除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降低环境风险,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一、应急物资是在事故即将发生前用于控制事故发生,或事故发生后用于疏散、抢救、抢险等应急救援的工具、物品、设备、器材、装备等一切相关物资。
二、应急物资的采购入库,都必须一一填写入库清单,经验收后统一入库保管。
三、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
1、经检验合格的应急物资,必须实行分区、分类存放和定位管理。根据库房条件和物资的不同属性,将储存物资分类分开堆放,并贴上明显标识,以便于紧急情况时的有序调动。
2、应急物资应妥善保管,以保证物资的质量。储备物资应防止受到雨、雪、雾的侵蚀和日光暴晒。
3、加强对应物资的管理,应防止应急物资被盗用、挪用、流失和失效,对各类物资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检查人员每月要定期检查一次应急物资和工具的情况,发现缺少和不能使用的要及时提出和督促,确保正常使用,检查人员每次检查时要进行详细记录,留存备查。
四、应急物资的调拨由应急指挥部统一调度、使用。应急物资调用根据“先近后远,满足急需,先主后次”的原则进行。
五、奖惩措施
1、应急物资如保管不当或挪作他用,造成影响或经济损失的,当事人应当作相应赔偿,情节严重者,加重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2、对责任心强的保管人员,在物资的保管、养护方面有合理的建议或挽回经济损失的,将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某某沥青搅拌站 制 47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附件七:应急演练方案
沥青、柴油及导热油泄漏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总则:为提高职工应急处理能力,适应事故应急处置的需要,加强公司应急小组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特编制此联合演练方案。
一、编制依据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二、参演单位及人员
为更好地部署、指挥演练过程,公司成立应急组织机构,参加演练的人员安排如下:
序号 1 2 3 4 5 6 7 应急机构职务 指挥长 指挥部 副指挥长 组长 应急抢险组 组员 组长 后勤保障组 组员 组长 技术保障组 组员 组长 通信组 组员 组长 道路交通治安组 组员 组长 医疗救护组 组员 办公室座机 邮箱 姓名 公司内行政职务 联系电话 三、演练宗旨 通过应急演练,达到公司各应急小组在应对沥青、柴油及导热油泄漏的突发事故时,能及时高效地进行应急处置、降低环境风险的目的。
四、演练目标
1、通过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进一步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增强实用性。
2、提高公司应急小组的协同配合及作战能力。 五、演练基本要求
1、报警内容简明扼要;各应急小组出动迅速;熟悉自身在预案中的职责。 2、物资准备:
48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2.1灭火战斗物资:
(1)现场灭火器若干,性能良好,有效期内; (2)干粉灭火剂充足;
(3)身体防护器具数量充足,质量可靠; (4)砂石等应急物资数量充足。 2.2应急救援物资:
装备应急救援物资准备齐全,摆放整齐,取用方便。 2.3通讯报警器材;
(1)报警、喊话器电源畅通,音量打开,通讯正常; (2)对讲机信道统一,电量充足,通讯正常; (3)手摇式报警器(铃铛),转动灵活,报警正常。 六、岗位职责 指挥长职责:
1、急指挥部集合各急救援小组成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2、组织应急救援小组成员,核实沥青、柴油及导热油泄漏情况,指挥、协调、分配现场的救援、抢修等应急处理工作。
3、负责组织制定应急抢修可行方案。 4、将事故情况向上级应急中心报告。 副指挥长职责:
1、协助总指挥制定设施应急抢修及沥青、柴油及导热油回收方案,总指挥不在现场时,行使总指挥职责。
2、负责组织实施应急救援预案的展开及现场警戒力量的指挥,组织做好事故现场警戒工作,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防止沥青、柴油及导热油泄漏事故演变为火灾事故。
3、协调小组成员按分工实施警戒、抢修、救灾等工作,负责抢修、消防、安全、后勤部门的指挥。
应急抢险组职责:
1、组织人员按照指挥长,副指挥长的部署实施抢险救援活动。
2、根据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设置警戒线,负责事故现场的隔离安全保卫; 3、确保道路交通运输畅通,负责道路障碍的清除及方向标识的布置;
49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4、负责指挥和安排将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至安全地带; 5、负责通知并组织周围居民、群众撤离危险地界。 后勤保障组职责:
1、负责事故现场的应急物资供应,并安排组员对应急物资的出入情况进行登记造册。
2、事故发生后,迅速做好准备工作,接收伤者后,根据受伤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对伤者进行急救,重伤员及时转至附近医院抢救。
3、根据指挥部命令,迅速及时联络外部救援力量。 4、负责联络xx市市环境监测站对现场采取应急监测措施。 技术保障组: 负责制定应急方案。 七、演练过程 (一)报警
生产车间沥青大量泄漏,现场无人员伤亡,未发生火灾事故。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长。
(二)接警
指挥长派技术人员确认事故发生原因及泄漏情况,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启动应急预案。
(三)现场处置
1、指挥长和副指挥长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向应急小组成员下达命令,立即按应急小组职责、分工,展开应急救援。
2、命令应急抢险组准备好灭火器,对着现场实施警戒; 3、应急抢险组负责对泄漏点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堵漏。
4、指挥长、副指挥长密切注意沥青、柴油及导热油泄漏现场,判断现场短期内是否会燃烧,如果事态恶化,立即采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同时疏散现场无关人员,保障无人员伤害。
5、事故发生单位周边兄弟公司必须做好防火准备。 八、后期处置
1、指挥长在确认各小组全部作业完毕,险情排除,立即清点人员、物资;命令应急抢险组清洗作业现场,清洗废液排入事故应急池。
50
某某沥青搅拌站应急预案
2、立即派出管理人员确定沥青、柴油及导热油损失数量,做好台账记录。 3、立即进行隐患排查工作,检查沥青、柴油及导热油隐患的情况,认真分析查找事故发生的原因,视情况组织修复和上报工作。
4、警报解除,指挥长下令恢复工作。 九、演练总结
演练结束后,指挥部组织所有参战人员召开总结会,对演练过程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最终形成演练总结。 附件八:环评批复 附件九:营业执照
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