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双手》教学设计

2022-04-03 来源:步旅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能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方法,自主阅读感悟通过一双手刻画出的人物形象及抒发的感情.

  3, 通过朗读,体会课文内容,用读启发学生的理解,从而加强自读自悟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启发质疑.

  1,板书课题,启发质疑:今天我们学习姜孟之的一篇散文《一双手》.一接触到课题,你会思考些什么问题

  2,教师将学生的质疑归类.

  (预设:1,文章介绍的是谁的一双手 2,这是一双怎样的手 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双手 )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初读课文,老师也积累了一些词语,我们一起来读读吧.(课件出示生字词)

  惺忪 素常 得逞 纹络 老茧 奖章

  2,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理清文章的脉络.

  握手→看手→说手→量手→赞手

  三,比较中品读,感悟

  小游戏:"握握手,摸摸手".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我们的手

  张迎善的手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重视了学生的自学,让他们在小组交流,讨论,进而理解手的特点,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把握了课文的中心.让他们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在无意中体会了文章的中心.]

  3,学生汇报,品读感悟.

  (1)量手,对比"天下第一号大手".

  (2)想象老干蘑,联系鼓皮,老茧谈感受.

  (3)课件展示一幅老松木的图片,通过图片的感知再引导学生,如果用我们的小手在这老松木上搓,会有什么感觉 让孩子切实地感受张迎善这双手真的很粗糙.

  (4)聚焦关键语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这双手的内涵.

  [设计意图:引入计算,关注数字,从价值的角度佩服这双手.]

  计算启情.

  好,我们一起来为张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树手往土里插――就算三次吧,一天栽一千棵,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 十天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 二十天呢 张迎善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这双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呀

  [设计意图:把数学的内容引进来,使学生在一次次计算的过程中,在得出的一串串数字的结论中,真正的感触到:这么多次呀,怪不得这双手会布满老茧,怪不得这双手会坚硬,粗糙得象鼓皮,像干蘑.从而体悟张迎善的勤劳,奉献,了不起等.]

  圈数促情

  课文中还有哪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把它圈出来,大声地说一说.

  [设计意图:课文中出现了33垧,44.5垧,1300立方米,3500层积立方米,这些生活中不常见的数字和单位,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一想,他们认识起来是有障碍的.为了让作者的生活,主人公张迎善的生活和学生的生活进行多层面地接触,这里通过联系他们天天见的教学楼,学校,使这些数字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有真实,立体的认识.]

  4,面对这样的一双手,再对比一下自己的那双手,你有些什么感受和想法 (师生合作读文,了解手的价值.)

  四,情感升华,拓展.

  (课件出示树木渐渐连成林场,又连成一山山森林的课件,在音乐的渲染下教师语言描述:大家看,就是这双神奇的手,栽下了一株株树木;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育成了一片片林场;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连起了一山山的森林.)

  作者说:看着这双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孩子们,看着这双手你看到了什么

  张迎善(或其他的劳动者),我想对你说……

  五,课后作业:为张迎善这双手建立档案.

  我来为"手"建立档案:

  主人: 身份:

  手感: 手的肤色:

  手指: 纹路:

  掌面: 手的别号:

  手的大小: 手指细节:

  手的价值:

  板书设计:

  一双手

  握手→看手→说手→量手→赞手

  丑陋→美好

  教学反思:

  上完课后,参与活动的青年教师们给予了我执教的这节课比较高的评价,让我越来越有信心在教学这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好的方面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抓主线,用图表的方式把教学问题简单化,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我想到了图表这个有效的教学手段,制作了一个能够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表格,"比较我们的手和张迎善的手"让学生在比较中能够深刻地理解到,他这双"丑陋"的手的背后是为我们创造出美好的生活而付出的代价,从而升华学生的情感,体会张迎善他的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怀.在实际的教学中,这个图表确实也帮了我不少的忙.学生的表格的提示下逐步地理解了张迎善这双手的特点以及这双手变成这样子的原因,突破了重难点,而且节约了很多时间. 如果像以前一样逐段讲解再归纳的教学方法,可能这一教学内容要花上好几课时才能完成,真正做到了有效的课堂.

  自主合作,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的机械的练习".因此,我在第三环节的教学中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填表,交流讨论张迎善这双手的特点,找出文中相应的语句进行说明.然后让学生推选代表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层层深入地指导学生品读相关的语句,从而理解这双手大, 硬,粗糙,神奇等的特点.

  以学定教,读写结合,落实课堂的实效.

  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课前布置预习,在预习中学生通过自学扫除障碍,了解课文内容,初读课文后,针对文章内容进一步质疑,并帮助学生梳理质疑,以此开放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质疑中明确学习的方向.(1)这是谁的"一双手" (2)张迎善是谁 (3)这双手什么样 (4)这双手为什么这样 课堂上,我紧紧围绕着这些问题组织教学,紧紧抓住文中描写"手"的外形,以及形成这双手的原因几段文字,让学生找出关于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借助看,比手的模型这种方式,让学生在静心回想中调动起对鼓皮,干蘑这些事物已有经验的体会,感受张迎善这双手的与众不同,引发学生的好奇之心,在探究原因的过程之中关注数字描写,在圈画,演算中思考,在师生,生生对话中升华,从而帮助学生将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一个看似普通实则不普通的林业工人―张迎善在学生的心目中立了起来.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地找到相关的语句.重点部分放在解决"这是一双手怎么样的手"以及"这双手为什么会这样",尤其在启发学生感知这双与众不同的大手时,我出示了手的模型——大手.学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能够结合课文内容谈出自己的感受.多媒体课件运用得比较到位,老松木,鼓皮,老干蘑的图片;一山山的森林使学生联想到了这绿色的金库的创造者就有张迎善,很多学生还联想到了看到了许多美好的事物,渗透了情感教育,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接着再让学生谈谈从这双手,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再动笔把心里想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这样,读,说,写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虽然有了比较好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在启发学生认识这双手的时候,语言应该更加富有感染力,每环节间的过渡语不够自然,读的方式也比较单一等.这些问题的提出,让我今后的教学更有进步的动力,我将会以简单,有效,有法的课堂为目标,迈着坚实的步子走下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