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标准仿真预测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幽王废黜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立宠妃褒姒为王后,立伯服(注:褒姒所生)为太子。公元前771年,申氏的父亲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杀周幽王,拥宜臼为王。此事反映了( )
A.诸侯争霸和夺权斗争较剧烈 B.分封制和宗法制已经无法实行 C.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D.宗法观念仍是当时社会的主流
解析:此事反映了诸侯对周王违背宗法制的不满,与诸侯争霸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拥宜臼为王”,维护了宗法制,不能表明宗法制已经无法实行,故B项错误;材料“拥宜臼为王”,周王仍然是“天下共主”,故C项错误;周王违背宗法制被杀,反映出宗法观念仍是当时社会的主流,故D项正确。
答案:D
25.东汉章帝初年,“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肃宗贳(赦免)其死,这种做法此后便作为司法断案可以比附的典型案例——决事比,直到汉和帝时被整理成‘轻侮法’,对类似复仇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条款。在以后的复仇判决时,地方官吏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减免其死刑。”汉代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 )
A.儒家伦理已渗透到法律 B.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 C.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活 D.司法程序已日渐完备
解析:据材料“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肃宗贳(赦免)其死,这种做法此后便作为司法断案可以比附的典型案例——决事比,直到汉和帝时被整理成‘轻侮法’,对类似复仇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条款。在以后的复仇判决时,地方官吏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减免其死刑”可以得出汉代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儒家伦理已渗透到法律,故A项正确。
答案:A
26.唐代有法律规定:“奴婢等同于家产”,同时也规定奴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得到解放,获得人身自由,即是必须由一家之主的家长提供证明书,并由诸子同意签名,再送交本地官府,依据法定程序办理。这说明当时( )
A.家父长权力独大
B.诸子权利、地位相同 C.以家庭为单位的财产观念 D.政府明确保障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解析:据材料“奴婢等同于家产”“即是必须由一家之主的家长提供证明书,并由诸子同意签名”可知在家产问题上,“家长”“诸子”都有决定权,说明了以家庭为单位的财产观念,故C项正确。
答案:C
27.“自明革中书省,析其事权归之六部,而内阁惟司票拟之职;至世宗中叶,夏言、严嵩迭用事,压制六卿矣;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材料表明( )
A.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 B.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 C.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渐强化 D.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解析:材料“部权尽归内阁”与皇权的变化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部权尽归内阁”与内阁行政效率无关,故B项错误;据材料“部权尽归内阁”可知,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渐强化,故C项正确;材料“压制六卿矣”“部权尽归内阁”说明阁权上升,六部权力受到制约,但不是使六部从属于内阁,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故D项错误。
答案:C
28.洋务运动期间于1875~1895年聘用洋员的详细资料(部分)。据此表可推知( )
姓名 巴思士 尼格路士 阿壁成 马吉芬 国籍 德国 英国 德国 美国 职位 炮术教习 教习 总管轮 炮术教习 服务单位 武备学堂 北洋水师 定远舰 镇远舰 备注 赠四等宝星 甲午海战中阵亡 甲午海战受伤 赏三等第一宝星 甲午海战受伤返国 A.洋务运动完全依赖于欧美各国 B.欧美国家积极支持中国的洋务运动 C.外援促使中国近代化顺利完成 D.中国军事近代化洋员也做出了贡献
解析:洋员不等于欧美各国,故A项错误;洋员参与洋务运动不等同于欧美国家积极支持洋务运动,故B项错误;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近代化而非近代化完成,故C项错误;洋员参与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故D项正确。
答案:D
29.国民党改组后,有日本记者问及孙(中山)“所主倡之三民主义”是否“再制列宁”,“踏
袭列宁等之所说”时,他明确表示:“决非如此”,并详细解释说,国民党的“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据此,孙中山认为自己的思想( )
A.直接从传统思想发展而来 B.受到俄国革命的影响 C.没有受到西方的任何影响 D.仍依从中国文化传统
解析:孙中山的资产阶级三民主义不可能是从封建性的传统思想之中直接脱胎而来的,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孙中山并不认为自己的三民主义思想是列宁主义的翻版,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深受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可知,孙中山认为自己的思想首先是从传统思想中汲取的有益成分,故D项正确。
答案:D
30.1937年7月8日,毛泽东与朱德致电驻北平、天津、张家口的国民党军将领,请他们“策励全军,为保卫平津而战,为保卫华北而战!”红军准备随时调动,追随国军,与日寇决一死战!对这一电文的正确解读是( )
A.红军将承担正面战场的抗战任务 B.中共努力促成全民族团结抗日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正式形成 D.国民政府表现出消极抵抗态度
解析:红军抗战中承担敌后战场任务,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红军准备随时调动,追随国军”,共产党努力促成国共两党的合作,团结抗日,故B项正确;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正式形成,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国民党对抗战的态度,故D项错误。
答案:B
31.1955年底,毛泽东提出:“我们要利用目前国际休战时间,利用这个国际和平时期,再加上我们的努力,加快我们的发展,提早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刘少奇也提出:“如果不加快建设,农业和私营工商业未改造,工业未发展,将来一旦打起来,我们的困难就会更大。”据此可知上述认识( )
A.成为“一五”计划制定的依据
B.源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立的政治意识 C.吸取了苏联斯大林模式的教训
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始的标志
解析:根据材料“我们要利用目前国际休战时间,利用这个国际和平时期”“农业和私营工商业未改造,工业未发展,将来一旦打起来,我们的困难就会更大”得出上述认识源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立的政治意识,故B项正确。
答案:B
32.古代雅典法律明确规定:当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剥夺其公民权。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
A.法律制度达到完备 B.民主政治导致政局混乱 C.民主政治更加完善 D.公民个人自由受到限制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雅典法律制度中强制性的一面,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政局混乱,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雅典民主制下的弊端,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公民不得中立„„否则将予以严惩,剥夺其公民权”,体现了对公民权的制约、束缚,故D项正确。
答案:D
33.“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这段材料说明启蒙思想家( )
A.摆脱了宗教思想的影响 B.受到自然科学的启示 C.揭示出社会发展的规律 D.力图融合自然与社会法则
解析:摆脱了宗教,与“这段材料说法”不符,故A项错误;受到自然科学的启示与材料中“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符,故B项正确;材料中“他们相信„„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不等于揭示出规律,故C项错误;材料中“他们相信„„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但没有涉及力图融合,故D项错误。
答案:B
34.这一体制的关键问题是教条主义的理解、照搬马克思主义,没有认识到苏联社会主义的特殊性,忽视苏联社会发展阶段的落后状态,盲目追求纯粹的社会主义,在经济上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上忽视民主。材料中这一体制( )
A.是取得国内战争胜利的保障 B.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C.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D.开创了全新的工业化模式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苏联的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建成于苏联国内战争胜利之后,取得国内战争胜利的保障是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以小生产者为主的苏俄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故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实行计划经济,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开创了与西方不同的工业化模式,故D
项正确。
答案:D
35.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第三天,就签署了退出亚太多边自由贸易协定TPP的行政命令,此举多被解读为贸易保护主义与反全球化。此前,泰国、韩国、加拿大、欧盟等也爆发过反全球化抗议活动。这些反全球化现象反映出全球化的最大弊病是( )
A.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 B.世界范围财富分配不均 C.不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D.削弱发达国家经济地位
解析: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说法片面,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泰国、韩国、加拿大等爆发反经济全球化,说明经济全球化给这些国家带来了不平等,故B项正确;经济全球化是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故C项错误;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带来了更多的利益,故D项错误。
答案: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必须作答。第45—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明的大变局是在世界潮流的激荡下逐渐显现的。随着地理大发现,西、葡、荷等国开辟了太平洋丝绸之路。全球化贸易浪潮袭来之际,明朝依然沿袭太祖制定的海禁政策,但走私与海禁较量的结果是隆庆开禁,准许人民前往东西二洋贸易,在沿海设关收税,走私贸易转为合法贸易。这样晚明外贸十分辉煌,物美价廉的丝织品畅销西属美洲,江南太湖流域的南浔等丝绸业市镇的著名品牌“辑里丝”产品在国际市场享有极高的声誉,远销欧美。江南棉布业市镇出产的精品棉布,号称“衣被天下”,畅销海内外。因此,通过贸易渠道,全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了中国。以利玛窦为代表的欧洲传教士也进入中国,在传播天主教的同时,也传播文艺复兴以来的科学文化,使中国在文化上融入世界,同时西学的巨大魅力深深吸引大批在探求新知识的士大夫们,中国人开始真切地了解世界,涌现出第一代放眼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他们与传教士合作编译欧洲科学著作,向国人普及新的科学理念。当时客观环境处于“天崩地解”时代,有利于基督教义传播,而王阳明心学的兴起,也大大解放了士人的思想,以“异端”自居的李贽,提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思想界流派纷呈,讲学之风盛行,更多的士子、文人有了自主意识,文人结社蔚然成风,畅所欲言交流心得。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材料二 1862年,美国共和党控制的联邦政府通过《宅地法》及补充立法、沙漠法、植树法等法案,使西部土地迅速被耕种。据统计,1860~1900年,全美资本主义农场数由204.4万个增
加到573.9万个,随着耕地面积扩大,经营规模的变化,出现了所谓“大农业”的特征,农业商品化、机械化和资本化的程度加深。在19世纪60年代政府发行国债并调整关税,既筹措了军费,又保护并促进钢铁、煤炭等工业的发展。随着黑奴制废除,奴隶制种植园解体,在自由民中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小自耕农阶层,并兴起了一个以北方资本为动力的新兴工业家阶层。内战后南部许多新工厂拔地而起,纺织、木材、冶铁、肥料、榨油等成为南部新兴工业的骨干,全国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859年的37.2%上升到1889年的77.5%。同时,美国经济组织和结构也发生了巨变,原来是个体独资经营使企业规模受到限制,企业破产和合并成为浪潮,形成了垄断集团,一些股份公司改组成托拉斯组织。
——摘编自何顺果《美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明大变局的特征。(1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下半期美国社会发展与晚明大变局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13分)
解析:(1)根据材料一相关信息可从经济、政治、思想、外交的方面归纳概括晚明大变局的特征。
(2)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材料二相关信息,再对比材料一即可得出结论;第二小问“原因”,从材料二“1862年,美国共和党控制的联邦政府通过《宅地法》及补充立法、沙漠法、植树法等法案,使西部土地迅速被耕种”,可知是联邦政府重视与立法,从黑奴制被废除,可知是南北战争的推动,从经济组织形式产生垄断,可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1)特征:“海禁——朝贡”体制的突破;卷入全球化贸易的浪潮;江南市镇商品市场的繁荣;思想解放的潮流;西学东渐与国人放眼世界;文人结社与言论的新气象。(12分)
(2)不同:资本主义在美国农业中扩展;奴隶制种植园经济转变为自由资本主义工业;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经济组织形式变化产生垄断。(8分)
原因:战争的推动;联邦政府重视与立法;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5分) 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解析:观点,据材料中“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得出中华帝国自身具有很强的修复力;论证,据材料“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得出在选官用官制度上,长期实行科举制,以儒家伦理道德作为标准,有利于维护中央
集权,据材料“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得出中国的语言文字一直沿用数千年,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纽带,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三个角度论证即可。
答案:观点:中华帝国自身具有很强的修复力(或中华文明具有很强的凝聚力)。(2分) 论证:政治上,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全面统一和局部统一的时间远远超过分裂割据的时间。在选官用官制度上,长期实行科举制,以儒家伦理道德作为标准,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经济上,以小农经济为主体,客观上要求维持集中统一。思想文化上,儒家思想长期处于独尊地位,成为维护大一统的有力工具。中国的语言文字一直沿用数千年,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纽带。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的特点,能够适时进行自我更新和完善。(8分,能够从三个角度论证即可)
结论:综上所述,中华帝国长期处于“大一统”局面,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延绵不绝,其自身修复力更强。(2分)
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9~1907年,张之洞发起了湖北新政运动。短短十七八年间,修筑了长1200多公里的京汉铁路,汉口迅速崛起;武汉不仅成为与上海并称的“海上双城”,而且是全国新式教育的中心。
张继煦先生《张文襄公治鄂记》中提到,“其时工厂林立,江汉殷赈,一隅之地,足以耸动中外之视听。有官钱局,铸币厂,控制全省之金融,则起事不虞军用之缺乏。有枪炮厂可供战事之源源供给。成立新军,多富于知识思想,能了解革命之旨趣。而领导革命者,又多素所培植之学生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湖北新政的主要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湖北新政的历史影响。(7分)
解析:(1)根据材料“修筑了长1200多公里的京汉铁路”可得,修筑铁路,发展近代交通;根据材料“是全国新式教育的中心”可得,重视新式教育,培养新式人才;根据材料“其时工厂林立,江汉殷赈”可得,创办近代工厂;根据材料“有枪炮厂„„成立新军”可得,创办军工厂,组建新军。
(2)根据材料“汉口迅速崛起”可得,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根据材料“工厂林立”可得,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根据材料“全国新式教育的中心”可得,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根据材料“领导革命者,又多素所培植之学生也”可得为资产阶级革命培植了力量;结合所学,湖北新政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答案:(1)内容:兴建铁路,发展近代交通事业;兴办近代工业;设厂造炮,编练新军;兴办近代教育,培养人才。(8分)
(2)影响:湖北新政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造就了力量。(6分)虽然是为了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但却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1分)
46.(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索沃战争是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持续时间从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北约主要以大规模空袭为作战方式,而且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在国际关系史上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
北约这次空袭南联盟的高技术武器几乎达到100%,从游弋在亚得里亚海的航空母舰,到幽灵般掠过长空的隐形战机,一批又一批高技术武器粉墨登台。北约的空袭一开始就集中了460架先进作战飞机对付南联盟的170架老旧作战飞机,后来更是增加到1200架,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有绝对的优势。北约的大规模空中作战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正是因为它完全掌握着天权、基本上掌握着制空权和战场制信息权,并且形成了信息与火力一体化的作战系统。北约多次增调EA—6B电子干扰机和能发射“哈姆”反辐射导弹的战斗机,就是为了夺取制信息权。
——摘编自西陆网《科索沃战争大事记》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科索沃战争的主要特点。(8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索沃战争对国际形势产生的不利影响。(7分)
解析:(1)根据材料“20世纪末的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凸显了科索沃战争的两个特点:局部性和高科技型;根据材料“主要以大规模空袭为作战方式”可知,以大规模空袭作战为主;根据材料“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在国际关系史上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可知,开了未获联合国授权发动战争的先例。
(2)根据材料“高技术局部战争”可知,增加了战争的惨烈程度;根据材料“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可知,挑战了联合国的权威;结合所学,世界的主流和平与发展受到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挑战和破坏;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秩序。
答案:(1)特点:局部战争;大规模空袭为作战方式;未经联合国授权而对主权国家发动军事打击;高科技武器的应用;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变;战场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特征突出。(8分,任答四点)
(2)影响:高科技战争的危害性,破坏性更大;联合国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成为世界动荡的主要因素;世界多极化进程面临严峻挑战;和平与发展受到严峻挑战。(7分)
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桓谭,东汉哲学家、经学家、琴师、天文学家。在其著作《新论》中,他列举许多事例批评各种宣扬天有意志的虚妄言论。当时,谶纬学家宣传说鹳鸟是“天”的宝鸟,如果杀死此鸟就会引起天的震怒,而发出雷声。桓谭辩驳说:人杀死鹳鸟和天打雷曾经在时间上先后发生,那只是偶然巧合,并非天的震怒。他还认为万物都是阴阳之气相合而生,万物的生死犹如四时的运行一样,是一种纯粹的自然过程,如果不按自然的本来面貌认识自然,就犯了迷不知返的错误。桓谭指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燃烛矣”,精神不能脱离形体而存在,如同烛光依赖烛脂一样。
烛脂燃烧完毕,灯火无法复燃,人的形体衰落死亡,精神也随之消亡。
——改编自张岂之《中国思想史》
(1)根据材料,指出桓谭的思想主张。(6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汉谶纬迷信思想盛行的原因。(9分)
解析:(1)材料“批评各种宣扬天有意志的虚妄言论”,说明否认天有意志;“他还认为万物都是阴阳之气相合而生”,“阴阳之气”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根源;“人的形体衰落死亡,精神也随之消亡”,他主张形体是精神的基础。
(2)材料中“天有意志的虚妄言论”的出现,结合所学知识,与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以及汉武帝之后统治者的推崇、利用有关,也反映出东汉社会动荡,百姓困苦,寻求精神慰藉。
答案:(1)主张:否认天有意志;认为“阴阳之气”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根源;形体是精神的基础。(6分)
(2)原因:董仲舒改造儒学,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思想;汉武帝以后儒学被推为正统;统治者利用谶纬迷信思想;社会动荡,百姓困苦。(答出三点给9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