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林寺
据传,公元627-649年唐太宗执政期间,为了力求国泰民安,厉行平定外患,稳固边疆,名将尉迟宝林平乱归来路经此地,发现此处民风淳朴,南临黄河,且地势较高,属风水宝地,遂在此修建庙宇,并以自己的名字为名取名为“宝林寺”。
宝林寺坐北向南,占地十几亩,整个建筑设计严谨,雄伟壮观,飞檐挑角,红墙绿瓦,雕梁画栋,气宇轩昂,相映生辉。宝林寺建成后轰动一时,成为南至黄河、北至临邑方圆数百里首屈一指的大寺,许多百姓都来此朝拜。再加上黄河发水时此处地势较高成为安全之所,寺门外的空地便成为百姓们兑换粮油、布匹的贸易之地,成为方圆数百里屈指可数的集市之一,许多外乡人便积聚此处居住,形成村落和集市,并以寺命村。因为宝林寺周围居住的百姓和各地来上香朝拜的善男信女,将”宝林寺”作为祈福许愿、反省错误、表白心迹、誓心不变的圣地,由此宝林寺又被称作“表白寺”。
1680年(清康熙十九年),正式改村名为表白寺。表白寺因交通、军事区位优势,在抗战时期成为日军伪军必争之地,为防止日军侵占其为据点,被当时县抗日政府连夜焚烧,寺庙烧毁前,周围村民都有正月十五到寺庙耍龙灯、玩花灯的习俗,每年春末夏初和秋后村民们还在春秋楼组织两台大戏,表白寺更是因此闻名数百里。
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宝林寺几遭战争毁坏,寺内旧迹多已无存,现只有几间残存的禅房,在70年代末被改作书店。表白寺村1958年属孙耿公社,1984年公社改镇,镇政府移驻表白寺,并定名为表白寺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