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

2020-12-21 来源:步旅网
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建筑工程岩土勘察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如何采取有效方法与措施,切实提升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及施工处理技术应用效果,备受业内关注。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作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建筑工程岩土勘察的主要任务。在探讨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作现状及常见问题的基础上,分别从桩基础处理技术及填垫法处理技术等方面,探讨了建筑工程岩土勘察施工处理技术,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浅见,望对建筑岩土勘察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 岩土勘察; 施工处理; 技术方法;

1 建筑工程岩土勘察的主要任务

1.1 划分岩土和场地类型,进行地震效应评价

建筑岩土勘察旨在对建筑工程所处区域的岩土状况作出精准调查与辨识,获取系统性的岩土勘察信息,并对岩土和场地类型作出细分,为建筑工程制定与实施后期相关设计及施工方案提供技术参考与依据。由于不同的建筑工程所处地域条件不同,且所执行的技术规范与标准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同样应将地震效应评价作为建筑岩土勘察的重要任务,设定建筑工程的抗震等级与抗震能力,使最终形成的地震效应评价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1.2 水文地质勘察

通过实施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可获取相应的水文地质信息,形成完备详实的水文地质资料,分析研判可能对建筑工程实施造成的潜在影响或威胁,为提出制定相应的技术防御措施提供依据。在现代建筑工程发展环境下,工程技术方案的制定对水文地质勘察的实际需求愈发强烈,必须针对建筑基础持力层的性质类型,统筹考虑其胀缩、崩解、软化等问题,为建筑地基基础的抗腐蚀性与耐久性提供有利条件。同时,还应在充分进行渗透试验或富水试验的基础上,防止建筑地基沉降,有效化解基坑环境承压水的破坏性。 1.3 进行深基坑支护参数计算

深基坑支护参数的计算需要完整系统的建筑工程岩土勘察数据做支撑。随着现代建筑工程类型的不断丰富及建筑规模的不断提高,深基坑支护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深基坑支护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面临着严峻挑战与考验。同时对建筑工程岩土勘察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可细化深基坑支护参数的计算效果,对建筑基坑开挖可能造成的影响与危害进行评估和论证,将深基坑支护的潜在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 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作现状及常见问题 2.1 对建筑岩土勘察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

建筑岩土勘察是建筑工程前期实施阶段的关键构成要素,对于后期各项环节的推进实施具有直接影响,必须在相关技术规范与行业标准的要求下,循序实施建筑勘察工作。纵观当前建筑工程勘察实践,普遍存在着对勘察工作重视程度不足,无法全面客观科学审视勘察工作实效价值等共性问题,阻碍着建筑勘察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部分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实践中,依旧沿袭传统保守陈旧的思维观念与行为方法,僵化固化的岩土勘察技术模式根深蒂固,无法为建筑工程材料选择、方案制定、基础优化等工作提供参考与依据。

2.2 建筑工程岩土勘察信息化手段应用不充分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作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技术手段,使建筑勘察技术人员在工具与方法方面具备了更为广阔的选择余地,使得传统模式下难以完成的建筑岩土勘察任务具备了更大的可行性。从当前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实践来看,出于经济利益角度考虑,多数企业均未能引进现代信息化技术,岩土勘察相关的软硬件建设进程滞后,无法满足当前高强度、快节奏的建筑工程岩土勘察现实需求,背离当前建筑工程经济发展趋势。由于建筑工程岩土勘察信息化手段应用不充分,导致勘察数据信息处理不到位,技术应用价值大大降低。

2.3 建筑岩土勘察操作欠规范,与地基处理相分离

建筑工程岩土勘察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实践工作,需要由严格的勘察技术方法做保障。实践表明,部分建筑岩土勘察过程中操作流程与步骤缺乏规范性,对勘察区域地形的客观条件了解与分析不足,无法形成具有参考价值的勘察技术数据。勘察技术人员对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充分,对勘察相关操作技能运用不甚熟练,对各类潜在质量与隐患问题辨识不清,导致建筑岩土工程整体性受到影响。同时,割裂了建筑岩土勘察与地基处理之间的潜在关联,与其实施初衷不相吻合。

3 建筑工程岩土勘察施工处理技术探讨 3.1 桩基础处理技术

桩基础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在现代建筑工程发展形势下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不同的建筑桩基础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不同的构造方法以及不同的荷载能力,需要根据建筑工程实际需求,参考岩土勘察数据参数,做出优化分析与合理选择。通常情况下,根据建筑基础受力原理的不同,可将桩基础分为端承桩与摩擦桩两种不同类型,前者主要是将建筑基桩置于承载层或岩盘上,形成系统化的承载构造,而后者则充分运用了基桩与地层之间的自然摩擦力,在硬度与刚度系数较大的地层环境中尤为适宜。通过有效运用桩基础处理技术,可有效控制建筑地基沉降速率,提高整体承载能力。 3.2 振冲法处理技术

振冲法施工处理技术需要运用大型起重机吊起振冲器,在潜水电机的外力作用下,发射特定强度的振冲波,并保持一定频率,再通过水泵喷射高压水流,将振动器推进至建筑基础的预计深度。同时,将碎石依次填入地基内部,达到密实效果,形成具有较高荷载能力的原地基和密实桩体,构成复合地基。由于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操作过程相对简便,经济条件较高,因此在建筑工程地基处理实践中具有广泛应用。但该种处理技术方法对振冲操作机械设备的应用性能具有较高要求,在正式振冲操作前,必须对其性能状态做出优化调整,防止因机械设备性能问题而导致的振冲中断。 3.3 强夯法处理技术

强夯法施工处理技术主要借助重物物理打击所产生的冲击力,提高基础荷载工作面的平整性与牢固性,优化建筑地基土层密实度与地基稳定性。部分情况下,建筑工程地基所处环境条件相对不利,粘土、碎石土、粉土、湿陷性黄土、砂土等土层的饱和度相对较低,土层内部存在大量孔隙,此种状态下采用强夯法施工处理技术最为合适。强夯法处理技术容易产生大量噪声,因此在居民区、闹市区或距离居民区较近的区域中,应严格做好隔音降噪处理,限定夯打时间。同时,对于软质或塑性粘性土地基,应实施荷载试验,提高土壤抗振动液化能力,消除基础土层湿陷性影响。 4 结语

综上所述,受技术方法、勘察过程、施工效益评价等方面要素的影响,当前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实践中依旧存在诸多方面的薄弱环节与不足之处,阻碍着岩土勘察整体效益的优化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茂柱,谢江甫.岩土勘察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26):297-298.

[2]周宗杰,潘晓红,侯建全.浅谈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研究分析[J].岩土勘察科技,2019,46(01):285-28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