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检测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增加越快 B.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在生殖前期最大 C.自然增长率小于1时种群的数量即开始减少 D.年龄结构表示各年龄期个体数量在种群中的比例 【答案】D
【解析】在自然状态下,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群数量增加的幅度减小,种群数量最终趋于相对稳定,A错误;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故在生殖期的影响最大,B错误;自然增长率小于1时种群的数量仍增加,并没有减少,C错误;年龄结构表示各年龄期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D正确。
2.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分为图示①②③三种类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我国近年的人口调查中,获知人口出生率每年在下降,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一定为类型③
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类型①
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变为类型③
D.在某一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类型② 【答案】A
【解析】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只知道出生率不能判断种群的年龄结构,A错误;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种群剩余的鱼主要为幼年个体,年龄结构可能为①表示的增长型,B正确;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会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变为③表示的衰退型,C正确;在某一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各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②表示的稳定型,D正确。
3.如图表示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为出生率和迁入率,B为死亡率和迁出率 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C
C.D为年龄结构,每种类型中都包括老年、成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 D.种群密度总是随着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A为出生率和迁入率,B为死亡率和迁出率,C为性别比例,D为年龄结构,A正确;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是通过破坏性别比例(C)来降低种群密度的,B正确;年龄结构的每种类型中都包括老年、成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C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是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故种群密度不一定随着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D错误。
4.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
=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田鼠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原地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 项目 初捕 重捕 捕获数/只 50 50 标记数/只 50 10 雌性个体数/只 28 32 雄性个体数/只 22 18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麦田中小麦的种群密度
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 ♂)约为7∶2
D.该地区田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答案】D
【解析】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麦田中小麦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样方法,A错误;标记重捕法的理论计算公式为N=M·n/m,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被捕捉,即m值减小,则N值会增大,因此统计值比实际值高,B错误;通过两次捕获情况,不能确定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因为捕获次数过少,偶然性较大,C错误;该地区田鼠的种群密度约为(50×50)/(10×2)=125只/hm2,D正确。
5.下列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方格内和压在方格线上的细胞均要计数 C.营养条件、温度、pH均可能影响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 D.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时,应注意从试管底部吸取,以得到更多酵母菌 【答案】C
【解析】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有氧时可大量繁殖,所以培养酵母菌时,不必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A错误;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只计数方格内和压在方格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细胞,B错误;营养条件、温度、pH等因素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影响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C正确;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时,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再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D错误。
6.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的“S”形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的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的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答案】D
【解析】自然界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致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出现“S”形增长,A正确;老鼠较强的繁殖力极有可能导致其种群密度迅速增大,进而致使种内竞争加剧,种群数量的增长随之受到限制,B正确;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较低时,单条鱼的重量较大,当养殖密度较高时,单条鱼的重量较小,故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C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密度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强,D错误。
7.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和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为“J”形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 B.图乙为“S”形增长,E点时增长率达到最大值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D点时进行 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在C点左右 【答案】D
【解析】图甲为“J”形增长,种群数量以每年一定的倍数增长,A错误;图乙为“S”形增长,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E点时种群增长率为0,B错误;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之前进行,C错误;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在C点左右,以保持较高的增长率,D正确。
8.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期的个体数)。下列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0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答案】D
【解析】由题图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
到12月变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个体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发育至性成熟,因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0,A正确;种群数量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天敌数量的多少、季节更替以及食物质量和数量的变化等,天敌倾向于捕食年老体弱的动物,故天敌的迁入可能导致衰老个体数量减少,使种群的年龄结构发生改变,B正确;分析题图可知,各月份中不同年龄期的个体所占百分比不同,说明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C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使该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发生改变,从而使出生率明显降低,导致种群密度减小,D错误。
9.自然界中某种群的死亡率如图中曲线Ⅱ,出生率如图中曲线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种群在c点之前呈“J”形增长,c点之后呈“S”形增长 B.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c点时期
C.c点时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环境容纳量(K值) D.曲线表明种群数量的变化受食物的影响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在c点之前种群增长率一直下降,增长曲线不呈“J”形,若为“J”形增长,则增长率不变,c点之后增长率小于零,种群数量下降,也不为“S”形增长,A错误;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应该是增长速率最大的时候,即K/2时,c点时增长速率为零,B错误;c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环境容纳量,C正确;曲线只表明了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变化,不能得出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的影响,D错误。
10.科学家对某种群的数量进行了连续13年的研究,计算出其λ,如图为该种群13年来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前4年间种群呈“J”形增长
B.第4~11年间,该种群年龄结构一直为衰退型 C.第11年的数量比第10年的少
D.第6~8年间,种群增长速率和增长率都为0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前4年间λ=1.5,且保持不变,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A正确。在第4~5年间λ>1,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第5~9年间λ=1,种群数量维持稳定,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第9~11年间λ<1,种群数量不断减少,年龄结构为衰退型,B错误。因第10~11年间λ<1,种群数量减少,故第11年的数量比第10年的少,C正确。第6~8年间λ=1,种群数量维持稳定,年龄结构为稳定型,故种群增长速率和增长率都为0,D正确。
1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一块农田中蚯蚓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B.理想条件下,种群会呈“S”形曲线增长
C.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应采用记名计算法统计其丰富度 D.群落的垂直结构可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答案】B
【解析】由于蚯蚓的活动范围较小,所以调查一块农田中蚯蚓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A正确;在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种群呈“J”形曲线增长,B错误;记名计算法适用于调查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的丰富度,C正确;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的垂直配置状况或垂直格局,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D正确。
12.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
B.疟原虫与按蚊是互利共生关系
C.按蚊幼虫和藻类是捕食关系 【答案】B
D.鱼类和按蚊幼虫是捕食关系
【解析】疟原虫也可以感染按蚊,则疟原虫与被其感染的按蚊间为寄生关系,B错误。 13.为了降低一种真菌对果树的毒害,园艺家引入一种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原真菌相似,但毒性较低的真菌,从而使果树增产,园艺家利用的原理是( )
A.寄生 C.捕食 【答案】B
【解析】引入的另外一种真菌与原真菌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相似,因此两者最有可能是种间竞争关系,B项正确。
14.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甲、乙两种传粉昆虫,一段时间后发现一种昆虫数量增加,另一种昆虫数量减少,其种间关系与下列关系图相符的是( )
B.种间竞争 D.互利共生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甲、乙两种传粉昆虫的食物相同,两者共同生活在一起,存在种间竞争关系。A项表示互利共生或原始合作,B项表示寄生,C项表示种间竞争,D项表示捕食,故选C。
15.荒漠空气干燥、高度缺雨,昼夜温差较大,下列关于荒漠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推测,错误的是( )
A.荒漠一年生植物大多在降雨时生命力旺盛,完成生命周期后死亡 B.仙人掌等多年生植物具有肥厚的茎、叶,以储存水适应干旱环境 C.植物大多数气孔白天张开,夜间关闭,有利于光合作用的碳固定 D.爬行动物蜥蜴和蛇的体表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的蒸发 【答案】C
【解析】荒漠一年生植物大多在降雨时迅速生长、开花结果,完成生命周期后死亡,A正确;仙人掌等多年生植物具有肥厚的茎、叶,可以储存水以适应干旱环境,B正确;植物大多数气孔白天关闭,夜间打开,减少水分蒸发,且有利于光合作用的碳固定,C错误;爬行动物蜥蜴和蛇的体表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的蒸发,适应干旱环境,D正确。
16.某小岛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在岛上物种丰富,椰树成荫,景色优美,已发展为
旅游胜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椰树苗与椰树在垂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岛上生物与游人存在种间竞争、寄生、捕食的关系 C.群落的生物数量是区分该岛屿群落与其他群落的重要特征
D.该岛屿形成后进行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答案】B
【解析】椰树苗与椰树属于同一种群,不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由于该小岛已发展为旅游胜地,岛上生物与游人可能存在种间竞争、寄生、捕食的关系,B正确;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该岛屿群落与其他群落的重要特征,C错误;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不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含4小题,共36分。
17.(9分)研究人员对某牧场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冷蒿是该牧场的优势种,用样方法调查冷蒿的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中发现该牧场还生长着披碱草、针茅、黑麦等多种牧草,所有这些牧草__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理由是__。
(3)如图为该牧场中的长爪沙鼠数量的调查结果,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4)研究人员对该地长爪沙鼠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72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9只带有标记,则其种群密度是______只/hm2。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长爪沙鼠种群密度的估算值比实际值________。
【答案】(1)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2)不能 生物群落应包含该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逐渐增加 处于幼年期的个体数量较多,处于老年期的个体数量较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
增长型) (4)480 大
18.(9分)将干草煮沸后放置一段时间,让它滋生大量细菌,然后加入一点池塘水(其中含有各种原生动物),观察其中原生动物种群的变化过程,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可以看出,开始时培养液中含有的能量较多,出现的种群以________、________占优势;随后能量逐渐下降,出现的优势种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钟虫;最后,培养液中所有的动物种群终将灭亡。
(2)这种演替与自然界中自养性演替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 【答案】(1)滴虫 肾形虫 草履虫 腹毛虫 变形虫
(2)自养性演替中大多数群落的有机物质是逐渐增加的,而该演替过程中,生物体随环境中的能量消耗而逐渐减少
【解析】图中所示为干草浸泡液中的异养性演替,其群落演替的特点是能量逐渐减少直至最终消失。
19.(9分)如图是一个云杉林群落被砍伐后所发生的几个变化阶段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砍伐消退”过程说明了__________。
(2)“复生”过程对于生物群落的演替来说属于____________。
(3)云杉林被砍伐后发生变化的方向和速度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其中,来自群落内部的因素有__,
来自外界环境的因素有__________。(各举两例)
(4)新生的云杉林和砍伐前的云杉林不完全一样了,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一定影响 (2)次生演替
(3)种子的数量和散布、动物的活动 人类活动、气候变化
(4)演替需要的时间长,期间环境条件可能会发生变化,而且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1)人类活动会影响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人类砍伐可以使云杉林消退。(2)云杉林消退后仍保留原有土壤条件或植物种子,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3)影响群落演替的根本因素是内部环境的变化,如种子的数量和散布、动物的活动等,但外界环境的变化,如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也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4)演替需要的时间长,其间环境条件可能会发生变化,而且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导致新生的云杉林和砍伐前的云杉林不完全一样。
20.(9分)小叶章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入侵某地生态系统形成斑块。科研人员采用样方法对小叶章入侵斑块进行群落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注:表中“+”表示该植物存在)。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种类 高山乌头 藜芦 毛蕊老鹳草 大白花地榆 小叶章 牛皮杜鹃 笃斯越橘 高度/cm 20~40 50~100 30~80 50~80 60~90 10~25 灌木 10~15 + + (1)采用样方法调查小叶章入侵斑块的种群密度时,若选取的样方数量太少,易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调查样方内的物种丰富度,需要统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结果显示,群落中无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从种间关系的
多年生草本 生长期 对照 + 轻度入侵 + + 中度入侵 + + + 重度入侵 + + + + + 角度作答)。
(3)小叶章不同入侵程度下,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表明小叶章入侵会使群落发生演替,这种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是小叶章入侵后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其中在a~b年间基本呈“J”形增长,分析造成这一增长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
【答案】(1)统计结果误差较大 各样方中物种的种类和数量 (2)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中被淘汰 (3)次生演替
(4)入侵初期,环境条件适宜、资源丰富、无天敌或其他竞争物种(环境阻力非常小)(合理即可)
【解析】(1)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选取的样方数量太少,易导致统计结果误差较大;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的种类数,因此调查物种丰富度需要统计各样方中物种的种类,同时要统计每个物种的数量。(2)调查结果显示,群落中无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原因可能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中被淘汰。(3)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小叶章入侵使群落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4)小叶章入侵初期,种群呈“J”形增长的原因是入侵初期环境条件适宜、资源丰富、无天敌或其他竞争物种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