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知识点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题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这一最鲜明的政治立场。P12
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P13
三、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P14
四、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存在的方式(本原问题)p25
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
世界的存在方式,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观点。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五、列宁对物质概念的科学规定p26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以来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六、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四点)p27
一、坚持了物质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
1 / 8
限。
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利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七、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p30 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时间和科学学试验。
八、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重点内容,若简答则先答实践的定义)p32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的时间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九、矛盾的统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P38
矛盾同一属性又称统一性指矛盾双方互相依存、相互榕湖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指的是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事物之所以能够真话,是由
2 / 8
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具有向互贯通的关系。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矛盾统一体的破裂和新矛盾的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
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p38-p39
矛盾的普遍性: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的始终。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矛盾的特殊性: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张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收到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关系,即使客观的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十一、量变与质变
量变:事物在数量上、程度上的变化。质变:事物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 质变和量变是辨证统一的。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总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3 / 8
十二、意识的作用p49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十三、人们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p50 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事物的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十四、实践活动的定义p54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十五、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55 第一、时间按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得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接受实践检验的。
4 / 8
十六、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及其原因p60
“实践、认识、在实践、再认识”作为认识发展的总过程,表现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指人们的认识赴欧成既不是封闭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的。
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第二、从人们具体的认识过程看,当某一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
十七、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p63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辨证统一的。
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有事辨证转化的。 第三章内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义的定义及关系p83
社会存在也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5 / 8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但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定义,相互关系p86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时间按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而这的矛盾运动。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定义,相互关系p90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辨证统一的。
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来意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
6 / 8
筑是经济基础得以确立统治地位并巩固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政治、思想条件。
其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第四章内容
发展的本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死亡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内容,关系)p125
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耗费。决定了商品的交换比例。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对于商品的生产者而言,他生产商品并不是为了取得使用价值,而是将商品的使用价值让渡给商品购买者,才能取得价值。统一性表现: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一种商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是无用之物,即使人们为它付出了大量劳动,也没有价值。一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
劳动的二重性: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劳动形式、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
7 / 8
种劳动或两次劳动,他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使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的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另一方面,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他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他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价值量与价值规律(内容、关系、表现形式、相互之间的作用)p126-127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半规律,它既支持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表现在哪些方面p128
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表现在: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蛇酒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