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1)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9~11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弗敢加也 加: .(2)望其旗靡 靡: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2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翻译: 11.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思想的句子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答: 答案:三、文言文阅读(共6分) 9.(1)虚报。(1分) (2)倒下。(1分)
10.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2分) 1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分)
(德州市·2011)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曹刿(3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又何间焉 ②牺牲玉帛 ...1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3.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3分)
答案:11.答案示例:①参与②猪牛羊等祭品
评分: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
12.答案示例:大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但一定会据实情断案。 评分:3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示例:我认为司法公正最重要。因为司法公正是实现人民权利和义务的基础,有了 它,财富共享、礼治国家自然有实现的可能。
评分:3分,三个可任选其一,言之成理即可。
(齐齐哈尔市·2011)(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0-14题。(共11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
【乙】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牺牲: (2)衡: 11.翻译下列句子。(2分)
(1)何以战? 译文:
(2)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文: 12.齐鲁长勺之战,鲁国如果没有曹刿这样的贤士就不会取胜,这个事例恰恰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 , , ”。(用原句回答)(3分) 13.找出【甲】段中集中体现曹刿政治思想的句子,【乙】段中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分别抄写在下面。(2分)
14.从【甲】段或【乙】段中,选出你感触最深的一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2分)
答案: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10-26题,共35分)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0-14题。(共11分) 10.(1)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2)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各1分。 11.(1)(您)凭借什么作战?
(2)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之后才能改正。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各1分。
12.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评分说明:(3分)每空各1分。
13.【甲】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乙】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评分说明:(2分)每句各1分。 14.示例:“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表明了每个人难免会犯错误,当我们敢于面对并勇于改
正错误时,就会不断进步。
评分说明:(2分)言之成理皆可得分。
2
(苏州市·2011)阅读《曹刿论战》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9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A. 齐师伐我 . 伐竹取道(《小石潭记》) . B. 又何间焉 .
其间千二百里(《三峡》) . C. 小大之狱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 D. 忠之属也 .
召令徒属(《陈涉世家》) .
7.下面哪一个句子不是倒装句? (2分) A.何以战? B.何陋之有?(《陋室铭》) C.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D.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8.“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9.这段文字中,曹刿和鲁庄公讨论的中心话题是什么?曹刿对此表明了怎样的观点?请都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肉可以吃。 1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或曰:“食菱须去壳。” ②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答案:6.C 7.D
8.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反衬出曹刿的远见卓识(或 显示了曹刿的自信) 9.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10①有人说吃菱必须去壳(“须”也可译成需要)②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绥化市·2011)(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0-14题。(共11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3
(选自《曹刿论战》)
【乙】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牺牲: (2)衡: 11.翻译下列句子。(2分)
(1)何以战? 译文:
(2)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文: 12.齐鲁长勺之战,鲁国如果没有曹刿这样的贤士就不会取胜,这个事例恰恰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 , , ”。(用原句回答)(3分) 13.找出【甲】段中集中体现曹刿政治思想的句子,【乙】段中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分别抄写在下面。(2分)
14.从【甲】段或【乙】段中,选出你感触最深的一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2分) 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0-14题。(共11分) 10.(1)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2)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各1分。 11.(1)(您)凭借什么作战?
(2)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之后才能改正。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各1分。
12.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评分说明:(3分)每空各1分。
13.【甲】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乙】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评分说明:(2分)每句各1分。 14.示例:“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表明了每个人难免会犯错误,当我们敢于面对并勇于改
正错误时,就会不断进步。
评分说明:(2分)言之成理皆可得分。
(西宁市·2011)阅读《曹刿论战》,回答第11-14题。(9分)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 (1)又何间焉 间: .
(2)小惠未徧 徧: .
12.结合语境指出句中加点虚词的含义。(2分) (1)必以分人 以: .(2)公与之乘 之: .
4
13.用现代汉语翻译“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句。(2分) 14.用文中的原句回答下列问题。(3分) (1)曹刿认为可以迎战的条件是:“ , , 。”
(2)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 , ”这个动作,让我们再次领略到了曹刿的“远谋”。
(3)从鲁庄公的“公将鼓之”和“公将驰之”可以看出他的急躁冒进行为。从而也再次印证了曹刿“ , ”的观点。 答案: 11.(1)间:参与 (2):通“遍”遍及、普遍。(每小题1分,共2分) 12.(1)以:把(2)之:曹刿(每小题1分,共2分)
13.译文:打仗,要有勇气,第一次擂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擂鼓时士气就衰减,第三次擂鼓时士气就枯竭了。(2分) 14.(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每小题1分,共3分)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