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小英
来源:《大众科学·中旬》2019年第12期
摘 要:提升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对改善社会整体大环境以及社会风貌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更是能够对他们未来的成长与道德观养成起到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道德与法治课堂在小学教学中的现状,接着分析了新时期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时期;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引言: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以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做人。小学教育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今后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能够提升学生的品德,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在新形势下,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小学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进行了新的认识,从基本学情出发,确定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1 道德与法治课堂在小学教学中的现状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将目光放在了提升小学整体道德、法治修养上。这不仅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德育法治教育会对学生终身的良好习惯养成起到十分积极的意义,同时也会为其未来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起到引导作用。然而在大部分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很多小学教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并没有更多的关注,依旧通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手段进行授课。在这种环境下,很多小学生都会由于无法真正的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有效了解,而最终导致了其认识上的偏差,久而久之如果教师并没有将这种现象引以为重、进行教学策略的有效调和,便会影响到整个的学生接受程度以及教学质量、教学目标的实现。
2 新时期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为了有效改变上述现状,在充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为导向下,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有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2.1 挖掘资源,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泛,包括社会、历史、地理、科学等等,因此教师需要挖掘教材才能有利于突出教学的重点。如《传统游戏我会玩》,由于学生在前一节课体验到健康游戏能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所以,这课需要教师去深挖教材,教材只是呈现了爷孙之间愉快的对话场景,通过爷爷回忆小时候玩挑小木棒游戏的经历,介绍了该游戏的玩法。但是毕竟教材是面对全国而言,时空和地域差异较大,所以,教师需要结合本课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去挖掘本地的“传统游戏”资源,突出“传统”游戏的教学重点。 2.2 联系生活,是有效教学的根基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非常注重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道德感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联系儿童的现实生活,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教学内容,要以课堂教学生活化作为载体,去架起课堂教学与生活世界之間的桥梁,让学生关心生活中那些普遍存在着的问题,能及时地生成新的学习内容、产生新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体验、感悟。如同上例教学,我通过设计“穿越时空玩游戏”活动,注重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同时还采用小组合作玩游戏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游戏中来,充分感受传统游戏带来的乐趣。如教学《我和我的家》中“家人的故事”环节,我设计“小小故事会”的演讲比赛,学生一听有比赛又有故事听,非常高兴。故事讲完后,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幸福。
2.3 营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润滑剂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努力去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激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愉悦的体验会使学生精神集中、思维更活跃。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微笑、甚至一句话,都可能在师生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课堂的氛围轻松和谐。加上教师的语言的亲切感,语气的轻缓,让学生感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并无心理压力,喜欢和老师进行对话交流,就会积极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探究和讨论中,对有效教学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4 注重活动,是有效教学的载体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活动化教学策略,有利于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的活动化能让学生去体验、感悟、探究,从中发现成长的快乐。如何做到活动化策略:一是活动设计的目标性要明确,因此,教师在设计每个活动时要考虑教学的落脚点和活动价值在哪里。如教学《小水滴的诉说》,由于我们的孩子生活在祖国的南方,他们没有缺水的经历和担忧,为了能让学生感受水资源的珍贵,我根据学情分析以及课程的要求,将活动目标定为“了解水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了解水资源的匮乏,珍惜水资源”;二是活动内容的选择性,教材只能作为范本,教师就应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儿童生活实际中挖掘有教
育价值的内容,对教材中进行增、减,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给予适当补充,以缩短教材内容与学生的距离,贴近儿童生活,这样才容易被学生接受。正如上例,选择以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作为本课应突破的难点,让学生知道自来水的多种生产程序,工人师傅们付出了很大的艰辛,感受到水的来之不易,从而感受到水的宝贵;三是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在教学时,再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如角色表演、游戏娱乐、讨论交流、情境模拟、制作展示等等;四是活动过程的探究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产生探究的欲望,在探究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指导,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尝试,进行有创造性的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得出有价值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实现自我判断、自我内化,从而达到教学的真实有效。 2.5 适时评价,是有效教学的提升
在教学中,应该善于捕捉交流过程中的火花,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即时评价,引导学生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更有利的交流。比如在讨论某一问题时,有可能学生的讨论交流会远离问题的关键,偏离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教师就应及时引导,这些鼓励性即时评价,会让我们学生的交流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能促使其他学生对某种想法,进一步地作出补充和评价。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并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每一名小学教师都应当以此为契机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入手,来实现整个课堂有效性的提升,在充分结合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同时,有的放矢的提高学生整体道德品行、实现其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美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9(04). [2]刘莹.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17). [3]卢艳.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上).2018(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