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跨径单拱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工序优化

2020-12-11 来源:步旅网


大跨径单拱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工序优化

摘要:根据牛头山隧道施工实践,对大跨径单拱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工序进行对比分析,形成优化方案,缩短了围岩封闭时间,加快了施工进度,为施工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大跨径单拱四车道隧道;工序;优化 近年来,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长和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高速公路建设向山区不断延伸。为适应山区复杂的地质条件和车辆通行量,单拱四车道隧道渐渐步入设计者们的图纸之中。由于四车道公路隧道在我国尚处于起步研究阶段,因此在设计理论与施工工艺上只是借鉴三车道公路隧道的建设方法,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执行。因断面较大,四车道公路隧道施工时,不可能全断面一次成洞,所以必须根据运输出渣设备、施工机械类型和岩石的特性等条件,选择开挖方式,这就决定了必须分层分块开挖、逐步形成隧道设计形状的特点。在开挖时间上就有分期开挖过程,在分期开挖过程中,每一个施工分期对应不同的开挖顺序,就将意味着围岩对应一种暂时加载方式,由于在施工期间不断变化的洞型和加载方式,不仅影响了施工期间围岩的应力、破坏区、洞周位移,而且影响洞体成型后的应力分布、破坏区大小以及洞周位移情况。

广深沿江高速牛头山隧道为双洞分修小净距短隧道。左线隧道起讫桩号为ZK45+691~ZK46+060,全长369m;右线隧道起讫桩号为YK45+695~YK46+068,全长373m。存在超大跨径(最大开挖宽度为21.58米)、浅埋、围岩等级高等特点。该隧道III、IV级围岩地段工程地质为:强风化混合片麻岩,岩石风化强烈,呈褐黄色,碎块状,受地质构造影响较重,虽然局部岩层受挤压,发生扭曲,但原岩体产状基本清晰,左倾70º~80º,走向与隧道中线夹角较小。整个掌子面岩体软硬均匀,水文地质不发育,较干燥。

一、原设计工法介绍:

原设计工法采用三台阶七步法(见下图),施工工序为:在超前小导管的掩护下,开挖⑴部,施作型钢及锚喷支护,为对抗拱顶来压,加I18工字钢临时竖撑→依次开挖⑵、⑶、⑷、⑸部,施工初期支护体系→拆除I18临时支撑,开挖⑹部核心土→施工⑺部仰拱。

该设计工法成功分解了大断面隧道开挖空间,实现了分部开挖、分区闭合的设计意图,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工序衔接、施工组织可操作性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较大的施工困难,具体表现为:

1、该工法对第一步开挖后初期支护受力分析不充分,第一步开挖A单元型钢安装后,两拱脚与水平方向角度过小,仅靠锁脚锚管的悬吊支撑无法正面对抗拱部垂直向下的岩体内应力,存在安全隐患。

2、为对抗垂直向下的岩体内应力,增加了⑴部的I18工字钢临时竖撑,但此竖撑高度高,重量大,安装难度较大,更重要的是安装临时支撑后对下循环掘进和初支施工造成较大干扰,开挖台车、装载机等大型机械更是无法进入。

⑶、原设计工法第一步开挖空间最大高度仅3.9m,开挖后因空间不足,拱部4.5m长系统锚杆无法及时施作。

⑷、根据新奥法隧道施工原理,隧道应遵循预支护、短开挖、少扰动、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施工,原设计三台阶七步法恰恰对围岩,尤其是拱部围岩进行多次扰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拱部围岩自稳能力,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⑸、原设计工法每部断面较小,且形状不规则,作业台车及人、机、料摆布困难,机械利用率极低,出渣和初支安装时间较长,这也一定程度违背了新奥法原理中早封闭的施工原则,且很大程度影响工程进度。

二、工法优化介绍: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施工单位提出了针对性的工法优化方案。

优化原则:

⑴、遵循新奥法“少扰动”施工原理,减少对拱部围岩扰动次数、及时施作初期支护,最大限度发挥围岩自承能力。

⑵、遵循新奥法“早封闭”原理,展拓第一步作业空间,发挥机械利用效率,短时间完成初期支护。

⑶、优化图中第一步A单元型钢支撑受力方式,在型钢支撑封闭成环前最大程度承受拱顶来压。

⑷、掌子面围岩整体性较差时,采取喷射砼封闭掌子面,适当预留核心土等措施,防止掌子面外凸造成塌方。

优化方案:

⑴、仍采用原设计三台阶七步法施工,调整各台阶和步骤施工断面尺寸(见优化工法示意图)。根据原设计图纸原则,施工时型钢拱架各单元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将第一步开挖适当扩大,高度以系统锚杆能正常施工、挖掘机、装载机等机械能进入作业为宜,暂定5.5m,横向为拱顶以下5.5m范围内一次开挖到位,如此第一单元拱架与上台阶底面角度加大,可以结合系统锚杆最大程度对抗拱顶垂直来压。

由于拱顶有超前注浆小导管预支护掩护,拱顶片帮冒顶风险较小;但由于第

一步开挖后迎头临空面扩大,存在开挖后掌子面向临空面外凸引起塌方的风险,故在必要时可采用喷射砼封闭掌子面,并适当预留核心土,增强掌子面自稳能力。

单循环进尺控制在2m以下,以防大爆破震动对拱顶产生较大扰动导致塌方。 ⑵、中台阶和下台阶均采取居中拉马口供车辆通行,单侧挑边接腿的方法施工,单循环接腿不得超过三榀型钢,严禁两侧同时开挖接腿,以防上台阶型钢支撑整体垮落。各步具体施工断面尺寸可根据现场围岩情况作适当调整,围岩条件较好时,中、下台阶亦可分左右两步施工作业,左右步错开10m距离,开展平行作业。

下台阶与仰拱同时开挖,并及时施作仰拱,确保初期支护尽快封闭成环。

三、优化工法施工总结

在采用优化以后的工法施工的全过程中,施工单位对牛头山隧道拱顶下沉、周边收敛进行了不间断量测,根据量测数据分析,30天拱顶下沉最大值13.94mm,水平收敛最大值14.11mm,变形速率及时间-沉降曲线无突变,日平均沉降/收敛速率逐渐下降,15天日均沉降/收敛速率普遍低于0.2mm/天,30天日均沉降/收敛速率低于0.1mm/天,围岩趋于稳定状态。表明隧道施工的整个过程是安全的。

1 本工法已在广深沿江高速公路A2合同段B8标牛头山左线隧道、牛头山右线隧道及B9标宴岗左线隧道、宴岗右线隧道成功运用。此工法拓展了作业空间,有利于大型机械的作业,施工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并且有利于三台阶拉开距离同时施工开展平行作业,大大提高了施工进度。月进度可达到45m。牛头山左线隧道长369m,右线隧道长373m,宴岗左线隧道长310m,右线隧道长300m,全长1352米,提前三个月安全贯通。

2 本工法施工中由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大大缩短了围岩封闭时间,减小了围岩开挖后的二次风化现象;且优化了型钢支撑的受力结构,可最大程度承受开挖后的拱顶应力释放,大大减少了冒顶塌方风险,有效保证施工安全。

3 通过采用本工法,牛头山左、右线隧道、宴岗左、右线隧道施工全过程处于安全、快速、优质的可控状态,不仅解决了特殊地段施工困难,工期紧张等问题,并且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每月完成产值比活动前增加45m×8万元-20m×8万元=200万元,由于施工速度的提高,使每延米的成本降低6000元,合计节约成本411万元,圆满完成了隧道施工任务,获得各方的好评,证明该工法具有很强的先进行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葛琳延等浅埋大跨径连拱隧道施工工序对比优化分析中外公路2007,4

2、喻渝等客运专线超大断面隧道施工过程三维力学分析现代隧道技术2005,4

3、王毅才隧道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