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与社交礼仪
一、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1.人际关系系统是我们的情感支持系统
2.人际关系是个人心理健康、工作成功和生活幸福的重要背景条件 3.人际关系是人们快乐的重要来源
二、人际关系的含义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心理关系。
关于交往
1、交往是人际关系得以建立的桥梁; 2、交往的质量决定着人际关系的质量 ; 3、长期稳定的人际关系有赖于持续的交往
为什么人际关系是一种心里关系?
1、从人们建立人际关系的动因来看„„ 2、从人际关系建立的过程来看„„ 3、从评价人际关系的依据来看„„ 2、建立人际关系的过程
——交往越深,情感卷入越深 3、评价人际关系的依据
——交往双方的心理距离 人际关系的种类 》家庭关系 》亲戚关系 》朋友关系 》邻里关系 》同事关系 》业务关系 》公共关系
三、人际关系的构成要素
四、人际吸引的条件
(一)相似性与互补性 (二)个人品质
(三)接近性与熟悉性
五、改善人际关系的技巧
(一)有效的倾听技术 (二)有技巧的与人们交谈
(三)尊重是与人相处的基本技巧 (四)以最佳外表出现 (五)赞赏他人
第一章 现代社交礼仪概述
第一节 礼仪的内涵
社交礼仪与人际关系相互融合,与道德情操、思想修养分不开。个人的言谈举止反映个人,家庭,甚至是所在单位的品德教养、道德修养和文明风貌。 礼仪于人际交往中体现形象,人际关系需要礼仪修养加以调剂、丰富和升华。礼仪包括“礼”和“仪”。礼指礼貌和礼节;仪指仪典、仪式。
礼貌:人们在相互交往的待人接物中,表示友好、敬重的道德规范。
礼节:社会公认的待人接物的行为方式和人与人相处的道德行为。 仪式:即仪典,正式场合表示系列礼节举行典礼的形式。
礼貌、礼仪和礼节三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1.礼貌强调个人的内在道德品质,礼节强调内在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形式。二者是相互统一,相互融和的关系。
2. 礼仪侧重于礼遇规格、程序、礼宾次序等完整规范行为。
3. 我们所说的对人有礼貌,须采用礼节、礼仪的规范形式表现出来。 人们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步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的外在表现形式。
现代社交礼仪的内容从活动场所、性质上可分为:
家庭礼仪;仪表礼仪;
社会交往礼仪;办公室礼仪; 公务活动礼仪;商务礼仪; 餐饮礼仪;服务礼仪;
国际交往礼仪等。 1、共同性。 2、差异性。 3、继承性。
4、时代性。 5、级别性。
第二节 现代礼仪的重要性
礼仪修养水平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影响着其发展进程。因此,礼仪的重要性不可等闲视之。
就个人而言,礼仪是个人品德和教养的表现,反映了个人的精神风貌。礼仪是在尊重别人的同时,尊重自己,完善自己。
就家庭而言,礼仪反映了家庭的教养、家庭成员的高素质修养和文明生活品位。
就单位而言,礼仪反映了单位形象,对其他单位成员的尊重,单位整体素质的高低。
一、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行为规范
礼仪向来是衡量人的文明程度的标尺。
二、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礼仪是人际关系的 “润滑剂” ,它有助于人们沟通情感,化解矛盾,彼此尊重,相互理解,达成共识。
三、社交活动的需要
社交活动中,人们只有有礼貌、懂礼仪,才有人缘,才能应付自如,被周围人接受。
四、有利于培养下一代良好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生活习惯
孩子从小生活在讲礼仪的家庭环境中,能学会尊重、理解他人,能为今后进入社会,建立幸福家庭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有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
礼仪也需要与国际接轨。 对外交往讲究礼仪,展示中国人民精神风貌,增强民族自尊心,展示自强精神,使优秀文化得以弘扬。 重视礼仪,有利于和平共处。
第三节 礼仪的历史沿革
一、礼仪的产生
礼仪起源于氏族公社举行的祭祀活动。原始社会中,人们对自然现象不能解释,以鬼神作为祟拜的偶像,礼仪也与祭鬼神、祭祀祖先相联系。 因此,有 “礼立于敬而源于祭”之说。 进入奴隶社会,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与人的关系更加复杂。礼仪从单纯事神领域跨入事人领地,开始了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面干预。我国礼仪制度形成于夏,至西周渐臻完备。 周人将 “礼”与 “德”结合,成为区分贵贱、尊卑等人际交往的准则。 随后,儒家从伦理道德方面对礼仪加以阐释,传承沿袭,深刻地影响着世代炎黄子孙的心态、仪表和交际行为。
二、礼仪的演变
(一)礼制与礼俗 礼仪的组成:
礼制,即国家礼仪制度,其功能是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兴旺发达。 礼俗,由民间习惯形成,它使社会井然有序,充满人生情趣。 礼俗先于礼制。两者互补,保证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有序进行。
(二) 礼仪演变有哲学思想根源
儒家的礼教影响有几千年,是中国文化的精魂。
宣传 “礼教”, 提倡以修身、真诚为本,各种伦理关系中,对人诚实无妄为礼之最高境界。 在人际关系中, “中庸” 的表现形式即为“礼”。
(三)礼仪——文化形态
礼仪包括价值观念,也包括一系列以礼节仪式为内容的风俗习惯。
礼仪虽历经演变,但其基本精神(相互尊重和信任、信赖和友谊)是一致的。礼节仪式的形式和发展,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标志。
三、 礼仪的原则
1、尊重原则:礼仪的核心。
2、真诚原则: 诚于中而形于外。
3、宽容原则:慷慨大度,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4、有礼原则:待人、批评亦必始终谦恭有礼。 5、信任原则:坦荡和真诚信任的品格。
6、适度原则:做到适度——把握分寸,合乎规范。
第三章 仪表礼仪
第一节 仪表礼仪 一、仪表、仪表美
仪表,指人的外表。包括容貌、服饰、姿态、风度等。
仪表是精神面貌、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与道德品质、思想修养、文化素质、生活情调等密切相关。 二、 注重仪表的重要意义 1. 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2.自尊、自爱和尊重他人需要 3.工作的需要
三、仪表美的基本要求
1. 追求秀外慧中 2. 强调整体效果 3. 讲究个人卫生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像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
上述话概括了仪表美的主要内容,对总理为世人景仰的风度、仪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二节 仪态礼仪
仪态指人在行为中的姿势和风度。 仪态:所有行为举止。
仪态美是身体各部相互协调的整体表现,是人的内在品质、知识、能力等素质与仪表特点的和谐。 仪态美是综合的、完善的、深层次的美,更富永久魅力。
(一)仪态是“无声的语言”
能起到 “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二)仪态是内在情感的真实表露
语言可言不由衷,仪态总是真实的。
(三)仪态的习惯性
仪态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基本要求概括为:举止文雅端庄、得体、自然优美,彬彬有礼。
第三节 服饰礼仪
服饰是服装和一切佩带饰物的总称。 服饰有遮羞蔽体,防寒御暑,调节体温,保护身体不受伤害,美化人体,美化生活等功能。
一、服饰礼仪基本要求
(一) 服饰美的基本要求
1. 服饰与人体协调 2. 外在与内在的协调
(二) 服饰美的条件
多种因素与人体的协调
(三)服饰礼仪的TPO原则
T、P、O分别是Time (时间) 、Place (地点) 、Occasion(场合)的英文字头。 TPO原则要求着装应随时间、地点、场合的变化而变化。
TPO原则是人们在交往中相互尊重,友好相处的表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
(四)不同场合的着装
1. 礼服
正式场合的着装。 2.职业服装
应庄重、整洁、大方。体现责任感、可信度、尊重,良好单位形象。 3.便装
强调“补正装”中的“衬裙”,是文明、卫生的要求。
第四章 日常生活礼仪
第一节 日常交往 (社交)礼仪
一、遵守公德
注重公共秩序、公共卫生、 尊老爱幼、救死扶伤等。
二、遵时守信
“言必行,行必果”。恪守信用是现代交往的重要礼貌。 言而无信,失礼,失信。
三、女士优先,右为尊
(一) 女士优先
(1) 握手,女士先伸出手后男士再伸手响应。
(2)进出门,男士开门女士先进出。出电梯,男士先出立门侧,再请女士前走(乘轿车同)。 (3)就餐前,男士为女士拉出座位坐好后再入座。 (4)公共场所、车上,男士让座。
(5)在遇险、不安全、不便时,男士要挺身照顾。 (二)右为尊
(1)男士与女士同行,女士位右边。 (2)小轿车内女士(及客人)右座。 (3)邀请的客人、长辈,右座。
(4)领导会见、谈判、新闻发布等,贵宾右位。 (三) 不纠他人过失,以免伤人
交往中有人可能出现失误、有不规范礼仪等现象,不宜当众纠正,使他人自尊心受到伤害。 (四) 适度热情
真诚热情能获得真诚友谊;但过分热情,给人以虚伪感。
第二节 家庭生活礼仪
一、称呼与问候
(一)称呼 1.称呼的使用
(1)平常打招呼:按辈份称。 (2)正式场合:按职务、职称。
(3)称呼语:无论家人、亲友、邻居、同事,先必称呼。 2.称呼原则
(1)根据对方身份、年龄、职业等确定相应称呼。 (2) 内外有别。尊重不同地区、国家的称呼习惯。 (3) 上下有别,称呼得体。
(4)主次有序。先外后内、先长后幼、先上后下、先疏后亲。 (二)问候
(1) “晨省昏定” 是优良的传统礼仪。 “晨省”,每早必须看望父母,问好; “昏定”,每晚必须看望问候父母。
(2) 对长辈、客人的尊重,注意称呼和问好;对方还之以礼。
二、不干扰他人
三、尊重别人隐私
四、良好的邻里关系
(一)应礼让、谦和、诚恳真挚 (二)不得擅自进入他人家 (三)替他人着想,重信用 (四)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
第三节 生活交往礼仪
一、打招呼和点头礼
熟人相见,微笑点头致意,或相互问好。是人与人之间美好感情的流露,体现了相互的内心尊重。
二、握手礼
是世界上最通常的礼仪,体现了友好和相互致意,是见面和告辞的基本礼节。 (1)正确的姿势。
(2)一见外国人就握手,失礼。 (3)平辈亲友,先伸手者有礼。 (4)对方应立即反应,伸手去握。 (5)对方为女性:不伸手,不强求。
(6)握手前,脱去手套(女士薄型手套免脱)。
(7) 待客、访问:迎接时主人先伸手,告辞时客人先伸手。
三、鞠躬礼
较庄重场合使用。
四、拥抱礼
国际交往中多见,也在我国官方、亲友间实行。
五、脱帽礼
作客进屋,进礼堂、剧场等均应脱帽;临走时,出门时再戴上,以示尊重。 路遇熟人,女士只需微笑打招呼,致意;男士遇见妇女,以脱帽为礼。
六、介绍人的方式
(一)作为介绍者,为客人相互介绍 (二) 介绍顺序按公认习惯
(1) 将年轻的向年长的介绍。 (2) 将后辈向前辈介绍。
(3) 将未婚者向已婚者介绍。 (4) 将男性向女性介绍。
(5) 将地位低的向地位高的介绍。
(三)正式介绍时,站起身来;被介绍者,微笑、礼貌问好 (四)作为现代女性应主动大方与对方握手 (五)作为介绍人,对双方应一视同仁
(六)自我介绍时庄重大方,言辞得体,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七、交换名片
名片是“自荐物”,是人格化的特殊用品。 (1)顺序:先客后主,先低后高。
(2)递送名片,双手递,字体向前,态度庄重。准备适量。 (3)收受名片,庄重,尊重。
(4)收受名片后,认真看,当场记住对方的姓名。
八、打电话
这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交往,要求谦逊,给人以好感。
(1) 打电话者:礼貌问好,自我介绍,说明来意;礼貌结束。
(2)接电话要及时,主动问好,自我介绍,再请问对方找谁、有何事。 (3)如果找别人,应负责到底。对工作电话,要记录要点。 (4) 与国外通话,考虑时差和习惯。
(5) 旁人接电话,打电话者应客气地请旁人帮助找人。 (6)选择通话时间,不影响休息和工作。通话时间不宜长。
(7)注意轻重缓急,简明扼要。工作时间不打、不接私人电话。 (8)接到错打电话,礼貌相待。
第四节 交谈礼仪
一、提高语言修养
(一) 语言修养的表现为语言美
语言美的基本要求: 1、文雅 2、和气 3、谦虚 常用的谦辞与敬辞
初次见面说 赞人见解说 好久不见说 看望别人称 请人批评说 宾客到来称 请人原谅说 陪伴朋友用 请人帮忙说 无暇陪客说 求给方便说 请人别送用 麻烦别人说 等候客人用 向人祝贺说 欢迎购买说 求人解答用 归还原物说 盼人指点用 请人办事用 (一)交谈方式 1、保持适当距离。
2、尊重对方、谦虚礼让。
3、两人交谈时,最好目光交流持同一水平。 4、吐字清晰,不快不慢,轻声细语。 禁 忌
1、咄咄逼人, “一言堂”。
2、心不在焉,走动、插话,不时看表,目光死盯对方。 3、漫无边际,冷落对方。 4、大声喧哗,客人前争吵。 (二)交谈内容
1、恰当的话题包括: 社会热点 对方爱好 天气情况
轻松愉快的话题(如娱乐节目、体育比赛、流行时尚、烹饪小吃等) 非议旁人 捉弄对方 倾向错误 令人反感 个人隐私
私人问题5不问 不问收入 不问年纪
不问婚姻家庭
不问健康问题 不问个人经历
第五章 社会交往活动礼仪
第一节 待客、作客礼仪
一、待客礼仪
(一) 认真准备
1、书面或口头邀请,尊重和慎重。
2、事先做好准备:话题、现场布置、安排座位(如需用餐,还要准备餐具、菜肴等)。 (二)重视仪态
真诚、对人对己尊重。
(1) 重视仪表,衣着整洁得体。 (2) 注意言谈举止礼仪 。 (五)礼貌送客
1、待客人站起后再起身,握手送客。 2、送客的地点
远道而来者:机场、港口、车站或其下榻处
本地客人:大门口、电梯门口、楼下,或其乘车离去之处 3、切忌客人刚走,重重关门,或主人抢先离去。
二、作客礼仪
(一)预约 1、约定时间 2、约定人员
3、如约而至 (二)登门 1、先行通报 2、施礼问候 3、轻装上阵 4、应邀就座
(三)为客有方 1、围绕主题 2、限定范围 3、适时告退
(四)注意细节
1、根据情况,准备适当礼品。 2、迎进时,再与主人握手问好。
3、私人聚会,通常由地位最高者先行告辞。
4、告辞时,向其他客人道别,向主人及其家属致谢。 5、临出门握手告别。男士戴帽。
第二节 馈赠礼仪
一、馈赠的含义及意义
(一)含义
馈赠时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通过赠送给交往对象礼物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敬意、友谊、纪念、祝贺、感谢、慰问、哀悼等情感与意愿的一种交际行为。 (二)目的
沟通感情、保持联系、体现馈赠着的品质和诚意。
二、馈赠礼品六要素
5W+1H 馈赠对象
馈赠时要考虑的因素:
馈赠内容 赠物:
如一束鲜花、一张卡片、一件纪念品 赠言:
如书面留言、口头留言、临别留言、毕业留言等。 馈赠礼品的标准 1、情感性 2、独创性 3、时尚性 4、适俗性
馈赠礼品的场合
1、表示谢意敬意 2、祝贺庆典活动 3、公共关系礼品 4、祝贺开张开业 5、适逢重大节日 6、探视住院病人 7、应邀家中做客 8、遭受不测事件
三、礼品的选择
(一)根据馈赠目的选择礼品 1、公司庆典一般送鲜花
2、慰问病人可以送鲜花、营养品、书刊 3、朋友生日送卡片、蛋糕
4、节日庆祝送健康食品、当地特产
5、旅游归来送人文景观纪念品、当地特产 6、走亲访友送精致水果、糖酒食品 (二)根据馈赠对象选择礼品 1、考虑彼此的关系现状
如:亲缘关系、业缘关系、性别关系、友谊关系、文化习惯关系、偶发性关系等。 2、了解受赠对象的爱好和需要 如:给书法爱好者送文房四宝 给音乐爱好者送乐器 3、尊重对方的个人的禁忌
如:个人禁忌、宗教禁忌、民俗禁忌、伦理禁忌 (三)根据馈赠价值选择礼品
五、赠送的时机
1、选择最佳时机。如:结婚、生子、乔迁、晋升、受挫、生病住院、表示感谢。 2、选择具体时间。
3、控制好送礼的时限。一般以简短为宜,说明意图及礼品解释即可。
4、注意时间忌讳。不必每逢良机必送,使礼多成灾,对方刚做完手术尚未痊愈时不必送礼。
六、礼品的包装
1、注意包装的材料、容器、图案造型、商标、文字、色彩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政策法规和习俗惯例,不要违反受赠方的宗教、民族禁忌。
2、注意数字禁忌。“4”、“9”是日本的忌讳。“13”欧美人的忌讳。
3、注意色彩。日本忌绿色,喜红色;美国人喜欢鲜明的色彩,忌紫色;伊斯兰教徒讨厌死亡象征的黄色,喜欢绿色等。
1、情人节(2月14日)送红玫瑰表达情人之间的情感。
2、母亲节(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粉红色的香石竹(康乃馨)“母亲之花”“神圣之花”,萱草“金针花”。 3、父亲节(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送秋石斛为主。菊花、向日葵、百合、君子兰、文心兰等象征“尊敬父亲”“平凡也伟大”。 送花的禁忌 1、忌不解花语
A、鲜花品种禁忌 B、鲜花色彩忌;
C、鲜花数目忌; 2、忌不顾场合 3、忌不懂习俗
1、违禁、低俗、黄色、有害等物品。
2、 广告宣传品。
3、注意习俗:如送寿礼时不送钟;新婚夫妇不送梨;丧事过,不补礼等。 4、忽略民族性、地域性。
八、收受礼品礼仪
1、 一般不能拒绝。一视同仁。
2、态度和蔼谦恭,双手接,致谢。
九、拒收礼品方法
1.说明原因
2 .婉言拒绝
3 .事后退还
十、回赠
注意回赠的时机。
1、和对方赠送自己礼品时相同的机会; 2、在对方或家人的某个喜庆活动时回礼; 3、在此后登门拜访时回礼。
第六章 公共场所礼仪
一、行路礼仪
遇到熟人,要主动打招呼,互相问候。
如果路上遇到久别的朋友,想多说一会儿话,要靠边一些,不要站在路当中或人挤的地方。 到陌生的地方问路时,要用礼貌语言,问路完毕后,应该诚恳致谢。 别人向你问路,也应该热情地为他人指路;必要时也可以为对方带路。 行人之间要相互礼让。一般人要给老弱妇幼残与负重的人主动让行。
不小心碰着别人,要及时向对方说:对不起。别人碰撞了自己,对方只要是无意的,又向你道歉,也应该说声:没关系。
如果你走路时同时提着物品,应留神别让自己提的物品阻拦或碰撞了别人。若与人同行,你则应提物品走外侧。 人行道的右侧内侧是安全而又尊贵的位置,应将其让给上司、客人或女士行走,你走在外侧。 当走到车辆较多或人多处,你应先走几步,同时提醒和引领,照顾上司、客人或女士。
二、乘车礼仪
不在车上吸烟、吃东西。
不与司机交谈,分散其注意力。 不在车上大声喧哗、嬉戏打闹。 不在车上“秀恩爱”。 不带宠物上车。
三、观看演出礼仪
1、受欢迎的著名艺术家第一次出场时,一定鼓掌甚至起立鼓掌。 2、节目到精彩处,可持续鼓掌。
3、演出全部结束后,观众应起立鼓掌;若演员出场谢幕,应再次鼓掌。 1、交响音乐会中乐队演奏完一支乐曲时 2、歌剧中独唱结束时
3、芭蕾舞独舞结束时方可鼓掌
4、奏鸣曲、组曲,在整个乐章结束时
第七章 文书礼仪
一、书信礼仪
(一)信封例
6 1 0 0 2 1
省 市 区
路 号 幢 号
先生 收 省 县 邮编 (二)内文
包括称呼、问候、正文、祝颂词、署名和日期几个部分。 常用的祝颂词
街号 寄
二、请柬礼仪
请柬装帧款式繁多,外印“请柬” 大字。
请柬内容基本相同:邀请对象姓名(或单位名称);活动内容;活动时间、地点;邀请敬辞;邀请单位或个人姓名;发出请柬时间。
三、几种常见的礼仪书信
(一)祝贺信
1.概述重大成绩影响
2.简述取得重大成绩原因 3.热烈祝贺,殷切希望 (二)慰问信
组织对组织或个人表示关怀的书信形式。
(1)慰问信体现了热情、亲切的关怀,要赞颂对方的可贵精神,慰问辛苦;语气要有颂词和祝词。 (2)当对方遭受不幸时,语气要给收信人以慰藉和勇气。 (三)感谢信
感谢信要求诚恳真挚。格式: (1)标题:毛笔、红纸,字大。 (2)称呼:单位名称或姓名称呼。
(3)正文:要诚恳、真挚,具体,精练。 (4)结尾。
(5)署名和日期。 (四)邀请信
正式邀请有关部门或人士参加会议、典礼、宴会、参观等的信件。邀请信和复信均用第三人称,双方名称和名字,采用全名。
收信一方要尽快回信,说明是否接受邀请。 (五)礼仪电报
礼仪电报在特定的业务中必不可少,要求文字简洁,明确,文雅。 电文应按规定的格式书写: (1)收报人详细地址、姓名。
(2)发报人的姓名、地址和电话号码等。
第八章 办公室礼仪
第一节 办公环境礼仪
一、办公环境布置
(1)整洁有序,严肃高效。
(2)设备:设备的摆放要方便、美观、协调。
二、工作人员礼仪
(1)仪表端庄:职业装。
(2)礼貌和蔼,谈吐文雅,举止庄重。
(3)准时上下班,敬业、有创新精神,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4)棘手问题,按级请示,不随意越级。 ①随意插手他人工作。 ②不注意保密性。
③随意挪用他人用品。
④利用办公时间、设备等干私活等。
第二节 迎送接待礼仪
一、迎送接待目的与原则
(一)目的
(1)迎接招待各界社会组织、客户、个人,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交往方式。 (2)沟通信息,交流感情,广交朋友。 (二)原则
1. 重视自身形象
2.热情、平等、友好、礼貌 3.一视同仁,以礼相待
二、接待前的准备
(1) 确定客户的行程日期,航班,抵达时间,以便安排相应接待等事宜。 (2)了解情况:来访目的、人数、性别、职务,有无夫妇同行等。 (3)掌握时间,作好准备。 (4)布置会场:创造良好氛围。
三、接待规格
(1) 高规格接待:接待人员比来访人员身份较高的接待。 (2) 对等接待:接待人员与来访人员身份相等的接待。 (3) 低规格接待:接待人员比来访人员身份低的接待。 (4) 安排交通、食宿。
四、迎客礼仪
(1)接站:对远道客人,做好接站。
(2)会面: “出迎三步,身送七步”,迎送传统礼仪。 (3)乘车:需迎接到会客地点的,按乘车礼仪接待客人。
(4)入室:陪客者走左边,或身后,客人先进,介绍时按介绍礼仪。
五、待客礼仪
(1)入座、上茶(不可敬烟)。 (2)交谈、交换名片 (同前)。
(3)陪访:陪同参观、访问、游览等。 ①事先做好准备。
②遵守时间, 安排交通等。 ③热情、主动、安全。
六、送客礼仪
不可虎头蛇尾。
(1) 当客人准备告辞:婉言挽留。 (2)热情友好语言,欢迎客人再来。 (3)安排交通、礼品(对等)等。
第九章 公务活动礼仪
第一节 会议礼仪
一、会议通用的礼仪 (一)一般礼仪
(1)衣着整洁,发言时先系好衣扣,以示郑重。 (2)准时到会,不吸烟。
(3)从容自信进入会场,快速进入状态。 (4)按姓名卡对号人座。
(5)事先准备开会的发言。发言顺序服从安排。
(6)录音、录像等应事先征得同意,并于会前做好准备。 (7)整个会议过程应集中精力。关闭手机。
会议的通用礼仪应成为上班族的基本常识之一。 二、会议准备阶段的礼仪 (一)会前准备礼仪 (1)明确会议内容。
(2)确定与会代表:根据会议宗旨定,注意针对性及代表性。
(3)选择会议地址:考虑适中、方便、舒适,以及代表身份、人数。
(4)寄发会议通知:做到早、细、规范,清晰、全面、准确,注意会议 “五要素”:会议名称、内容、范围、时间、地点。
(5)其他准备工作:会前筹备组;大型会议秘书组、会务组„„要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以保万无一失。
(二)会议过程礼仪 1.热情接待
2.会议议程要劳逸结合。 3.开会时间宜紧凑 4.妥善安排代表食宿 5.适当文娱活动等 (三)会议结束礼仪 1.闭幕式 2.送站工作
三、公务会议类型及其礼仪 (一)工作性会议 1.通知礼仪
写明会议目的,会议计划、讨论项目,便于参加者会前准备资料,深入思考发言要点。 2. 会场安排礼仪
集中,座位宜采用“圆桌型”。有助提高会议效果。 (二)例会
例会是制度化的会议,有固定的开会时间、地点和参加者,一般不发通知,要求准时参加。 例会要鼓励插话、争论,避免“冷场”。 (三)报告会
邀请有关人员作专题报告的会议。
做好邀请对象迎送安排工作。重视会前、会中和会后的礼仪。 (四)座谈会
邀请有关人员交谈讨论某方面问题的会议。 1. 及时发送会议通知 2. 创造平等气氛 3. 避免 “冷场”
(五)经验交流会
邀请集体、个人介绍经验的会议。
(1)应对经验交流的角度有所选择,确定不同的发言重点。 (2)营造良好的会场气氛:尊重发言者,不可开“小会”。 (3)会议结束时可安排与会者进行交流活动。 (六)代表会议
代表会议是具有法定效力的会议。它要求隆重,确有成效。
(七)表彰会
表彰会是表彰某方面成绩卓著个人或集体的会议。 1.气氛
气氛要热烈、隆重,对表彰者迎送要周到、热情。 2.有关领导宣读祝辞
3.被表彰代表致答辞 4.议程
宣布开始;宣布表彰决定和被表彰者名单;发奖;祝辞;答辞;宣布结束。 (八)纪念会
纪念会要求隆重、严肃。
与会者要仔细倾听,不随便走动、交头接耳、自顾讲话,影响会议的肃穆气氛。 (九)其他会议
庆祝会,要求开得热烈、隆重和欢快。
新闻发布会,要求气氛祥和,主宾平等,具体事务安排有章有节。 对话会,是领导联系群众、了解群众的重要形式。 四、与会人员的基本礼仪 (一)会议组织者礼仪
体现在恪守职责上,从制定计划,到会议结束,组织者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细致的洞察力,从宏观上对会议过程进行控制。
对会议过程中的突发问题,组织者应及时解决,妥善处理。 (二)主持人礼仪
主持人是控制会议进程的关键人物。 1.介绍所有来宾
2.按照会议要求调动融洽气氛 3.恰当对待要求发言者 4.尊重发言和提问
5.态度诚恳,用语礼貌,仔细聆听 6.把握会议主题
7.控制局面,把握总体进程 (三)主席台就座者礼仪
(1)就座时,井然有序,如参加者鼓掌致意,应微笑鼓掌作答。
(2)注意倾听发言,不应在他人发言时看其他文件或与其他就座者长时间地交头接耳。 (3)倘有要事须离开,要征得主持人同意,有人发言时不要退席。 (四)发言者礼仪
(1)遵守发言秩序。
(2)发言前,应面带微笑,环顾会场,如掌声四起,可适时鼓掌答礼。 (3)使用普通话发言,控制好讲话节奏。 (4)发言要紧凑,忌任意发挥。 (5)发言结束,向参加者致谢。 (五)会议来宾礼仪
客随主便——不宜挑剔和提特殊要求。 (六)会议参加者礼仪
(1)遵守一般礼仪及会议纪律。
(2)报告人发言时认真倾听,做好记录;鼓掌致意。 (3)如需提前离开,征得同意后方可离去。
第二节 宴会(餐饮)礼仪
一、宴会类型
(一)国宴
国宴是国家元首或政府为招待国宾、其它贵宾或在重要节日为招待各界人士而举行的正式宴会。 国宴的特点是:出席者的身份高,接待规格高,场面隆重,政治性强,礼仪严格,工作程序规范、严谨等。
一是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庆祝国家重大节日如国庆节等而举行的宴会,由党和国家领导人主持,邀请驻华使节、外国驻华的重要机构、记者及国家各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还有人大、政协、群众团体代表、劳动模范等出席,宴会厅内悬挂国徽;
二是以国家名义邀请来访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的宴会,宴会厅内悬挂双方国旗,设乐队,奏国歌,席间致辞,菜单和座席卡上均印有国徽。
1、 国宴严格按对方提供的礼宾顺序名单排列席位,并事先通知出席者;
2、按来访国习惯,安排长条桌或马蹄形桌,尤其注意安排好主桌,不一律安排圆桌就餐。
3、精心制作座位卡,用两种文字写成,方便客人入座;座位卡上的名字中文在上,外文在下;如外宾姓名过长,中文只写姓氏和职务,外文则写其全名和尊称。
4、 国宴采用分餐制,一人一份。
5、国宴用酒,宴席上视客人的爱好和禁忌而确定。过去以茅台酒为主,现在一般不上白酒。青岛崂山的矿泉水、青岛啤酒、浙江龙井茶等,很受宾客欢迎。
6、宴会用的进餐具为筷子,如宾客不方便,则用宴席上的备用刀叉;饮料多种多样,应索提供。 国宴菜品一览
国宴宴席中餐四菜一汤,西餐一般两菜一汤,最多为三菜一汤。狮子头、佛跳墙及三宝鸭等为国宴菜的代表菜。
国宴的餐费标准为每人每餐不得超过200元(不含酒水)。 国宴通常在晚上举行,时间为1小时15分钟。
国宴狮子头:此菜选用肥四瘦六的五花肉手工切成小粒,和国宴顶级清汤制作而成,形态丰满,犹如雄狮之首,因此得名“狮子头”
国宴佛跳墙:此菜精选鲍鱼、鱼翅、辽参、鱼肚、干贝、鲍菇、鸽蛋、裙边等八种顶级原料,配以国宴顶级浓汤制作而成,浓汤制作时间长达三天三夜,开坛飘香,味道鲜醇,营养丰富,养生保健,是各国领导人都喜爱的一道国宴
罐焖三宝鸭:此菜选用精选优质填鸭与板粟、小枣、莲子炖煮后,装入国宴专用特制紫砂罐内蒸熟,具有很好的养生保健功效。
国宴法式锔蜗牛:此菜选用优质进口上等蜗牛和黄油、蒜茸烤制而成,食法独特,营养价值很高,是一道中西合璧的经典国宴菜
红花鱼翅捞饭:(鲍翅、藏红花、顶汤)。选用大金勾翅和国宴顶级浓汤配以名贵补品藏红花精制而成,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养生保健功效。
蒜籽烧裙边:裙边为八珍之一,此菜选用上等裙边和国宴顶级浓汤烧制而成,有滋阳、补血和润肤功效,是国宴中的上菜。 一、宴会类型
(二)正式宴会
招待和答谢身份比较高的客人所安排的宴会,宾主均按身份排位就座。一般要致辞。餐前会见并稍事叙谈。 (三)便宴
即非正式宴会(亦称陪餐)。常见的有午餐、晚餐、偶尔有早上举行的早餐。这类宴会形式简便,可不排席位,不作正式讲话,菜肴道数酌减。便宴较随便、亲切,宜用于日常友好交往,招待宾朋好友。 二、宴会目的
(1)庆贺; (2)欢迎; (3)答谢; (4)招待。
除国宴及隆重欢迎宴会用正餐外,可采用正餐或自助餐。 三、宴会准备礼仪 (一)列宾客名单 避免尴尬。 (二)确定时间
照顾主宾及大多数客人。 (三)选定场所 (四)宴请通知 正式;一般。 (五)确定菜谱 (六)布置现场
1、宴会厅和休息厅的布置取决于活动的性质和形式。官方正式活动场所的布置应严肃、庄重、大方。不要用红绿灯、霓虹灯装饰,可用少量鲜花、刻花等。
2、宴会可以用圆桌,也可以用长桌或方桌。两桌以上的宴会,桌子之间的距离要适当。如安排乐队,不要离餐桌太近,乐声宜轻。
3、宴会休息厅通常放小茶几或小圆桌,与酒会布置相同。如人数少,也可按客厅布置。 主人 2 3 4 5 6 7 8 9 主宾
中餐座次示意图1 (八)上菜程序,原则
(1)先凉后热,先咸后甜,先浓后淡,先优后次;最后水果。 (2)新上菜靠主宾。
(3)从主人左侧上菜、撤菜。掌握节奏。绝不可菜盘重叠。 (4)酒及饮料,从右侧分别斟上。 (5)重视进餐的环境。 四、宴会进行礼仪
(一)依次引客入座 (二)按时开席
(三)致祝酒辞 (四)介绍菜肴 (五)亲切交谈
“叙友情,免工作”,主人对客人要一视同仁,热烈气氛贯穿始终。 五、宴会结束礼仪
(一) 把握时机,宣布结束 (二) 结束前征求主宾意见
(三) 主人门口相送,握手话别 (四) 互赠礼物
当众赠礼,统一规格。 六、赴宴礼仪
(一)注重仪表、言谈举止 (二)准时赴宴
(三)热情与相迎主人握手、道贺,向客人们握手或招呼,寒暄 (四)按位就座 七、中式就餐礼仪 (一)坐姿
忌手臂碰两旁客人。
(二)长者或主人未示意,不先进食 (三)中式餐具礼仪
(1)餐巾开铺膝上。只能擦嘴、手。中途暂离放椅上,餐毕叠好置餐桌上。 (2)香巾,搽拭双手和嘴角用。
(3)用公筷(匙)取菜肴,靠自己方少许,放入自用餐具进食。 (4)闭嘴咀嚼、喝汤不出声。
(5)除茶杯、酒杯、饭碗外,其他不可捧起。餐具轻放,餐毕放整齐。 (6)敬酒致简祝词,不勉强喝酒。
(7)与邻座谈话,应将食物咽下, 擦净嘴后再说话,声调轻。 (8)骨刺、果核等放残渣盘;剔牙时,应以手掩嘴。 (四)退席礼仪
(1)有急事需离席,在主人未谈话时向主人说明,表达歉意,向本桌客人示意,方可离去。 (2)客人不得拖延不散,以免对主人失礼,对其他客人不敬。 (3) 热情与主人话别,与其他客人道别。 (五)禁忌
(1)盘碗中乱翻挑拣,吃、喝 “呼呼”出声。 (2)喝酒猜拳行令,饮酒失态。 (3)边张嘴嚼食物边说话。 (4)高声谈笑,指手划脚。
(5)残渣随意丢在地上、吐桌上。 (6)其余一切禁忌动作。 九、喝咖啡和自助餐礼仪 (一) 喝咖啡礼仪
目的:一曰请友人叙谈;二是西餐结束后,助谈兴。 (1)延时手段,不宜过快。
(2)咖啡用具。杯、托碟和茶匙各一。右手持杯耳,左手托碟,缓饮。需添咖啡,三样一并交来人。 (3)碟边小茶匙专供搅糖用。糖匙舀白糖直接入咖啡杯。
取方糖,用糖缸备用糖匙或糖夹,搁于自用托碟,再用小匙将方糖放入咖啡中,用匙搅拌。 (4)喝咖啡前,先取出茶匙横放托碟,不能留于杯里,或用茶匙舀咖啡喝。 (二)自助餐礼仪
(1)自助餐厅无座。先寄放衣物。
(2)客人自取用餐具、菜肴。数量适中。不妨碍他人。
(3)吃喝非主要目的,是社交性活动,应与认识的人打招呼。 自助餐的特点:众目睽睽。 礼仪:礼貌、端庄自重。 第三节 舞会礼仪 一、舞会筹备礼仪 (一)邀请
较正式的舞会,需请柬。 (二)舞场与布置
(三)安排好音响和舞曲音乐等 (四)安排必要的舞伴 (五)着装和化妆
(六) 作好接待、安全工作 二、参加舞会礼仪
(一)讲究服饰仪容
(二)进入舞场、介绍与交谈 (三)参加舞会注意事项
(1)舞会是国际上的“第二世界语”,应有良好的“参与性”,要注意基本礼仪。女性被邀请是正常的,无故拒绝为无礼。
(2) 邀请与应邀。通常由男士邀请女士共舞。决定权在女士本人,家人无权出面拒绝。 一曲终了,男士应将女士送回其原来座位,男士致谢意,女士表示“不客气”。 (3) 有正当理由确实不能应邀,应以礼相待, 诚恳说明,并致歉意。 女士已谢绝邀请后,一曲未终前,不能再接受另外邀请。 (4)凡是男士,对女士邀舞,绝不可拒绝。
(5)在欧美两个男士同舞,意味着对女性的不尊重,有同性恋之嫌。 (四)舞姿与风度
1.跳舞风度
由人们跳舞姿态与表情所构成的美。舞姿要端正规范、掌握好身体重心;庄重大方,免失稳重。 2.举止文明,行为端庄
(1)语言文明,脚步轻盈,不快不慢,不跑、不横穿舞池,注意舞场卫生。 (2)坐姿规范,不翘腿,不随节拍摇动。
(3)舞时不多说话;男士不紧握女伴手、太贴身,保持距离;不老盯对方脸,表情自然。舞毕礼貌送女伴回原座。
(4)即使热恋中,也不宜过分亲昵,这是对周围人的不礼貌。 (五)礼貌退场
舞会不宜结束太晚。
当音乐停止,主持人宣布舞会结束时,要听从安排。身份高者、年长者、妇女先走。 不可不退场,或抢前离去。应向主人道别,穿戴整齐后,再退出舞场。 第十章 国际交往礼仪 第一节 称呼与介绍礼仪
入乡随俗。世界各国、各民族发展历程的不同,形成各种不相同的宗教、文化和习俗,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
要认真做到“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无条件尊重对方的习俗,以加深理解和友谊。 一、称呼
国际交往中,对于称呼,要讲究礼貌、尊重习惯。一般原则为:
(1)一般成年男子称“先生”;已婚女子称“夫人”、“太太”、“女士”;未婚、不明婚姻女士称 “小姐”。可冠以姓名、职称、衔称等。 注意
美国人不爱用先生、夫人、小姐、女士之类的称呼,认为太郑重其事了。喜欢别人直接叫自己的名字,并视为这是亲切友好的表示。美国人很少用正式的头衔来称呼别人。正式头衔一般只用于法官、军管、医生、教授、宗教界领袖等人物 。尤其是行政职务。美国人从来不以此来称呼,如***局长、***经理.
(2) 对地位高的官员方人士,可称“阁下”或“先生”,但美国、墨西哥、德国等没有称“阁下”习惯,对有地位的男士可称“先生”。 (3)君主制国家称国王、皇后为 “陛下”;王子、公主、亲王等为 “殿下”。有爵位的称爵位、“阁下”,也称 “先生”。
(3)对医生、教授、法官、律师以及有博士学位的人士,均可单独称“医生”、“教授”、“法官”、“律师”、“博士”等,同时也可以加上姓氏或“先生”,如“史密斯教授”、“法官先生”、“琼斯博士先生”等。
(4)对军人一般称军衔,或军衔加先生。知道姓名的也可冠以姓名与名。如“少校先生”、“詹森少校”、“莫利中尉先生”等,有的国家对将军、元帅等高级军官称“阁下”。 (5)在日本,只有对教师、医生、年长者、上级、和有特殊才能的人才称“先生”,对妇女一般不称“女士”、“小姐”,而称“先生”,如“山口英子先生”。
(6)凡与我国有同志相称国家,对各种人员均可称“同志”,有职衔的可加职衔。 二、介绍
在涉外交往中介绍别人、介绍自己以及被介绍时,都要遵循公认的习惯形式。 顺序:先将主方向客方介绍。
表情、态度、姿势自然,面带笑容。可在说出姓名后,双手将名片递给对方。
在一些西方国家,女士被介绍给男士时要伸出手来。少女向妇女行屈膝礼。妇女介绍其丈夫说:“我的丈夫。”男子介绍妻子时说: “我的妻子。”
男人们相互自我介绍只通报姓名,军人加报军衔,医生加报专业。 第二节 接待礼仪 一、参观前准备
(一)搞好清洁卫生
(二)不引去不让参观的场所
(三)不让拍照的地方,事先挂上“请勿拍照”的牌子 (四)注意安全
(五)重要外宾可安排签字仪式 二、国旗的悬挂
在国际交往中,已形成了悬挂国旗的一些惯例,并已为各国所普遍接受。
(二)悬挂国旗的方法
在建筑物上或室外悬挂国旗,应日出升旗,日落降旗; 遇致哀等特殊情况的方法; 悬挂双方国旗,按右为尊原则; 多面国旗并挂,主方最后;
国际会议按规定礼宾顺序排列; 国旗不能倒挂、竖挂和反挂。 三、抵达时迎送礼仪
(一)礼宾次序——注意政治敏感性 1.关系不对等者的排列规则
⑴按地位高低、职务上下、上级先、下级后:尊者先,次者后。 ⑵年龄长幼、“关系亲疏”:长辈先,晚辈后。 ⑶按实力:强者先;弱者后。
⑷按性别:女士先,男士后。
主席台上位次:前排就座者为高、尊、强,后面各排依次递减。在同一排,中为高、尊、强,两边依次递减。两侧同位,右为高、尊,左次之。
上楼梯、电梯、行走、就座、乘车等次序基本同。下楼梯、出电梯,尊者一人后,众人前。 2.关系对等者的排列次序 ⑴ 按字母顺序排列。
⑵ 按代表团组成日期先后排列。
①按通知东道国该团组成日期先后。 ②按应邀派遣答复时间先后。 ③按抵达活动地点时间先后。 采用何种排列,东道国须说明。 (二)确定迎送规格
主要迎送人要同来宾身份相当。
(三)外宾抵达时迎接礼仪
(1)外宾抵达,由礼宾人员迎接后,将主人介绍给外宾。
(2)待主、宾握手后,主人陪客人至接待室,专人沏茶;主人主动与客人寒暄。 (四)欢迎与情况介绍
(1)主人致简要欢迎词, 做情况介绍。 (2)口头、文字或配有外语录像介绍。 (3)介绍简明扼要,控制在15~20分钟。
(五)参观与结束
(1)主人或专人陪同参观,事先准备参观内容。 (2)不停课、停工,向外宾点头致意。 (3)结束时,主人送外宾上车,握手道别。
(六)注意事项
(1)使用礼貌用语。根据时间、地点、对象的不同,灵活运用。 (2)女士优先。正式场合要特别重视,切不可忽略细节。
(3)路遇熟悉外宾,主动招呼;在外宾前,不争吵或争论、呼喊、喧哗、放声大笑。 (4)开关门不用力过重,走路不搭肩膀,遇事不可慌张奔跑,夜晚走路脚步轻。 (5)遇外宾失足跌倒,迅速扶助,不可讥笑。 (6)碰或踩了外宾,及时致歉。 (7)不窃听自己未参加的谈话。 (8)注意内外有别,严守机密。
(9)不私自与外宾收授礼品,更不可暗示外宾送礼。 (10)公共场所之 “不可”:
①嚼橡皮糖、摇膝、抖腿、手指指人、作呕、放屁等一切禁忌事项。 ②在别人发生不幸或失误时,鼓掌、喝倒彩或嘲笑。 第三节 国际宴请礼仪 一、邀请
事先口头或书面邀请,越隆重的宴会,发出邀请的时间越早,宴请前再电话联系一次。 新加坡规定:政府官员不得接受邀请。 二、规格
参照有关规定。菜肴宜考虑外宾习俗和爱好。
三、就餐
就餐程序参照“餐饮礼仪”。就餐时间根据客人兴趣而定。 (一)座次安排(如图)
女 主
5 9 1 人 3 11 7
副主人 副主人 8 12 4 男 2 10 6 主 人 西宴座次示意图—1
女主人
男1 男2 女3 女4
男3 男4 女2 女1 男主人
西宴座次示意图—2 (二)西宴餐具布置(如图)
西式一般餐具布置示意图 西式正餐餐具布置示意图 四、西餐礼仪
(一)西餐餐具
刀、叉、匙、盘、杯等。刀叉数与上菜道数相等,按上菜顺序由外向里排列。使用同顺序。几道酒几种酒杯,不同酒用不同酒杯。
吃一道菜换一套刀叉,撤盘时一并撤去用过的刀叉。 (二) 餐桌上礼仪
(1)坐姿、餐巾、取菜、敬酒等同中餐礼仪。餐巾太大可对折。
(2)刀叉使用:左手叉,右手刀,切开食物,边切边用叉送入口;亦可反之,亦可只右手用叉吃。 (3)酒杯、茶杯用右份,面包、黄油等取左份,不可误用。 (4)吃面包:撕下一小块涂黄油入口, 不宜整面包涂满后吃。 (5)就餐见远处熟人,点头致意,不高声呼叫。 (6)饮水:饮前,先放下刀叉,用餐巾擦净嘴。
(7)远处调味瓶,轻声请邻座传递并致谢,用后放置在便于他人处。 (8)若需撤盘,将刀叉并排置盘子的右侧上或中央。 (9)不要误用洗手盅。 (10)正确喝汤。 (11)吃水果。
(12)应付难吃的食物。 (三) 禁忌
(1)“狼吞虎咽”、挑肥拣瘦、随意评论主人的菜肴。
(2)用刀挑食物入口,伸颈张嘴接食,将餐食倒送进嘴里,张嘴嚼食。 (3)举刀叉晃动,一只手持叉另只手举杯饮酒。 (4)远距离伸手够或离座取调味等。
(5)用小匙舀咖啡吃等,以及其他的禁忌。 第四节 交往中的日常礼貌 一、各国及地区的礼仪与习俗
欧美的许多礼仪出自法国。
典型的,尊重妇女的风尚,即“骑士风度”——“女士优先”: 社交场合,男士要待女士先伸出手后才能与之相握; 妇女入室,男子必须起立;
女士先行;为女士开门;帮女士把椅子挪好;与女士同乘小汽车时,女士先上后下„„ 妇女遇险情、困难,保护妇女,男士将危险留给自己,等等。 (一)见面礼仪
首先,主要通用握手礼。有的商务首次会面先互换名片再握手。巴西、日本、法国等国十分重视名片。 与外国客人相见也行接吻礼。
有的采取握手、亲吻和拥抱三种方式。初次相识边握手边问候。熟人、亲友、同事间,多以亲吻、拥抱为主。女士行屈膝礼。
其次,鞠躬礼(日、韩等)。
日本最有礼貌的鞠躬称 “最敬礼”。国际交往中,也行握手礼。 韩国鞠躬礼节在生意人中不用。和韩国官员打交道一般可握手或轻轻点一下头。女士一般不与别人握手。 新西兰的鞠躬礼:抬头挺胸。 第三,特殊礼仪。
印尼人与熟人或朋友相遇,传统礼节为右手按住胸口互相问好。 阿拉伯国家上流社会,喜庆节日时,人们相见常以触鼻为礼。
马来西亚:互相摩擦一下对方的手心,然后双掌合十,摸一下心窝互致问候,等等。 西班牙人有典型的南欧人性格,热情奔放,乐观向上,无拘无束,讲求实际。
无论到哪里,只要遇上熟人或朋友,甚至是素不相识的过路人,他们总会向你打招呼:“HOLA!”(你好!)
中国香港地区的人们在向客人表达谢意时,常用叩指礼(即把手指弯曲,以几个指尖在桌面上轻轻叩打,以表示感谢)。据说,叩指礼是从叩头礼演化而来。
澳大利亚有些土著居民的握手方式是两人中指相互勾住,而不是全手掌相握。 (二)称呼介绍礼仪
和德国人初次见面,如需第三者的介绍时,不能随便把一人介绍给另一人,习惯是按国际惯例,从长者、女士开始(顺序如前)。
在泰国,可毫无拘束地自我介绍,询问别人姓名。社交场合通用自我介绍。称呼近似中国汉族。 马来西亚一家几代人的姓不同,姓名前后不在乎,但头衔绝不可弄错。
韩国、日本、匈牙利与我国同,姓前名后,但通常只称姓不呼名。
在印尼做正式介绍,称谓应多加注意。多数中层印尼人有两个名字,下层人民只一个。 墨西哥人的姓名一般由教名、父姓、母姓三部分组成。在一般场合可用教名和父姓。
新西兰人对于同自己一样身份的人,在称呼姓氏时,应冠以“先生”、“夫人”或“小姐”,但新西兰人往往在见面一两次以后就直呼对方名字。 (三)约会礼仪
事先约会,守时守约。预约,按时到达。德语有句:“准时就是帝王的礼貌。”
作为客人,唯有法国、西班牙、埃及不重视时间,经常不准时。切不可提前赴约。这在法国为长期延续至今的古老传统习惯。
澳大利亚拜访商界或政府工作人员,需预先约会。很多生意是在酒吧中做成的。 如果你提议喝一杯,通常由你付账,不可各自付账,除非事先说好。
在中国香港地区,人们一天内可以订很多个约会,晚餐前喝杯酒可以谈生意,之后又和另一批朋友用晚餐,饭后到咖啡室坐坐,或到什么地方唱歌,不少生意就是这样谈成的。
再晚,还可以来个夜宵约会。至于早上、正午和下午时间,安排约会更为平常。 (四)服饰礼仪
正式社交场合,普遍着装整洁,男子西服或礼服;女子裙子配新颖衣裙。
意大利正式场合男士喜穿三件式西装。在婚礼上,新娘喜穿黄色婚礼服。不少国家在节庆活动中,常举行规模盛大的化妆游行,在游行中,人们穿着各式各样的奇装异服。
西班牙人做客时,女士着裙,颜色自定。男士着深色西装,白色或红色衬衫,高档领带、黑色皮鞋。妇女若不戴耳环会被视为没有穿衣服而被嘲笑。
英国人穿衣模式受世界推崇。讲究衣着,节俭。现较流行便装夹克、牛仔服。在英国着装不打带条领带,正式场合不穿凉鞋、浅色皮鞋。
在有的国家的私宅进晚餐,有的可穿着短袖外套、裙子或礼服。
庙宇为神圣地,进庙宇或清真寺,不能穿着短裤、无袖服、背心或裸露的衣服。进入任何神圣的地方,一定要脱鞋。在印尼巴厘岛,进入寺庙,腰间须束腰带。 进入基督教、天主教的教堂,不能穿拖鞋。
瑞士人认为,青春本身就是美的,不需穿红戴绿,不化妆。 大多国家除正式场合外,平时只要穿便服即可。
日本人在节庆日和某些重要场合爱穿传统服装——和服,配以木屐。 (五)礼品礼仪
许多国家不要求送礼,如新加坡,去任何地方没必要带礼物„„有的可送可不送。
有的国家接受礼物, 无重礼习惯,一般为价廉的、象征性的、有本国特色的礼物,公司纪念品也可,但他们却在乎礼品的包装。
例如,英国人、德国人不习惯送重礼,多为价廉、有纪念意义的物品, 以表慰问、祝贺或感谢。 德国遇朋友乔迁或新婚,可事先与受礼者谈需要的礼物。友人把自己所需日用品列清单,送礼朋友在此单上划自己送的东西,既使新婚夫妇得到实惠,馈赠者也高兴。
到瑞士商人家做客,通常送的礼物是鲜花,但不可送红玫瑰,因他们认为其是浪漫的象征。 拜访印尼商人要带礼物,收下礼物即意味着承担了某种责任。他们一般喜欢水果、化妆品等, 青年喜欢大学的T恤衫或有大学标志的笔记本。 对待礼品的不同习惯:
有的国家及地区收礼及送礼不能当面打开,只能表示十分感谢。如韩国、泰国、日本、印尼、中国香港地区等亚洲国家和地区。
要当面打开表示喜爱和感谢的国家主要为欧美国家,如法国、瑞士、巴西、加拿大、美国等。 (六)作客礼仪 1.通常做客礼仪
(1)对主人的家人都应问候,尤其是对夫人(或丈夫)和子女。 (2)尊重对方稳私、女士优先。 (3)不应表露不悦的表情。
(4)离开时,礼貌告辞,表示感谢。但寒暄、答谢要适可而止。
(5)不必过谦。在国际交往中,涉及自我评价时,不必自我贬低,过分谦虚客套。有问必答。不懂其意,不妨直问。不可不懂装懂,含糊其词。
(6)整洁。服饰容貌整洁,烫熨平整;发须不过长,剪净鼻毛;无体味。举止端庄、和蔼。
法国人乐于显示烹调技术,应对每道菜表示赞赏。吃完饭后,等女主人先起身离席后,客人方可离座。应礼貌表示永远记住女主人的好客和烹饪技术。
客人与主人告别时,除说再见外,还需很礼貌地感谢主人的盛情邀请和款待。
韩国席间敬酒,右手拿瓶,左手托瓶底,鞠躬致祝辞后倒酒,一连三杯。自己酒杯低举, 用杯子边沿碰对方杯身,敬完酒后再鞠躬,才能离开。
马来西亚人用糕点、茶、咖啡和冰水待客。客人必须吃一点,以示领受主人的热情和善意。如不吃不喝,则认为是对主人的不尊敬。
日本重视礼仪修养,谦恭有礼。
日本人初次见面不谈工作,只相互引见,自我介绍,互赠名片, 鞠躬礼问候。他们的等级观念很重。 正式宴会中,有急事只悄然离去不正式告别,他们认为做正式告别可能干扰气氛,是对其他宾客的不礼貌行为。
到日本人家作客,到门厅摘帽和手套、脱鞋。重视赠送礼物,礼物不必贵重,如送女主人一束花,点心或糖果。访问主人家,窥视主人的厨房是不礼貌的行为。
饮酒是日本的重要礼仪,客人在主人为其斟酒后,要马上接过酒瓶给主人斟酒,相互斟酒表示主客之间的平等与友谊。
家中宴请时,女主人不露面。
商界人士不携带夫人出席宴会。不互相敬烟。
日本人没有请同事到家中交往的习惯。他们从不把工作带回家。妻子以不参与丈夫事业为美德。 在印尼,被主人邀请到家里做客吃饭,客人在开饭或喝酒之前要等候主人的邀请,吃饭时不要多说话,用餐完毕在盘子里留点食物。作为客人,不应对食物提出特别要求,不要提要盐等要求。 印尼商人喜欢宴请,作为客人,在回国前应以同等标准回请一次。
参加瑞典人的宴请活动,按排定座次入席,要帮助邻座的女伴入座。用餐时不要发出响声。等主人、年长者或级别高的人向你敬酒后,你才能向他们敬酒。
沐浴礼是巴西印第安人接待客人时的特殊礼仪,请客人到河里洗澡的次数越多,越表示主人的热情。 在美国人家里作客就餐,如对西餐礼节不熟悉可照女主人动作做。做客时间不宜太长,但饭后不应立即告辞,应和主人攀谈一会儿,再道谢离去。
若夫妇同去,应由妻子先起立告辞。较正式的宴会上,等年长位高或重要女宾先告辞后,自己才告辞。有事需先走,应向主人请求原谅后再离去。
到澳大利亚朋友家吃饭,如双方很熟悉、随便,穿着可随意,否则必须讲究衣着。次日,给主人电话或明信片,表达谢意和欣赏。
参加聚会:比约定时间迟10分钟按时赴会。不带其他未邀请的朋友。提前几天告诉主人不能吃的东西。赴会时带小礼品。在餐馆里请吃饭的,客人不带礼品也无妨。 二、生活习俗礼仪与禁忌 (一)法国
法国人重视社交活动。交谈时讲法语,会使他们热情有加。不喜欢懂法语却不用于交谈的人。极重礼仪。 法国人是著名的自由主义者。喜标新立异,宽容轻松,反对外来干预。
法国售货员为顾客拿送商品、付款、找钱都应互致谢意。当别人夸奖你衣服漂亮或你很能干时,应高兴地说:“谢谢您的夸奖”等。
“对不起”、“请原谅”等歉意用语使用广范,在与客人交谈时,如有事须暂离开、接电话等,应向对方道歉并说明情况。 (二)德国
在德国事事皆有法律规范。德国人讲究信誉、讲究办事效率,十分珍惜时间,要求严格。群体意识极强。 德国人非常自尊,极重传统。乐于助人,重视感情。双方成了朋友后,不易反目或分手。他们重视礼节、称呼,不送重礼等。 (三)中东国家
中东地区的人们普遍信奉伊斯兰教,有其独特的宗教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在谈吐和举止上要注意,不要触犯他们的宗教禁忌。 (四)瑞士
瑞士人不喜欢随意触碰他人身体,一旦碰到,马上说对不起。不仅有礼让妇女和老者的习惯,彼此是男性的,也给有急事人的让路。喜安静,房内行走尽可能避免大响声。 (五)新加坡
新加坡的法律规定在电梯间、公共交通工具上、影院内、政府办公大楼内等地严禁吸烟,违者罚款500新元。
(六)墨西哥
墨西哥人不喜欢外人用手势来比划小孩的身高。认为这手势只适用于动物高矮,在人身上,有侮辱之意。 在墨西哥市区,男女不并排在街上走。习俗是男子跟随在妻子后面。并且在舞会上通常只能女人邀请男人,而不能相反。
(七)美国
美国人一般不拘泥于礼仪。做事讲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喜主动招呼人。爱护妇女。 美国人争强好胜,自尊心强,与人交往时,也指手画脚。
出门用餐各付各账。不时兴向人借钱。借钱应上银行,认为向个人借钱是索要的意思。 (八)英国
英国被视为严肃而有绅士风度的国家。英国人谨慎、保守,讲究含蓄和距离;性格内向,不拘言笑。与之交上朋友后,会十分友善。
英国人非常注重礼节、风度和个人修养。注重衣着,极爱以貌取人。喜欢别人称呼他们的荣誉头衔。 英国人十分注意节省衣着方面的开销。
英国人下班、吃饭不谈工作,不劝酒。谈话时保持一米左右的距离。 如有人打喷嚏,旁人就会说上帝保佑你,以示吉祥。
英国老人讲究独立,不喜欢别人称自己老,走路时不必搀扶他们。 (九)埃及
埃及人多吸烟,主人无此习惯的,也不阻止。应谈多数阿拉伯人感兴趣的话题。男士一般场合穿衣随便,但不要穿短裤。
在埃及期间尽量不要喝酒(伊斯兰教禁止喝酒)。主人招待的茶水要喝,按照埃及习惯,只有喝了他们的茶,你下次才会再来。
(十)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人乘出租车时,总习惯与司机并排而坐,即使他们是夫妇同时乘车,通常也要由丈夫坐在前面,妻子独自在后排。他们认为这样才是对司机的尊重。
澳大利亚有“女士优先”的良好社会风气,对妇女极为尊重。 第五节 禁忌习俗 一、禁忌动作
在马来西亚、印尼、印度、阿拉伯等国家,不可随便用食指指人,这是不礼貌行为。除了教师和宗教人士之外,忌讳摸头,他们认为这是对人的侵犯和侮辱。
不可随意触摸马来人的背部。背部被人触摸,意味着噩运来临。 在碰触一个人肩膀时,要两肩同时碰触。
与东南亚国家的人交谈,坐下忌讳双腿分开,不翘“二郎腿”。若无意中把脚尖或鞋底朝向对方,极不礼貌。若要翘腿,应一腿膝盖压着另一腿膝盖,两脚平放地板上。
韩国影剧院演出前奏国歌时,观众须起立。逢年过节见面时,不说不吉利的话,不生气、吵架。正月头三天不倒垃圾、扫地,更不杀鸡宰猪。 忌到别人家剪指甲(两家死后结冤)。吃饭忌戴帽子(终身受穷)。任何人绝不能把双腿伸直或叉开,这被认为是不懂礼貌或侮辱人的。
在印尼,在其他场合叫人,应将掌心向下伸出并拢手指作内屈动作。印尼人不喜欢当面打呵欠,如果难以控制,应用右手将嘴捂上。
在同别人说话时,将手放在臀部被认为是对别人的不尊重或不礼貌。他们反感嘲笑别人的错误,也不能模仿任何人的动作,否则会伤害感情。
在新加坡,用食指指人,用拳头打在另一只掌心上,或紧握拳头,将拇指插入食指和中指间,是极端无礼的动作。双手不随便叉腰,这表示生气。
匈牙利人不用手指别人的脸部,这是不礼貌的。避免做出伸懒腰等不礼貌动作。
意大利人的商业准则是买卖双方处于平等地位——互相尊重。
喜爱儿童。在饭店里用餐,见到孩子跑动调皮时,别生气,否则当地人会对你的行为非常反感。 欧美人忌讳四人交叉握手、谈话;英国人忌在屋里撑伞,从梯子下面走过,等等。 二、禁忌的饮食及动物
伊斯兰教徒忌食猪肉,不吃带骨、带汁的菜肴及鱼肚等。 印尼人忌讳老鼠和乌龟。
印度教徒视牛为圣牛,不吃牛肉,但喝牛奶。
法国人反感的动物为仙鹤、孔雀、大象;美国人忌蝙蝠;英国人忌人像、大象、孔雀、猫头鹰等图案;瑞士人忌饰有猫头鹰图案的物品。
加拿大妇女在饮食上,忌吃虾酱、鱼露、腐乳和臭豆腐等有怪味、腥味和辣味的食物,忌食动物内脏和脚爪。
三、禁忌色彩
马来西亚忌用白色、黄色(意味着死亡),一般不穿黄色的衣服。单独使用黑色被认为是消极的。
日本人不喜欢紫色,认为这是悲伤的色调;最忌讳绿色,认为是不祥之色。包装纸禁用暗灰、黑白等色。
欧美多国、新加坡等忌黑色(厄运之色),紫色也不受欢迎。 德国、泰国:忌红色类色彩。
法国:忌墨绿色; 日本: 最忌绿色。 瑞典:忌黄色、蓝色。
南美:忌浅色;巴西:忌棕黄色。 乌拉圭:忌青色。
中国香港地区:忌白、黑、灰色;探病忌白色、红色包装。 四、禁忌花卉
日本:忌荷花(丧花)。探望病人时忌山茶花及淡黄色、白色的花。菊花为皇室专用花卉,不愿接受菊花或菊花图案的礼物。
法国:忌黄花、菊花、红玫瑰。 西班牙:忌大丽花和菊花。
加拿大:忌白色的百合花(只在葬礼上使用)。 五、禁忌数字
在欧美,普遍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基督教、天主教的国家都忌讳13。 给法国妇女送花,宜单数,数目上避1、13。
俄罗斯人忌讳13,而喜欢7,认为7象征幸福和成功。送礼亦喜欢用单数,认为双数不吉利。 西班牙人每月的13日一般不送花,也不送13支。
意大利人、匈牙利人忌13和星期五,尤其是举行宴会时,不能设13个座位。更不许有13个人同桌。 加拿大人很忌讳13这个数。宴会上一般都是双数席次。
英国人认为不吉利的数,尤以13日与星期五相遇更忌讳,许多人宁愿待在家里不出门。还忌用一根火柴连续点3支香烟。
马来西亚禁忌0、4、13等。
新加坡人认为4、6、7、13、37和69是消极的数字,他们最讨厌7,尽量避免。 日本:忌讳3人“合影”,认为中间的人被左右夹着,预兆不幸。 日本人送礼送成双成对的礼物,如一对笔、两瓶酒等,但送新婚夫妇红包时,忌讳送2万日元和2的倍数,民间认为“2” 这个数字容易导致夫妻感情破裂,一般送3万、5万或7万日元。 (六)禁忌语言
日本忌讳:(1)“四”和“九”,“死”和“苦”同音;“42”的发音是死的动词形,医院一般没有4和42的房间和病床,用户电话也忌“42”。
(2)在婚礼等喜庆场合忌说去、归、返、离、破、薄、冷、浅、灭及重复、再次、破损、断绝等不吉和有凶兆的语言。
(3)商店开业和新店落成,忌说烟火、倒闭、崩溃、倾斜、流失、衰败及与火相联系的语言。
(4)交谈忌谈别人的生理缺陷,如称残疾人为身体障碍者,盲人为眼睛不自由者,聋子为耳朵不自由者等。 在韩国人面前,切勿提“朝鲜”二字,不要把“汉城”说成“京城”。 中国香港地区春节期间不用“新年快乐”,因易念成“快落”,不吉利。 在泰国,购买佛饰不能说“买”,只能说 “求租”。 马来西亚人等对婴儿不使用“胖”这个字眼。 (七)其他禁忌
在日本,寄慰问信忌用双层信封,双层被认为是祸不单行,寄给恋人的信件邮票不能倒贴,否则意味着绝交。
日本人忌讳在用餐过程中整理自己的衣服或抚摸、整理头发,认为是不卫生和不礼貌的举止;使用筷子时忌把筷子放在碗碟上面。
在新加坡:新年期间不扫地,不洗头(好运会被扫洗掉);不要打破东西,尤其不要打破镜子;用餐时不要把筷子放在碗或装菜盘子上,不用时,放在托架、酱油碟或放骨片盘子上。 在泰国, 在清真寺内,男人要戴帽,女士穿长裤或长裙,头发用领巾包扎。 在泰国,当你进入别人住所时,不要踩在门槛上。 在印尼,进行裸体太阳浴是非法的。
印尼人不在街道上或走路时吃东西(不礼貌),与别人谈话或进别人家都要摘下太阳镜。
瑞典对酒后开车的罚款很重。瑞典严格禁酒,在家饮酒也需持特许证到指定地方购买,并交纳税款。 瑞士人有爱整洁的良好风尚,到处都设有垃圾筒、果皮箱,人们从不随地乱扔果皮。他们不在阳台上晒衣服, 认为这会影响市容。
加拿大人在家吃饭时,不说悲伤的事,不谈与死亡及性生活有关的事。在家里不能呼唤死神,不能讲事故类的事。
平时,尽量不把盐弄撒了,不把玻璃物品打碎了,他们认为这样可能出现不吉利的事。加拿大妇女有美
容化妆的习惯,不愿接受擦脸香巾。
在美国人家中做客时,不可随意观看主人桌上的字纸或翻阅文件,不要抚弄室内的古董珍玩,更不要询问室内用具的价格。
墨西哥人认为在公共场所,男子穿短裤、妇女穿长裤都是不适宜的。忌讳不熟悉的男女之间互相亲吻。 美国人随和友善,幽默实际,但涉及生意时说话必须慎重,他会认为你的话是算数的。美国人注重隐私。 在美国,为避不必要的麻烦,男子不给妇女送香水、衣物、化妆品等。 德国人忌在公共场合窃窃私语。
在拉美不赠送与刀剑有关的礼品。 巴西人忌讳把手帕当礼品。
新西兰人在国内忌讳男女同场活动。看戏、看电影,也男女分场。视当众剔牙、咀嚼口香糖、闲聊、吃东西、喝水、抓头皮、紧裤带等为不文明的失礼举止。
埃及从普通宴请到国宴均无酒,只上饮料和矿泉水。男人不能与戴面纱的女子搭话。初中到高中男女分开上课。男士不穿短裤。
印尼人特别注重送名片。初次相识,客人就应把自己的名片送给主人,否则将会受到主人长时间的冷遇。 荷兰人在相互交往中,特别忌讳别人对他们拍照。在交谈时,不喜欢交叉式谈话,不喜欢交叉着握手,认为这是不吉利的行为。
保加利亚、尼泊尔等国,摇头表示赞同,点头表示不同意。 德国人跺脚表示叫好。
在欧美国家,在大庭广众下,节哀是知礼,丧礼不应大哭大号。 印度的丧礼不捶胸顿脚、号啕大哭,否则视为失礼。 (八)禁忌谈论话题 新加坡:忌谈政治、种族摩擦、宗教是非和配偶情况等,忌讳“恭喜发财”,将“财”理解为“不义之财”,说“恭喜发财”被认为是对别人的侮辱和嘲骂。
泰国:避免敏感问题,包括毒品走私、地区政治、对国王或王后的任何消极议论。 与印尼人交谈避开政治、宗教等话题。 德国忌涉及纳粹、宗教、党派之争。
荷兰不愿谈论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物价等问题。
瑞典人忌讳陌生人询问他们的政治倾向和年龄。
在英国,忌讳谈论男人的工资、女人的年龄、住址,以及政治倾向等。
新西兰人不干涉别人的事务,绝不说他人的坏话。对朋友的政治立场、宗教信仰等不闻不问,私人事务避免触及,不愿谈论有关种族方面的问题。 法国人极重隐私,不谈个人问题。
加拿大人不喜欢外来人过分地把他们的国家和美国进行比较。
巴西人一般不向别人打听财产、工资等情况。一般不问25岁以上女性的年龄和婚姻状况。一般不主动提出一些令人不快的事,以免引起反感。 第六节 世界各国的“小费”
在西方国家,给服务行业的人员付小费已成习惯,十分盛行。小费已成为服务员的重要收入来源。 付适当小费可提高舒适程度。一般地,如果账单上已列出了15%的服务费,就不用再付小费。
在罗马尼亚的旅馆、餐厅结账时,包含10%的服务费在账单中,可不必另付小费。坐出租车时,要加10%左右的小费。
在瑞典坐出租车、电车时,如携带行车,需另缴行李费,行李费根据行李的大小有区别,出租车小费是10%~15%。
西班牙人尽管在很多地方已加收服务费,但顾客往往在被服务后留下一些小费作为酬谢。 在英国坐出租车,一般按10%左右付小费,将小费列入服务费账单的饭店不必另付小费。 在主人家中做客数日,视情况付给提供服务的佣人一些小费。
在美国,当你得到别人的服务时,就应付给小费。如果服务特别周到,还要多付。
在美国坐船、乘火车要付小费,但长途汽车和飞机不付;对车站、码头上的搬运工付小费,但存取行李时不付小费;在旅馆中对帮提行李、打扫房间的服务员付小费,但对柜台上的服务员不付小费。
在餐馆中对上菜上饭的服务员付小费,但对领班不付;乘车时,对出租汽车司机付小费,但公共汽车司机则不付;对理发师和美容师付小费,但对售货员和自助洗衣店里的服务员则不付。
在高级旅馆,每天付清洁女工2美元;实行划一收费的机场、火车站和公共汽车站,每拿一件行李,须付35美分;妇女上理发店,分别要对洗头、剪发和烫发人员付小费。出租汽车司机索要小费更厉害,如果车费不到1.5美元,可付25美分,否则就还要多付。 在亚洲许多国家,没有给小费的传统。
澳大利亚服务性行业既不主动收小费,也不鼓励客人付小费。对小费,旅客可付也可不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