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作者:张喜伟 李雪丽 徐芬芬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3年第07期
摘要:杜诗有\"诗史\"之称,杜甫的生活时代背景和他的个人性格及遭遇使他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形成了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本文总结了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体现在其讲述事实,反映现实,寄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此外在他诗歌中爱国主义与人道主义贯穿始终的特点也体现了其现实主义精神。
关键词:杜甫;现实主义;寄情于景;爱国主义;人道主义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049-01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以其崇高的地位和隆盛的声明被人们誉为\"诗圣\"。 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精神。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因而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有着很强的现实主义特色。 1.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
杜甫的现实主义风格是由于时代和社会以及个人性格遭遇共同作用形成的。在唐代\"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大背景下,杜甫亲身经历了战乱离丧、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的黑暗,人民因为战争饱受苦难,这些都使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无法实现,从而使他由意气风发的理想主义慢慢转变为现实主义的人文关怀。
杜甫的一生,遭受身世之苦、时代之苦、国破之苦,生活在由盛转衰的时代夹缝中,繁华成为了过眼云烟,国破家亡的痛苦时时噬啮着他,在如此的生活背景之下,更加激发了杜甫的顽强人格和爱国精神,他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
2.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
杜甫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气质以及人生信仰决定了他与悲剧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诗存在着十分深刻而广博的历史内容, 有着很强的现实主义特色。这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讲述事实,反映现实。杜甫经常能把巨大的社会内容通过细枝末节的场景来体现出来,使人震撼人心,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艺术的概括了社会现实中的尖锐矛盾,劳动人民生活的悲惨衬托写出了统治阶级生活奢侈的罪恶。这首诗不仅是他十年长安生活的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结, 而且是他对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的综合表现。同时, 也标志着杜甫诗歌现实主义精神的基本成熟。
2.2寄情于景,忧国忧民。在杜甫的许多抒情诗中,他往往寄情于景,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景物描写中,流露着诗人的激情,交织着内心的复杂情感,政治上的失意,漂泊无依的感伤,在诗句中倾泻出来,一字一泪,感人至深,让我们感受到一个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高超的艺术风格。
杜甫的这种风格在《登高》也有体现,作者通过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来倾吐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寓于壮阔的景物描写之中,让人感受到了他那沉重的﹑跳动着的情感脉搏。在杜甫雄浑壮阔的意象描写中,还隐藏着他身世悲苦的暗流,寄寓着他忧国忧民的思想。
2.3爱国主义思想贯穿于作品的始终。爱国主义精神是杜甫的人格中最光彩夺目的部分,他的爱国体现在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和对天下苍生的赤子之心。他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无论身为官僚子弟还是沦为\"众人\",始终念念不忘的是国家的兴亡和民族的命运,国家成为了他的生命的支柱,成为了他毕生的奋斗目标。
在渔关失守后,他曾经参加流亡者的队伍, 因而写下不少爱国的诗篇,如 \"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这首诗勾画了长安城沦陷后的破败景象,寄寓了诗人感时忧国的深沉感慨。
2.4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杜甫的作品中也表现出了不少的人道主义的思想, 他的人道主义的基本内容是对被剥削被压迫者的同情,渗透着对人民深切的爱。他的悲哀不是停留在自己身上而是想到了比自己更苦的人民,他在颠沛流离之后暂时得到安居的一间茅屋为秋风所破,偏偏又下?远雨来,他盖着冰冷的破被、躺在\"床头屋漏无干处\" 的破茅屋里,尽管自己生活在这种艰难的环境里,还是时刻想着天下的寒士,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他更关怀的是那些无处安身的\" 天下寒士\" ,只要他们欢颜,即使自己冻死也心甘情愿。这些动人的诗句鲜明地表露了诗人伟大的人道主义思想。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一幅安居乐业的鲜明图景,更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这种愿望正是在封建制度压迫下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
纵观杜甫的一生,他是一位面对人生,忠于现实的伟大诗人,无论生活使他多么痛苦,他从未脱离现实,他自始至终力求描写现实生活,着力表现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疾苦,呼吁人民的心身,他的诗歌无论是形式或者内容都给中国的诗歌扩大了领域,成为了千古绝唱。 参考文献
[1]刘娜. 略谈杜甫叙事诗的艺术特点[J]. 才智.2008,16期:98-99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王秀清 陈颖灵. 从景与情看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J].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第24 卷 第1 期:21-22
[3]沈文凡.试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色及其新闻传播性[J].杜甫研究学刊.2000.第三期:57-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