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仪征市新城镇环境规划-曹玉华

2024-03-15 来源:步旅网
仪征市新城镇环境规划编制方案

一 总论(环规的目的只有一个,据上级文件和国家法规要求,

使城镇能评上优美城镇);(区域有几条河流,工业区居民区在哪。。。深刻了解区域)

1.1 任务由来

新城镇,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带,位于仪征市区东郊,宁通高速公路、宁启铁路横穿东西,仪征汽车工业园、上海大众汽车整车项目坐落其中。全镇辖13个行政村、2个居民委员会、4.8万人,总面积78平方公里。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镇、2009年获“省社区教育中心”、“省放心消费示范镇”、“省平安农机示范镇”、“扬州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镇”、“仪征市标兵文明镇”等多项荣誉称号。

为了贯彻实施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一五规划”,为实现新城镇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改善镇域的环境质量和投资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国家和江苏省有关规定,新城镇人民政府,适时作出了编制镇域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规划决定。结合全国优美乡镇要求,按照HJ/2004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等规范、导则的要求,政府委托相关资质部门对新城镇进行环境规划。 1.2 编制依据 1.2.1 法律法规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实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实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实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环境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实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10月30日实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实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实行; (8)《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35号,1998年11月实行;

1

(9)《江苏省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暂行规定》 1993年省政府38号令; (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 (1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方法》(HJ14-1996); (1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 (13)《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江苏省水利厅和江苏省环境保护厅,2003.3);

(14)《制订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和方法》(GB3839-83); (15)《制订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 (16)《江苏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 (1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1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19)《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20)《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 1.2.2 技术导则与技术依据

(1)《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2)《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

(3)《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划分原则和技术方法》; (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 1.2.3 仪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年计划纲要” 1.2.4 新城镇“环境保护五年计划” 1.2.5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任务书

仪征市新城镇政府委托扬州大学对区域进行环境规划工作的委托书。 1.3 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1)指导思想: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努力解决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城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2)规划原则: a.可持续发展原则;

2

b.协调发展原则。坚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c.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针对小城镇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功能定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合理确定小城镇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

d.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e.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建制镇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建设为重点,既要满足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为后代预留可持续发展空间。 f.坚持将城镇传统风貌与城镇现代化建设相结合,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保护相结合,科学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g.坚持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服从区域、流域的环境保护规划。注意环境规划与其他专业规划的相互衔接、补充和完善,充分发挥其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综合协调作用。

h.坚持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既要立足当前实际,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使规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1.4 规划范围

仪征市新城镇:是江苏省对外开放重点工业卫星镇,隶属仪征市。全镇总面积82平方公里,中南部为冲积平原,北部为丘陵地带。全镇辖15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 1.5 规划时限

考虑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规划时限,将规划时限定为2011年~2015年。基准年为2010年。 1.6 规划重点

(1)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 (2)预测与目标; (3)功能区划; (4)水环境规划方案; (5)大气环境规划方案;

3

(6)声环境规划方案。 二 基本概况 2.1 自然地理状况 (1)河流水系

长江流经新城镇,境内有龙河,盐河和沙河。 (2)气候气象

新城镇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光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2℃,年降水量897毫米,年日照时间1987小时,全年无霜期278天。 (3)地质地貌

新城镇地形平坦,属黄泛冲积平原,地下水源1.7米左右,地面真高1.6-4.2米,地面向下土0-1.3米为耕作土屋,1.1-6.4米为粘土,6.5-10.5米为粉土灰粉质粘土,无淤土层,抗震设防为6.5度,土质较好。 (4)资源优势

新城镇土地资源丰富,电力供应充足,浅水资源丰富。 2.2 经济社会状况 (1)人口状况

新城镇人口呈递增趋势,但这几年人口增长率有所下降,2007年人口总数增长为10万人。 (2)经济状况

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并举,工业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农业以水禽、畜禽、棉花、桑蚕、水稻、小麦为主 。不过新城镇还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2010年GDP产值达到11.04亿元,人均GDP增长率为13%。

(3)产业结构

新城镇是典型的工业大镇,近年来,新城镇积始终坚持“工业强镇”、“项目立镇”的发展战略,加快项目集聚,加快产业提升,初步形成工业以机械制造、内燃机配件、汽车零部件、包装制品、型材加工、电子仪器、玩具服装、无纺布为主的八大主导产业。建筑业一直走在本地同行前列,农业、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同时,注重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积极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规划建设10个农民集中区。2010年上半年实现GDP 11.04亿元,同比增长30.1%;固

4

定资产投资7.03亿元,同比增长31%;工商税收入4226万元,同比增长30.5%;农民人均纯收入5800元,同比增长13%。

工业发展迅猛,优势产品较多。新城镇是仪征市的工业重镇,扬州(仪征)汽车工业园在新城镇境内。工业产品主要有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活塞环、活塞、挺柱、包装钢桶、钢桥、铸造件、瓦楞纸箱、塑钢门窗、玩具生产等20多个大类,100多个系列;大部分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论证并取得证书,其中活塞、挺柱等产品市场覆盖全国,可为各种内燃机配套。境内有10多公里长江岸线,江滩水深且地势稳固,万吨级船舶制造业蓬勃发展。

新城镇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农业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全镇拥有耕地6.2万亩,分别以黑沙土和黄红土为主。镇内丘陵地带宜林、宜牧、宜副,多种经营发展潜力无限,现以千亩茶园、万亩渔池、万亩林果生产基地;绿茶、葡萄、梨子、板栗、特种养殖及平菇生产,是有名的渔米之乡。 2.3 生态环境状况

新城镇耕地面积6.2万亩。范水镇土壤以黑沙土和黄红土为主,镇内丘陵地带宜林、宜牧、宜副,多种经营发展潜力无限,现以千亩茶园、万亩渔池、万亩林果生产基地;绿茶、葡萄、梨子、板栗、特种养殖及平菇生产,是有名的渔米之乡。

三 现状调查与评价 3.1 社会经济现状调查 (1)社会情况

新城镇,地处中国经济最活跃的长江三角洲顶端,隶属于扬州仪征市,是江苏省对外开放重点工业卫星镇。全镇总面积82平方公里,中南部为冲积平原,北部为丘陵地带。全镇总人口近6.5万人,辖15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镇区民风淳朴,社会稳定,市场繁荣,人民安居乐业。

(2)经济情况

范水镇是典型的工业大镇,2010年上半年实现GDP 11.04亿元,同比增长30.1%;固定资产投资7.03亿元,同比增长31%;工商税收入4226万元,同比增长30.5%;农民人均纯收入5800元,同比增长13%。 3.2 水环境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

5

3.2.1 污染源调查 (1)工业废水量调查

调查方法:找出新城镇内重点工业排放源,调查这些企业的年产值、职工人数、占地面积、废水产生量和废水排放量,用排放系数法计算范水镇内工业废水总产生量和工业废水总排放量。

模型公式:

W0T0W1T1

式中,W0——新城镇工业废水总排放量,t/a; W1——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水排放量,t/a; T0——新城镇年产值,万元;

T1——所调查重点企业的年产值,万元。

其中,运用上述排放系数法,亦可利用人口或面积来进行预测新城镇工业废水总排放量。

(2)生活污水量调查

调查方法:通过调查新城镇区总人口以及人均生活污水排放量,来计算新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

模型公式: W0.365KN

式中,W——生活污水排放量,104m3; N——新城镇区总人口数,万人;

K——人均生活污水排水量,L/(d人)。 3.2.2 监测方案 (1)监测布点

新城镇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流经范水镇西南边缘。故在长江沿线上设定4个监测断面,分别设于新城镇长江入、出境断面,以及范水镇的上下游。监测断面布置详见表3-1.

表3-1 水质监测断面设置说明

断面名称 H1 H2 H3 H4

断面位置 (长江)入境位置 新城镇区上游200m 新城镇区下游500m (长江)出境位置 设置性质 对照断面 对照断面 控制断面 削减断面 6

(2)监测项目、频次及分析方法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可以选择以下监测项目:pH、SS、BOD5、CODCr、NH3-N、流量、流速来进行监测。具体监测方法见表3-2。

表3-2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一览表

监测检出限 项目 / 监测项目 悬浮物 分析方法 重量法 纳氏试剂比色法 标准 GB11901 -89 分析方法 标准 GB6920-86 检出限 / pH 玻璃电极法 氨氮 GB7479-87 0.025 化学GB11914-需重铬酸钾法 89 氧量 流量 附表法 / 5 生化需氧量 稀释与GB7488-87 接种法 2 / 监测时间为连续4天,采样方法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3.2.3 评价指标和方法

(1)评价指标:各监测断面的水质均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具体浓度限值列于表3-3。

表3-3 地表水环境评价标准值

执行标准 GB3838-2002(Ⅲ类) pH 6-9 SS*(mg/L) NH3-N(mg/L ) 150 0.5 CODCr(mg/l) 20 BOD5 4 SS*为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中一类水作标准。 (2)评价方法:单因子指数法 Si,jCi,jCsi

式中,Si,j——单项水质评价因子i在第j取样点的标准指数; Ci,j——某评价因子i在第j取样点的实测浓度,mg/l; Csi——i因子的评价标准,mg/l。

7

另外,pH的标准指数为: SpH,j7.5pH7.5pHpHpHjsujsd pHj7.5

SpH,j7.57.5 pHj7.5

式中,pHj——j取样点水样的pH值; pHsd——评价标准规定的下限值; pHsu——评价标准规定的上限值。

说明:如果某评价因子的标准指数值大于1表明该因子超过了水质评价标准,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3.3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 3.3.1 污染源调查

调查方法:找出新城镇内重点大气污染源,调查这些企业的年产值、职工人数、占地面积、废水产生量和废气排放量,用排放系数法计算新城镇内废气总产生量和废气总排放量。

模型公式:

W0T0W1T1

式中,W0——新城镇废气总排放量,m3/a; W1——重点污染源废气排放量,m3/a; T0——范水镇年产值,万元;

T1——所调查重点企业年产值,万元。

其中,运用上述排放系数法,亦可利用人口或面积来进行预测新城镇废气总排放量。 3.3.2 监测方案 (1)监测布点

根据相关技术导则以及新城镇的具体村镇情况,本次监测在新城镇区域内随机布点,4个环境空气监测点,详见表3-4。

表3-4 环境空气监测布点

测 点 A1

地 名 大楼村 备注 手工点位大气监测 8

A2 A3 A4

周营村 新城镇镇区 新城镇工业园区 手工点位大气监测 手工点位大气监测 手工点位大气监测 (2)监测项目、分析方法及监测时间

选择TSP、PM10、SO2作为环境空气监测项目。分析方法详见表3-5。

表3-5 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

监测项目 SO2 TSP PM10 分析方法名称 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分光光度法 重量法 重量法 分析方法来源 GB/T15262-96 GB/T15432-1995 GB/T14623-1993 使用仪器名称及型号 723型分光光度计 AG204电子天平 AG204电子天平 规划单位委托扬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于连续5天对评价区域空气质量进行了监测。

3.3.3 评价指标和方法

(1)评价指标:根据当地环保部门要求和新城镇的实际环境状况,对环境空气质量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要求,具体浓度限值列于表3-6。

表3-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浓度限值(mg/Nm3) 污染物名称 取值时间 日平均 日平均 SO2 1小时平均 TSP

(2)评价方法:单因子指数法 IiCiCi0二级标准 0.15 0.15 0.50 0.30 PM10 日平均

式中,Ii ——某评价因子的单项标准指数; Ci ——某评价因子的实测浓度(mg/Nm3);

9

Ci0——某评价因子的标准值浓度(mg/Nm3)。 3.4 声环境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 3.4.1 噪声源调查

根据相关技术导则,在新城镇的不同噪声区(如工业区、农村区、镇区等),分别布置2个采样点,进行噪声监测,并计算其等效声级Leq。 3.4.2 监测方案 (1)监测布点

在所选定的区域周围分别布设五个监测点。 (2)监测时间、监测频率和监测方法

监测时间为3天的昼夜间,监测频率与方法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3.4.3 评价指标与方法

(1)评价指标:采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3类区标准,及《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III类标准。即昼间等效声级为65dB(A),夜间为55dB(A)。

(2)评价方法:采用环境噪声监测数据统计的等效声级Leq与所执行的环境标准相比较,确定厂址周围声环境质量的好坏。 3.5 固废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 3.5.1 固废调查

(1)生活垃圾排放量 模型公式: WkN

式中,W——生活垃圾排放量,104t/a; k——人均生活垃圾排放量,t/(a人); N——新城镇总人口,万人。

(2)工业垃圾排放量

调查方法:通过调查若干重点企业的工业固废排放量来估算整个新城镇的工业垃圾排放量。 模型公式:

W0T0W1T1

式中,W0——新城镇工业垃圾总排放量,t/a;

10

W1——重点企业的工业垃圾排放量,t/a; T0——新城镇年产值,万元;

T1——所调查重点企业年产值,万元。

其中,运用上述排放系数法,亦可利用职工人数或面积来进行预测新城镇工业垃圾排放量。 3.5.2 评价方法

参照国家或地方固体污染物排放标准值,现状排放量与之进行比较。 3.6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新城镇内丘陵地带宜林、宜牧、宜副,多种经营发展潜力无限,现以千亩茶园、万亩渔池、万亩林果生产基地;绿茶、葡萄、梨子、板栗、特种养殖及平菇生产。 四 预测及目标

4.1 社会发展趋势预测 (1)新城镇总人口预测 预测方法:NtNtek(tt)

00 式中,Nt——预测年新城镇的总人口数,万人; Nt——2007年新城镇的人口数,万人;

0 k ——人口增长系数或人口自然增长率,‰ 。 (2)新城镇镇区人口预测 a.根据城镇化率 模型公式: NcNt

式中,Nc,Nt——分别为预测年新城镇镇区总人口、区域总人口数,万人;  ——城市化率,%。 b.根据城镇人口增长率r 模型公式: NcNc0(1r)tt

0 式中,Nc,Nc0——分别为预测年、起始年新城镇镇区总人口数,万人;

11

其他参数含义同上。 4.2 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GDP预测方法:ZGDPZGDP0(1a)tt

0 式中,ZGDP,ZGDP0——分别为新城镇预测年、起始年国民生产总值,万元; a——新城镇的GDP年增长率,%。 4.3 资源供给预测

预测方法:人均消耗系数法 EtkNt

式中,Et—新城镇预测年的资源消耗量,104t/a; k——新城镇人均资源消耗量,t/(a人); Nt——预测年新城镇总人口数,万人。 4.4 环境发展趋势预测 4.4.1 水环境发展预测

(1)污染物排放量预测 a.工业废水量预测 预测方法:增长系数法 WtW0(1r)tt

0 式中,Wt,W0——分别为新城镇预测年、起始年工业废水排放量,t/a; r——工业废水排放量年增长率,%。 其他参数含义同上。 b.生活污水量预测 预测方法:排放系数法 Q0.365AF

式中,Q——预测年生活污水量,104m3; A——预测年份新城镇镇区总人口,万人; F——人均生活污水排放量,L/(d人)。 (2)水环境质量预测

12

预测方法:完全混合模型 BB0qB0BiqviqB0qvi

式中,B——预测断面污染物B浓度,mg/L;

B0,Bi——分别为控制单元上游污染物B背景浓度、控制单元内第i个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B的浓度,mg/L;

qB0,qBi——分别为控制单元上游河流流量、控制单元内第i个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B的排放量,m3/s。 4.4.2 大气环境发展预测 (1)污染物排放量预测 a.耗煤量预测

WkNt

式中,W——新城镇预测年煤消耗量,104t/a; k——人均耗煤量,t/人;

Nt——新城镇预测年区域总人口数,万人。 b.SO2排放量预测 GSO21.6WS

式中,GSO2——新城镇预测年SO2排放量,t/a; W——新城镇预测年的燃煤量,t/a; S——煤中全硫分含量,%。 c.烟尘排放量预测

GWAB(1)

式中,G——新城镇预测年的烟尘排放量,t/a; W——新城镇预测年的燃煤量,t/a; A——煤的灰分,%;

B——烟气中烟尘的质量分数,%;

13

——除尘效率,%。

(2)大气环境质量预测 a.箱式模型(面源预测) 定义式: BQuLHB0

式中,B——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值,mg/m3N; B0——预测区大气环境背景值浓度,mg/m3N; Q——面源源强,t/a;

u——进入箱内的平均风速,m/s; L——箱的边长,m;

H——箱高,即大气混合层高度,m。 说明:计算式是将上述定义式做积分运算。

b.高斯模型(点源预测) 基本形式:

(y,z,H)Q2uyH22zezexp(y22y

Fexp2)Fz2expzH22ze2

 式中,(y,z,H)——下风方地面任一点(X,Y),小于24小时取样时间的浓度,mg/m3N;

Q——点源单位时间排放量,mg/s;

y——该点与通过排气筒的平均风向轴线在水平面上的垂直距离,m;

u——有效源高处的环境平均风速,m/s; y——横向扩散参数,;zy1xx1

z——纵向扩散参数, 22;

其中,1、2、1、2为扩散系数; x——距排气筒下风方水平距离,m; He———排气筒有效高度,He=Hs+△H,m;

14

4.4.3 声环境发展预测 a.单声源声压级的预测

将噪声源视为点源,以球面波传播,预测计算式为:

L(r) = L(r0)—20lg(r/ r0) —TL 式中,L(r)—距声源r处的声压级,dB(A);

L(r0)—距声源r0处的声压级,dB(A);(r0取1m)

r —距声源的距离,m;

TL —墙壁隔声量,dB(A)。(TL取15 dB(A))

b.多声源声压级的预测

在噪声源众多的情况下,某预测点的声压级为各噪声对该受声点的噪声级分贝值迭加之和。 LPLPin1010Lg10i1T:  式中,LP—某预测点迭加后的总声压级,分贝(A);

T LP—i声源对某预测点的贡献声压级,分贝(A)。

i4.5 环境保护目标和指标体系 4.5.1 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规划和各种措施,调整经济模式,将范水镇的水环境质量、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使达到优美乡镇的水平。 阶段目标:水环境质量达到Ⅱ类水标准;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 4.5.2 指标体系(详见表4-1)

表4-1 考核指标

考核 序 指 标 名 称 内容 号 1 地表水环境质量 城 2 空气环境质量 镇 建 3 声环境质量 成 4 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 区 5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环 境 6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指 标 值 达到环境规划要求 达到环境规划要求 达到环境规划要求 100 ≥90 ≥70 15

考核 序 内容 号 7 8 9 乡 镇 辖 区 生 态 环 境

五 功能区划

10 指 标 名 称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人) 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 清洁能源普及率(%) 森林覆盖率(%)(平原地区) 指 标 值 ≥11 ≥95 ≥60 ≥10 ≥70 ≥70 ≥75 ≥95 11 农田林网化率(%,只考核平原地区) 12 14 水土流失治理度(%)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13 规模化畜禽养场污水排放达标率(%) 5.1 生态功能区划 5.1.1 分区原则

(1)持续发展原则: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是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避免盲目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发生学原则:根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格局的关系,确定区划中的主导因子及区划依据。 (3)区域相关原则:在空间尺度上,任一类生态服务功能都与该区域,甚至更大范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在评价与区划中,要从全省、流域、全国甚至全球尺度考虑。

(4)相似性原则:由于自然因素的差别和人类活动影响,区域内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存在某些相似性和差异性。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划指标的一致性与差异性进行分区的。

(5)区域共轭性原则:区域所划分对象的必须是具有独特性,空间上完整的自然区域。即任何一个生态功能区必须是完整的个体,不存在彼此分离的部分。 5.1.2 分区方法

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生态位)空间分异规律,按区域划分不同生态功能区。

16

5.2 环境功能区划 5.2.1 水环境功能区划

根据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将范水镇内水体划分为五类区(见表5-1)。

表5-1 水环境功能区划分 功能区 Ⅰ类区 Ⅱ类区 Ⅲ类区 Ⅳ类区 Ⅴ类区

5.2.2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的区域(如:居民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区和旅游区等),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将新城镇区域划分为一、二、三类功能区。各功能区分别采用不同的大气环境标准,来保证这些区域社会功能的发挥(见表5-2)。

表5-2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

功能区 一类区 二类区 三类区

5.2.3 声环境功能区划

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的区域,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将范水镇区域划分为0~4类功能区。各功能区划分方法,参照GB/T 15190-9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见表5-3)。

表5-3 声环境功能区划分

功能区 0类区 1类区 2类区 3类区 4类区

范 围 源头水 国家自然保护区及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鱼类保护区 工业用水区及娱乐用水区 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水域 范 围 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疗养区 规划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及广大农村 工业区及城市交通枢纽、干线 执行大气标准 一级 二级 三级 范 围 疗养区、高级宾馆区、别墅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居民区、文教区、居民集中区以及机关、事业单位集中的区域 居住、商业与工业混合区、规划商业区 规划工业区和也已形成的工业集中地带 城市道路中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核内河航道两侧区17

域、穿越地区的铁路主、次干线和轻轨交通道路两侧区域

六 规划方案

6.1 水环境综合整治措施

水环境综合整治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总量控制 方法步骤:

a.水环境容量计算。将给定水域和水文、水力学条件、给定排污口位置、满足水域某一水质标准的排污口最大排放量,拟做该水域在上述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质总量,即计算出水环境容量。

b.确定总量控制目标

总量控制目标根据容量总量和目标总量来确定。对于水环境的容量总量,等于(a)步骤的计算值乘以80%。

如果目标总量小于容量总量,应采用目标总量作为总量控制值;

如果容量总量小于目标总量,一般就采用容量总量作为总量控制值,但若环境质量要求不太严格,可以采用目标总量作为总量控制值。

c.总量分配

如果水环境污染物排放量预测值高于总量控制目标,就要进行总量分配(总量削减)。考虑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分配原则可以采用按排放系数分配的原则,即总量优先分配给排放系数小的企业。

(2)考虑污水厂方案

对于污水厂,应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a.要不要建厂的问题

如果规划区域没有污水厂,就应该建污水厂;如果该区域已有污水厂,但现有规模不够,应再建污水厂或扩建污水厂;如果现有污水厂规模已足够,那就不需要建污水厂。

b.建厂规模的问题

Ⅰ若只处理生活污水,处理规模等于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乘以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70%)再乘以总变化系数。其中,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等于人均生活污水排放量乘以区域城镇人口。城镇人口应采用远期城镇人口,污水厂可分期建设。

18

Ⅱ若只处理工业废水,处理量应等于工业废水排放量。

Ⅲ若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处理规模应等于排入污水厂的生活污水量和工业废水量之和。

c.尾水排放的问题

如果尾水排入的纳水水域可以达到总量控制要求,尾水就可以排入该水域; 如果尾水排入以后不能满足总量控制要求,则不能排入该水域,应排入其它可以容纳的水域或减少排污企业数量或缩小企业生产规模。

(3)考虑农村地区扩建化粪池。 6.2 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措施

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总量控制 方法步骤:

a.大气环境容量计算。可以采用A-P值法、A值法、P值法来计算。 例如采用A值法计算大气环境容量,模型为:

QakiACKISIS

式中:Qaki——第i功能区污染物k年允许排放总量限值,104t S —— 总量控制区总面积,km2; Si——第i功能区面积,km2;

A—— 地理区域性总量控制系数,104km2/a; CKI——环境质量标准,mg/m3;

b.确定总量控制目标

总量控制目标根据容量总量和目标总量来确定。对于大气环境的容量总量,等于(a)步骤的计算值。

如果目标总量小于容量总量,应采用目标总量作为总量控制值;

如果容量总量小于目标总量,一般就采用容量总量作为总量控制值,但若环境质量要求不太严格,可以采用目标总量作为总量控制值。

c.总量分配

19

如果大气环境污染物排放量预测值高于总量控制目标,就要进行总量分配(总量削减)。大气总量分配原则可采用最小治理费用原则,来进行总量控制。

(2)可以改进燃料结构,提高气化率;

(3)考虑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4)提倡“禁止农村地区焚烧秸秆”的方针;

(5)在一些有经济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建一些脱硫塔、除尘设施等。 6.3 声环境综合整治措施

声环境整治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考虑加强交通管理; (2)考虑建设林木隔声带;

(3)考虑对工业、商业、娱乐场所进行环境管理。 6.4 固废综合整治措施

固废综合整治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有条件的地方可建设垃圾填埋场,制定残膜回收、利用和可降解农膜推广方案。填埋场处理规模等于人均固废日排放量乘以人口数再乘以使用年限;

(2)可考虑通过堆肥、生产沼气等途径加以利用; (3)考虑建设必要的垃圾收集和处置设施。 6.5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措施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考虑绿化措施。

绿化面积计算方法:SKsNtS0

式中,KS——《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人; Nt——预测年规划区域总人口,万人; S0——规划区域已建绿化面积 ,m2。

(2)考虑对天然植被进行保护和恢复,对沼泽、滩涂等湿地进行保护,划定林木禁伐区、矿产资源禁采区、禁牧区等。

(3)考虑制定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文物古迹等旅游资源的环境管理措

20

施。

6.6 重点工程项目

重点工程项目中应详细说明项目名称、建设期限、投资概算、建设规模和责任部门。见表6-1.

表6-1 重点工程项目汇总表

序号 项目名称 1 2 七 可达性分析

(1)目标可达性分析

采用协调性预测方法,预测污染物排放量和环境质量,再与考核指标相比较。 例如,编制的水环境规划措施要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规模化畜禽养场污水排放达标率(%)标准;大气环境规划措施要达到空气环境质量、清洁能源普及率(%)标准;声环境规划措施要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固废规划措施要达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标准;生态环境规划措施要达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人)、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森林覆盖率(%)(平原地区)、农田林网化率(%,只考核平原地区) 、水土流失治理度(%)。

(2)技术可达性分析 从技术上,分析各项措施是否可以达到规划的技术要求。 (3)经济可达性分析

主要分析两方面内容:环境规划的总投资占GDP的比重是否合适和具体投资项目是否合适。 八 保障措施

提出实现规划目标的组织、政策、技术、管理等措施,明确经费筹措渠道。规划目标、指标、项目和投资均应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九 工作安排 9.1 工作分工

调查收集资料、规划大纲编制、规划方案编制由有资质的环规部门负责;现状监测可委托当地监测部门实施。

21

建设期限 投资概算 建设规模和内容 责任部门 9.2 时间进度

调查收集资料、编制规划大纲:半个月; 环境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半个月; 编制规划方案:一个月。 9.3 经费预算

按照国家关于工程、管理经费的概算方法或参照已建同类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编制按照规划要求,实现规划目标所有工程和管理项目的经费概算。 十 规划附图

(1)按要求,新城镇环境规划编制方案附两幅图,分别为新城镇地理位置图和范水镇行政区划图。见附图1和附图2。

说明:根据相关资料未找到新城镇行政区划图,用新城电子地图来说明。 (2)环境规划编制方案完成后,规划方案中应附有七张图。图名及图件的内容要求如下。 a.地理位置图

应反映规划区在上一级区划中的位置,规划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水系、道路网,周围的同级行政区域界线等要素。

b.行政区划图

应至少表达规划区下一级行政区划界线。 c.水系图

应反映出规划区域内的河流、湖泊、水库以及河流与周围水系的关系。必要时标明水的流向。

d.主要污染源分布与环境监测点位图 应标明主要污染源位置和环境监测点位。 e.生态功能分区图

应说明生态功能区名称、边界,与现有复合生态单元(区)的关系,环境敏感点(区)及自然保护区。

f.环境质量规划图(环境功能分区图)

应标明环境功能区并说明环境目标。可按不同环境要素作环境质量规划图。 g.重点工程项目分布图。

22

应详细说明重点工程项目的名称、实施地点、期限、工作内容。 附图一:范水镇地理位置图

附图二:新城镇行政区划图

23

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