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第2,3类写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法则

2020-06-12 来源:步旅网


第2,3类写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法则

一.经过音、辅助音在第2类写作中的用法

第二类对位是在固定旋律的上方或下方用二分音符写作对位声部,构成一音对二音的基本对位结构,由此引入形成旋律的不协和音的运用。在第二类对位中的经过音、辅助音的用法如下:

1.经过音:位于弱拍或弱位,在两个协和音(与固定旋律构成协和音程)之间加进的级进进行的音,经过音的作用是使对位声部以明确方向流动。

(1)不协和经过音,即在两个协和音之间加进的级进进行的与固定旋律声部形成不协和音程的经过音。

(2)协和经过音,即在两个协和音之间加进的级进进行的与固定旋律声部形成协和音程的经过音。

2.辅助音:位于弱拍或弱位,在两个同音(协和音---即与固定旋律构成协和音程)之间加进的级进进行的不协和音(与固定旋律构成不协和音程),辅助音的主要作用是对单音加以装饰。

注:第一音不可和固定旋律声部同音(由于会使线条混乱)

二、第2类写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法则

由于第二类对位是第一类对位初步扩展的结果,因此第二类对位需要解决的问题与第一类对位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相似处,即和声音程的运用、调性结构的建立、对位声部进行技巧和旋律流畅性的培养等,不同处是注意弱拍上的经过音、辅助音的运用技巧。

1.第二类写作的法则(与第一类对比讲)

第二类写作中对位声部的横向线条构成:除了经过音与辅助音用法外(引进不协和音程)大体与第一类对位的写作法则相似之处,即旋律写作都要求徐缓、庄重、优雅、纯朴的声乐风格:不用超过5个音符的连续同向级进,在旋律形态走向上要求每条旋律流畅优美,有一个高、低潮点,强调将整体旋律作为有逻辑的统一体构成,

要求音调发展方向明确,旋律进行中不用模进音调,而以级进为基础,间有跳进的有起伏、有层次和前进的动力的波浪式旋律进行为主等。

开始音:两声部对位中,无论上下都可作固定旋律或对位声部。其中,当固定旋律在下方时,上方的对位声部可以同度、八度主音或主和弦构成音五度、三度音开始;但相反情况即固定旋律在上方时,下方的对位声部只能以同度或八度主音开始。 结束音:两条旋律都用主音的同度或八度结束。 区别(相对第一类写作而言) 一.开始与结束

1.开始:对位声部可与固定声部进入时间错开(较典型),即对位声部可在第一小节休止一个二分音符后弱拍进入;当然两声部也可同时进入。

2.终止处理:倒数第二小节是两个二分音符时就要注意,即这两个二分音符必须和固定旋律构成协和音程;倒数第二小节也可用一个全音符代替两个二分音符。 二.经过音与辅助音用法中引进不协和音

2.第二类写作中纵向上注意

第二类对位是第一类对位初步扩展的结果。因此,与第一类对位纵向上的处理原则有相似处,不同处主要由于每小节第二个二分音符中经过音与辅助音用法引进不协和音程等。

区别(相对第一类写作而言) 和声音程的使用

1.不用直接或间接而成的平行、反行、隐伏五八度音程(上级下跳可)。 2.可用相邻两小节弱拍上间接而成的平行五度但须进入方向不一致。 注:1.一类中没有禁止间接而成的平行、反行、隐形五、八度音程。 2.经过音与辅助音用法中引进不协和音程。

3.跳进协和音用法:对位声部的两个音可与固定旋律构成原位与第一转位和弦,即可用三、五、六、八、同度音程(同度在头、尾可用,进行中不用与一类中同度用法相同)。 4.可1小节用1个和弦,但倒数第二小节中可用下属---属两个和弦,注意倒数第二小节中两个二分音符必须和固定旋律构成协和音程。 注:一类中可两小节用一个和弦。

三. 双重辅助音、连续经过音和骈枝音在第3类写作中的用法

第三类对位是在固定旋律的上方或下方用四分音符写作对位声部,构成一音对四音的基本对位结构,由此引入旋律中的多个不协和音的运用。 在第三类对位中的双重辅助音、连续经过音和骈枝音用法如下:

1.双重辅助音:在两个同音(协和音)之间加进的上下环绕级进进行的不协和音,由四个音组成(须用在同一个小节),作用是对一个音进行装饰。 2.连续经过音:在两个协和音之间(即四度音程间)加进的连续同向级进进行的协和音或不协和音(在第三拍形成强拍经过音),由四个音组成(须用在同一个小节),作用是使对位声部以明确方向流动。

3.骈枝音:在两个协和音之间(即二度音程间)加进的向上四度或向下四度之间的环绕音,由五个音组成,(其中第二个音是不协和音,第三、四个音可以是协和音或不协和音)作用是使旋律流动。

四.第3类写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法则

由于第三类对位实际上是第二类对位的进一步扩展和丰富,因此第三类对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第二类对位解决的问题基础上,注意旋律中双重辅助音、连续经过音和骈枝音的运用技巧。

第三类写作的法则(与第二类对比讲)

1.第三类写作中对位声部的横向线条构成:除了在旋律中引入多个不协和音的用法外,大体与第二类对位的写作法则相似。

区别(相对第二类写作而言) 一.开始与结束

1.开始:对位声部可与固定声部进入时间错开(较典型),即对位声部可在第一小节的第二拍或第三拍弱起进入;当然两声部也可同时进入。

2.终止处理:倒数第二小节最后一个四分音符与固定旋律必须是协和音程。 二.双重辅助音、连续经过音和骈枝音的运用

2.第三类写作中纵向上注意:第三类对位实际上是第二类对位的进一步扩展和丰富,因此第三类对位与第二类对位纵向上的处理原则有相似处。区别之处是第三类对位中增加了双重辅助音、连续经过音和骈枝音的运用,以下是纵向上具体规则: (1)和声音程的使用:不用直接而成的平行、反行、隐伏五八度音程(上级进下跳进可以),但间接而成的平行、反行、隐伏五、八度音程可以有条件用。 *如可用隔开四个四分音符的间接平行五、八度音程。

*如可用弱拍之间或包括次强拍与弱拍之间隔开一个四分音符的间接平行五度。注:二类中不用间接而成的平行、反行、隐形五、八度音程,例外的只有可用相邻两小节弱拍上间接而成的平行五度但须进入方向不一致。

(2)注意同度的用法:除每小节第一拍不用同度外,其它地方都可用同度,但经过音和辅助音用法中的级进进入同度效果不好。

注:1.第一,二类中同度音程在头、尾可用,进行中不用。

2.双重辅助音、连续经过音和骈枝音用法中引进了多个不协和音程。因此,每小节除第一个四分音符必须是协和音外,其余三个音可不协和。 3.可1小节用1个和弦(与第二类对位一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