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摘要:劳动技能、劳动能力和劳动素养的教育培养是现代青少年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并不是为了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付出多少劳动,取得多少成果,而是希望能培养孩子们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能够具备劳动者的优秀品格。基于此,下文将对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的策略展开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德育教育;融合策略 1 劳动教育在小学德育的价值
陶行知先生认为劳动在教育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强调在生活中学习,在劳动中成长,劳动即生活,生活即教育。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诸如田间劳作之类的劳动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而类似“读书是唯一的出路”“劳动是低级的体力活”这样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原本光荣的劳动,在现代人眼里是低等的卖力气活儿。此外,在独生子女群体中,家长的溺爱,从小便不让孩子接触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比如:洗碗、扫地,逐渐养成了孩子的劳动惰性,认为劳动是肮脏的。2019年,提倡热爱劳动是否在当代还存在意义作为高考作文题被广泛讨论,以期重新唤醒全民对劳动的正确思考。在国外,劳动教育同样受到极大的重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一百条建议就有五条是专门针对劳动教育的,足以见证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见,劳动不仅仅可以锻炼体力、磨炼意志,更与智力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劳动教育在小学德育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它教会孩子懂得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如何领悟生活的真谛。
2 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的策略分析 2.1 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充分将劳动教育与德育进行融合,教师就要注重对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着手来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劳动能够为自己创造价值,并通过自己的劳动产生成就感与价值感,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劳动,体谅父母,为父母分忧,有效达到劳动教育与德育相融合的教育目的。例如,教师可以在开展班会课的时间里请学生从自己家里带来扫帚、拖把、抹布和水桶等各种卫生打扫工具,鼓励全班同学一起进行班级大扫除,在大扫除的过程中,教师按小组为单位将班级学生进行划分,每个小组的组员之间分工合作,在共同负责一块区域的同时,每个人负责其中一小部分,将班级区域划分成讲台区、窗户区、走廊区以及每个小组的座位区,小组之间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干净,通过这种小组比赛的方式,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又能增加劳动的趣味性。最后,同学们看到被自己打扫的一尘不染的教室,能够产生深深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教师也要及时肯定学生们的劳动付出,并请学生思考家长平时在家打扫卫生累不累,通过这种教育方式,能够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并自觉承担家庭劳动,同时学会爱护环境,保持公共区域的整洁。
2.2 在劳动教育中组织团队活动,形成劳动热情
劳动课程的开展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团队活动的形式,让大家在劳动中形成团队的凝聚力,感受大家一起劳动的巨大能量和乐趣,这是进行德育的重要尝试。比如在“制作小书包”的手工劳动作业中,教师把班级学生按照4人一组进行分组,要求每个小组制作出一个小书包。在这样的劳动活动中可以看到,每个小组的孩子都能充分参与到活动中。大家一起讨论制作小书包的方法,一起讨论要在书包上设计什么图案,一起讨论要使用什么样的工具。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还会认真进行分工,确保大家能够相互配合,更好地完成作业。这样的劳动活动中,学生能够培养很好的劳动情谊,能够相互启迪思维、开动脑筋想办法。比起学生独立去完成劳动作业,大家一起想办法、出主意,作业完成的质量也往往更好。教师还可以组织进行小组任务评选活动,大家共同投票,从各组作品中选出第一、第二、第三名给予荣誉称号,形成一种别开生面的小组竞赛劳动气氛。要让学生明白,劳动有时候并不是一项个人的活动,并不是我们本身的喜好意愿来决定的。在集体劳动中,要懂得相互尊重,要及时听取别人的意见建议,要发
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遇到困难问题不要退缩畏惧。在团队合作中,很多优秀劳动品质都可以得到展现,这是符合劳动教育中德育的要求的。
2.3 强化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让学生热爱劳动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学校应注重对学生劳动习惯、劳动态度的培养,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认识到劳动的辛苦和光荣,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劳动品质和正确的劳动观念。当前,学校所开展的小学劳动技术课程主要包括自然种植、简单技术操作、日常生活劳动等内容,学生在劳动技术课上通过学习,掌握劳动技能,挖掘出自己的兴趣、爱好。例如,在“手工缝制课”上,教师传授给学生缝制技巧后,可以让学生缝纽扣、补衣服,以此来锻炼他们的缝制技能。学生在进行缝制练习之前,要先挑选需要缝制的衣物,再选用颜色相近的棉线穿针引线,然后一针一线地缝制,在将衣物上的漏洞修补完成之后,还要在绳子末端打结,以保证棉线不会松开。当看到自己修补好的衣物时,学生就会充满成就感,同时感受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当学生把修补好的衣物重新穿在身上后,他们在开心之余,还能激发对劳动的热爱。因此,“手工缝制”这一节课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修补旧衣物的劳动实践中掌握劳动技巧,在劳动成果的激励下增强劳动热情,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进而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
2.4 充分利用家校合作
通过学校教育为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但如果将劳动教育仅仅停留在学校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教育,受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影响,所以还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与响应。首先,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学习这类活动,向家长灌输正确的劳动观念,以及在当今社会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纠正家长错误的劳动观念。然后,以邀请家长进校园等方式,让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学校的劳动,比如打扫教室、美化校园环境等,既能促进亲子关系,又能让家长和孩子收获劳动的快乐。最后,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学校也可以要求学生回家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一方面能减轻父母的压力,做个关怀体贴父母的好孩子,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在劳动中得到锻炼,两全其美。
2.5 通过劳动树立学生信心
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自信是一个人需要具备的基本品质。因此,教师在将劳动教育与德育相融合时,就要注重利用劳动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确保学生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许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上表现不太突出,难以受到教师的关注,然而这些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往往能够发挥出较强的优势,教师要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自己独特的价值,并通过对自己的认识树立自信,进而将这份自信成功的转移到学习和生活中,促进学生学习和生活更好的发展。
3 结束语
劳动教育对小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学生如果能够受到劳动教育的滋养,就能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而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发挥学校和家庭在德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创造良好的劳动风气,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劳动过程中健康成长。总之,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德育教育中,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态度,还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熏陶,实现道德品质的升华,进而达到教化育人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丁学经.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的策略分析[J].家长,2021(26):34-35.
[2]张金梅.小学劳动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初探[J].家长,2021(26):36-37.
[3]季玲琳.小学德育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有益尝试[J].名师在线,2020(36):61-6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