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长吴淑勤
《科学养鱼》编辑部 【期刊名称】《科学养鱼》 【年(卷),期】2011(000)006 【总页数】3页(P1-3) 【作 者】《科学养鱼》编辑部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 文
1.目前,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药物对鱼病防治的使用上有越来越多的限制,疫苗早就被业界公认为水产养殖病害的最佳防控措施之一,请您就我国水产疫苗的使用现状向读者作一介绍。
吴:我国水产养殖在经过建国后,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的长足发展,优化了粮食生产结构,提供了高质量的食物蛋白,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我国水产养殖高速发展的同时,病害作为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在人们对水产品安全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采用各种化学药物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方式越来越多地受到了质疑。而水产疫苗能提高养殖动物机体对特异性疾病的抵抗力,且符合环境无污染、水产食品无药物残留的概念,
已成为当今世界水生动物疾病防控研究与开发的主流产品。因此,从“十五”、“十一五”开始,我国政府在水产动物免疫学及应用技术方面投入立项,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水产疫苗已逐步成为水产病害防控学的研究热门方向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20多家科研单位开展水产疫苗相关研究,涉及病原20多个种类,包括危害严重的草鱼呼肠孤病毒、虹彩病毒、嗜水气单胞菌、弧菌、链球菌、爱德华氏菌等,已有70多种疫苗产品,大部分完成了实验室疫苗构建和效果评价阶段。 我国在水产疫苗产业化方面较落后于国外,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就有了第一个商品化的水产疫苗。近二三十年来,美国、加拿大、挪威、日本等发达国家已有水产疫苗工业生产基地,并已在养殖生产上形成了规模化应用。挪威的例子很经典,从1994年以来,就以疫苗作为主要的防病手段,他们每产一吨鲑鳟鱼仅用抗生素不足1克。目前国外有100多个获法规许可生产、销售的水产疫苗产品。而我国作为世界水产养殖大国,到目前为止仅有4个疫苗产品获得国家新兽药证书,包括草鱼出血病活疫苗、草鱼出血病细胞灭活疫苗、鱼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灭活疫苗和牙鲆溶藻弧菌/鳗弧菌/迟缓爱德华氏菌病多联抗独特型抗体疫苗,其中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珠江所”)研制的草鱼出血病活疫苗(GCHV-892株)是唯一获得生产批准文号的产品。
显然,我国在水产疫苗的产业化进程上与国外相比有较大距离,但可喜的是经过近十多年来的努力,已研发储备了一大批疫苗产品,并正在向产业化方向努力推进。 2.您长期从事水产疫苗的研究工作,在您的带领下,珠江所在我国水产疫苗研究领域始终处于“领头羊”地位,尤其在草鱼出血病疫苗研究方面成果显著,请您谈谈珠江所在草鱼出血病疫苗方面的研发历程。
吴:珠江所对水产疫苗的研究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末。当时研制出了预防草鱼出血、烂鳃、赤皮、肠炎等病的组织浆灭活疫苗,开国内水产疫苗接种预防疾病之先河。该疫苗是采集病鱼组织制成的土法疫苗,在同源疫区使用效果好,但由于要
用发病鱼做病料,而病料的背景很难说清楚,因此从产品的角度来讲,它的质量是不可控的,不可能成为法规意义上的合格产品。
我们在证明土法疫苗有效果的基础上,启动了人工疫苗的研究,一干就是40多年,代表了我国水产疫苗研究的发展史。于上世纪80年代,通过草鱼吻端纤维细胞系培育和弱毒疫苗技术研究,构建出“草鱼出血病冻干细胞弱毒疫苗”;1991年开始开展工厂化工艺、质量标准等的研究;1993年进入疫苗田间试验; 2000年开始申请疫苗产品法规许可;2006年首次由农业部在广东、江西两地组织开展草鱼免疫防治示范工作……。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在2010年,草鱼出血病活疫苗(GCHV-892株)获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继之于2011年3月获得我国首个水产疫苗生产批准文号,这是我国首个水产疫苗生产批文,意味着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商品化水产疫苗的诞生。
该疫苗免疫原性强、免疫效果好、免疫保护期长(达15个月)、保存期长(冻干产品在-10℃保存,有效期18个月),在华南一些区域,包括广东、江西、广西、福建、湖南等地进行了验证性实验,对草鱼出血病保护率可以高达90%以上,发病损失减少20%~40%。因为是活疫苗,必须要通过大量深入研究来证明它的安全性,对于新兽药注册管理来说,产品安全存在置疑是一票否决的。在申报新兽药证书的历程上为回答一个个“安全问题”,不断开展探究实验,有的实验一做就是2~3年或更长时间;在此过程中不断延展出水产动物免疫基础问题,反映了我国水产疫苗在那个时期逐步被关注和逐渐被加深理解,也反映了我国水产疫苗的发展由萌发期向快速成长期过渡。
疫苗要成为法规上许可的产品,需要GMP生产条件。尤其是近10多年来,我国已储备了一大批实验室水产疫苗产品,由于没有一个专门生产水产疫苗的厂家,大部分水产疫苗都只进行到了实验室阶段就宣告结束,大大制约了水产疫苗的中试转化。为此,1999年我们开始思考筹划水产疫苗GMP中试基地建设,2003年获
得立项,并以“广州普麟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作为疫苗基地运作单位,在2007年12月,共有四条生产线通过农业部兽药GMP专家认证,成为我国第一个水产疫苗中试和生产基地。该基地可满足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水产疫苗的研究及中试需要,这是我国水产疫苗走向产业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草鱼出血病活疫苗(GCHV-892株)产品顺利取得我国首个水产疫苗生产批准文号的重要保障条件。 珠江所执着地在中国水产疫苗的发展进程上不断前行,从“十五”到“十一五”以来,以珠江所为牵头单位,先后主持了国家“863”计划、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重大项目,与全国相关水产疫苗研究机构近20家建立了紧密的合作研究关系,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取得了一批创新性成果,研发出一批实验室疫苗产品、中试疫苗产品,包括草鱼出血病区域分型株疫苗,海、淡水养殖鱼类重大疫病病原虹彩病毒、嗜水气单胞菌、弧菌(哈维氏弧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创伤弧菌、鳗弧菌)、柱状曲桡杆菌、爱德华氏菌等疫苗,将为未来中国3~5年、5~10年水产疫苗产业化的一个个新的台阶向前推进做好储备。珠江所新一代团队成员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中茁壮成长,2009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授予珠江所水产免疫研究队伍“优秀创新团队”称号,这是对我们的最大肯定与鼓励。珠江所将一如既往,积极努力,以项目为纽带、GMP疫苗生产基地为共享平台,与全国相关单位在发展水产疫苗的道路上携手共进,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病害防控发挥技术支撑作用。 3.免疫接种可以预防鱼病的发生,请问与药物预防相比其具有哪些优势,是否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吴:疫苗的优点在于它的针对性明确和预防性强,能特异性地作用于某病原,充分发挥动物机体获得性的免疫保护机制;在发病季节前接种疫苗,机体可产生特异免疫记忆,在受到病原侵袭时快速防御,使机体免于特定病原感染,从而达到预防某个疫病的效果。水产疫苗适用于鱼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等具有特异免疫机制的脊椎动物。据统计,我国鱼类、爬行类、两栖类等养殖品种的病害种类占水产养殖动物
病害种类总数的80%左右,各类型病害比例中病毒、细菌和寄生虫亦占80%以上,表明水产疫苗作用范围广,在水产病害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疫苗是针对特定的病原发挥作用,而水产养殖动物疾病发生的因素很多,涵盖了宿主、病原、环境等单因子及其相互关联的多因子,不是孤立的单一因素发生作用,而是外界条件、机体内在抵抗力与病原的动态平衡,它们是辩证的统一体,共同发生作用。因此要解决疫病问题,除了疫苗,还应考虑投入其他预防技术和产品,如通过免疫调节剂以提高抗病力,通过环境改良剂调节养殖过程中有害物质积累带来的生态平衡变化。从更宏观来看,解决病害是一个综合问题,还需延伸到抗病良种、适宜养殖模式、高效饲料等,即健康养殖技术体系的范畴。
4.目前草鱼出血病活疫苗已获得农业部一类新兽药证书且已取得生产批准文号,这意味着疫苗的生产推广已合法化,接下来在扩大应用方面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吴:疫苗产品完成法规核准后,接下来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应用到养殖生产,我认为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足够的疫苗产量供给。就目前已建成的水产疫苗GMP生产基地的生产能力,我们做过测算,大概能满足全国现有草鱼苗种10%的免疫量。随着使用面的拓宽,需要扩大生产规模,可以吸引有志向、有能力的企业发展水产疫苗业,国际上多以跨国公司在经营水产疫苗,并以年20%的增长率快速发展。稍远点看,可通过产、学、研的资源整合优势和政府引导,促进培育中国水产疫苗专业的领军企业。
第二是要让养殖者愿意用疫苗、懂得用疫苗。可以在全国各地草鱼主产区设立代表性的疫苗应用示范点,让养殖者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病害少了,成活率高了,养殖效益好了,养殖者自然就接受了。同时要与全国各级水产推广部门、企业技术服务队伍等联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疫苗技术培训和指导,加强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
第三是保障疫苗在各区域高效、可持续利用。我国地域跨度大,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气候、地质、水源特征以及不同的种源、饲料源等养殖资源条件和市场调控路径等,最终会反映在养殖习惯、养殖模式上,因此对疫病来说,是病原结构、发病条件等的差异。我们已发现草鱼出血病病原在部分区域存在变异株型,这需要做好流行病学跟踪调查,了解我国各个区域的第一手病害信息,有的放矢,制定适合于区域流行背景情况的疫苗免疫参数方案,才能确保疫苗的高效使用。同时,为满足不同株型或多价疫苗的需求,及时开展研发储备工作。
第四是水产疫苗的产业化应用需要政策引导。到目前为止,我国水产养殖病害的控制仍处于滞后状态,养殖者缺乏“防病”理念。在水产疫苗的产业化应用进程中,需要政府通过如疫苗补贴制度、苗种免疫制度、重大疫病强制免疫制度等策略加以促进。可以结合将要实施的产地检疫制度,通过草鱼免疫有条件处置异地迁移,以满足养殖生产的各种实际需求。看未来,还可以尝试发展草鱼免疫无病毒流行场、区等,近年来国际上正在兴起动物无规定病区建设。 5.最后,请您谈谈我国水产疫苗今后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吴:从产业背景来看,我国水产养殖正处于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阶段,需要对整个产业做结构性调整。在逐步走向集约化养殖的今天,养殖单元的组织化程度低、养殖模式和匹配系统技术滞后,水产动物疾病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治疗性药物,而食品安全风险却持续受到关注。因此针对水产病害预防性技术的需求极为迫切,而疫苗正符合其发展方向,已成为国际上水产疫病防控的主流技术。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对水产疫苗的需求量大,其应用将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发展前景广阔。我预计,在未来的三到五年,我国水产疫苗产业化会上一个新台阶,未来的五到十年,将会是一个全新的局面。 未来水产疫苗的研发将会向着“高效、实用、低价、多样”方向发展。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如以基因组、蛋白质组为基础的高通量抗原筛选技术,以纳米材
料、生物胶囊等佐剂材料为路径的投递载体技术,还可以是微生物、食物链等活载体技术。构建的高效疫苗,不仅可以满足浸泡、口服等适合水生生物的施用途径,还可以结合特异与非特异的多功能需求。更多地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发展低成本、低能耗、易操作的水产疫苗制备技术。更多地关注我国不同养殖区域的资源、环境及养殖特点,发展多样性水产疫苗,包括针对多株型病原流行和多种病原并发、继发感染的多价、多联疫苗,针对区域差异化养殖模式的免疫“精准”参数体系。 未来水产疫苗技术的发展还有赖于免疫系统理论的突破,如水产动物特有的粘膜免疫机理,免疫系统发生规律、活疫苗及活载体在动物机体和水环境中的存活、消亡或无毒化规律,涉及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评价、免疫实验模式生物等基础,这些需要政府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投入。 结束语:
水产疫苗的开发研制是我国水产病害防控相对滞后走向“以防为主”、“风险管理”的过渡阶段的标志性技术。展望未来,随着草鱼出血病活疫苗(GCHV-892株)获得我国首个水产疫苗生产批准文号,将开启我国水产疫苗产业化的新篇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