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学习江泽民关于创新意识的论述

2021-09-08 来源:步旅网
  ○张全新 林辉基

学习江泽民关于创新意识的论述

  江泽民同志极为重视并反复倡导创新意识。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在一系列重要报告、讲话和批示中都在突出强调和论述这个问题。全面深入地学习这些重要论述之后,就会体会到,江泽民同志关于创新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论思考,形成了关于创新理论的新的建树。认真学习和理解这些论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从整体上关系着中国的跨世纪发展和腾飞。

一、“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使人们能够立足于21世纪发展而充分看到树立创新意识的重要战略意义,江泽民在政协九届一次会议期间同科技界委员座谈时深刻指出:“世纪之交,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他对这一趋势归纳了几个重要特点:“一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革命来势迅猛,高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二是经济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国际间科技、经济的交流合作不断扩大,产业技术升级加快,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科技、经济越来越趋于全球化;三是科技革命创造了新的技术经济体系,产生了新的生产管理和组织形式,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四是各国更加重视科技人才,教育的基础作用愈益突出。”这样,江泽民要求大家应特别关注当今世界正在兴起的“知识经济”。正如他在会见两院部分院士时进一步强调的,“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他概括说,“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为此,江泽民突出讲到,“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

由此可见,跨世纪中国必须宏扬创新精神,建立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这不仅愈显重要,而且非常迫

切。

正基于此,江泽民在今年2月4日就中国科学院《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报告作出批示写道:“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东南亚的金融风波使传统产业的发展会有所减慢,但对产业结构调整则提供了机遇。科学院提了一些设想,又有一支队伍,我认为可以支持他们搞些试点,先走一步。真正搞出我们自己的创新体系。”体现着这些精神,我国特别抓了《技术创新工程》、《211工程》、《知识创新工程》。在这三大工程的实施和运作当中,我国的科技创新体系正在形成和完善,并将跃上一个新的水平。

不仅如此,全国一些省市也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机遇,顺应潮流乘势而上。例如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针对山东的实际,根据“知识经济正在兴起”“知识经济离我们又远又不远”的情况,近期特别提出应本着“注意知识创新与管理创新的结合;注意从山东实际出发,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制定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要求,使山东在迎接知识经济的大势中,取得主动。

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5月26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讲话和后来多次谈话中提出的这一论断,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江泽民同志对于创新,从意识、理论和实践,从精神、能力和体系的总和上界定为整个国家发展的动力,这本身就是一个创见。我们知道,创新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古已有之,能够通过有意识的行为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从而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是人类区别于

《发展论坛》1998年第8期

13

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一点更为突出,特别是当今时代,创新的意义更是得到空前体现,它已经从根本上和总体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把创新看作为“不竭的动力”,这就使创新成为在时空上的全方位整体化概念。创新,不仅是理论上的,而且是实践上的。对于作为主体的人而言,不仅是思维上的,而且是行为上的。从社会结构上讲,它不仅要体现于经济和科技,而且要体现于政治、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等。社会生活的各项事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一个创新问题。作为“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乃是各方面创新所形成的合力。正如江泽民强调指出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都要靠不断创新”。就国家综合实力而言,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比较和竞争,在知识经济的新时代,说到底又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竞争。

总之,新时代、新世纪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为特色,必定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的世纪,整个社会面临着全面的创新。创新的时代,需要有全面创新的理论,需要有充满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具备创新能力的新人。也只有用创新理论武装全社会,培养和造就层出不穷的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群体,创造出新事物新业绩,才能创造出新世纪新时代。

同时,江泽民的创新理论还对民族精神的灵魂问题作出了新的概括。他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这从广义上讲适用于全世界一切民族,而对我们中华民族来说则更有直接的促人觉醒的意义。

江泽民同志就此是这样讲的:“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也是富于创新精神的民族,现在我们更要十分重视创新。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回顾历史,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大道上曾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但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后,中国落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而在世界文明发展中显得落后了。三座大山压抑了中华民族的创造性,压抑了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奠定了基础,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为振兴中华铺设了走向新的辉煌的大道。

既然我们的民族曾经创造了,而且至今仍在创造着举世闻名的人类文明成果,中华文明的内含极其丰富深刻,作为民族精神也素以博大精深著称于世;那么,如何发掘和概括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流和本质,特

别是其最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精华,在面向新世纪,整个世界都在期盼着中国能够作出更大贡献的重要历史关头,尤显重要和迫切。体会江泽民关于“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的论述,可以作出这样的新结论: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创新精神,中华民族才能永远不败地自立于世界文明之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时代,在走向新世纪的今天,应当更加自觉地突出和发展这种民族精神的主流和本质,按照新的时代需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其科学价值。在走向新世纪的中国,这的确具有灵魂的意义。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使中国进一步从封闭的思维定势中走出来,走向了世界。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是我们必须认真吸取的。为此,江泽民明确提出,作为“发展中国家,应当更加重视运用最新技术成果,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江泽民还曾针对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阐述了这样的思想:为了加快我国的自身发展,必须充分吸取和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但是,一定要“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先进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跟不上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他郑重地提醒大家,“没有科学创新,总是步人后尘,经济就只能永远受制于人,更不可能缩短差距。”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创新这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才能使国家兴旺发达有不竭的动力。

关于“灵魂”和“动力”的论断,在江泽民创新理论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和现实针对性。因为民族的进步和国家的兴旺从根本上讲靠的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和集体奋斗,靠的是正确的理论路线的指导,靠的是党政各级组织的坚强有力。而把这三条综合起来统一起来,归根到底总要落实到人。正如江泽民所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知识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关键在人才,必须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年轻人才脱颖而出”,“大量培养年轻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在讲到人才时,江泽民还特别强调了青年人的创造性问题。在自然科学方面,他列举了哥白尼、牛顿、莱布尼兹、达尔文、爱迪生、贝尔、居里夫人、爱因斯坦、李政道和杨振宁等;在社会科学方面,他列举了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邓小平等,还列举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文人学士,如贾谊、王勃等。他指出,“我所以列举这些事例,无非是要说明一个基本道理,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都要靠不断创新,而创新就要靠人才,特别要靠年轻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新陈代谢,不舍昼夜”。然而人才的培养,不管是领导人

14

《发展论坛》1998年第8期

才,还是科技人才,或是其他领域的优秀人才,面对知识经济的新世纪的到来,靠的是什么呢?当然条件和保证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作为灵魂的东西,则是创新意识。因为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于民族骨干的灵魂,体现于对民族和国家的兴旺发达起积极推动作用的优秀人才的灵魂。没有创新意识,也就不会有跨世纪的新一代领导人才、科技人才,不会有担负民族振兴历史重任的英才群体的涌现。各行各业、各个方面的人才,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才有可能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认识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创出新业绩。新的时代需要有崭新的高素质的人才。人的素质,本来就是一个综合的全方位的复杂组合。所谓人才,正是人的综合素质诸如政治、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全面优化有机统一的产物。就人才的素质构成而言,传统上并没把创新意识作为一个独立成份而存在,但是它却渗透和贯穿于人才素质总体结构的各个方面。也就是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对其素质基本构成的每一方面的考察和评估,都涉及到一个有无创新意识的问题。高素质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而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在以知识创新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高度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无疑是鉴别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正因为如此,江泽民的创新理论成为我党培养新一代干部队伍和英才群体的重要指针,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华民族跨世纪的人才工程的灵魂。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时代,必将是知识不断创新、新事物新业绩不断涌现的时代”。

创新意识,从根本上讲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和已有之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曾从一个高度综合的意义上将其事业和学说概括为: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因此可以说,创新的根本诠释和最高境界就是“创造新世界”。马克思恩格斯毕生都在进行创新思维,都在从事创新事业。他们对每一个具体领域的一切新创造、新发明都发自内心的欣喜,都给予高度评价。他们的后继者列宁和毛泽东也是如此。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事业结合新的实践和历史需要予以新发展,就是极为宏大的创新。作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是一个充满创新精神的伟人。他开启的时代是一个创新时代,他的改革开放理论是洋溢创新精神的理论。他一直都在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多作贡献。”江泽民作为邓小平理论和事业的继承者和中华民族在新世纪全面振兴的开创者和领导者,由他最近一系列谈话可以看出,他的

创新理论是同前辈的创新意识一脉相承的;他在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推进到一个新高度、新境界。可以这样讲,没有创新意识,就没有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的毛泽东思想;没有创新意识,就没有突出以改革求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没有创新意识,就没有江泽民和以他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上述二者的高度综合,特别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坚持、运用、丰富和发展,就不会形成江泽民关于以科学促振兴的理论新贡献和新特色。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创造性地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个崭新的科学概念,使党的指导思想得到新发展。他在系统阐发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同时,明确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是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发展邓小平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真正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就要在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性要求。

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前无古人的宏伟事业,每前进一步都需要创新精神。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在关键时期,面临着大量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这就更加需要创新精神。具体说来就是要以大无畏的创新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新形势下,无论从战略上还是战术上讲,创新精神都愈显重要,而且必须一以贯之。江泽民的创新理论作为一种锐利的思想武器,已经发挥了巨大威力,而且必将产生更加辉煌的成果。

综上所述,江泽民关于创新意识的论述内容深刻,具有全局意义和战略意义,是对邓小平理论的新贡献。我们应当从中华民族跨世纪发展的历史高度上对它的科学价值和历史意义进行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使之真正成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振兴的不竭动力。□

《发展论坛》1998年第8期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