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坑施工专项方案_secret

2021-09-08 来源:步旅网


目录

1. 编制依据 ................................................................. 3 2. 工程概述 ................................................................. 3 3. 施工准备 ................................................................ 10 3.1 资源配置 ............................................................. 11 3.1.1 管理人员配置 ..................................................... 11 3.1.2 劳动力配置 ....................................................... 11 3.1.3 施工机具准备 ..................................................... 12 3.1.4 材料准备 ......................................................... 14 3.2 技术准备 ............................................................. 14 3.2.1 土钉墙技术要求 ................................................... 14 3.2.2 降水技术要求 ..................................................... 15 3.2.3 SMW工法桩技术要求 ................................................ 15 3.2.4 扩孔锚杆技术要求 ................................................. 16 3.2.5 土方开挖技术要求 ................................................. 17 4. 施工部署 ................................................................ 17 4.1 施工部署要点 ......................................................... 17 4.2 施工区段划分 ......................................................... 18 4.4 工期计划 ............................................................. 18 5.主要工序施工工艺 ........................................................ 19 5.1 土方开挖 ............................................................. 19 5.2 土钉墙 ............................................................... 20 5.3 井点降水 ............................................................. 21 5.4 SMW工法桩 ............................................................ 22 5.5 扩孔锚杆 ............................................................. 22 6.质量保证措施 ............................................................ 24 6.1 土钉墙质量保证措施 ................................................... 24 6.1.1 锚管 ............................................................. 24

6.1.2 挂网喷射砼 ....................................................... 24 6.2 井点降水质量保证措施 ................................................. 25 6.3 SMW工法桩质量保证措施 ................................................ 25 6.3.1 桩身强度和均匀性质量要求 ......................................... 25 6.3.2 开挖前养护期的质量要求 ........................................... 25 6.3.3 插入H型钢质量要求 ................................................ 25 6.3.4 其它质量要求 ..................................................... 26 6.4 扩孔锚杆质量保证措施 ................................................. 27 6.5 土方开挖质量保证措施 ................................................. 27 7.安全保证措施 ............................................................ 28 8.应急预案 ................................................................. 29 8.1 安全架构设置 ......................................................... 29 8.2 应急救援联络电话 ..................................................... 29 8.3 现场应急救援物资及设备 ............................................... 29 8.4 备用药品清单 ......................................................... 29 8.5 最近指定工伤医院的地点及联系电话 ..................................... 29 8.6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 29 9.附录 .................................................................... 35 9.1 基坑施工图 ........................................................... 35

基坑施工专项方案

1. 编制依据

1.1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件 1.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3 《福建省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97) 1.4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1.5 《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BJ08-40-94) 1.6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程》(JGJ79-2002)

1.7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8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1.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10 《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97) 1.11 《土层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 1.12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2 1.13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技术规程》DGJ08-116-2005 1.14 《热轧H型钢和部分T型钢》GB/T11263-2005 1.15 《注浆技术规程》(YSJ211-92,YBJ44-92) 1.16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 1.17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 50296-99)

1.18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1.19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 1.20 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相关设计图纸

2. 工程概述

拟建****位于福州市**区。南侧为**大道,北侧为**,东侧为**路,西侧为**路,用地面积约为189.43亩。分为A、B、C三地块,其中A、B地块包括9幢32层(1#~9#楼)、2幢21层、1幢5~6层大型商场、1幢11层商务酒店和2幢3层商业楼,C地块包括4幢28层写字楼和2层大型商场。共设3个独立2层地下室。

A地块建筑物的±0.00相当于罗零标高7.70m,B地块建筑物的±0.00相当于罗零标高7.50m, C地块建筑物的±0.00相当于罗零标高7.80m。土方开挖量约106万m3、基坑开挖深度平均约12米左右,有地下水渗透等不利因素.

基坑围护形式为土钉墙+SMW工法桩+扩孔锚杆+冠梁及拉梁。 2.1 工程地质

2.1.1 地形和地貌特征

本工程场地地处福州市**区,地貌为冲(淤)积平原,地形较平坦。场地大部分原为旧建筑物,勘察期间正在拆除,场地东北部为池塘,部分地段已回填。已完成的勘探孔的地面标高为4.48~8.37m,大部分地段低于整平标高,局部地段尚需进行挖方或填方整平工作。 2.1.2 场地岩土层

岩土层除上部为杂填土外,主要为第四系冲(淤)积形成的粉质粘土、淤泥和细中砂夹薄层淤泥、粉砂、碎卵石,下部为花岗岩风化而成的强~中等风化岩,场地岩土层特性描述和分布特征见表3-1和表3-2: 表3-1:岩土层特性描述表

地质岩土层 颜状态或 原位试验 年名称 色 密度 代 松散~N63.5=5.Q① 褐稍密,79击主要为建筑垃圾回填,填土堆填时间大部分不超包含物的特征描述 过8年。主要成份为碎砖、碎石、粘性土等。未经ml 4杂填土 黄 局部中(1~25击,过压实处理,尚未完成自重固结。 密 n=82次) Q② 褐软塑~N=8.2击含高岭土、氧化铁、石英等。以粉质粘土为主,粉质粘(4~12击,al 黄 可塑 少量为粘土。韧性较强,干强度高,有光泽。 4土 n=45次) ③ 深淤泥 灰 N=6.0击含高岭土、氧化铁、石英等,含较多有机质、腐流塑 (4~8击,殖质等。以淤泥为主,部分为淤泥质土。下部夹n=2次) 有部分薄层淤泥。 Qm4 主,部N=16.0击Q(3-1) 白、以中砂为主,局部为细砂、粉砂。砂的成分主要分为松(5~39击,al 为石英,呈亚圆状。 4细中砂 浅散~稍n=261次) 黄 密 灰中密为Qal 主,部N=19.9击4细中砂白、以中砂为主,局部为细砂、粉砂。砂的成分主要分为松(6~39击,夹薄层浅为石英,呈亚圆状。局部地带夹薄层淤泥。 散~稍n=366次) 淤泥 黄 密 (5-1) 淤泥质Qm4 土 Q⑤ 深灰 该层位于⑤层的上部或下部。含高岭土、氧化铁、石英等,含较多有机质、腐殖质等。 ④ 灰中密为流塑 / 粉质粘(6~24击,al 黄 硬塑 4土 n=213次) 中密为Q(6a) 灰主,局al 粉砂 黄 部稍密4褐可塑~N=12.6击含高岭土、氧化铁、石英等。韧性较强,干强度高,有光泽。 N=29.3击以粉砂为主,局部为砾砂、粗砂、细砂或中砂,(9~56击,含细砂颗粒等,颗粒成份为石英,形状为圆形或亚圆形。部分地段上部夹有圆砾。 n=526次) 和密实 密实为N=39.8击主,局al 粉砂 黄 击,n=5674部中密 次) (6-1) 淤泥质Qm4 土 深灰 Q(6b) 灰(18~67以粉砂为主,局部为细砂或中砂,含细砂颗粒等,颗粒成份为石英,形状为圆形或亚圆形。 流塑 / 该层一般位于(6a)层的中部和下部。含高岭土、氧化铁、石英等,含较多有机质、腐殖质等。 为砂土、卵砾石的混合土,呈胶结状,卵石含量在50~85%之间,充填物以中砂为主,卵石粒径一般在2~8cm,少量在10~20cm,大部分呈圆形~亚灰Q⑦ 褐、中密~N63.5=29.37击al 4碎卵石 夹密实 (7~78击,黄 圆形,大小混杂,分选差。碎卵石风化程度为中n=554次) 等风化岩 r ⑧ 强风化岩体结构已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岩体破碎,散体状结构,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灰软岩 N≥50 级。含高岭土、石英、少量长石等。岩芯大都呈(n=1次) 砂土状或块状,用手较易折断,少部分较难折断,见水易软化。未见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及软弱岩层。 ⑨ 含石英、较多正长石,岩芯呈块状、短柱状,局/ 部呈长柱状,锤击难以击碎。整体结构。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岩芯采取率为45~65%,岩石质量等级为Ⅲ。RQD为20~40。 黄 花岗岩 中等风灰r 坚硬岩 化花岗白 岩 表3-2:岩土层分布特征

揭示平均岩土层名称 分布情况 层面标高(m) 厚度 (范围值)(m) 8.37~4.48 1.40 ① A27#、A50#、A81#、A95#、A109#、A127#、A138#~A140#、(0.00~0.0(0.20~5.1杂填土 A160#、A163#、A166#、B23#孔缺失 0) 0) A1#~A6#、A8#~A11#、A17#、A19#~A28#、A34#~A37#、7.21~3.44 2.02 A87#~A95#、A97#、A99#~A109#、A111#~A113#、A116#、粉质粘(0.00~3.8(0.60~3.8A117#~A121#、A124#~A125#、A127#~A142#、土 0) 0) A146#~A148#、A152#、A154#~A158#、A160#、A161#、A162#~A164#、A166#、B23#、B27#、B29#~B30#孔分布 ③ 淤泥 5.76~1.52 9.65 均有分布 (0.70~5.1(2.40~23.0) 00) ② A39#~A41#、A47#~A54#、A62#~A69#、A76#~A81#、(3-1)细中砂 A1#~A62#、A65#~A77#、A80#~A86#、A95#~A97#、A104#~A105#、A109#、A111#~A113#、A115#、A118#~A119#、A122#~A123#、A133#、A139#、2.94~-8.23 6.83 (0.50~14.40) (3.30~14.A144#~A145#、A154#~A155#、A166#、B1#、B4#~B13#、80) B15#~B18#、B21#~B22#、B24#~B30#孔分布 ④ A15#、A17#、A32#~A33#、A45#、A47#~A49#、A61#~A64#、2.16~-18.细中砂A76#~A79#、A87#~A94#、A99#~A108#、A111#~A122#、96 11.70 (1.00~23.85) 夹薄层A124#~A144#、A146#~A165#、B1#~B8#、B14#、B19#~B20#、(4.30~24.淤泥 B22#、B28#孔分布 60) A1#~A5#、A9#、A18#~A22#、A26#、A34#~A39#、A46#~A51#、-6.82~-25⑤ A60#~A68#、A71#、A74#~A80#、A85#~A91#、A94#、5.87 .61 粉质粘A97#~A101#、A105#~A113#、A115#、A118#~A125#、(0.80~18.(11.30~32土 A132#~A136#、A140#~A145#、A147#~A151#、20) .00) A154#~A156#、B1#~B30#孔分布 (5-1) 淤泥质土 A2#、A19#~A20#、A87#~A88#、A90#~A93#、A99#、A100#、-13.12~-2A102#~A105#、A108#、A111#~A117#、A122#、2.26 3.38 (0.60~8.80) A124#~A131#、A135#~A139#、A146#~A147#、A150#、(18.10~28A152#~A154#、A156#~A165#、B14#孔分布 .65) -12.54~-2(6a) 粉砂 A71#、A150#孔缺失 8.16 (18.60~33.80) -25.27~-37.73 (2.00~15.70) (6b) 粉砂 均有分布 4.51 (32.00~40.70) 7.91 (3.60~12.50) (6-1) A3#、A5#~A14#、A21#、A23#~A31#、A39#~A43#、2.07 (0.60~6.90) 淤泥质A48#~A50#、A52#~A55#、A62#~A65#、A67#~A69#、A71#、-22.12~-3土 A76#~A80#、A87#~A93#、A99#~A103#、A105#、A112#、1.73 A114#~A115#、A117~A119#、A127#~A132#、A135#~A139#、(28.80~37A146#、A148#、A156#、A158#~A163#、A165#~A166#、B17#、B25#、B27#、B29#孔分布 .90) A1#~A33#、A48#~A49#、A50#、A52#~A53#、A56#~A59#、-34.91~-4(0.10~19.A60#、A62#~A68#、A70#~A74#、A84#、A92#~A93#、⑦ 0.31 90),揭穿A104#~A105#、A107#、A115#、A122#~A123#、碎卵石 (40.50~46厚度A127#~A133#、A135#~A142#、A146#~A148#、.60) 16.0~19.9A156#~A166#、B2#~B4#、B7#~B30#孔揭示 m ⑧强风化花岗岩 ⑨中等风化花岗岩 2.2 水文地质 2.2.1 场地气象条件

本场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约为19.6℃,年降水量约为1343毫米,七、八月为全年高温月份,一、二月为全年最低月份。雨季主要为4~6月份,5~6月常为洪水季节,10月~第二年的2月为旱季。近3~5年地下水的最高水位约为罗零高程5.5m。

2.2.2 地下水的埋藏与性质

本场地位于闽江古河道的河漫滩,场地内浅部地下水为上层滞水,埋藏于①杂填土中,地下水位标高为2.96~4.98m,水位埋深约为0.70~3.80m,地下水变化幅度为1~2m。地下室抗浮设计时,抗浮设计水位取标高5.50m。防水设计水位为7.50m。

(3-1)细中砂和④细中砂夹薄层淤泥的地下水为微承压水,该层水头埋藏于标高1.90m,对2层地下室基坑开挖影响较大,基坑开挖时应进行施工降水。

⑥粉砂和⑦碎卵石层中的地下水为承压水,水头高度约为标高-8m,该层地下水对基

B14#孔揭示。 A24#孔揭示 -53.12(59.30) 5.74 4.80 -56.92(64.40) 3.60 坑开挖影响很小。 2.2.3 地层渗透和抽水试验

①杂填土渗透性较强;③淤泥夹砂、②/⑤粉质粘土渗透性弱,可视为相对隔水层;(3-1)细中砂、④细中砂夹薄层淤泥、⑥粉砂和⑦碎卵石渗透性均较强;(3-1)细中砂和④细中砂夹薄层淤泥的渗透性对本工程基坑开挖影响较大。

本次勘察在A18#孔和A61#孔旁进行抽水试验,试验方法为“完整井稳定流法”,完成3次降深的抽水试验,分别确定含水层④细中砂夹薄层淤泥和(3-1)细中砂的渗透系数。抽水试验的试验指标、计算结果和计算公式见下表。 试验指标 抽水涌水量 孔号 Q(m3/d) 降深s(m) 抽水半径 r(m) H(m) 渗透系数 影响半k k 径R(m) (m/d) (cm/s) 计算公式 216.2 0.77 0.1095 12.7 50.3 5.82E-02 54.7 A18# 527.4 1.60 0.1095 12.7 67.4 7.80E-02 131.5 65.03 7.53E-02 k0.366QRlgMSr R10Sk 485.4 1.25 0.1095 12.7 77.4 8.96E-02 110.1 267.8 1.48 0.1095 7.40 62.4 7.22E-02 117.1 A61# 530.4 2.51 0.1095 7.40 79.7 9.22E-02 224.2 平均值 69.5 8.05E-02 364.8 1.98 0.1095 7.40 66.5 7.70E-02 161.5 计算结果,含水层(3-1)细中砂的渗透系数为69.50m/d(8.05E-2cm/s);④细中砂夹薄层淤泥的渗透系数为65.03m/d(7.53E-2cm/s)。 2.2.4 地下水和场地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

本次在A35#、A61#、B7#孔各取一组地下水样进行水质腐蚀性分析,在A20#、A134#、B20#各取一组场地土进行腐蚀性分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10年版)规定,本工程气候为湿润区、不冻区。岩土层为强透水层(A型),场地环境类别划分为Ⅱ类。

根据水质分析和场地土分析成果,按规范要求评价地下水和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综合评价结果详见表9-1和9-2,判定地下水和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地下水和场地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地下水和场地土建筑材料的防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规定。

表9-1: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表 建筑材料 腐蚀类型 腐蚀介质 2-SO4(mg/L) 受环境类型影响(Ⅱ混凝土结构 受地层渗透性影响(A型) 侵蚀性CO2(mg/L) <15 20.53 2.38 2.11 弱腐蚀 类) Mg2+(mg/L) NH4+ (mg/L) OH-(mg/L) 总矿化度(mg/L) PH值 地下水微腐蚀标准 <300 <2000 <500 <43000 <20000 >6.5 A35#孔 A61#孔 B7#孔 腐蚀等级 116.19 77.60 261.07 微腐蚀 17.14 5.20 9.36 微腐蚀 -- 0.0 - - 微腐蚀 0.00 0.00 微腐蚀 503.36 436.44 450.39 微腐蚀 6.77 7.48 8.03 弱腐蚀 <10000(长期浸混凝土结构中钢筋 CL- (mg/L) 水) <100(干湿交替) 表9-2:场地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表 建筑材料 腐蚀类型 腐蚀介质 2-SO4(mg/kg) 受环境类型影响(Ⅱ混凝土结构 受地层渗透性影响(A型) 混凝土结构中钢筋 CL- (mg/kg) <250(B) PH值 >6.5 类) Mg2+(mg/kg) NH4+ (mg/kg) OH-(mg/kg) 总矿化度(mg/kg) 场地土微腐蚀标准 <450 <3000 <750 <64500 <30000 39.79 23.71 18.52 微腐蚀 微腐蚀 腐蚀等A20#孔 B20#孔 孔 级 288.0 267.0 452.0 弱腐蚀 161.0 94.0 140.0 微腐蚀 - - - 微腐蚀 A134#0.00 0.00 0.00 微腐蚀 668.0 783.0 886.0 微腐蚀 6.05 5.88 5.29 弱腐蚀 30.0 104.0 44.0 微腐蚀 3. 施工准备

3.1 资源配置 3.1.1 管理人员配置

项目部管理人员配备情况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1.2 劳动力配置

土钉墙劳动力配置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工种 普工 钢筋工 制浆工 喷面工 降水劳动力配置一览表

序号 1 工种 普工 人数 30 人数 10 10 10 30 管理层 决策层 管理层次 项目职务 项目经理 质量总监 安全总监 项目总工 项目副总工 施工经理 商务经理 机电经理 商务部 物资部 质保部 技术部 工程部 安全部 综合办公室 人力资源部 机电部 财务部 数 量 1 1 1 1 1 1 1 1 9 11 11 11 52 7 4 4 10 3 备注 2 3 钻机工 抽水工 SMW工法桩劳动力配置一览表

10 20 序号 1 2 3 工种 机长 起重工 桩工 扩孔锚杆劳动力配置一览表

人数 8 10 65 序号 1 2 3 4 工种 普工 钢筋工 制浆工 喷面工 土方开挖劳动力配置一览表 人数 10 10 10 10 序号 1 2 工种 挖土机司机 土方车司机 备注:土方开挖按昼夜施工配置。

人数 52 250 3.1.3 施工机具准备

土钉墙施工机械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设备名称 喷射机 灰浆搅拌机 挤压泵 空压机 单位 台 台 台 台 数量 4 4 4 4 型号 PZ-5 WJG-80 HB-60 VF-13/7 功率(kW) 5.5 3 5 55 降水施工机械一览表

序 号 1 2 设备名称 工程钻机 泥浆泵 规格型号 JPS-10型或水文200型 85泵 数 量 10台 20台 3 4 5 空压机 电焊机 深井潜水泵 0.6m3 BX1-315F-3 QX3-25/3-0.75 10台 20台 270台 SMW工法桩施工机械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设备名称 Ф850三轴搅拌桩钻机 桩机 挖机 半自动拌浆系统 (含散装水泥罐) 浆液制作桶 存浆池 可变流量泥浆泵 履带吊车 汽车吊 空压机 气体保护焊机 规格型号 ZKD85-3 JB160 /SF558 1m3 0.7m3 2m3 BW-200 50T 25T 6m3 20KW 数量 4台 4台 4台 4台 8台 8台 8台 4台 1台 4台 5台 功率合计 (KW) 180×4 55×4 45×4 5.5×8 3.0×8 15×8 55×4 20×5 扩孔锚杆施工机械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设备名称 工程钻机 灰浆搅拌机 高压泵 电焊机 单位 台 台 台 台 数量 20 6 6 3

型号 XY-1 WJG-80 WBT VF-13/7 功率(kW) / 3 75 55 土方开挖施工机械一览表

序号 1 2 3 设备名称 土方车 挖掘机 挖掘机 单位 辆 台 台 数量 125 13 13 型号 20m2 330 120或60 功率(kW) / / / 3.1.4 材料准备

土钉墙主要材料一览表 材料名称 水泥 钢管 钢筋 规 格 PC32.5 φ48*2.2 φ6.5~φ16 降水主要材料一览表

序号 1 2 材料名称 井 管 砾碎石 规 格 Φ219钢管 扩孔锚杆主要材料一览表

材料名称 水泥 精轧钢筋 锚具 SMW工法桩主要材料见预算。 3.2 技术准备

3.2.1 土钉墙技术要求

1)喷射混凝土等级C20细石混凝土,混凝土配合比(重量比)水泥:砂:细石为1:2:2,喷射厚度80mm,钢筋网采用φ6钢筋@200×200布置,竖向加强筋2φ16(长500mm),横向筋2φ16通长布置,边壁上的钢筋网应延伸至地表面,长度为0.5m,钢筋网搭接采用绑扎,每边搭接长度应不小于300,加强筋焊接单面焊大于10d,双面焊大于5d,绑扎搭接长度大于45d。

规 格 PC32.5 φ25 单位 t t 套 数量 6200 130 1720 单 位 T m3 数 量 21 800 单位 t t t 数量 1300 56 60

2)锚杆成孔采用打入式成孔法,锚杆体的拉杆采用φ48钢管,壁厚为2.2mm,锚杆长度间距详见设计图,φ48钢管同时兼作注浆花管,花管底端部2/3范围内布置花眼,花眼直径为φ8,沿周边布置4眼,长度方向为500(可采用250间距布设2孔眼错开布置)。 3)锚杆注浆采用一次注浆工艺,注浆用水泥为P.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水灰比0.5:1。注浆压力为0.6Mpa。注浆体养护时间为7天,若要缩短养护时间为3天,可掺入早强剂TW3,掺合量为水泥用量的2%。 3.2.2 降水技术要求

1)降水井采用φ219钢管,井点间距为15m~30m,降水井的数量、位置及井深见设计图纸。 2)井管管壁上应布置孔眼,直径为20@40.开孔率为30%。为了保证井管周边有良好的透水性,并防止细沙渗入,应在井管壁上外侧2层30目滤网,并6#铁丝绑扎,其间距不大于200mm。

3.2.3 SMW工法桩技术要求

基坑均采用Ф850@60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内插H700×300×13×24型钢具体如下: A区基坑:

1)A1-A1剖面:采用Ф850@60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内插H700×300×13×24型钢,型钢长度15米@600 (密插),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桩长为14.2米)止水。

2)A2-A2剖面:采用Ф850@60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桩长为17.2米)止水,内侧插H700×300×13×24型钢@600(密插),型钢长度18m。

3)A3-A3剖面(双排围护):采用Ф850@60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桩长为20.2米)止水,内侧插H700×300×13×24型钢(插二跳一),型钢长度21m。

4)A4-A4剖面:采用Ф850@60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桩长为23.2米)止水,内侧插H700×300×13×24型钢@600(密插),型钢长度24m。

5)A5-A5剖面:采用Ф850@60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桩长为20.2米)止水,内侧插H700×300×13×24型钢@1200(密插),型钢长度21m。

6)A6-A6剖面:采用Ф850@60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桩长为20.2米)止水,内侧插H700×300×13×24型钢@(插二跳一),型钢长度21m。

7)A7-A7剖面:采用Ф850@60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桩长为17.2米)止水,内侧插H700×300×13×24型钢@1200(插一跳一),型钢长度18m。

8)A8-A8剖面:采用Ф850@60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桩长为17.2米)止水,内侧插H700×300×13×24型钢 (插一跳一),型钢长度18m。

9)A9-A9剖面:采用Ф850@60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桩长为20.2米)止水,内侧插H700×

300×13×24型钢(插二跳一),型钢长度21m。

1)A10-A10剖面:采用Ф850@60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内插H700×300×13×24型钢,型钢长度15m(插一跳一),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桩长为14.2米)止水。

B区基坑:

1)B1-B1剖面:采用Ф850@60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内插H700×300×13×24型钢,型钢长度18米(插二跳一),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桩长为23.2米)止水。

2)B2-B2剖面:采用Ф850@60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桩长为17.2米)止水,内侧插H700×300×13×24型钢@600(插二跳一),型钢长度24m。

3)B3-B3、B4-B4、B12-B12剖面:采用Ф850@60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桩长为20.2米)止水,内侧插H700×300×13×24型钢(插一跳一),型钢长度21m。 4)B5-B5、B6-B6、B7-B7、B8-B8、B9-B9剖面:采用Ф850@60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桩长为17.2米)止水,内侧插H700×300×13×24型钢@600(插一跳一),型钢长度18m。 5)B10-B10、B11-B11剖面:采用Ф850@60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桩长为14.2米)止水,内侧插H700×300×13×24型钢@1200(插一跳一),型钢长度15m。

C区基坑:

1)C1-C1、C2-C2、C3-C3、C4-C4、C7-C7剖面:采用Ф850@60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内插H700×300×13×24型钢,型钢长度18米(插一跳一),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桩长为17.2米)止水。

2)C5-C5剖面(双排围护):采用Ф850@60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桩长为20.2米)止水,内侧插H700×300×13×24型钢@600(密插),型钢长度21m。

3)C8-C8剖面:采用Ф850@60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桩长为14.2米)止水,内侧插H700×300×13×24型钢(插一跳一),型钢长度15m。

水泥采用P.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水灰比1.5~2.0:1,水泥掺入量不小于20%。 3.2.4 扩孔锚杆技术要求

1)扩孔预应力土层锚杆有效孔径不少于,350,水平距离、水平夹角及锚杆长度详剖面大样。

2)扩孔式预应力土层锚杆的拉杆采用,J25精轧螺纹钢,σs=830N/mm'。

3)扩孔式预应力土层锚杆采用钻机并结合其他设备成孔,并在锚固段进行扩孔,扩孔后有效直径不得小于350。扩孔深度应比设计深度长500。

4)锚杆防腐蚀处理:a.自由段:外套高密度聚乙烯(HDPE),并用水泥浆液包裹。b.锚固段:除锈,水泥(砂)浆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5mm。

5)锚杆注浆采用纯水泥浆,水泥采用P.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浆体的养护时间20天。 6)锚杆注浆采用两次注浆工艺。第一次注浆为单管高压旋喷注浆,通过高压旋喷进行高压注浆形成较大直径锚固体,扩孔后应保证其锚固体直径不少于350mm。高压旋喷扩孔注浆的基本参数为:高压泵泵压不少于15MPa,水灰比为1:1,扩孔注浆钻进速度为150~250mm/min,水泥用量不少于150kg/m。第二次注浆应在第一次注浆体初凝之后进行,一般为第一次注浆后12~24小时,第二次注浆采用水泥用量控制(锚固段≥50kg/m)。二次注浆管范围为锚固段,二次注浆管底注浆范围内每间距@750周圈各钻3ф5孔用工程胶布封牢,二次注浆管底封死。二次注浆管采用ф15塑料管。 7)张拉锁定宜在注浆体养护时间不少于20天后进行,张拉应隔根跳开进行。锚杆张拉锁定施工程序为:a.如为选定进行验收试验的锚孔,应在达到设计龄期条件下,待验收试验结束并经检验合格后再进行。验收试验的锚孔应由监理工程师、设计代表现场确定。 b.锚斜托台座的承压面应平整,并与锚杆的轴线方向垂直。锚具安装应与锚垫板和千斤顶密贴对中,千斤顶轴线与锚孔及锚杆同轴一线,确保承载均匀。锚杆的张拉必须采用专用设备,设备在张拉作用前应进行标定,锚具、夹片等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c.每根扩孔锚杆均要加载至设计拉力值的1.1倍,且观测2~3分钟,并记录锚头位移。d.卸荷至设计拉力值的0.5倍进行锁定。张拉锁定后48h内,发现预应力损失超过设计张拉应力的10%时,应进行补偿张拉。

8)锚杆抗拔力检验:应由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选定10根锚杆,进行锚杆验收试验。 3.2.5 土方开挖技术要求

土方开挖严格遵循“先支护,后开挖,先撑后挖”的原则。土方开挖分区分段进行,挖土次序严格遵循“分层开挖,先撑后挖”及“大基坑,小开挖”的原则。

4. 施工部署

4.1 施工部署要点

4.1.1本工程地下室土方开挖量大(约106万m3)、基坑开挖深度约12m,基底有地下水渗透等不利因素,地下室土方开挖须重点防范。

4.1.2坑内土方开挖采取分层分段方式。土方开挖分两大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开挖深度约4m,以利土钉墙护坡、SMW工法桩、深井井管、第一道护孔锚杆及冠梁的施工。第二阶段土方开挖深约8m(至坑底),以小挖掘机配合大挖掘机进行,桩顶往上留300mm厚土层采取人工挖土。

4.1.3 为方便土钉墙的施工,第一阶段土方开挖分三层(每层1.3m)进行。

4.1.4 第二阶段土方开挖分四层开挖,每层挖土深度约2m,挖至每二层时施做第二道扩孔

锚杆,土方开挖严格遵循对称均衡取土。 4.1.5 土方开挖分坑内及坑外施工两大部分:先施工A、B连接区(坑外)部分,包括连接区土方开挖、边坡、SMW工法桩、第一道扩孔锚杆和冠梁、拉梁;再进行A、B、C坑内围护结构及土方开挖施工,严格遵循“先支护,后开挖,先撑后挖”的原则。 4.2 施工区段划分 4.3 施工工艺流程 坑外A、B连接区土方开挖→坑外A、B连接区边坡及明排水→坑外A、B边接区SMW工法桩→坑外A、B连接区冠梁及拉梁→坑内A、B、C区第一阶段土方开挖、边坡及土钉墙→坑内A、B、C区SMW工法桩、第一道扩孔锚杆及冠梁→坑内A、B、C区第二阶段土方开挖(挖至第二层土时施做第二道扩孔锚杆及腰梁)→A、B、C区底板施做→A、B、C区地下室结构施工至地下二层、传力带施工→A、B、C区地下室结构施工至正负零→H型钢桩拔桩回收→土方回填 4.4 工期计划

平面进度计划 5.主要工序施工工艺 A、B连接区土方开挖、边坡及SMW工法桩、冠梁及拉梁施工详见A区室外步行街商铺施工方案。 5.1 土方开挖

本工程深基坑土方开挖分两个阶段进行挖取土施工,第一阶段开挖深度约4m,随挖随进行土钉墙护坡支护施工。第二阶段开挖深度约8m,坑底以人工清底、修边为主。第二阶段与第一阶段形成阶段踏步形,以机械开挖为主,停歇作业时机械应停放在离边坡12m外,承台土方开挖,以小型机械、人工开挖相结合进行作业。

SMW工法桩区域开挖时,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须达到2MPa。第一、二阶段土方开挖须分层开挖至各阶段坑内平台标高,第一阶段放坡区域分三级开挖,随挖随做护面,每级开挖深度约1.3m。第二阶段分四层层开挖,每级开挖约2m,挖土深度不得超过2m.

第二阶段土方开始清底工作时,随即进行坡角护坡与坑底排水沟和集中井的施工。开挖至设计标高时,随挖随即浇捣垫层。开挖过程中及时做好截水、排水工作,采用在工作面挖导流水并局部挖深,用潜水泵排水。

挖土至离基槽底标高往上300mm后,采用人工铲平,以达到底面平整。同时不得在大雨天开挖施工,开挖时应保证土体结构性,避免施工期间遭到破坏。

严禁局部超挖以免土层流动造成工程桩的倾斜及损坏,严禁周边至中进行开挖。 挖掘机的退场:由于基坑较深,且其四周为围护桩,所以基坑挖至最后时预留一条坡道,宽度12m,坡度100,挖掘机随坡道后退并将坡道土挖运场外。

采用反铲挖掘机开挖基坑时,须保持坑底土体原状结构,严禁超挖。

附土方开挖图。 5.2 土钉墙 5.2.1 工艺流程

土钉加工→放样定位→人工修坡→打入锚杆→布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注浆。 5.2.2 施工方法

1)当边坡土方分层开挖后,应将坡面修平整并冲洗干净,以便于挂网喷射砼的施工。 2)利用空气压缩机带动冲击器将加工好的钢管按设计角度打入土层。 3)杆体制安

 锚管:用直径48钢管,每隔0.5米开注浆孔梅花型布置,孔眼8mm,并焊一角钢倒刺;钢管底部打扁,用扁铁制作锚头。

 网筋:用Φ6@200x200钢筋,保持其长度越长越好,用张拉机对其一次张后平直。  加强筋:加强筋2φ16横向通长布置,2φ16(500mm长)纵向布置,间距与锚管间距相同。 4)注浆

 浆液制作:用纯水泥浆,水灰比0.5,水泥用量约50kg/m,必要时可加速凝剂或减水剂、膨胀剂等外加剂。

 注浆液应搅拌均匀,随拌随用,且应在初凝前用完,注浆时浆液要过筛,严防石块、杂物混入;

 注浆作业开始和中途停止较长时间再作业时,宜用清水冲洗注浆泵及注浆管路;  孔口溢浆时停止注浆; 5)喷射砼施工

喷射砼采用C20细石混凝土,厚度80mm,先喷底层砼,再挂网筋,最后喷射面层砼,面层砼厚度不小于40mm.

 挂网:挂网时应检查钢筋是否平直,若不平直须重新局部张拉;然后用22#铁丝绑扎牢固。加强筋纵横布置于锚管头部,并进行点焊加上搭接焊。具体见锚头大样图。钢筋网经监理隐蔽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 砼喷射:空压机风量不小于9m3,喷头水压不小于0.15Mpa,可采用分段分片依次进行,喷射时应自下而上;砼表面无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喷砼的回弹率宜控制<15%,若回弹率过大,应降低风压。喷头与受喷面应垂直,距离0.6-1.0m,喷射时应螺旋形有顺序推进,以确保所喷混凝土质量。

6)终凝后2h应浇水养护,养护期不少于5~7天,注浆体于喷射混凝土面层强度达到设计强

度80%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及下层注浆锚管施工。 5.3 井点降水 5.3.1 成井施工工艺

进场→定井位→安装钻机→成孔→清孔→下井管→填砾料→安装水泵→抽水. 1)测放井位:根据降水井井位平面布置图测放桩位,当布设的井点受地面障碍物或施工条件影响时,现场作适当调整。井点布置见附图。

2)埋设护口管:护口管底口埋入原土中,管外用粘性土填密,护口管上口高出地面0.1m左右。

3)安装钻机:机台安装稳固水平,钻头钻尖,转盘中心,与井位中心三点成一线。 4)钻进成孔:降水井开孔直径为500mm,开孔时必须轻压慢转,以保证孔钻进的垂直度,成孔施工采用孔内自然造浆,钻进过程中泥浆比重控制在1.15~1.20,当提升钻具或停工时,孔内必须压满泥浆,以防止孔壁坍塌。 5)清孔换浆,钻孔钻进至设计标高后,在提钻前将钻杆提至离孔底0.5m进行冲孔,清除孔内杂物,同时将孔内泥浆密度逐步调至1.10,孔底沉淤厚度小于30cm,返出的泥浆内不含泥块为止。

6)下井管:管子进场后,检查过滤器的缝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下管前必须测量孔深,孔深符合设计要求后,开始下井管。下井管时必须扶正井管,以保证滤水管能居中,井管焊接要牢固,垂直,下到设计深度后,井口固定居中.

7)填砾料:填砾料前在井管内下入钻杆至孔底0.5m左右,从钻杆内泵送泥浆进行边冲孔边逐步调浆使孔内的泥浆从滤水管向外由井管与孔壁的环状间隙内返浆,使孔内的泥浆密度逐步调到1.10,然后按照井的构造设计填入砾料,并随填随测填砾料的高度,直至砾料填至预定位置,直至砾料填至预定位置为止。

8)井口封闭:为防止泥浆及地表污水从管外流入井内,在地表以下围填2.0m厚的优质粘性土或采用水泥浆封孔。

9)安泵试抽:每口深井配备一台潜水泵,成井施工结束后,在降水井内及时下入潜水泵,安设排水管道及电缆,电缆与管道系统在设置时要注意避免在抽水过程中不被挖掘机,吊车等碾压,碰撞损坏。因此现场要在这些设备上进行标识。抽水与排水系统安装完毕后进行试抽水。 5.3.2 降水运行 1)试运行

试运行前准确测定各井口和地面高,静止水位,然后开始试运行,以检查抽水设备,

抽水与排水系统能否满足降水要求。在降水井的成井施工阶段要边施工边抽水,即完成一口投入运行一口,力争在基坑开挖前,将基坑内地下水降到基坑底开挖面以下1.0m深,抽水过程中经常用测绳测量水位,水位降到设计深度后,即暂停抽水,观测井内的水位恢复情况。 2)降水运行

在降水井,水泵,管路安装完毕正常抽水情况下,以自流水为主,必要时加真空。降水一周并且观测井中水位达到一定深度以后方可进行土方开挖,在土方开挖的同时,继续进行降水,保证水位始终开挖土层以下。降水运行过程中,现场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人员做好各井的水位观测工作,认真做好各项质量记录,做到准确齐全。 3)降水运行的注意事项

降水运行阶段要经常检查泵的工作状态,一旦发现不正常时及时调泵并修复。保证电源供给,如遇电网停电,须提前两个小时通知降水施工人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证降水效果。

在挖土过程中,必须派人工看守,以防挖机碰坏井管导致废井或降低抽水效果。开挖后如部分基坑含水量较高,采取增打轻型井点及时进行降水。

降水周期直至土方开挖结束,垫层铺好后为止,然后垫层以上井管割除回收。井口用铁板封盖。深井的降水周期须达到设计要求的周期后才能拆除。 5.4 SMW工法桩 5.5 扩孔锚杆

5.5.1 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图

制做锚杆杆体 成孔 放置锚杆杆体 灌注水泥清孔 钻机就锚头加

5.5.2 施工工艺

1)正式施工前应根据现场地质条件,先施工3根锚杆做基本试验,由抗拔试验结果确定岩土层摩阻力及锚杆承载力;

2)放样:按照设计孔号采用拉线尺量,结合水准测量进行放线,并用铁杆和油漆标记。 3)锚杆制作

 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精轧钢筋购置,фJ25精轧螺纹钢,σs=830N/mm',精轧钢筋必须验明其产地、生产日期、型号,并核对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同时应按要求进行抽检,以确保各项参数能满足设计要求。

 钢质承压板的加工:钢质承压板的厚度为5mm。钢质承压板的外径为φ90,内径为φ40,钢质承压板外焊接20×20×5钢板。

 精轧钢筋连接采用专用连接器进行连接,下料的长度应考虑框架梁的厚度和张拉作业长度的要求。

 安装二次注浆管:二次注浆管采用Φ20塑料管,塑料管密封性能要好,防止泥浆流入。二次注浆管的底端头用胶布封好,外端部应露出表面300—500mm。底部2m范围内布置注浆花眼,注浆花眼大小为Φ6~Φ8,沿注浆管周边布三个,沿长度方向间距均为500,注浆花眼用工程胶布封好,防止浆管外水泥浆流入,二次注浆管应防止搬运过程中折裂。  锚杆制作安装完成后,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合格之后方可使用,验收合格的锚杆与未经验收的锚杆应分开堆放并设置明显标志。 4)成孔

 钻机成孔定位:钻机安放时应牢固,不得晃动,应按测量的要求进行孔位确定。其水平方向的位移偏差不大于50mm, 应与坡面保持垂直,钻具直径为Φ130mm。

 采用YB-100型钻机,Φ130钻具成孔,在容易塌孔的地段则泥浆护壁或跟管钻进成孔,钻孔过程中应对钻孔中所遇到的土层作适当的描述,必要时修改设计。  钻孔深度应超出设计深度不少于0.5m。 5)扩孔注浆、下锚杆

扩孔注浆采用高压旋喷桩设备进行。

 旋喷管插入:成孔完成之后,换上旋喷管并将其插入至设计深度,在旋喷管插入过程中,使用不超过1Mpa的低压力,边射水,边插入。

 制浆:高压旋喷注浆所采用的水泥浆,按水灰比1.0~1.5:1.0配制,水灰浆液应严格过滤。

 旋喷:当旋喷管插入至预定的深度时,应先原地旋转旋喷管,输入水泥浆液,待泵压升至设计值时,按设计提升速度提升旋喷管,进行由下而上旋喷。

 冲洗移机:锚杆施工完毕,应用清水把泥浆泵和管路内的残留浆液全部喷射排出;钻机及其他设备,应用低压水冲洗,移动机械设备到下一孔位。  施工控制参数

水泥浆配合比: 水:水泥=1.0~1.5:1.0 提升速度: ≤20cm/min 浆液流压力: ≥20.0MPa

6)二次注浆:二次注浆应在扩孔注浆完成后24—48小时后进行,二次注浆采用纯水泥浆,水灰比为0.6~0.7:1,注浆压力大于3.0mpa,稳定2min,或总水泥用量≥50kg/m。 7)张拉、锁定

锚杆张拉锁定在注浆体强度达到30MPa后进行,用YC-100型穿芯式千斤顶、电动油泵加荷锁定。锁定张拉系统事先经过标定,并用此油压表的读数换算成张拉压力进行控制。在锁定过程中,采用锚杆拉力计进行校核。

为确保工程安全,每个锚杆张拉至设计抗拔力的120%后,放松到40%~50 %设计抗拔力进行锁定。

6.质量保证措施

6.1 土钉墙质量保证措施 6.1.1 锚管

1)高程偏差小于5cm,倾角误差小于1度,成孔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2)成孔后一定要进行清孔,以保证锚固力。

3)锚杆采用的φ48钢管,表面不能有损伤和油污,并应附有产品合格证明。 4)注浆采用水泥浆,水灰比为0.50,水泥采用P.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 6.1.2 挂网喷射砼

1)钢筋网铺设前应将其调直,所有钢筋网的交叉点均采用扎丝绑扎。 2)喷射机的工作风压应满足喷头处的压力为0.1MPa左右。

3)喷射过程中突然断水或断料时,应迅速将喷头移离喷射面,严禁高压气体、水冲击尚未终凝的混凝土

4)喷射过程中的回弹料不准重新用作喷射混凝土材料。

5)终凝后2h应浇水养护,养护期不少于5~7天,注浆体于喷射混凝土面层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及下层注浆锚管施工。 6.2 井点降水质量保证措施

降水期间应对周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如果沉降超过规范值,则采取回灌措施,控制沉降继续发展。如果降水后部分水位仍高于基底,则采取轻型井点降水,在坑内做集水井集中抽排。对于由于降水时间短、土方开挖速度较快而出现的上层滞水滞留现象,采取就地挖设土层集水坑导流措施,以减小降水速度对土方开挖速度的影响。不能彻底排除的上层滞水,采取明排措施,用排水管导流至软管,由软管引流至基底排水沟,再进入集水井抽排。

6.3 SMW工法桩质量保证措施 6.3.1 桩身强度和均匀性质量要求

1)水泥流量、注浆压力采用人工控制,严格控制每桶搅拌桶的水泥用量及液面高度,用水量采取总量控制,并用比重仪随时检查水泥浆的比重。土体应充分搅拌,严格控制钻孔下沉、提升速度,使原状土充分破碎,有利于水泥浆与土均匀拌和。

2)浆液不能发生离析,水泥浆液应严格按预定配合比制作,为防止灰浆离析,放浆前必须搅拌30秒再倒入存浆桶。

3)压浆阶段输浆管道不能堵塞,不允许发生断浆现象,全桩须注浆均匀,不得发生土浆夹心层。

4)发生管道堵塞,应立即停泵处理。待处理结束后立即把搅拌钻具上提和下沉1.0m后方能继续注浆,等10~20秒恢复向上提升搅拌,以防断桩发生。 6.3.2 开挖前养护期的质量要求

1)散装水泥按500T水泥为一个检验批,及时将水泥送实验室进行28天水泥检测。 2)搅拌桩试块及时送实验室做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测试,开挖时三轴桩水泥掺量20%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满足设计强度。 6.3.3 插入H型钢质量要求

1)型钢到场需得到监理确认,待监理检查型钢的平整度、焊接质量,认为质量符合施工要求后,进行下插H型钢施工。

2)型钢进场要逐根吊放,型钢底部垫枕木以减少型钢的变形,下插H型钢前要检查型钢的平整度,确保型钢顺利下插。

3)型钢插入前必须将型钢的定位设备准确固定,并校核其水平。

4)型钢吊起后用经纬仪调整型钢的垂直度,达到垂直度要求后下插H型钢,利用水准仪控制H型钢的顶标高,保证H型钢的插入深度。

5)型钢起吊安装前必须重新检验表面的减摩剂涂层是否完整。 6.3.4 其它质量要求

1)施工过程中,如遇到停电或特殊情况造成停机导致成墙工艺中断时,均应将搅拌机下降至停浆点以下0.5m处,待恢复供浆时再喷浆钻搅,以防止出现不连续墙体;如因故停机时间较长,宜先拆卸输浆管路,妥为清洗,以防止浆液硬结堵管。

2)发现管道堵塞,应立即停泵处理。待处理结束后立即把搅拌钻具上提和下沉1.0m后方能继续注浆,等10~20秒恢复向上提升搅拌,以防断桩发生。 3)施工冷缝处理:

 由常规套钻1个孔改为套钻2个孔来增加搭接的强度和抗渗度。  严格控制上提和下沉的速度,做到轻压慢速以提高搭接的质量。

 如上述方法无法满足要求,采取在冷缝处围护桩外侧补搅素桩方案,以防偏钻,保证补桩效果,素桩与围护桩搭接厚度约10cm,确保围护桩的止水效果。

阴影部分为24小时以前 施工的SMW搅拌桩 4)渗漏水处理:

 引流管:在基坑渗水点插引流管,在引流管周围用速凝防水水泥砂浆封堵,待水泥砂浆达到强度后,再将引流管打结。  双液注浆: ①配制化学浆液。

②将配制拌合好的化学浆和水泥浆分别送入贮浆桶内备用。

③注浆时启动注浆泵,通过2台注浆泵2条管路同时接上Y型接头从出口混合注入孔底被加固的土体部位。

④注浆过程中应尽可能控制流量和压力,防止浆液流失。施工前应做双液注浆初凝时间地

表试验。 ⑤施工参数。

注浆压力:0.3—0.8 Mpa 注浆流量:25—35 l/min

A液浆液配比:水:水泥:膨润土:外掺剂=0.7:1:0.03:0.03,水泥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为32.5。 B液水玻璃选用波宽度为35—40°bl,A液:B液=1:1 初凝时间:45秒 凝固强度:3—4Mpa/2h 6.4 扩孔锚杆质量保证措施 6.4.1锚杆位偏差不得大于50mm。

6.4.2 机械设备安装必须平整、稳固,其角度偏差不得大于2度。

6.4.3 浆液比重严格按设计水灰比配制,应经常测试水泥浆的比重。当浆液的比重与规定值误差超过0.1时,应立即停止旋喷作业并重新调整水灰比。

6.4.4 水泥浆必须充分搅拌均匀,每次拌料时间不得少于3分钟,每次拌和必须连续进行,确保不断浆。

6.4.5 水泥浆应随配随用,浆液必须严格过滤,并按喷浆嘴的直径设置两道过滤装置,防止喷嘴堵塞。

6.4.6 在旋喷过程中,拆卸注浆管节后,应重新进行旋喷作业,搭接长度不小于0.2m。 6.4.7 在高压注浆过程中,出现压力骤降或大量冒浆等异常现象,应查明产生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

6.4.8 在旋喷过程中,冒浆量小于注浆量的20%时为正常现象。超过20%或不冒浆应采取措施。当土层中有较大空隙引起不冒浆时,应在浆液中掺入速凝剂,缩短固结时间,也可以增大注浆量,填满空隙后再继续旋喷。当冒浆量过大时,可以提高喷射压力或缩小喷嘴直径或加快旋转速度和提升速度减少冒浆量。

6.4.9 旋喷应连续进行,一旦中断,应将旋喷管下沉至停供点下0.3m。待恢复供浆时再旋喷提升。若因故停机超过3小时,应妥善清洗泵体和输浆管路。 6.5 土方开挖质量保证措施

6.5.1 基坑开挖,应有水平标准严格控制基底的标高,标桩间的距间宜≤3m,以防基底超挖。

6.5.2 在土方开挖后,应保持降低地下水位在基坑底50cm以下,防止地下水扰动基底土。

6.5.3 严格控制每层回填厚度,禁止汽车直接卸土入槽。

6.5.4 严格选用回填土料质量,控制含水量、夯实遍数等是防止回填土下沉。已完成的填土应将表面压实,路基宜做成一定的坡向排水。雨天不应进行回填土方施工。

6.5.5 对定位桩,水准点等注意保护好,挖运土时不得碰撞,并应在定期复测,检查其可靠性。

7.安全保证措施

7.1 机械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所有进行机械、车辆必须年检合格,严禁酒后驾驶、操作机械,禁止机械超负荷和带“病”运转。

7.2 挖运土区域不许非施工人员进入,车辆的行走路线必须由专人指挥。配合清槽的工人不准在机械的回转半径内工作。挖掘机在拉铲或反铲作业时,履带距工作面边缘至少应保持1.5m的安全距离,挖掘机、装载机起步前就先鸣声示意,并试运行。土方车出场前,要将土方拍实、覆盖,工作人员必须站在可靠的支架上,与司机配合好,以免坠落。 7.3 基坑开挖过程中采取分层、分段控制开挖高度,严禁超挖乱挖;

7.4 缩小施工区段长度,加快施工进度,严格控制围护结构无支护锚杆暴露时间,加强监控,随时掌握基坑变形大小,减少基坑的变形量,做到随挖随支护,严格控制基坑位移,确保地面建筑物的安全。

7.5 加强对基坑的监测,监测数据应及时提交甲方、监理、设计及项目部。当监测结果出现异常或危险信息时,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加大监测频率,密切注视坑内外动态,必要时停止施工,并通知甲方、监理和设计等有关单位,研究采取措施确保基坑安全后方可施工。监测期间,应了解坑道的支护的变形、开裂、地下水渗漏等情况。

7.5.1 当施工中如发现局部边坡位移较大,须立即停止开挖,做好加固或加锚杆处理并进行边坡喷砼,再待稳定后方可继续开挖。

7.5.2 当施工过程中发现水量过大,应及时增设井点降水管待降水成功后,再继续施工。 7.5.3 开挖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塌方迹象应立即停止开挖施工,进行边坡加固后再继续开挖。

7.6 对周边建筑物进行拍照、检测、鉴定,确定周边建筑物具体破损情况,收集相邻建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资料,为后续可能出现的沉降、开裂等加固设计提供依据。

7.7 施工期间将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中的施工顺序及应急预案进行施工,混凝土冠梁及拉梁不到龄期不开挖、不超挖等。

7.8 土方施工时,基坑内搭建上下通行的坡道,材料采用φ48钢管.基坑周围离开基坑上口边1m位置设Φ48钢管围栏,搭设高度不小于1.2m,入土深度50cm,防护栏杆用红白相间的

油漆涂刷并挂绿色密目安全网及安全警示牌,间距10米悬挂夜间红色警示灯。

7.9 注意电器设备机械设备的防雨、防止漏雨漏电事故,设置接地、避雷装置。严禁私自接电,雷雨天停止一切露天电焊作业

7.10 夜间施工应配置足够的照明器具;雨天路滑,应停止施工。 7.11 基坑边2m以内不得堆载。

8.应急预案

8.1 安全架构设置

组长: 电话: 副组长: 电话: 小组成员:各部门成员 8.2 应急救援联络电话

急救中心:120 火警中心:119 报警中心:110

8.3 现场应急救援物资及设备

现场应急救援物资及设备清单:汽车20辆、吊车5台、挖掘机25台、切割机、焊机、手提电锯、抽水泵、铁锹、袋装沙包、绝缘手套、绝缘棒、电工绝缘钳、安全救援带(包括绳索)、木夹板、橡皮管、橡皮带、毛巾、带状布条、帆布担架、常用药箱器械等。 8.4 备用药品清单

品名 创可贴 万花油 碘酊(2%) 红药水 棉垫、绷带 适应症 小创伤出血 烧烫伤 局部消毒 清毒止血 外伤出血 品名 紫药水 京万红软膏 酒精(70%) 清凉油 止血胶带 适应症 消毒防腐 烧烫伤 局部消毒 驱暑醒脑 外伤出血 8.5 最近指定工伤医院的地点及联系电话

医院名称 福州总院 8.6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本工程可能出现的事故主要为基坑坍塌、基坑透水,其次为物体打击、触电、高处坠

地址 二环路 医院电话 120

落、机械伤害,事故万一发生时,按如下进行救援: 12.6.1 基坑坍塌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1)当基坑发生坍塌事故时,应立即报告现场主要负责人,迅速确定该部位作业人数及伤员人数,立即由抢险队队长组织救援人力、机械设备迅速到位,并同时组织进行土方反压和垒叠砂包工作指挥人员往安全地方疏散,迅速撤离危险区域,设置危险区域警示标志,控制出现二次伤害事故。

2)抢救救援时必须要以人为本进行抢救伤员,在救援过程中要避免再次伤害伤员。当坍塌土方量大时,为抢时间救援伤员,清理坍塌表层时可用大、中型机械挖掘;当坍塌范围较小时,禁止使用大、中型机械,只可使用小型电动工具及人手进行挖掘救援,对伤员进行必须的处理后,将伤员迅速送医院抢救,并按规定程序上报有关各级主管部门请求救援。 3)在坍塌事故中伤员被救出后,必须对该范围进行封闭,设专人保护现场,经事故调查小组及上级有关部门进行现场查勘鉴定,同意解封后才能进行恢复施工,并加强进行对基坑变形的观测。

12.6.2 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过大应急救援措施

1)开挖基坑时应准备有钢管支撑、锚杆、注桨设备、喷桨机、木桩、沙包袋等抢险物资。 2)当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过大时先进行回填反压,待基坑稳定后再作处理。

3)当基坑周围建筑物发生严重开裂、倾斜时,应组织人员紧急疏散,同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4)当支护桩脚失稳时,应立即停止土方开挖,在基坑脚回填反压,待基坑稳定后再作处理。

12.6.3 基坑围护结构发生漏水、涌砂、应急救援措施

当发生漏水、涌砂较轻微时,先采用沙包袋围堵,采用胶管导流的方法控制水、砂的流向,找出渗漏点后使用水泥砂浆掺入水玻璃封堵。封堵期间采用塑料胶管引流,引流管伸出渗漏点400~500㎜,待水泥砂浆凝固后,割除塑料胶管封堵引流点。

如果渗漏情况严重时,在基坑支护桩内侧堆砌沙包围堵控制流量,在迎水面位置作旋喷桩止水,水泥桨掺入8~15%水玻璃,水灰比控制在1:0.42左右。

12.6.4 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过大周边建筑物及人行天桥变形下沉应急救援措施 1)当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过大影响到周边建筑物变形下沉时,先进行回填反压,并在建筑物与基坑之间采用注桨进行土体加固,注桨孔间距@800㎜,土体加固深度18m,注桨压力为0.8~1Mpa。

2)必须疏散变形建筑物内的住户及行人,并设置危险区域警示标志,派专人看护,无关

人员不得靠近,并按规定程序上报有关各级主管部门请求救援。 12.6.5 物体打击事故救援措施

项目负责人接到物体打击事故报告后,奔赴出事地点迅速组织抢救伤者,抢救的重点放在对颅脑损伤、脊柱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1)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脱离危险现场,以免再发生损伤。 2)在移动昏迷的损伤伤员时,应保持头、颈、胸在一直线上,不能任意旋曲。若伴颈椎骨折,更应避免头颈的摆动,可用“颈托”围住颈部,以防引起颈部血管神经及脊髓的附加损伤。

3)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有出血,应立即止血。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胸部伤的胸骨、肋骨骨折、四肢的骨折也要包扎固定。处于休克状态的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4)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5)防止伤口污染:在现场,相对清洁的伤口,可用浸有双氧水的敷料包扎;污染较重的伤口,可简单清除伤口表面异物,剪除伤口周围的毛发。但切勿拔出创口内的毛发及异物、凝血块或碎骨片等,再用浸有双氧水或抗生素的敷料覆盖包扎创口。

6)在送运伤员到医院就医时,昏迷伤员应仰卧偏头,以防止呕吐后误吸。对烦燥不安者可因地制宜地予以手足约束,以防伤及开放伤口。脊柱有骨折者应用硬板担架运送,伤者要固定勿使脊柱扭曲。以防途中颠簸使脊柱骨折或脱位加重。造成或加重脊髓损伤。 7)项目负责人组织人员对出事地点的范围进行现场保护及安排人员作警戒。 12.6.6 触电事故救援措施

1)当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首先要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脱离电源的基本方法有:  将出事附近电源开关刀拉掉、或将电源插头拔掉,以切断电源。

 用干燥的绝缘木棒、竹竿、布带等物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拨离或者将触电者拨离电源。

 必要时可用绝缘工具(如带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木柄斧头以及锄头)切断电源线。  救护人可戴上手套或在手上包缠干燥的衣服、围巾、帽子等绝缘物品拖拽触电者,使之脱离电源。

 如果触电者由于痉挛手指紧握导线或导线缠绕在身上,救护人可先用干燥的木板塞进触电者身下使其与地绝缘来隔断入地电流,尽快采取其它办法把电源切断。

 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且尚未确证线路无电之前,救护人员不可进入断线落地点8~10米的范围内,以防止跨步电压触电。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应迅速将其带至8~10米以外立即开始触电急救。只有在确证线路已经无电,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就地急救。

2)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应注意的事项:

 未采取绝缘措施前,救护人不得直接触及触电者的皮肤和潮湿的衣服。

 严禁救护人直接用手推、拉和触摸触电者;救护人不得采用金属或其它绝缘性能差的物体(如潮湿木棒、布带等)作为救护工具。

 在拉拽触电者脱离电源的过程中,救护人宜用单手操作,这样对救护人比较安全。  当触电者位于高位时,应采取措施预防触电者在脱离电源后坠地摔伤或摔死(电击二次伤害)。

 夜间发生触电事故时,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临时照明问题,以利救护。

3)触电者未失去知觉的救护措施:应让触电者在比较干燥、通风暖和的地方静卧休息,并派人严密观察,同时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

4)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尚有心跳和呼吸的抢救措施:应使其舒适地平卧着,解开衣服以利呼吸,四周不要围人,保持空气流通,冷天应注意保暖,同时立即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若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或心跳失常,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 5)对“假死”者的急救措施:当判定触电者呼吸和心跳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就地抢救。方法如下:

 通畅气道。第一,清除口中异物。使触电者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迅速解开其领扣、围巾、紧身衣和裤带。如发现触电者口内有食物、假牙、痰血块等异物,立即把病人的头侧向一边,迅速用一只手指或两只手指交叉从口角处插入,从口中取出异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将异物推到咽喉深入。第二,采用仰头抬颊法畅通气道。操作时,救护人用一只手放在触电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颏颌骨向上抬起,两手协同将头部推向后仰,舌根自然随之抬起、气道即可畅通。为使触电者头部后仰,可于其颈部下方垫适量厚度的物品,但严禁用枕头或其他物品垫在触电者头下。

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使病人仰卧,松解衣扣和腰带,清除伤者口腔内痰液、呕吐物、血块、泥土等,保持呼吸道通畅。救护人员一手将伤者下颌托起,使其头尽量后仰,另一只手捏住伤者的鼻孔,深吸一口气,对住伤者的口用力吹气,然后立即离开伤者口,

同时松开捏鼻孔的手。吹气力量要适中,次数以每分钟16—18次为宜。

 胸外心脏按压。将伤者仰卧在地上或硬板床上,救护人员跪或站于伤者一侧,面对伤者,将右手掌置于伤者胸骨下段,左手置于右手之上,以上身的重量用力把胸骨下段向后压向脊柱,以能使胸骨向下移动三四厘米即可,随后将手腕放松,每分钟挤压60—80次。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宜将伤者头放低以利静脉血回流。若伤者同时拌有呼吸停止,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还应进行人工呼吸。一般做四次胸外心脏按压,做一次人工呼吸。 12.6.7 高处坠落事故救援措施

1)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通畅气道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 2)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

 一般伤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冲洗伤口,涂上红汞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

 加压包扎止血法:用纱布、棉花等作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加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

 止血带止血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上1/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1/3处(靠近心脏位置)。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消毒纱布棉垫。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钟。

3)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4)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搬运时,如颈推骨折,要用“颈托”围住颈部;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5)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剌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头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健侧下肢缚

在一起。

6项目安全负责人组织人员对出事地点的范围进行现场保护及安排人员作警戒。 12.6.8 发生机械伤害应急措施措施 1)救援的要点是动作迅速、救护得法。

2)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应立即切断动力电源,首先抢救伤员,根据伤员的伤害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办法:

 如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当手前臂、小腿以下位置出血,应选用橡胶带或布带或止血纱布等进行绑扎止血。  伤员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可用拇指压人中、内关、足三里等,以提升血压稳定病情,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 出现颅脑损伤,必须保持呼吸道畅通。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瘀血、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如有异物可用手指从口角一边插入摸至另一边将异物勾出。遇有凹陷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邻近的医院治疗。

 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移动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导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移动过程中,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 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移动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板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提侧下肢缚在一起。

 如机械对人体的切割伤。当手指被切离身体时,一定要保护好断端和伤员一起送到医院进行医疗,

 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 当发生有人触电,首先要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按触电事故救援程序进行施救。 16.6.9 当事故发生后,应及时按规定向有关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及请求救援。 1)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现场负责人及事故应急救援组组长,由救援组长指挥对伤员立即组织抢救,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保护现场。

2)按照有关规定,立即报告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和本企业安全生产负责人。

9.附录

9.1 基坑施工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