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财政学习题库

2022-12-08 来源:步旅网
第一章和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从最终需要的角度考察,人类的需要可以分为( )。

A.私人个别需要和社会公共需要 B.人类生存需要和人类发展需要 C.生活需要和建设需要 D.政府需要和企业需要 2.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是( )的基本职责。

A.政府 B.企业 C.市场 D.社会团体 3.公共物品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

A.非排他性和竞争性 B.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C.排他性和竞争性 D.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4.准公共物品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类是具有非竞争性但同时具有( )。 A.排他性 B.分割性 C.市场性 D.社会性 5.下列不属于市场失灵的是( )。

A.垄断 B.外部效应 C.收入分配不公 D.产品供不应求 6.按不同时间段或时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的方法叫做( )。 A.管制定价法 B.边际成本定价法 C.二部定价法 D.负荷定价法 7.下列支出项目中不适宜采用最低成本法评价效益的是( )。 A.军事支出 B.卫生支出 C.公共工程支出 D.教育支出 8、机票淡季打折属于( )。

A.平均成本定价法 B.二部定价法 C.负荷定价法 D.供求定价法 9、财政的基本特征包括( )。

A.强制性 B.公共性 C.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D.直接偿还性 10、下列财政政策手段中,能发挥“内在稳定器”作用的有( )。 A.公共投资 B.政府收费 C.失业救济金 D.累进所得税 11、财政的职能包括( )。

A.收入分配职能 B.资源配置职能 C.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D.调节市场供求职能

二、判断题

1.社会的公共需要是是指全社会私人个别需要的数量集合。 2.公共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是非排他性和竞争性。 3.市场可以满足人们的一切需要。

4.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该通过市场机制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5.非排他性是指一些人在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的时候,不能排除其他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6.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必然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7.一般来说,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来提供。 8.公共物品的享用和私人物品一样也可以分割和量化。

9.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不像私人物品市场需求曲线那样通过水平相加求得,而是通过垂直相加求得。 10.私人提供不等于私人生产,私人在市场上提供的产品也可以由公共部门来生产。

11.最低成本法的局限性是不能应用于成本和效益都无法用货币计量的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支出项目的评价。

12、基尼系数可以用来显示公平分配的程度,基尼系数越小,越趋于平均。

三、名词解释

1.外部效应 2.公共物品 3.资源配置 4.财政 5.公共定价

四、思考题

1.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2.简述政府干预失效的主要表现。

3.说明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及其选择。

4.论述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和手段。

5.论述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含义及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第三章 财政支出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科学研究支出属于( )。

A.生产性支出 B.经常性支出 C.投资性支出 D.积累性支出 2.下列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是( )。

A.公共工程投资支出 B.价格补贴支出 C.国家储备支出 D.教育经费支出 3.以下项目不属于购买性支出的是( )。

A.科学研究支出 B.城市维护费支出 C.文化教育支出 D.社会保障支出 4.下列属于经常性支出的是( ) 。

A.行政管理费支出 B.基本建设投资 C.国家储备支出 D.购置交通工具支出 5.经常性支出的补偿方式应为( )。

A.收费 B.税收 C.国债 D.国有资产收益

6.财政支出按照经济性质分类实质上是指按( )分类。

A.支出是否与商品和劳务相交换 B.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 C.支出的具体用途 D.支出的财政功能 7.下列关于“瓦格纳法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是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和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共同提出的一种财政支出扩张论 B.美国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将其阐述为财政支出的绝对增长

C.这是一条经验性法则,但能描述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半个世纪以来的财政支出变化趋势 D.它把导致财政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8.经济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

A.政局是否稳定 B.政体结构 C.行政效率 D.宏观经济政策 9.以下关于财政支出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有( )。 A.财政支出结构与政府职能没有关系

B.我国行政管理费的增加趋势是符合瓦格纳法则的

C.我国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确立,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大幅下降,不利于财政履行资源配置职能

D.在经济发达国家,转移性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较大

二、判断题

1.财政支出根据经济性质分类可以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2.根据财政支出所产生收益的时间可把财政支出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3.国债还本付息支出是一项经常性支出。

4.转移性支出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

5.瓦格纳法则可以简单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随之相应提高。

6.根据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后,财政支出增长应当放缓,并逐渐慢于GDP的增长。

7.社会文教费包括用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通信、广播、文物、体育、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方面的经费、研究费和补助费等。

8.与财政收入相比,财政支出更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财政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能力。 9.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

10.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 11、成本-效益分析法适用于评价那些成本易于计算而效益不易计量的支出项目。

三、名词解释

1.购买性支出 2.转移性支出 3.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 4.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

四、思考题

1.试述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对经济分析的意义。 2.试述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及其原因分析。 3.简述瓦格纳法则的基本内容。

4.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是什么?

第四、五章 购买性支出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投资的乘数作用原理,乘数与( )同方向变化,同( )呈反方向变化。 A.边际储蓄倾向 边际投资倾向 B.边际储蓄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 C.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 D.边际投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 2.下列选项不属于政府财政投资标准的是:( )。

A.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 B.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 C.资本—利润比率最大化 D.就业创造标准 3.下列项目中不应属于政府财政投资范围的是:( )。

A.京沪高铁 B.南水北调 C.三峡工程 D.家用小汽车

4. 政府投资在各国社会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下列各项中对这一比重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经济外向程度 B.经济创新程度 C.经济体制 D.储蓄规模 5.在我国,下列政府进行农业财政投资的理由中不正确的是:( )。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前沿,位于产业链的高端,需要政府扶持

B.农业部门难于凭借自身的力量抗拒某些不利的自然或经济外部因素

C.由于我国城乡之间“二元结构”的存在,农民的某些权益需要财政投资来得以保证 D.资本市场对于农业投资的欠缺

6.下列关于财政投融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财政投融资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

B.既体现政府政策取向,又按照信用原则运营,投资领域包括先行资本 C.财政投融资可以形成对企业和商业银行投资的诱导机制

D.财政投融资的政策性和计划性很强,本质上是一种计划性的资源配置机制 7.世界范围内,政府在三级教育经费投入的级次结构上普遍满足:( )。 A.初级教育>中级教育>高级教育 B.高级教育>中级教育>初级教育 C.中级教育>高级教育>初级教育 D.没有普遍规律 8、下列属于投资性支出的是( )。

A.国防支出 B.教育支出 C. “三农”的支出 D.行政管理支出

二、判断题

1.从世界各国的一般发展趋势来看,社会消费性支出的绝对规模总体上呈现一种扩张的趋势,相对规模在一定发展阶段也是扩张趋势,达到一定规模则相对停滞。当然其中有些项目增长较快,相对规模在上升,而有些项目增长较慢,相对规模在下降。

2.根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科学划分,文科卫事业费支出仍应归入非生产性的范围。 3.从经济性质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做是一种混合物品。教育是有层次性的,不同阶段的教育所属的经济性质不同。

4.研究与安排投资规模时必须考虑三个问题:投资规模要适度;投资结构要合理;要注重投资效益。后者又是前两者的前提条件。

5.使农业部门和农户自身的积累成为农业投入的主要资金来源,有两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一是农产品的销售收入必须高于农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否则农业部门的积累无从产生;二是农业投资的收益率必须高于、至少不低于全社会平均的投资收益率,否则农业部门即便产生了利润也不会向农业投资转化。 6、我国财政对于三农的投资主要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投资和农业科技推广的投资。

三、名词解释

1.社会消费性支出 2.财政投资性支出 3.基础设施 4.财政投融资

四、思考题

1.试述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的性质。 2.简要分析文科卫支出的经济性质。 3.试述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4.为什么农业的发展需要财政投资?

5.什么是财政投融资?简述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

6. 分析我国行政管理费的增长变化原因,并思考控制行政管理费的思路和措施。 7.简述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

第六章 转移性支出

一、单项选择题

1.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制度是( )。

A.累进所得税、社会保障制度 B.比例所得税、社会保障制度 C.累退所得税、社会保障制度 D.比例所得税、累进所得税 2.下列哪项不属于私人保险市场的局限性( )。

A.私人保险市场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会导致私人保险市场失灵。 B.私人保险无法解决个人储蓄不足以及“免费搭车”的问题

C.私人保险市场难以抗御系统性风险并无法进行有目的的收入再分配 D.私人保险市场具有保障功能

3.养老保险资金筹集模式主要有完全基金式、部分基金式和( )。 A.现收现付式 B.全额拨款式 C.部分拨款式 D.全额交费制 4.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构成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 )、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项目。

A.辅助社会保险项目 B.下岗职工生活补贴 C.农村“五保户”救济 D.灾民救济 5.在我国政府的财政统计中,财政补贴主要有物价补贴和( )两大类。

A.粮棉油价格补贴 B.平抑物价补贴 C.肉食价格补贴 D.企业亏损补贴 6、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为个人账户和( )相结合。

A、集体账户 B、社会统筹 C、现收现付 D、基金 7、下列支出项目中,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是( )。

A、政府机构执行公务的费用 B、教育支出 C、养老保险支出 D、财政补贴

二、判断题

1.私人保险市场具有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是社会保障产生的必要性之一。 2.社会保障与财政补贴的区别主要在于对相对价格体系的影响不同。

3.财政补贴有调整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的作用,是政府调节经济运行的政策手段,因此它多多益善。

三、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制度 2.现收现付制 3.财政补贴

四、思考题

1.简述财政补贴支出与社会保障支出的异同点。

2.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意义。 3. 财政补贴影响经济的机理分析。

第七章 财政收入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政府收费说法正确的是( )。

A.收费只能部分弥补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成本 B.征税比收费公平

C.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征税必然最终取代收费 D.收费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不纳入预算 2.下列哪项不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 )。

A.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B.价格 C.分配制度和分配制度 D.所有制结构 3.下列哪项不属于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

A.财政收入虚增 B.财政收入贬值 C.财政收入实增 D.财政收入公平分配 4.不考虑其他因素,以下哪种税制会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形成实际财政收入增长( )。 A.定额税 B.比例税 C.累进税 D.累退税

5.改革开放初期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

A.对企业减税让利和分配政策向个人倾斜 B.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不协调 C.税收征管成本过高 D.体制调整带来的生产效率下降

6.对于1978--1995年问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不断加大 B.导致了预算外及制度外资金迅速缩小 C.导致中央财政降低了预算内资金的调控能力 D.使得部分财政职能被银行取代 7、下列不属于财政收入活动的是( )。

A、增值税 B、银行利息收入 C、政府收费 D、企业所得税

二、判断

1.预算外收入的形式都是收费。

2.如果一项收入可以采取税收形式也可以采取收费形式,一般应采用税收形式。

3.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收入的发展变化趋势和财政支出一样,都经历了一个先降后升的过程。 4.1996年以来,我国预算外资金相当于预算内财政收入的比例处于持续增长中。

三、名词解释

1.政府收费 2.预算外资金

四、思考题

1.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起决定性作用? 2.简述收费与征税的区别。

第八章 税收原理和制度

一、 单项选择题

1.税收的“三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特征,包括税收的( )。 A.强制性、有偿性和固定性 B.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C.强制性、无偿性和浮动性 D.自愿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2.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划分,税收可分为( )。 A.直接税和间接税 B.从价税和从量税 C.商品税、所得税和财产税 D.价内税和价外税 3.在下列税种中,属于直接税范畴的税种是( )。 A.关税 B.营业税 C.个人所得税 D.消费税 4.在下列税种中,可以转嫁税负的税种是( )。

A.财产税 B.企业所得税 C.个人所得税 D.消费税 5.税负转嫁的基本方式有( )。

A.前转和后转 B.前转和混转 C.混转和后转 D.消转和税收资本化 6.按照课税对象的性质可将各税种分为( )。 A.直接税和间接税 B.从价税和从量税 C.商品税、所得税和财产税 D.价内税和价外税

7.纳税人通过压低进货的价格以转嫁税负的方式,为(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混转

8.准许一次全部抵扣当期购进的用于生产应税产品的固定资产价款,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只包括全部消费品价值的增值税,为( )。

A.生产型 B.收入型 C.发展型 D.消费型 9.所得课税的优点不包括( )。

A.税负相对公平 B.课税有弹性 C.计征简便 D.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权益 10.以下增值税类型中最有利于激励投资的是( )。 A.生产型 B.收入型 C.消费型 D.发展型 11.我国增值税2009年起全面推行的是( )。

A.收入型 B.消费型 C. 生产型 D.投资型

12.增值税中所说的增值额是指企业生产商品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即( )。 A.C+V+M B.V+M C.C+M D.M

13.我国消费税是在对商品普遍征收( )的基础上,选择少数消费品再征收一道消费税。 A.增值税 B.营业税 C.关税 D.都不对 14.我国个人所得税采取( )。

A.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 B.比例税率和累退税率 C.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 D.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 15.我国增值税采取( )计算。

A.加法 B.减法 C.扣税法 D.基数法

16.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税合一后我国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是( )。 A. 33% B. 27% C.25% D.18%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纳税人肯定是负税人 B.纳税人与负税人肯定不是同一个人

C.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定是同一个人 D.纳税人与课税对象肯定是同一个人

18、在以下个人所得税征收项目中,实行比例税率的有( )。 A.承租经营所得 B.劳务报酬所得 C.稿酬所得 D.工资、薪金所得 E.承包经营所得 19、下列属于增值税优点的为( )。

A.避免重复征税 B.促进专业化生产 C.有利于出口退税 D.调节消费结构

二、判断题

1.国家运用税收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意味着政治权力凌驾于所有权之上。

2.从财政活动的整体来考察,税收的无偿性与财政支出的无偿性是并存的,这里又反映出有偿性的一面。 3.起征点和免征额的不同点在于,当课税对象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采用免征额制度的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采用起征点制度的仅对课税对象超过起征点的部分征税。

4.纳税人又称为纳税主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即通常所说的负税人。

5.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6.课税范围狭窄的商品税负较易转嫁,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税负难以转嫁。 7.资源税的作用在于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调节资源级差收入。 8.我国企业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与国际上对公司征税的一般做法相一致。

9.西方发达国家的所得课税是以个人所得税为主,而我国当前仍是以企业所得税为主。

10.营业税是以纳税人从事经营活动的营业额(销售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属于商品课税的范畴。 11、现行的流转税主要由增值税、关税、消费税和所得税组成。

12、我国增值税改革是由消费型增值税改为生产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有利于企业扩大投资,进行技术更新改造。

三、名词解释

1.纳税人和负税人 2.课税对象 3.比例税率 4.累进税率 5.税负转嫁

四、思考题

1. 简述起征点与免征额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 试分析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3. 商品课税的一般特征和功能。 4. 增值税的特点和优点。

5. 所得课税的一般特征和优点。

6. 简述税负转嫁的定义及税负转嫁的方式。

第九章 政府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一、单项选择题

1.以预算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 )。 A.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B.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C.总预算和部门(单位)预算 D.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 2.政府预算以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可分为( )。 A.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B.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C.总预算和部门(单位)预算 D.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 3.增量预算的要点不包括( )。

A.以上年度各项支出的支出数为依据 B.逐项确定支出预算

C.重新编制年度预算 D.以人员经费的保障为重点 4.下列不属于政府预算的原则的是( )。

A.公开性 B.可靠性 C.完整性 D.保密性 5.我国的预算年度是( )。

A.公历1月1日到12月31日 B.公历4月1日到次年3月31日 C.农历1月1日到12月31日 D.公历10月1日到次年9月30日 6、目前各国预算无论是单式预算或复式预算,主要仍采用( )。 A.零基预算 B.追加预算 C.成效预算 D.增量预算 7、我国地方预算体系由( )组成。

A.省级预算 B.市级预算 C.县级预算 D.乡级预算 E.村级预算

二、判断

1.政府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它的功能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 2.我国政府预算级次是按照一级政权设立一级预算的原则建立的,共有五级预算。 3. 与政权结构相应,我国的政府预算是由总预算与部门预算组成。

4.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的全过程集中进行全面的监控制度。

5.由于预算涉及到政府的活动范围、方向和政策,直接关系到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严格强调预算的保密性。

三、名词解释

1.政府预算 2.增量预算 3.零基预算 4.政府采购制度

四、简答题

1.何谓政府预算?政府预算有哪些类别? 2.试述政府预算的主要原则。

第十章 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

一、单选题

1.下列能够刺激社会有效需求增长的是( )。

A.预算赤字 B.决算赤字 C.赤字政策 D.预算盈余 2.下列政策能够造成周期性财政赤字的是( )。

A.政府支付高额失业救济金 B.政府军备竞赛大量增加军费开支

C.政府为刺激经济增长进行减税 D.政府为应对经济危机而增加4万亿财政支出 3.现时期我国财政赤字的计量口径是( )。

A. 赤字或节余=(经常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支出+债务支出) B.赤字或节余= 经常收入-经常支出

C.赤字或节余=(总收入+无条件赠款)-(总支出+净增贷款)

D.赤字或节余=(经常收入+无条件赠款)-(经常支出+净增贷款) 4.( )不是财政政策的目标。

A.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B.收入合理分配 C.经济适度增长 D.币值稳定 5.( )不是财政政策工具。

A.税收 B.利率 C.公共支出 D.政府投资

6.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财政政策可分为( )。

A.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B.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C.赤字政策和盈余政策 D.预算平衡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7.实现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有( )。

A.增税减支 B.减税增支 C.收支平衡 D. 财政赤字

8.下列( )政策组合可以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 A.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B.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 C.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D.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9.下列( )政策组合可以有效的遏制需求膨胀和通货膨胀。

A.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B.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 C.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D.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10.补偿政策是( )。

A. 是一种全面干预的政策 B. 医治经济萧条政策 C. 以民间投资为调节对象 D. 只以公共投资为载体 11、下列不属于财政政策目标的是:( )。

A.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 B.健全信用制度 C.经济的适度增长 D.收入的合理分配

二、判断题

1.财政平衡追求的目标是绝对平衡,即收恒等于支。

2.赤字政策是指国家有意识地运用赤字来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

3.政策主体指的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财政政策的主体只能是各级政府,而且主要是中央政府。

4.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财政政策可分为扩张性的、紧缩性和中性的财政政策。 5.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需借助外力才能产生调节作用。

6.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是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的两种主要形式。 7.补偿政策是专门医治经济萧条的处方。

8.汲水政策借助于公共投资以补偿民间投资的减退,是一种全面的干预政策。 9.紧缩性财政政策的载体主要是增税减支。 10.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载体主要是增支和减税。

11.一般情况下,财政中性政策要求财政收支平衡。因此,预算收支平衡政策就是中性财政政策。

12.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是中央政府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的有效手段。 13、财政的动态平衡考察的是整个财政年度内的收支对比状况。

14、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配合,能够扩大社会总需求,刺激经济的增长,扩大就业,但却可能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

三、名词解释

1.财政赤字 2.预算赤字 3.决算赤字 4.赤字政策 5.财政政策 6.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四、思考题

1.如何理解财政收支平衡? 2.比较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

3.简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不同政策组合。 4.试述治理通货膨胀的财政政策工具。

5. 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有哪两种?分别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6.简述计量财政赤字(或结余)的两种不同口径及二者的差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