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卷第1期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杜舍科学版) V0l 22 No.1. 2002年3月 Jou ̄al of B粕__College of Arts and Sconce(Social Sciences) Mat..Z002 从西部大开发看西部人的信仰价值观 孔润年 (宝鸡文理学院政法系,陕西宝鸡721007) [摘要]人的信仰价值观居于价值观念体系的最高层次,是价值哲学和应用伦理学的重 要课题。从区域经济、文化的实际出发,考察我国西部人信仰价值观的现状、成固、发展、趋向等 问题,引导人们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与西部大开发相适应的信仰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 践意义。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西部人;信仰价值观;现状与成固;发展与趋向 [中圈分类号]B82—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41 93(2002)01—0022 06 从区域经济、文化的实际出发,考察我国西部人价值观念体系中的信仰价值观,引导人们 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与西部大开发相适应的信仰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因此,本 文就西部人信仰价值观的现状与成因、由来与趋向问题谈一些认识。 一、西部人信仰价值观的现状与成因 信仰是人对某种价值的坚信和敬仰,或者是现实理想的超现实表达。信什么或不信什么, 体现着人的价值选择和追求,因此,一定的信仰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或者是统摄人的价值观 念体系的最高层次。我们可以把一定的信仰及其相关联的价值观念体系称为信仰价值观。作 为社会意识范畴的信仰价值观,必须与作为社会存在范畴的社会实践相适应并引导其发展。新 世纪初拉开序幕的中国西部大开发,无疑是一场伟大社会实践,为了推动西部大开发实践顺利 发展,必须引导西部人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形成适应西部大开发的价值观念体系,包括适应 西部大开发的信仰价值观。与此同时,也要不断推动西部人信仰价值观的进步,逐渐摆脱不适 应西部大开发需要的陈旧价值观念,这也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人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西部人信仰价值观的现状有哪些特点呢? 首先,传统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广泛存在。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共有5O多个少数 民族聚居于西部地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宗教信仰。如回族、维吾尔族、哈 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等大都信仰伊斯兰教;藏族、蒙古族、傣族等大都信仰 佛教;苗族、瑶族、彝族等相当一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纳西族、白族等既受到佛教和道 教的影响,又保留自然崇拜;独龙族、苦聪族等均保持着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 等。C1](P391)这些宗教信仰的长期存在,一方面丰富了宗教文化遗产,使道观、寺院、教堂、神庙等 [收穑日期]2001—09—24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00JK0Z2) [作者简介]孔稠年(1956),男。陕西风翔^,宝鸡文理学院政法系剐教授,主要从事价值哲学和伦理学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l期 孔润年 西部大开发看西部A的信伸竹值观 23 宗教活动场所遍布各地,为旅游开发提供了丰富人文资源;另一方面也对当地群众的信仰价值 观及道德意识产生了深刻影响,使之与现代社会先进思想文化及其价值观念的传播存在一定 矛盾,从而制约着适应西部大开发思想观念的形成。 其次,传统的民间信仰价值观极为普遍。作为习俗的民间信仰与宗教信仰存在着诸多区 别。民间信仰没有固定的信仰组织,宗教信仰却有自己特定的教会、教团组织;民问信仰没有一 定的至高信仰对象,宗教信仰却有各自特定的至高崇拜对象;民问信仰没有支配信仰的权威, 宗教信仰却有各自的创教人或布教祖师;民间信仰没有形成任何信仰宗派,宗教则都有各自的 宗派j民问信仰没有其信仰的完整体系,宗教信仰则有其伦理的、哲学的完整体系;民间信仰没 有可遵守的一定的规约,宗教信仰则都各有其专职的执事人员;民间信仰没有进行信仲活动的 固定场所,宗教教会则都拥有各自的活动场所;民间信仰没有特定的法衣法器和仪仗,宗教活 动却都有各自的神具、教服、法器和仪仗;民间信仰者在民间生活中没有自觉的信仰意识,从来 都是自发的或盲目的,宗教信徒则随时随地都十分明确自己是信仰什么宗教的。E2] ” z“ 总 之,民间信仰是有别于宗教信仰的民问思维观念的习俗惯例,它们源于原始思维和盲目迷信, 只有少部分与社会生活密切结台,在人们,C-理或精神上形成某种支配作用。西部地区民间信仲 的对象漫无边际,涉及自然物和自然力崇拜,也涉及历史人物和祖先崇拜,并夹杂宗教、迷信的 崇拜。例如,对日月、星辰和风雨、雷电的崇拜;对某些动植物的崇拜;对宗教神话的崇拜;对某 些英雄人物和古圣先贤的神化;对家族和民族列祖列宗的神化;对阴阳、风水、相面、算命、测 字、 卦的迷信;对巫术治病和节日礼俗的崇拜,等等。这样的民问信仰在世界各地和全国各地 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然而,在我国西部地区则表现得更为突出和普遍。许多地方新建神庙 并按传统节日赶庙会、迎神、演戏、烧香、烧纸钱、算卦等,这些虽然算不上正规的宗教活动,但 作为民问信仲习俗却深深的影响着大多数群众的思想观念,显得十分落后、愚昧和粗俗。这在 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农村更为普遍。 西部人信仲价值观的成因,有历史的和现实的,也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就主要的成因来说, 可能有下列几点: 第一,受自然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形态的影响 西部地域广阔、地理条件复杂,包括了中国四 大盆地和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以及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西部。绝大部分是沙漠、戈壁、黄 土、高山和江河源区,地貌、气候、矿产、植被、土壤等条件错综复杂,千差万别。由此造成了自然 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状况、工农牧业生产条件、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以及人民生活习 俗、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在这样的自然和经济状况下,个人只能从属于原始共同体,或某种 共同体内部统治与服从的关系。这些狭隘的社会关系是以人与自然的狭隘关系为前提的。“这 种实际的狭隘性,观念地反映在古代的自然宗教和民间宗教中”。E33 在此社会形态中,人们 信仰价值观的特点,不仅表现为对自然的崇拜,而且也表现为对英雄人物和神圣权威的崇拜, 这就为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仲提供了条件 ’ 第二,贫穷和愚昧是宗教信仰价值观的深刻社会根源。列宁说过:“宗教偏见最深刻的根源 是贫困和愚昧。”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许多地方的群众在物质和精神生活 的基本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在市场竞争、上学、就业、升迁、婚姻的成败面前,在疾病、灾害、挫折 和风险面前,感到人生的命运、事业的成败等难以把握,往往对宗教、迷信采取宁可信其有,不 可信其无的态度 例如,一些长期贫困、长期患病、家庭不幸、文化较低或文盲的人群信神信鬼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4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者较多;从事矿业、林业、运输业、商业等高风险职业的人员及家属信教的比例较高。当然,也有 一些人是出于好奇,或者是由于周围信教、讲迷信者的影响,或者是由于某些书刊、音像或熟人 的诱导而由不信教、不讲迷信发展到信教或讲迷信的。 第三,受传统文化和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或对宗教文化的敬畏、佩服而转向信仰。宗教是 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现象,而且历史悠久,与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伦理观念、生活方式等交织 在一起,使之形成共同的民族心理、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并以其持久、稳定、强烈的特点代代 相传,对在这一文化环境中生长的人们产生着极大的吸 l力。如我国西北穆斯林聚居区,孩子 一生下来就成为穆斯林,遵循伊斯兰教所规定的生活习俗,如禁食某些不洁之物等。在小乘佛 教流传的傣族地区,男性青少年按习俗要披上袈裟,到寺庙中去学习佛教经典文化,过僧侣生 活。不少民族的生老病死的祭祀、婚嫁仪式、喜庆节日,都含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佛教、道教在 汉族中也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名山古刹、雕塑绘画,既构成旅游文化的胜地,也是宗 教文化的中心,每逢节假日或宗教节日,都会有大批善男信女前去朝拜,并以他(她)们的虔诚 感染着不信教的旅游者。在天主教、基督教徒聚居的地区,以及这些家庭出身的子女,从小对祷 告、念经等宗教活动耳濡耳染、习以为常,对宗教说教也铭记在心。宗教文化涉及哲学、道德、绘 画、雕塑、音乐、诗词、小说、建筑等内容,其中不少代表了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受到国家保 护和群众的广泛喜爱。 第四,同人的心理需要和价值追求有密切关系。宗教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依赖感的产物。 费尔巴哈说:“除了依赖感或依赖意识以外,我们就不能发现其他更适当、更广包的宗教心理根 源了。”_5M 人们渴望依靠他们所信仰的神灵来实现人生的理想,这正是人的依赖感的表现。 人们对科学尚不能解释的未知领域的思考,对自己尚不能把握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迷信, 希望对孤独、软弱、无力、无靠的心理及处境的解脱,以及对某些科学知识的怀疑心理,都为宗 教信仰和民间信仰提供了心理基础。在各种宗教看来,要解脱现实人生的苦难,超越现实人生, 获得彼岸的幸福,仅仅依靠人对神灵的信仰和人自身为这种信仰所傲的努力是根本不够的,还 需要神灵的救助,甚至可以说,神的救助比人的努力更为重要。在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看来, 至善万能的神灵,愿意而且能够救助人类。投有神的救助,人就只能无可奈何地忍受人生的苦 难,永远无法获得解脱。 1c 如果说,一般群众的信仰价值观是因其科学知识的缺乏而产 生,那么,有较高知识水平的知识分子、科学家和干部中也存在宗教或准宗教的信仰价值观,这 又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现代社会中,人类的信仰结构已发生了变化: 理性因素和价值因素 开始分化,产生了所谓知识与信仰、科学与宗教、理性与非理性的冲突,其实质是价值的追求和 真理的追求的矛盾。,J【 “、”“而信仰作为一种价值意识,实际上是现实的人对自己所处价值关 系的意识和感觉。 从真理追求和价值追求的自发的浑然不分,到真理追求和价值追求的 对立,并在现实信仰生活中表现为科学信仰和宗教信仰的对立、理性信仰和非理性信仰的对立 以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文主义思潮的对立等,再到自觉地寻求真理和价 值的统一,并在现实信仰生活中表现为科学信仰和宗教信仰的对话 一 。这就为人类自近代 以来先用科学信仰批判宗教信仰,又用新的宗教信仰批判科学信仰的精神历程,作了颇具合理 性的注解,同时也对当代世界的宗教热和一些高层次知识分子为何也信仰宗教的现象作了解 释。历史证明,人类生活是不能没有信仰或对意义归宿的追求的,正如尼采所言:“人宁可追求 虚无也不能无所追求”口- ”’,问题只在于追求什么样的信仰目标。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l期 孔润年从西部大开发看西部人的信仰价值观 二、西部人信仰价值观的进步与趋向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人信仰价值观的进步将是历史的必然。这里所说的进 步,就是指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信仰价值观将出现适应西部大开发的变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 导,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基础的新型信仰价值观,必将在西部人信仰价值观的总格局中日 益占居主导地位。 人类信仰的形态是与社会形态的更替相联系的。马克思曾把人类社会划分为三大形态:第 一大形态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形态,此形态的基本社会关系,马克思称之为“人的依赖 关系”。所谓“人的依赖关系”,即个人从属于原始共同体,或某种共同体内部统治与服从的关 系。这种狭隘的社会关系是以人与自然的狭隘关系为前提的,与此相适应的信仰的特点,一方 面表现为自然崇拜;另一方面表现为对权威的崇拜。这种权威可以是英雄、伟圣或神灵。权威 能给人以战胜恐惧的力量感,从而克服人在大自然面前软弱无力的心理。社会发展的第二大形 态是建立在物的依赖关系上的人的独立性。这是商品经济取得统治地位的时代。从第一大形 态向第二大形态的过渡,使人们的交往范围突破了自然地域的狭隘局限性,为追逐最大利润而 大力开发自然和发展自然科学。这就使人们的信仰价值观发生质的变化,即由对盲目自然力的 崇拜变成对不可控制的社会力量的崇拜,对作为人的本质之异化力量的信仰正在退居生活的 边缘。亿万西部人正在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因而,使信仰完全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已成为可 能。第三大社会发展形态的价值系统是以追求全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为目标的。这 个目标的实现将使科学信仰与宗教信仰、真理的追求与价值的追求的矛盾,在理论和实践上得 到解决。到那时,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都将平衡而充分的得到满足。总而言之,马克思 关于三种社会发展形态及其对人们信仰形态产生影响的理论,为我们预测西部人信仰价值观 的发展趋向,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再从实践依据上来看,西部大开发必将推动西部地区的社会转型。社会转型意味着社会经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深刻变化,也意味着人的思想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重大变化。中国近现代 史,也可以说就是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轮番转型的历史。当前中国正面临新一轮社会转 型。它表现为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从人治社会(官本 位社会)向法治社会(民本位社会)的转型;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转型。可以说,我国自改革 开放以来的社会转型是由东向西推进的。在此背景下启动的西部经济大开发必将给当地的社 会转型和人的发展都注人新的动力。就人的信仰价值观而言,也必将伴随西部社会转型而发生 变化。由于东部社会转型导致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示范效应,西部人已开始突破安贫乐道 的传统观念,萌生出加快发展、脱贫致富、缩小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功利观念 此观念引发了 人们信仰价值观的功利化,即趋向于信仰能够改变自己现实生存条件的价值观,而不再固守超 功利的传统信仰价值观。虽然传统信仰价值观能提供一种超现实的终极关怀,但人们的价值选 择则更趋向现实。正是这一深层的观念变化,为西部人信仰价值观的转型提供了可能。说得通 俗一点,就是利益驱动着信仰的转变。因为,现实生活已告诉人们,谁最先实现了信仰价值观的 新旧转变,谁就最先成为经济上富起来的人。在实际上存在着贫富分化的历史过程中,固守旧 信仰、旧观念的人,很可能会落人最贫穷的那一部分人之中。现实教育着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 的信仰,这比任何说教的力量都大。从现实来看,先富起来的人,大都是有理想、有文化、有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6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术、会管理、头脑灵活、敢创敢干的人。他们的示范效应能引起许多人的思考和仿效,这其中的 底蕴是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有利于致富奔小康的变化。这种新观念的产 生和发展,必然导致对旧观念的突破和疏远 观念趋新、与时俱进,是人类本性和生存的双重要 求,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西部人信仰价值观的新趋向必然同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价值导向相一致,这就是邓小平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在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最大的社会背景,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才提出了西部 大开发的战略构想。因此,建设一个什么样的西部是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建设一个什么样 的国家的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的党是“三个代表”的党,我们的国家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国家。因此,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必然要使全体党员、干部、群众树立“三个代表”和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信仰和价值观。我们相信,今后随着“三个代表”思想的贯 彻落实,西部人民、特别是西部地区广大干部和党员的信仰价值观,一定会变得更加先进和坚 定.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西部的信心,也必将对广大群众的信 仰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从而使西部人民的信仰价值观更加适应西部大开发的客观需要。 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这是实 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本价值目标。只有以此为依据,即以西部地区的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为 依据,才能对以往和现实的各种价值追求作出是否合理的评判。就以往的价值追求来说,宗教 信仰主义和自然主义的价值追求曾经为西部人所普遍奉行,它导致人对宗教和自然的盲目崇 拜和依附心理,使其人文主义和社群主义的主体精神受到阻滞,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价值取 向没有真正形成。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培育出人们的人文主义和社群主义信仰价值观, 从而实现人对宗教崇拜和自然崇拜的解放,实现人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生活的革命性变革。人文 精神和社群精神的勃兴,标志着人的信仰价值观趋向现实和功利。就现实的价值追求来说,人 们对教育、科学、技术、体制、法制、道德等的追求,也都受个人发展和社群发展之价值目标的统 驭。换句话说,相对于最终价值目标而言的其他价值追求,都带有工具或手段的意义。例如,发 展教育和科技,只有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人的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才显得具有意义 市 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法治与德治的实施,也只能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人的素质全面提高的 基础上.获得价值意义。 信仰价值观的转变和重建,对西部地区的老年人群体、中年人群体和青年人群体来说,必 将会显出不同的差异。也就是说,越是年轻的一代,越能较快地接受新型的信仰价值观,越是年 老的一代.越可能固守传统的信仰价值观,这是由其所受教育及思维定势等因素决定的。因此, 对待一种文化的问题也就是对待一群人的问题。对于西部地域的传统文化,包括宗教信仰文 化,也要尊重其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不能因为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存在不一致的方面就简单排 斥。实际上,地域传统信仰文化不可能在短时期完全消亡,近年来甚至还出现了新的宗教热,其 中原因非常复杂。我们只能因势利导,发挥其娱乐交往、旅游经济、道德教育和心理调适等积极 功能,把非主流信仰与主流信仰的关系摆正,逐步实现全体人民信仰价值观的现代化。西部地 域的新文化和新信仰,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的全国一体化和全球化背景下形成的,也必然带有 吸收域外文化的开放性和动态性。总而言之,随着西部大发战略的实施,西部人的信仰价值观 必将出现旧与新的分化和转化。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期 孔润年从西部大开发看西部人的信仰价值观 [参考文献] Eli 罗竹风.宗教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杜,1 991 E2] 乌丙安.中国民俗学I-M3.沈阳:辽宁大学出版杜,1999. E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EM3.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E4] 列宁全集:第28卷EM].北京 人民出版社.1 963. E6] [德]费尔巴暗哲学著作选集: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E6] 尚九玉.宗教人生哲学思想研究[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7] 黄慧珍.论信仰的本质及其历史形态EJ]哲学研究,2000.(5). E83 柳延延.现代人的精神追求E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3). (责任编辑王渭清) Viewing the Devotional Value of the People in the Western Reg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est Development Kong Run-nian (The Department Politics and Laws,Bd。i2 College Arts and Science,Bnoff,Shaanxi 7210071 Abstract:Man’s devotional value,which is at the top of the value system,is an impor— tant subiect of value philosophy and applied ethnics.Starting from the reality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and culture,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esent situation,causes,development and ten- dency of the devotional value of the people in the west regions.Th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both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in guiding people to transform their conceptions and estab— lishing new devotional value conforming to the west development. Key words:the west development;the people in the west regions;devotional value;sit— uation and causes;development and tendenc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