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09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A卷)

2024-04-27 来源:步旅网
姓名: 班级: 年 班 考号: 装 订 线

通辽一中北校区2011----2012学年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 第五单元测试题

命题:刘伟

注 意:本试卷共二大题,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思想萌发的原因有( )

①民族危机的出现 ②封建制度的衰落 ③鸦片战争的震醒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2、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

A.革命史观 B.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D.近代化史观

3、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 4、.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那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5、《海国图志》在中国没有广泛流传,但是在日本却大受欢迎,重刻、翻译,各取所需的版本很多。此书未能在中国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A.士大夫们不重视 B.相同的著作很多 C.缺乏社会环境 D.缺乏物质基础

6、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7、下列言论与“中体西用”思想相符的是

①“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②“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 ③“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也。” ④“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⑤“天不变,道亦不变。”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8、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对此言论最恰当的提炼是:( )

A.反抗侵略 B.政治改良 C.中体西用 D.全盘西化 9、“洋人制胜之道,专以轮船、火器为先„„又本之天文度数,参以勾股算法,故能巧法其中。”持这种观点应属于(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早期维新派 D.维新派

10、中国近代历史上,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要求政治现代化的主张最早出现于:( )

A.鸦片战争之后的新思潮 B.早期维新思想的主张 C.戊戌变法中的《定国是诏》 D.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11、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读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适用于:( ) A.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12、下列关于中国维新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B、它是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C、它在中国具有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 D、它是一股进步的爱国的民主思想 13、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14、维新思潮最终没能救国,但其影响深远,他在当时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A.使人民意识到封建顽固思想的强大 B.使人民认识到资产阶级力量太脆弱 C.使人民受到近代民主思想的洗礼 D.使人民认识到西方殖民国家的先进 15、下列言论属于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 A.“今君人者释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也” B.“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C.“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 D.“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 16、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主张尊孔复古 D.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锐意改革

通辽一中(北校区)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第五单元测试题(第 1 页 共 5 页)

17、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这里“科学”的含义包括

①历史典籍 ②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③科学精神 ④宗教之哲理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8、陈独秀指出:“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通之决心,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这句话说明:( )

①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目标直指孔教 ②儒家思想束缚了民主和科学的传播 ③陈独秀认为儒家思想和民主政治完全对立 ④全盘否定了儒家文化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19、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思想相比较,新文化运动主要“新”在:( ) A.彻底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B.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和平等思想 C.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D.传播了达尔文的进化论

20、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描述,错误

的是 A.都是近代中国的早期思想解放运动 B.都提倡民权和西学 C.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D.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21、“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这首诗名为《相隔一层纸》,作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刘半农,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4卷1号。这首诗反映出 ①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是早期白话诗的特点之一 ②早期白话诗在写作上讲求“真率”与“质朴” ③揭示了贫富差距,阶级对立,反映了诗人对不公平制度的抨击④“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钱玄同(著名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之父),认为“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等等,这说明新文化运动存在下列哪种现象:( )

A.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儒家思想不再居正统之位 B.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C.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者绝对否定的偏向 D.有利于文化普及繁荣,使语言和文字紧密统一,为民众接受 23、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 ) A.批判封建皇权 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 D.倡导科学精神 24、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体现在:( )

①是中国近代的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沉重地打击了传统礼教 ③启发了人们的民主主义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④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前期新文化运动最主要的影响是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 C.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和动员的作用 D.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26、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这一运动前期的实质是

A.中国资产阶级文化开始兴起 B.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C.中国传统文化的改良运动 D.资产阶级传播西方文化的运动 27、新文化运动获得新发展的客观原因是:( )

A.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B.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主政治 C.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来维护统治 D.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直接影响 28、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的是

A、民主与科学思想 B、反对儒家传统道德 C、问题与主义之争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9、近代史上,中国向西方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其先后顺序是:

A.学工艺技术 → 学自然科学理论 → 学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 B.学自然科学理论 → 学工艺技术 → 学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 C.学工艺技术 → 学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 → 学自然科学理论 D.学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 → 学工艺技术 → 学自然科学理论

30、中国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20年代思想潮流更迭快,冲突剧烈说明了①中国这一时期产生了多种新的政治力量②中国人民不怕失败,勇于探索救国真理③中国的民族危机严重,国内政治统治黑暗④这些思想潮流对于中国的现实都有局限性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通辽一中(北校区)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第五单元测试题(第 2 页 共 5 页)

姓名: 班级: 年 班 考号: 装 订 线 第Ⅰ卷 答题卡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11 21 2 12 22 3 13 23 4 14 24 5 15 25 6 16 26 7 17 27 8 18 28 9 19 29 10 20 30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张之洞与郑观应思想的主要异同点。(6分)

(2)简述我国明清时期传统的经济思想。(2分)材料三中,康有为的经济主张对此有何新突破?(2分)

——引自《张文襄公全集》卷54

(3)根据材料四,概括康有为认为在中国共和制度无法实现的原因。(8分)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康有为的政治和经济主张进行客观评价。(4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

31、(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张之洞说:“世人多谓西国之富以商,而不知西国之富实以工。盖商者运已成之货,工者造未成之货,粗者使精,贱者使贵,朽废者使有用。有工艺然后有货物,有货物然后商贾有贩运。”

材料二 欲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引自1900年郑观应著《盛世危言后编〃自序》

材料三 康有为曾说:“我国向者误于抑末之说……乃惟重租税以困辱之。至于吾商出口之税,重于外商入口之税,此与各国保商之道相反,商务安得不困?”

——引自《中国近代史教学资料选辑》

材料四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说:“吾用法国责任内阁之制,则总统、总理日相争轧 ,黎宋卿、冯华甫、徐菊人之与段祺瑞,至于之战德国、战湖南。甚至于军事二十一条与日本为争具,前几亡国,后起争裂,幸而德败美胜,日本解约,否则中国亡之久矣。此法国共和制之不可行也。瑞士七总裁制广东行之,岑、伍、孙、唐争祸至今,瑞制又不可行矣。……十二年来号称共和,而实共争、共乱、共杀,以召共管而已”。因此,他认为民国是以“秦始皇专制之戮,而冒称共和,……。”

——引自《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

通辽一中(北校区)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第五单元测试题(第 3 页 共 5 页)

32、(8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33、(10分)史学界认为:“任何文化都由外在物质、中间理论与制度、内部心态三个层次构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

成的有机体。当两种文化接触时,首先容易相互发现的,是外在的物质层面;习之既久,渐可认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

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识中间的理论和制度;最后方能体味各自的核心即心态层面。”近代前期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正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

式走过了这样的历程。 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

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 1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与心态层面”各指什么历史事件?(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

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

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

因。(3 分) (2)分析从“物质层面”过渡到“制度层面”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

怎样的时代精神。(3分) (3)“心态层面”的主要内容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2分)

通辽一中(北校区)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第五单元测试题(第 4 页 共 5 页)

3分) 3分)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题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C 11 B 21 B 2 D 12 C 22 C 3 A 13 B 23 B 4 C 14 C 24 A 5 C 15 D 25 A 6 B 16 A 26 B 7 C 17 B 27 D 8 C 18 D 28 D 9 B 19 A 29 A 10 B 20 C 30 D 31、 【答案】(1)同:认为国富必先发展工商业。(2分)异:郑观应进一步指出,国家富强,仅振兴工商业不够,还要进一步改革教育,实行法制,改革社会政治制度。(4分) (2)传统的经济思想:“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2分)新突破:反对抑商和对工商业征收重税;学习西方,提倡重商主义。(2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2)实施责任内阁制,导致总统与总理之间的矛盾,导致内战不断;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七总裁制”实践最终失败;北洋军阀打着“共和”旗号,实行专制独裁统治。(8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4)康有为主张维新变法,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在当时的进步的、爱国的。但后来他反对“共和”,坚持保皇“立宪”,暴露了他思想保守和落伍的一面。(4分)

【解析】第1问张之洞是洋务派代表人物,郑观应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材料一中张之洞认为发展工商业可以实现国家富强;郑观应则认为不但要发展工商业还要改革教育、法制、政治制度。第2问根据所学,明清时期传统的经济思想是“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材料三中康有为的经济主张主要表现在反对抑商和对工商业征收重税;学习西方,提倡重商主义。第3问可根据材料四,回答康有为认为在中国共和制度无法实现的原因,康有为认为实施责任内阁制,导致总统与总理之间的矛盾,导致内战不断;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七总裁制”实践最终失败;北洋军阀打着“共和”旗号,实行专制独裁统治。第4问综合上述,评价康有为的政治和经济主张,康有为主张维新变法,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在当时是进步的、爱国的。但后来他反对“共和”,坚持保皇“立宪”,暴露了他思想保守和落伍的一面。 32、(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养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3分)

(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3分)

(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

间的重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2分) 33、(1)物质层面:洋务运动;制度层面: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心态层面:新文化运(每点1分,总分不能超过3分 )

(2)原因: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了洋务运动仅学技术进行器物变革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2分)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并且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分)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先进中国人继续探索新的救国道路,维新变法思想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先后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每点4分,总分不能超过12分) (3)影响:由宣传民主与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2分);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2分)

通辽一中(北校区)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第五单元测试题(第 5 页 共 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