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个性,教育学理论认为因受到与生俱来的遗传因素和后天
环境教化的影响,同龄的人在脑力与体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均表现出相区别于他人的个体独特性,也就是人常说的个性。学生个性发展应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必将从校园走向广阔的社会,在丰富而多样化的社会中展现自我,所以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应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职能。正确对待学生个性,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如果在教学中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略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求和对同一问题不同角度的思考,或者任凭学生无方向地自发性发展时,教与学的相互作用就难以体现出来,其结果必然是制约人才的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发展学生个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思想,它要求学校要从人的需要、人的发展出发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并通过有效的教育活动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其实,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只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个性发展的最终结果必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也只有在个性发展中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其个性只能在个体体验中获得发展。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个性能力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个性鲜明、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就要保护和发展学生鲜明的个性,尊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
其次,发展学生个性是社会和时代的需要。中国古代两千多年专制的政治传统和“整体至上”的价值取向基本抹杀了个体的独立人格,
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时期个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仍相对薄弱,个性的发展缺乏广阔的空间。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知识经济时代来临,如今的时代已经是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并以人对知识的创造、加工和运用作为推动时代发展的动力。创新已经成为人们对人才标准的要求,而创新,却正是根植于和谐、完善的个性。实验证明,个性越得到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也越能得到充分实现。因此,只有发展个性,张扬人的独立自主性、创造性,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知识社会发展的要求。反过来,知识经济时代也为个性发展创造了条件,现代化的技术已经普及到了人们的生活中,为人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如学校信息化的建设,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极大便利。
再次,发展学生个性是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保持学生各自特性得以健康发展。素质教育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和个体差异的客观规律,因而成为发展学生个性的有效途径。个性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生动体现,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主题精神,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实践,形成自觉自立的个性品质。新时期的素质教育是充满活力的教育,而在此模式下产生的必然是和谐发展的、有个性的创新型人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