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培训课程(1)
烟草商业流通企业安全生产
-------------
管理课程 (主要负责人)
企业主要负责人在管理中应如何履行安全生产职责
编辑小组: 戴书文 欧建强
2012-4-25
-------------
目 录
第一讲 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3
第二讲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职责及培训··4
第三讲 履行职责要做的主要工作··7
-------------
-------------
第一讲 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
要点:1、生产经营单位的界定 2、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界定
3、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
一、生产经营单位的界定
※ 生产经营单位的概念。
法律所谓的“生产经营单位”,是指所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生产经营单元,具体包括各种所有制和组织形式的公司、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以及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公民个人。除此以外的应该就是你所指的“非生产经营单位”,如:医院、学校、机关等。
《安全生产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按照《安全生产法》第九十七条的规定,自2002年11月1日起,所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海域和领空的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进行安全生产经营活动,违法者必须受到法律制裁。
《安全生产法》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
-------------
该条规定主要是依法确定了以生产经营单位作为主体、以依法生产经营为规范、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该项制度包含了4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确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中的主体地位。生产经营单位是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承担者,也是引发事故的载体。能否确保安全生产,第一位的、决定因素是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管理状况。只有生产经营单位实现了“人、机、环”三要素的统一,才能从根本上避免、预防和消除生产安全事故。
二是规定了依法进行安全生产管理是生产经营单位的行为准则。现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从各个方面制定了保障安全生产的法律规范。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是法律为生产经营单位设定的义务,必须坚决履行。凡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通常都是违反了法律法规而导致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三是强调了加强管理、建章立制、改善条件,是生产经营单位实现安全生产的必要措施。
四是强调了确保安全生产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的根本目的。
二、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界定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生产经营活动和安全生产的决策者和指挥者,对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只有明确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和责任,才能真正促进生产经营单位重视并抓好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那么,谁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者?
这是《安全生产法》立法过程中讨论较多也是必须明确的问题。《安全生产法》使用了
-------------
-------------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用语。
是生产经营单位的总经理吗?还是主管生产的经理?还是公司的“一把手”呢?还是公司的党组班子成员呢?
如何列举,都不能尽然!
《安全生产法》所使用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一个在各种情况下才能适用的高度概括性的表述。
我们可能从三个层面来进行理解:
一是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是生产经营单位活动的主要决策人。
主要负责人必须享有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安全生产事项的最终决定权,全面领导生产经营活动,如厂长、经理等。不能独立行使决策权的,不是主要负责人。譬如生产经营单位的重大生产经营事项应由董事会行事决策的,那么董事长就是主要负责人。
二是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是实际领导、指挥生产经营单位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人。
在一般情况下,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其法定代表人。
但是某些公司制企业特别是国内外一些特大集团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往往与其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同为一个人,他们不负责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安全生产工作,通常是在异地或者国外。在这种情况下,那些真正全面组织、领导生产经营活动和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人就不一定是董事长,而是总经理(厂长)或其他人。
还有一些不具备企业法人资格的生产经营单位不需要并且也不设立法定代表人,这些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就是其资产所有人,或者生产经营负责人。
三是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是能够承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全面领导责任的决策人。当董事长或总经理长期缺位(因疗养、学习等情况不能主持全面领导工作)时,
-------------
-------------
将其授权或者委托的副职或者其他主持生产经营单位的全面工作。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发生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或者安全生产事故需要追究责任时,将长期缺位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作为责任人既不合情理又难以执行,只能追究其制授权或者委托主持全面工作的实际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综上所述,法律所称的“生产经营主要负责人”应当是直接领导、指挥生产经营单位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能够承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要领导责任的决策人。
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安全生产中地位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者。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工作能否做好,关键在于主要负责人。因此,《安全生产法》第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这就把主要负责人置于安全生产的中心地位上,负责第一位的、主要的安全生产领导责任。法律规定的目的是要落实和加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促进他们加强领导,加强安全,保障安全。
-------------
-------------
第二讲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职责及培训
【要点】:
1、《安全生产法》赋予的职责;
2、《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YC/T384-2011)规定的职责要求; 3、法律责任;
4、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任职资格及培训。
一、《安全生产法》赋予的基本职责
《安全生产法》针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责任不明确的问题,在第十七条中,列举了其具体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这6项基本职责,一是主要负责人有权有责,权责一致;二是安全生产责任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三是实施责任追究时有充分的依据。
二、烟草行业的职责要求
1、企业主要负责人应担任企业安委会负责人,出任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职务。督促安
-------------
-------------
全会每半年至少召开1次全体会议,并亲自每年主持安委会会议不应少于一次。
2、负责组织确定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并签发发布,予以承诺和遵守。组织对方针定期评审,并保持其持续改进,与企业安全风险程度相适应,体现企业的安全文化特色。
3、审核批准《企业安全中长期规划》、《企业年度安全工作计划》,审批《企业年度安全工作总结》。
4、批准《企业年度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及目标管理方案》,对目标实现的职责分工、权限、方法和时间表以及目标考核奖惩进行重点审批。
5、审核批准《企业年度安全投入费用预算》。应组织安全管理部门与生产部门、财务部门及相关部门,编制安全投入费用预算计划,按制度保证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6、审核批准《企业年度重点/重要危险源评价报告》,督促检查危险源的控制情况,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7、企业主要负责人每年至少参加1次、企业安全主管领导每年至少参加2次的企业综合安全检查,定期现场带班和组织安全检查。
8、签发企业安全职责文本,组织建立健全企业各部门及相关人员的安全职责文本,签发《企业安全生产岗位职责手册》。同企业其他领导、部门负责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9、审核签发《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文件》,签发《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10、签发《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年至少要组织1次综合预案或专项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1次现场处置方案的演练。对其适宜性、可行性、有效性等进行评审,并形成评估报告。每三年至少对预案进行1次修订。
11、企业发生重伤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火灾事故、重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等应立即向省级公司报告,并在8小时内上报书面事故快报。
-------------
-------------
12、企业主要负责人应按法规和上级规定的权限要求,接受政府或上级调查组的调查。企业负责人应组织企业各有关部门和人员认真配合调查,事故发生单位和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应撤离职守,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13、企业负责人及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应组织事件、事故所在下属部门(分局),或安全主管部门联合组,对企业内部所发生的事件、事故进行调查,按照权限批准调查报告,确定处理意见和整改措施。按规定及时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申报手续。要建立事故档案,并长期保存。
14、批准《企业安全绩效考核》,审核安全绩效考核的职责、考核内容、考核周期和方法、考核结果的奖惩等要求,并经过安委会审议,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
15、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确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评审周期,每年不少于1次。批准管理评审计划、评审记录和评审报告。签发《管理评审报告》下发,并实现内外部的有效协商与沟通。
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一)《安全生产法》的追责
《安全生产法》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如果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不履行法定义务,构成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或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根据有责必究、有罪必罚的原则。将依照下条款规定追究责任:
(1)第80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不依照本法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责令限期改正,提供必需的资金;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有前款违法行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给予撤职处分。对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
-------------
(2)第81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有前款违法行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给予撤职处分或者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依照前款规定受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3)第89条: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的,该协议无效;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4)第91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给予降职、撤职的处分,对逃匿的处15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
(1)第135条: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劳动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经有关部门或者单位职工提出后,对事故隐患仍不采取措施,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况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第137条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
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第139条 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况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等。
四、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培训
(一)安全培训要求及资质
国家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的要求分两类,一类是达到基本的安全培训要求,另一类是实行资质许可。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总局令[2006]第3号)第六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接受安全培训,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
安全培训的基本要求。通过安全培训使其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如何衡量,没有统一的标准,根据各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
烟草行业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第一部分》(YC/T 384.1-2011)中,对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4.4.2.2、4.6.1.2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主管安全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专职安全员的任职培训应在任职3个月内进行培训,初次培训学时不少于32学时。培训由有资质的培训
-------------
-------------
机构进行,培训内容应包括相关的生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和职业危害管理培训,由培训机构颁发证书。
如当地政府有要求,应获得当地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合格证书。
每年应进行再培训,学时不少于12学时,并对取证人员的证书进行“再培训”登记。
(二)主要负责人培训内容
1、初次培训的基本内容:
1 2 3 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专业知识。 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管理和救援组织以及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 4 5 6 7 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典型案例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2、再培训内容:
1 2 3 4 新颁布的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政策。 安全生产新技术、新知识。 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典型案事故例。
-------------
-------------
第三讲 履行职责要做的主要工作
【要点】:1、安全生产责任制;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安全生产投入; 4、安全生产工作;5、应急救援预案; 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前面,我们已了解到《安全生产法》赋予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六项基本职责(如下表):
(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那么,如何来履行这些职责呢?下面,我们一起逐条进行探讨。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属于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范畴,为什么要把它单独列出来呢?这是因为它在所有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中,有其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核心是清晰安全管理的责任界面,解决“谁来管、管理什么、怎么管,承担什么责任”的问题。它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的基础。其他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解决“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
(一)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目的
-------------
-------------
一是可以增强生产经营单位各级主要负责人、各管理部门人员及岗位人员对安全生产的责任感;
二是可以明确责任,充分调动各级人员和各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自主管理,落实责任。
三是可以提供安全绩效考评、责任追究的依据。
(二)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五点”要求
一是要体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的要求; 二是应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协调一致;
三是应做到与岗位工作性质、管理职责协调一致,做到明确、具体、有可操作性; 四是应有明确的监督、检查标准或指标,确保责任制落实到位;
五是应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体制变化及安全生产新的法规、政策及安全生产形势的变化及时修订完善。
(三)主要负责人应做的相关工作
一是要主持召开安委会,审批“企业级”安全职责文本,并签字发布执行。
二是要督促各部门及相关人员做好安全责任文本分级审核。重点领导解决下属部门之间责任不清的问题。
三是领导人事、安保部门建立、健全“一岗双责”检查、考核机制,规范岗位业务职责、岗位安全职责的绩效考评。
四是承担政府、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安全工作任务和安全管理指标,并签署《安全责任书》;同下属部门负责人签订《安全责任书》。
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根据所承担的工作职能或业务,明确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并确保有效落实。建立单位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
-------------
-------------
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一)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概念
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的安全生产制度分类标准。从广义上讲,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包括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两个方面。
1、安全管理制度的分类
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过程中,生产经营单位按照自身的习惯和传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
一是按照安全系统工程和人机工程原理建立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一般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分为四类,即综合管理、人员管理、设备设施管理、环境管理;
二是按照标准化工作体系建立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分为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通常称为“三大标准体系”。
三是按照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一般包括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
2、烟草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烟草行业企业是“非高危行业企业”,属于一般经营单位企业,为此,主要制度体系由“综合管理、人员管理、设备设施管理、环境管理”四类组成。 2012年国家局强调要建设的安全制度 各级各岗位安全责任 安全生产例会 一 综合安全管理 1 2 3 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 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管理定期例会工作制度 -------------
-------------
4 5 6 7 8 9 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设施和费用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危险物品使用管理制度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 安全投入 重点危险源管理 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 交通安全 事故管理 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安全教育培训 劳动防护用品 受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起重作业 动火作业、临时用电作业、建筑施工作业 10 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11 防灾减灾管理制度 12 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 13 应急管理制度 14 安全奖励制度 二 人员安全管理 1 2 3 4 5 6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和管理制度 特种作业及特殊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岗位安全规范 职业健康检查制度 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7 相关方管理 相关方管理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 三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1 “三同时”制度 -------------
-------------
2 3 4 5 定期巡查检查制度 定期维护检修制度 定期检测、检验制度 安全操作规程 作业和设备操作岗位、检修岗位、仓储岗位、检验检测岗位等必须建立。 四 环境安全管理 1 2 3 安全标志管理制度 作业环境管理制度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防尘防毒 国家局2012年发文(国烟办综〔2012〕106号)要求,今年,各单位要加强下列安全制度建设: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认真识别和获取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性文件,结合实际情况转化为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切实落实。企业要建立至少包含以下内容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各级各岗位安全责任、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重点危险源管理、安全投入、安全生产例会、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起重作业、临时用电作业、建筑施工作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事故管理、交通安全、仓储安全、防火防爆、防尘防毒、相关方管理、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奖惩等基本制度。
(三)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为保证国家、企业、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物料性质、工艺流程、设备使用要求而制定的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操作程序。对涉及人身安全健康、生产工艺流程及周围环境有较大影响的设备、装置,如电气、起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内部机动车辆、建筑施工维护、机加工等,生产经营单位应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
-------------
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是制度建设的延伸,是作业场所、岗位的具体操作管理规定,需要在现场岗位张贴,每个岗位操作员工必须熟记,并严格按照规程操作。
(四)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的管理流程
安全管理制度的管理程序,一般经过起草、会签、审核、签发、发布、培训、反馈、持续改进等8个环节。
1、起草。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组织指定负责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起草。
2、会签或公开征求意见。起草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应通过正式渠道征得相关职能部门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以利于规章制度颁布的贯彻落实。当意见不能取得一致时,应由分管领导组织讨论,统一认识,达成一致。
3、审核。制度签发前,应进行审核。一是要由负责法律事务的部门进行合规性审查;二是涉及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规章制度要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审核;三是安全奖惩等涉及全员性的制度,应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代表进行审核。
4、签发。技术工程、安全操作规程等技术性较强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一般要由主管生产的领导或总工程师签发,涉及全局性的综合管理制度应由生产经营主要负责人签发。
5、发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采取固定方式进行发布,如红头文件形式、内部办公网络等。发布的范围应涵盖应执行的部门、人员、有些特殊制度,还要正式送达相关人员,并由接受人员签字。
6、培训。新颁布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修订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组织进行培训,安全操作规程类的规章制度,还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考试。
7、反馈。定期检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或建立信息反馈渠道,
-------------
-------------
及时掌握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执行效果。企业主要负责人每年至少有一次检查,不时可进行动态抽查。
8、持续改进。生产经营单位应每年制定规章制度制定、修订计划,并公布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清单,对安全操作规程类规章制度,除每年进行审查和修订外,每3~5年进行一次全面修订,并重新发布。确保规章制度的建设和管理有序进行。
三、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一)安全投入的政策法规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重视安全生产的投入问题,从1963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开始,逐步明确、规范和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决定》(国发[2004]2号)明确:“建立企业提取安全费用制度。为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资金投入,形成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长效机制,借鉴煤矿提取安全费用的经验,在条件成熟后,逐步建立对高危行业生产企业提取安全费用制度。企业安全费用的提取,要根据地区和行业的特点,分别确定提取标准,由企业自行提取,专户储存,专项用于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法》第18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也是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和管理的主体。
安全生产费用投入资金具体由谁来保证呢?法律要求是: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
-------------
-------------
负责人。一般国有企业由厂长或者经理予以保证。
(二)安全生产费用投入程序
企业安全生产投入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安全生产设施的投入必须有一个治本的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要克服盲目无序投入现象。
安全生产投入的决策程序是:1、生产经营单位主管安全生产的部门牵头,工会、职业危害管理部门参加,共同制定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或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2、经财务或生产费用主管部门审核,经分管领导审核后提交主要负责人或安全生产委员会审定。
(三)安全生产投入费用提取项目及标准
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投入项目及标准,国家已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满足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设施的维护,特种设备的检测、检验,应急演练、器材配置,职业安全卫生的检测、检验等。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投入费用支出项目 (1)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支出。 (2)员工工伤保险支出。 (3)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费用(安全技术培训、应急救援演练等)支出。 (4)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支出 (5)道路交通运输工具安全状况检测及维护系统、运输工具附属安全设备等 (6)安全基础设备设施配置费用(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支出。 (7)安全生产基础设施设备维修检测保养费用支出。 (8)职业健康卫生条件建设费用支出。 -------------
-------------
(9)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支出 (10)相关方安全监管费用费用(中介机构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监审、监测等)支出。 (11)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1、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
近年来,由于一些企业经济能力有限或者有意逃避责任,常常在发生重特大事故后,躲避、逃逸,把抢险救灾和事故处理全部推给政府,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严重影响事故抢险、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为扭转这种不良现象,国务院特别强调,要在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机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决定》(国发[2004]2号)第18条规定:“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为强化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各地区可结合实际,依法对矿山、道路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收取一定数额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转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所需资金。具体办法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研究制定。”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存储标准 小型企业>人民币30万元。 中型企业>人民币100万元。 大型企业>人民币150万元。 特大型企业>人民币200万元。 特大、大型企业每年增加10万元,最高增加到500万元不再增加。 其他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期间规模大小和行业性质,按照产量、从业人数、销售收入等因素,参照以上标准确定。风险抵押管理必须做到“专户存储、
-------------
-------------
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严禁挪用”。
风险抵押管理:一是专户。(1)风险抵押由企业事先按时足额存储,不因法人代表变更、停业整顿而迟(缓)存、少存或不存,也不得向企业员工摊派。(2)存储金额由所在省市县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及同级财政部门下达。(3)风险抵押实行专户管理,由省安监部门及财政部门指定代理银行。二是专用。(1)用于处理企业安全生产事故而直接发生的抢险、救灾费用支出。(2)为处理事故善后处理费用支出。三是专管。企业发生事故后,企业负责人逃逸或未在规定时间主动承担责任,支付抢险、救灾及善后处理费用的,由省(市、县)安监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将风险抵押全部或部门转作所需费用。
2、工伤保险费用。
《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2011年1月1日起施行)第十条规定:“ 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之积。”
第十四条规定:“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
-------------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3、年度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控制方案所发生的费用
各单位要根据事故发生率、危险源评价、隐患排查数据统计分析,确定风险控制年度内的提升性目标,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控制管理方案。根据《方案》再确定年度安全费用预算方案。其中包括:安全检测检验和体检费用、劳动防护用品费用、安
全培训费用、安全设施改造费用、安全项目费用等。这里要说明的几点是: (1)安全培训费用,在一些单位由人事部门进行预算,但在安全管理部门也要纳入编制方案之中。
(2)生产设施设备安全改造项目,在一些单位由生产部门或综合管理办公室(技改、基建办)统一进行了预算,在安全管理部门也要纳入编制方案之中。
(3)安全基础建设项目费用支出,一般由安全管理部门进行预算,也可以划归到单位综合办公室去管理。但生产设备设施投入费用,不能纳入安全生产专项费用支出。
为此,作为企业主要负责人,在审核企业年度安全生产投入费用预算时,要协
-------------
-------------
调好各部门的预算方案,既要防止安全费用项目重复预算,也要保证安全投入费用不能缺少项目。财务审核部门要根据安全管理部门编制的《年度安全投入预算》,将费用划归相关部门使用。但财务部门必须建立“安全投入费用专项资金报表”。依法做到“专款专用”。
4、企业主要负责人在安全投入中应关注的问题
(1)企业是否建立和完善了安全投入保障制度。安全保障制度内容包括:安全费用的提取、安全费用的使用、安全投入费用使用统计分析、专款专用要求、安全投入费用的审计监督。
(2)安全生产投入要纳入企业年度固定资产、技术改造、日常维护等财务预算计划,一同实施。指定责任部门、责任人,确定实施期限。
(3)安全生产投入要纳入企业年度工作总体计划之中,同时部署、实施、检查、考核、评比,每年年底要对其使用情况、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分析报告,列入年度安全工作总结。
四、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一)安全生产检查
1、安全生产检查概念
安全生产检查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其工作重点:是辨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的漏洞和死角,检查生产现场安全防护设施、作业环境是否存在不安全状态,现场作业人员的行为是否符合安全规范、以及设备、系统运行状况是否符合现场规程的要求
-------------
-------------
等。
通过安全检查,不断堵塞漏洞,改善劳动作业环境,规范作业人员的行为,保证设备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2、安全生产检查制度规定。
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内容应涵盖生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职业危害等内容。
制度应规定各类安全检查的责任部门、安全检查的类型、安全检查参加人、安全检查的频次、检查方式、检查内容、问题整改、记录要求等要求。
3、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
检查方法有常规检查、安全检查表法、仪器检查及数据分析法等。
(1)常规检查法:是由安全管理人员作为检查工作的主体,到作业现场,通过感观或辅助一定的简单工具、仪表等,对作业人员的行为、作业场所环境条件、生产设备等进行检查。检查做到及时发现现场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纠正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2)安全检查表法:由安全检查工作小组讨论编制,安全检查表包括受检单位(部门)、检查日期、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标准、检查结果及评价、检查单位(部门)负责人签字等。
(3)仪器检查及数据分析法:对粉尘、有毒气体、噪声、瓦斯等现场检查所有的仪器检测,对检测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结论的检查方法。
4、安全检查的工作程序。
安全检查工作程序:安全检查准备、实施、综合分析、提出整改要求、整改落实监督、信息反馈及持续改进。
-------------
-------------
(1)安全检查准备: 1 确定检查对象、目的、任务; 2 查阅、掌握有关法规、标准、规程的要求; 3 了解检查对象的工艺流程、生产情况、可能出现危险和危害的情况; 4 制定检查计划,安全检查内容、方法、步骤; 5 编写安全检查表或检查提纲。 6 挑选和训练检查人员并进行必要的分工。 (2)实施安全检查 1 2 访谈 查阅文件和记录 检查安全意识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检查设计文件、作业规程、安全措施、责任制度、操作规程等是否齐全,是否有效;查阅相应记录,判断上述文件是否被执行。 3 现场观察 对作业现场的生产设备、安全防护设施、作业环境、人员操作等进行观察,寻找不安全因素、事故隐患、事故征兆等。 4 仪器测量 (3)检查结论及处理 实施部门 企业内部检查 自行组织的各类检查,应由安全管理以《安全检查意见反馈书》、《安全检查工作联系单》或对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责任部门要从管理的高度,安全管理部门组织验收。 综合分析 提出整改建议 整改落实监督 信息反馈 -------------
-------------
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报告》,报主管领导或安委会。 企业内部审核 由内审组提《隐患排查整改通知书》的形式,送达被检单位(部门)。由单位(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 举一反三,制定整改计划,并积极落实整改。 以《不符合清单》按照《不符合清单》安全管理部门组织验进行整改。 收。 交内审报告,抄送相关单位或部报主管领导或安委会。 门。 上级部门检查 统一研究得出结论 下达《整改建通知书》 被检单位要按照《整改建通知书》的时限、要求进行整改,并及时上报整改情况。 上级部门组织验收。 企业外部审核 发送《年度监审报告》。 被审核单位要按照《不符合报告》的时限、要求进行整改,并及时反馈整改情况。 认证机构组织验收。 5、烟草安全检查要求
-------------
-------------
《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YC/T384.1-2011),对企业安全检查作了具体规定(如表3:),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每年至少参加一次企业综合安全检查。
表3 :烟草企业安全检查要求一览表 序检查类号 别 企业综合 安全检1 查 组织 部门 企业安全主管部门 参加人员 检查内容 适用范围 频次 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可与其他企业检查或上级检查合并进行 有关领导、安全生产、职业健康、企业所有部门和工会 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 场所(每次抽查,每年覆盖全部) 生产性车间/部门的综2 合安全检查 重要节假日安全检查 部门安全主管人员 部门有关领导和专兼职安全员 安全生产、职业健康、车间/部门每月不少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 所有场所于一次 (每次抽查,每季度覆盖全部) 重点部门和部位、节日加班部门、施工现场等 五一、十一、元旦、春节及其他长假 3 企业安全主管部门 有关领导、节前、节中、节后的相部门和工会 关安全工作;重点是动火、施工、消防、治安、值班、供电等安全内容
表3 烟草企业安全检查要求一览表(续) 序组织 检查类别 号 部门 季节性安全检查 参加人员 检查内容 雨季防雷电、夏季防高温、防汛防台、冬季防火等 适用范围 有关重点部门和部位 频次 根据季节安排 4 企业有关领导、部安全门和工会 主管部门 按职责分工由企业主管部门组织 企业安全主管部门、相关部门;包括委托有关专业检查单位 专项安全检查 5 1设备动力部门组织:重点危险特种设备、变配电等; 源和重点2基建部门组织:建部位 筑物、施工现场等; 3安全部门组织:消防设施和器材、防爆防毒设施、库房防火、危险化学品、交通安全等。 重点危险源和重点部重点危险根据年度计划和需要安排,对重点部位的专项安全检查每年不少于二次 企业每周6 企业和生-------------
企业企业和部门-------------
产性车间/部门日常安全巡检 和部的专兼职安门的全员或巡检专兼人员 职安全员 位的安全状况 源和重点部位 一次;部门每天一次 (二)隐患排查治理
1、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概念。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
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2、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职责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
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企业要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
到位”。建立以安全生产专业人员为主导的隐患整改效果评价制度,确保整改到位。对隐患整改不力造成事故的,要依法追究企业和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对停产整改逾期未完成的不得复产。
强化生产过程管理的领导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要轮流现场带班。
煤矿、非煤矿山要有矿领导带班并与工人同时下井、同时升井,对无企业负责人带班下井或
-------------
-------------
该带班而未带班的,对有关责任人按擅离职守处理,同时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发生事故而没有领导现场带班的,对企业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并依法从重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职责 1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的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严禁非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2 3 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4 5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6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鼓励社会公众举报。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应当给予物质奖励和表彰。 7 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 8 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事故隐患监督检查职责-------------
-------------
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 9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15日前和下一年1月31日前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统计分析表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除依照前款规定报送外,应当及时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3)隐患的治理方案。 10 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11 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12 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规定的要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当及时向下属单位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生产经营单位和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应当采取撤离人员、-------------
-------------
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 13 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有关部门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有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经治理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的书面申请,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申请报告应当包括治理方案的内容、项目和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评价报告等。
五、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为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我国已建立了“六大安全生产体系”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安全生产科技保障体系、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安全生产目标体系”。
在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明确提出了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公共安全”被列为11个重点领域之一,“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被列为重点安排的68项优先主题之一,在“十一五”期间,国拔经费超过了4亿元,实施15项安全生产领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研究开发。
今天,我们所讲的“安全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体系”的相关内容,就是其研究成果之一。按照《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总体规划方案》的要求,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制、体制和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和基地建设得到加强,信息化水平有所-------------
-------------
提高,预案管理进一步规范,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深入开展,事故救援成效明显,为全国安全生产继续保持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作出了贡献。
(一)企业安全生产预警管理体系的建立
由于事故的发生和发展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的缺陷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为了实现对事故的预警作用,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从安全管理战略的角度出发,应针对事故特点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预警管理体系。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指出,“企业要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发现事故征兆要立即发布预警信息,落实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 第16条 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因此,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已成为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技术途径。
1、企业安全预警系统的构成。
一个完整的安全预警管理体系应由外部环境预警系统、内部管理不良的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和事故预警系统构成。
企业安全预警系统的构成 外部预警系统 自然环境变化的预警 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海啸、洪涝、干旱等;生产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如环境污染、社会治安等应予以监测和警报。 政策变化的预警 国家对政策的调整、法规体系的修正和变更,应予以监测。 技术工艺、装备等物的因素变化预警 对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变动和工艺流-------------
-------------
程变化(如,需要有防火防爆技术、计算监测技术、辨识、诊断技术等)的预警。 内部管理不良预警 设备管理预警 质量管理预警 针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质量水平提高过程中的不当、错误、失误现象进行预警。 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维修、操作、保养等活动的监测预警。 人的活动管理预警 针对人在思想上的疏忽、知识和技能欠缺、性格上的缺陷、心理和生理弱点等进行信息收集进行预警。 预警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收集 信息处理 信息辨伪 使零散的信息汇总为整体化的具有预报性的可靠信息。 对整体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与统计分析,使之成为用于预警的信息。 对不能反映事实、事件的整体以及在传输环节失真的信息进行辨识,去伪存真 信息存储 信息推断 利用现有的信息或缺乏的信息进行判断,并进行事故征兆的推断。 信息积累储备,不断更新补充。 -------------
-------------
图12-2 监测预警系统功能
2、企业安全预警评价指标
建立预警评价体系目的是使信息定量化、条理化和可操作化。在实际预警指标选取上主要考虑人、机、环、管等关键因素。
企业安全预警评价指标 人的安全可靠性指标 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技术因素 环境安全性指标 企业内部社会环境 企业内部作业环境 年龄、疾病、身体缺陷、疲劳、感知器官等 性格、气质、情绪、情感、思想等 经验、操作水平、紧急应变能力等 作业场所的温度、湿度、采光、照明、噪声、振动等 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环境。 -------------
-------------
外部自然环境 自然灾害、季节因素、气候因素、时间因素、地理因素等。 外部社会环境 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法律环境、管理环境、家庭环境、社会风气等。 安全管理有效性指标 安全组织 安全法制 安全信息 安全技术 安全教育 安全资金 安全计划、方针目标、行政管理。 安全生产相关法规、规章制度、作业标准等。 指令信息、动态信息、反馈信息等 管理方法、技术设备等。 职业培训、安全知识宣传等 资金数量、资金投向、资金效益等。 湿度、压力、浓度 机(物)安全可靠性指标 设备运行不良因素 材料缺陷因素 存在危险物质 能量 安全装置 保护用品 贮存与运输 各种物理参数 对评价对象经过监测、识别、诊断、预测等活动过程后,预警系统需要对整个生产活动的安全状况做出评估,即预警系统信号输出和预警级别的给出。预警信号一般采用国际通用颜色表示不同的安全状况,按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特别严重四种级别(Ⅳ、Ⅲ、Ⅱ、Ⅰ级)。四级预警如下: -------------
-------------
企业安全预警信号 级别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表示意思 安全状况特别严重 受到事故的严重威胁 事故的上升阶段 安全生产处于正常状态 表示颜色 红色 橙色 黄色 蓝色 3、企业预警的控制
预警的目标是实现对各种事故现象的早期预防与控制,并能对事故实施危机管理。因而控制是预警的落脚点。
预警控制一般包括:组织准备、日常监控、事故管理三个活动阶段。
企业预警的控制程序 组织准备 成立由公司最高层领导直接领导的管理办公室 组建预警机构 配置相关预警系统设备,建立预警系统 日常监控 预测 建立预警监控档案 模拟预警管理方案 事故危机管理 特别危机计划 特别领导小组 紧急救援体系 -------------
-------------
图12-1 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监测预警与应急救援系统
12-3 应急救援系统功能
建立安全生产预警机制,能有效地辨识和提取隐患信息,提前进行预测警报,使企业及
-------------
-------------
时、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减少事故发生。
(二)企业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有害物质和能量不断增大,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很容易导致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由于各种原因,当事故的发生难以完全避免时,建立重大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组织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已成为抵御事故风险或控制灾害蔓延、降低危害后果的关键手段。
1、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
(1)基本任务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2)应急救援的特点 1)不确定性和突出性; 2)应急救援的活动的复杂性; 3)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和放大。 (3)应急救援的要求。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要求 要求项目 1)做到迅速。 具体要求 要求建立快速的应急响应机制。①迅速准确地传递事故信息;②迅速调集所需要的-------------
-------------
大规模应急力量和设备、物资等资源;③迅速地建立起统一指挥与协调系统。 2)做到准确。 要求相应的应急决策机制做到:①正确地预测事故的发展态势;②准确地对应急救援行动和战术进行决策。 3)做到有效。 很大程度上取决应急准备的充分性:①应急队伍的建设与训练;②应急设备(施)调备使用;③物资的配备与维护;④预案的制定与落实; ⑤有效的外部增援机制。 2、事故应急救援系统框架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应强调全过程的管理。其工作涵盖了突出事件发生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各个阶段,包括预防、准备、响应、恢复等各个阶段,并充分体现“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理念。
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恢复4个阶段: (1)预防。 应做的主要工作 ①强化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增强企业的本质安全;②在新建厂房等建筑时,要考虑厂址的安全规划,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厂区的安全防护设备设施;③尽量减少危险物品的存量、设置防护墙;④积极开展 应注意事项 ①②③④ -------------
-------------
公共安全教育等。 (2)准备 ①建立应急预案体系;②进行风险评估与防范;③建立应急救援队伍;④保障应急物资储备;⑤保障应急通信;⑥建立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机制;⑦建立捐赠、保险系统;⑧建立与政府联网的企业现代化应急预警系统。 应急准备工作涵盖了应急管理的全过程:①它为预防、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和恢复等各项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支撑;②贯穿整个过程:体现在预防工作所需的意识准备和组织准备,监测预警工作所需的物资准备,响应工作的人员准备,恢复工作中所需的资金准备;③内容上,其组织、机制、资源等方面的资金贯穿整个过程。 (3)响应 (4)恢复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①②③④ ①②③④ ①②③④ (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建设
1、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其作用
(1)概念。
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完善企业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措施。
-------------
-------------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就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及其影响和后果的严重程度,为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的各个方面所预先作出的详细安排,是开展及时、有序和有效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行动指南。
它在应急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明确了在突发事故发生前、发生过程中、刚刚结束之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
(2)作用。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作用 几点作用 1)确定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 细节描述 1、通过培训和演习,可以使应急人员熟悉自己的任务,具备完成指定任务所需的相应能力;2、可以检验预案和行动程序,评估应急人员的整体协调性。 2)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后果。 1、应急预案预先明确了应急各方的职责和响应程序,在应急资源方面进行了先期准备;2、可以指导应急救援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将事故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降低到最低限度。 3)是各类突发重大事故的应急基础。 可以对那些事先无法预料的突出事起到基本的应急指导作用。成为开展工作应急救援的“底线”。 4)建立了与上级单位和部门应急救援体系的衔接。 可以确保当发生超过本级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与相关应急机构的联系协调。 -------------
-------------
5)有利于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宣传、教育和培训,有利于各方了解可能面临的重大事故及其相应的应急措施,有利于促进各方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2、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 9002-2006)中,第四条规定:“ 应急预案应形成体系,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制订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生产规模小、危险因素少的生产经营单位,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可以合并编写。”
按其功能和目标,应急预案可分3个层次: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预案。
事故应急预案体系结构 分类 综合预案 概念 相当于总体预案,从总体上阐述预案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应职责应急行动的总体思路。 功能作用 清晰地了解①的应急的组织体系;②运行机制;③预案的文件体系。④综合预案可以作为应急救援的基础和“底线”,对那些没有预料的紧急情况也起到一般的应急指导作用。 专项预案 针对某种具体的、特定类型的紧急情况,而制定的计划和方案。是综合预案的组成部①在综合预案的基础上产生;②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③要明确救援程序;④明确具体分,是综合预案的附件。如火灾、食物中毒、的应急救援措施。 地震、洪涝灾害专项预案。 现场处在专项预案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而编制置预案 的。它是针对具体装置、场所、岗位所制定①在专项预案下编制的现场处置预案:如危险化学品事故专项预案下编制的“×××重大的应急处置措施。烟草制品库房、锅炉房、危险源的应急预案”。②单项预案。“×××电-------------
-------------
变配电站、电梯、起重机械、危化品库、油梯事故现场处置预案”,可以针对大型公众库、加油点、二氧化碳储罐、熏蒸杀虫作业、聚会或高风险建筑施工活动而制定的临时剧毒品储存和使用、地下水池作业、车队、性活动方案。如:“×××局(公司)参加亚运烟叶工作站、烟草营销门店等。 会活动安全防事故预案”、“×××局(公司)清洗水塔水池防事故预案”。这类预案随着活动的结束而终结。
3、预案的编制程序
包含6个步骤:成立工作组、资料收集、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应急能力评估、应急
预案编制、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 1 成立工作组 企业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①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②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③要制定编制计划。 2 资料收集 ①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②应急预案、国内外同行业事故预案编制所需要事故案例;③本单位技术资料。 3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①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的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后果;②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③把分析结果作为编制应急预案的依据。 4 应急能力评估 ①对本单位的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②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5 应急预案编制 ①针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②编制过程中,要让所有与事故有关的人员均掌握危险源的危-------------
-------------
险性、应急处置方案和技能;③应广泛吸纳全员参与,并适时组织培训;④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周围厂矿、社区、居民建立起密切的应急救援联系;⑤与地方政府、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 6 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 ①评审由本单位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②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案例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③评审后,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经单位负责人签署发布。 附 预案管理说明: ①以上6工作共同项构成一个工作循环,通过循环可以持续改进预案的编制工作,完善预案体系。②可以依据2009年4月1日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加强预案管理;③可以按照2009年4月29日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进行评审。
4、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内容
(1)应急救援的预案要包括下面的内容:
1. 企业危险源基本情况及周边环境概况 2. 应急机构人员和职责 3.应急预案里面要有危险辨识和评价情况 4. 应急设备和设施描述 5. 应急能力评价 6. 应急响应报警和通信联络方式 7. 事故应急的程序和行动方案 8. 事后的恢复和程序 -------------
-------------
9. 有培训和演练的计划 虽然应急处置并不是天天发生的,有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有。但是一旦发生以后,事先有意识经过了这个训练和事先没有意识没经过训练,差别就会很大。所以站在重特大事故预防的角度,一方面要按照国家的要求,结合企业的情况,做到每一个重大危险源有预案,还要跟当地政府的应急救援预案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专项应急预案制订的基本要求
预案预案作为一个指导性文件,它离不开一些基本的东西,首先第一个就是组织机构,要求的是平战结合。2003年2004年以后,好多的单位制定应急预案的时候,整个应急预案实际上就是一个应急情况之下的组织机构的设置。最近几年随着应急管理知识的普及和意识的不断提高,预案慢慢的越来越规范化、科学化。这个应急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在平战结合原则的指导之下,应该要明确组织机构日常负责的事情。比如办职机构地点,有哪些参加单位,有哪些人员,职责是什么,总指挥是谁等等。
因为我们的预案是要跟政府的预案衔接在一起的,所以在组织机构和职责里面要写清楚,事故发生时,企业做到什么程度,哪些事情的话必须政府做。
(2)应急预案核心要素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是编制应急预案的重要要素之一,安全管理、风险评价是前提和重要依据。应急预案一般都是针对重特大事故来编制的
1)搞清潜在重特大事故的类型地点或部位。
2)评价事故影响范围及可能影响的人员。采用定量风险评价来确定,事故影响的范围和可能受影响的人员,光用定性评价,很难提出科学的依据出来的。
3)按照应急反应的级别,划分出事故严重程度。 4)确认通告和报警的形式。
在应急预案里面,尤其是重大危险源的应急预案里面,我们一定要说清楚重大危险设施场所的报警系统状况怎么样,报警的程序是什么。
通告报警程序系统,相当我们的眼睛,相当我们的耳朵。
-------------
-------------
一定要确认我们认可的通告和报警的形式,避免误解。因为紧急状况是不常见的,发出什么样的通报的方式和形式,大家能够认识到是紧急状态,不要张冠李戴让大家搞错了。
5)明确应急反应人员。
现场抢救,现场抢险的这些人员,向外求救的方式。因为大的事故发生以后,现场不外乎都是浓烟滚滚,情况很复杂,那么遇到什么样的险情,要向外救援,这一块也是不能忽视。还有公众报警的标准、方式和信号也需要在要素里面说明。10次警报,都没有起到敲响警钟的这个作用;最后瓦斯爆炸了,夺去了34条生命。
应急反应的国际标准反应时间:5分钟到10分钟之内。
发生紧急情况时首先要明确负责人,负责人应该是平时对生产工业的安全管理,对设备、对场所、对人特别了解;其次还要评价紧急情况下的危险程度,要制定一套规范的程序的;最后还要确认现场评估小组的能力能否胜任,是否需要外面派专家,需不需要相关的实验室提供支持。在预案里还要写清楚监测设备、人力、专业人员等的情况。
6)采取保护措施程序。
在应急预案里面要写清楚跟政府预案怎么衔接,比如发生事故了,需要疏散居民。发出这个疏散令的人,企业的职工可以由企业的负责人来指挥,但是附近的居民,肯定是要地政府出面的。
居民疏散的时候要考虑到车辆的问题、疏散的方向、路线、后续工作等问题,同时也会牵扯到运输、交通管制、警戒以及谁负责核实确保每家每户都安全撤离和疏散。有一些人群和设施还要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比如医院、学校、幼儿园、残疾人等等。还有就是避难场所、接收中心、后勤支援这一块,在保护措施程序最后还得写清楚疏散终止程序。
7)关于信息发布和公众教育。
因为我们的预案,必须要经过演练和培训。凡是涉及灾难性的事故的预案,不光是职工要清楚,周边的居民,周边的单位的相关人员,也都要清楚。除了公众教育以外,发生紧急情况时必须有准确的权威的媒体和新闻发言人。
8)事故后的恢复程序。
-------------
-------------
发生事故以后,火灾事故、爆炸事故都是容易使厂房结构受损的,毒物泄露事故还会有残留的气体液体,如何处理这些残留物一定要有一套正常的恢复程序。
9)培训和应急的演练。
培训和演练在安全管理、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上面是很重要的,所以对应急人员,我们一定要进行专业培训。而且专门的应急救援,也是要持证上岗的,对全员都应该有演练和培训的计划。它不仅可以让大家从知识到能力、意识有所提高,还可以检验预案是否科学合理。
有限空间、密闭空间、缺氧情况下的施救作业:
第一是作业之前采取监护措施;第二是必须配备防护用品。千万不能盲目,一定要合理施救。
10)预案的维护更新
对预案的维护更新,一定要有明确的描述。应急计划,或者是叫应急预案,不是一劳永逸的。重大危险源的评估的时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125号文件明确要求,重大危险源,至少要每三年评估一次。发生变更的时候,还要随时的重新评估。应急预案也是这样,就是我们的企业发生变化,重大危险源有变化,周边的情况发生变化,生产工艺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那我们的计划就要及时的更新。那么一般要求的应急计划,应该是每年都要更新,因为除了工厂,企业的变化以外,我们的法规标准要求也在发生变化,根据演练培训或检测的结果,也要随时的来完善,来修改我们的应急计划。
11)应急预案结论。
应急计划作为一个指导性的文件,对我们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遏制事故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它相当于我们的作战计划,所以不仅仅是要有一个小组来制定,也不仅仅是需要跟当地政府的应急预案衔接,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全员的培训,针对不同层次的应急预案要培训、要演练、要广而告之。
六、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国务院2007年4月9日颁布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自2007
-------------
-------------
年6月1日起实施。
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一)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和分类 1、生产安全事故等级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生产安全事故等级 编号 等级 伤亡指标 造成人员死亡(或重伤)数 1 特别重大事故 2 重大事故 10~30人(50~100人) 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 3 较大事故 3~10人(10~50人) 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 4 说明 一般事故 3人以下(10人以下) “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1000万元以下 30人以上(100人以上) 经济指标 或者直接经济损失 1亿元以上 2、事故的分类。
根据1986年5月31日日发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86),
伤亡事故是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和急性中毒。事故的类别包括:
事故的分类 01 物体打击 02 车辆伤害 03 机械伤害 04 起重伤害 -------------
011 冒顶片帮 012 透水 013 放炮 014 火药爆炸 ------------- 05 触电 06 淹溺 07 灼烫 08 火灾 09 高处坠落 010 坍塌
015 瓦斯爆炸 016 锅炉爆炸 017 容器爆炸 018 其它爆炸 019 中毒和窒息 020其它伤害 (二)事故报告
1、事故上报的时限和部门 (1)企业人员事故报告。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 单位负责人 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说明 1、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2、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事故发生后,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的事故报告。
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
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
-------------
等级事故 报告时限和部门 特别重大、重大事故 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最高上报国务院。从单位负责人报告县级管理部门、再到市级、省级、国务院管理部门、到国务院,总时间不得超过9小时。 较大事故 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最高到省人民政府。总时间不超过7小时。 一般事故 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最高到市级人民政府。总时间不超过5小时。 特别说明 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依照前款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 2、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接到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 3、必要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二)事故报告的内容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事故报告内容 1 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①单位的全称、②所处的地理位置、③所有制形式和-------------
-------------
隶属关系、④生产经营范围和规模、⑤持有各类证照的情况、⑥单位负责人的基本情况,⑦近期的生产经营状况等。 2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①事故发生的时间具体到分钟;②报告事故发生的地点要准确,并报告波及的区域;③事故现场的总体情况、④现场的人员伤亡情况、⑤设备设施的毁损情况;⑥事故发生前的现场状况。 3 事故的简要经过 简述事故全过程:①前后连贯;②脉络清晰;③因果相连。谨慎细致、力求准确。 4 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 ①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不能猜测也不能隐瞒伤亡人数;②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主要指建筑物毁损、生产设备设施和仪器的损坏等)。 5 已经采取的措施 报告现场有关人员、事故单位负责人、已经接到事故报告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为减少损失、防止事故扩大和便于事故调查所采取的应急救援和现场保护等具体措施。 6 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
-------------
说明 1、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2、事故发生地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其负责人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救援。 3、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