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1·湖北麻城高三5月冲刺)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除忠州,寄谢崔相公
白居易
提拔出泥知力竭,吹嘘生翅见情深。 剑锋缺折难冲斗,桐尾烧焦岂望琴。 感旧两行年老泪,酬恩一寸岁寒心。 忠州好恶何须问,鸟得辞笼不择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泥”表明自己原是在淤泥之中,暗示了诗人被提拔之前的艰难境况。 B.“力竭”是说崔相公帮助自己用尽全力,“情深”是说他与自己情谊深厚。 C.颔联说自己的宝剑缺损,无法上阵杀敌,就像烧焦的梧桐不能制成瑶琴。 D.“岁寒心”指坚贞不屈的节操,诗人以此表达会对崔相公的帮助永怀感恩。 2.诗歌的尾联有何含意?在情感表达方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2021·河北邯郸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3~4题。
秋暮书怀
谢 榛
木落风高万壑哀,山川纵目一登台。 夕阳满地渔樵散,秋水连天鸿雁来。 白发无情淹岁月,黄花有意照樽罍。 西园公子虚陈迹,词客于今说爱才。
注①樽罍:酒杯。②西园:位于河北临漳,为三国曹操所建,常召曹植、陈琳等文士在此吟诗宴游。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登高望远,抓住秋天的代表景色,营造了一个萧瑟、旷远的意境,并以“哀”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从俯视和仰视两个角度进行描写,紧扣题目中的“秋暮”两字取景,借“夕阳”“鸿雁”等意象,表现了日月更替、夏秋变换的时光流逝。
C.颈联运用拟物的手法,埋怨“白发无情”,慨叹“黄花有意”,体现了诗歌创作的“无理之妙”,别具情怀,富有诗趣。
②
①
D.尾联讲述西园荒芜,曹氏父子早已不在,如今的文人词客仍然谈论着他们爱才的故事,借用典故,暗寓情怀,委婉含蓄,发人深思。
4.同是悲秋之作,此诗的后两联与杜甫《登高》的后两联在情感上有何不同?
三、(2021·湖北天门一中高三5月模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经五丈原
温庭筠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注①柳营:即细柳营,西汉治军有方的周亚夫屯兵之地。②妖星:相传诸葛亮死时,其夜有大星“赤而芒角”,坠落在渭水之南。③象床宝帐:五丈原诸葛亮祠中神龛里的摆设。④谯周:曾任蜀汉光禄大夫,魏入蜀时,劝刘禅降魏。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诗人经过五丈原时举目而望所见到的雄壮铁骑逼近中原的场景。 B.“下国卧龙空寤主”与“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字均一字传神。 C.尾联运用了对比手法,寓褒贬之意于历史事实之中,含蓄蕴藉。 D.这首诗寄情抒愤、感慨深切,风格与温庭筠浓艳、华丽的词风不同。
6.本诗是诗人经过五丈原时为怀念名相诸葛亮而作,诗中交织着复杂而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诗中所蕴含的多种情感。
③
④②
①
四、(2021·江苏淮海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野 老
杜 甫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草堂之景,诗人以宁静的心境去观照外物,充满了村野之趣。 B.后四句脱离写景转入抒情,字里行间展示了一个报国无门的诗人形象。 C.在这首诗中,诗人看似平静的心中却充满了无奈,是一种更为深沉的哀痛。 D.这首诗很好地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忧国忧民之情贯串始终。 8.赏析本诗“片云何意傍琴台”一句。
五、(2021·山东章丘二模)阅读下面这首汉诗,完成9~10题。
秋 风 辞
刘 彻
上行幸河东,祠后土,顾视帝京,欣然中流,与群臣饮宴,上欢甚,乃自作《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9.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两句点出季节特点,状物描景,色彩鲜明,富有动感,自然平易,清旷幽远。 B.第五、六、七、八句借助动词正面铺写宴游场景,刻画了“中流饮宴”的欢快场面。C.最后一句以哀怨心绪抒发时光难再之情,表达了一代帝王也有着生命易逝的悲慨。D.全诗因景而生情,以情来系景,语言清丽明快,构思巧妙严谨,情感丰富而深沉。 10.有人认为此诗有“《离骚》遗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六、(2021·广东茂名高三二模)阅读下面三首唐诗,完成11~12题。
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送 魏 二
①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注①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 11.下列对这三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易水送人》中,最后一句寓情于景,是全诗的中心所在,隐含了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 B.《送魏二》中,第二句的“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耐人涵泳。 C.《送魏二》中,最后两句从视听两个方面,虚实结合,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 D.《送柴侍御》中,最后两句通过想象来创造意象,融情入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情厚谊。 12.同为送别诗,骆诗《于易水送人》和王诗《送柴侍御》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任务突破练15 优化阅读步骤,
准确解读诗歌
一、1.C 解析 C项,颔联中的“剑锋缺折难冲斗”是比喻,非实指,诗人借此自谦,称自己才能不高,从而委婉地表达对崔相公提携自己的感谢之情。
2.尾联的意思:无须问忠州是好是坏,鸟儿只要能脱离囚笼,就不会挑选飞到哪个林子里。“鸟得辞笼不择林”一句中,诗人以鸟自喻,以笼喻自身困境,以林喻做官地点,形象生动,从而表达了“只要能够脱离现在的困境,不管忠州是好是坏,自己都会欣然赴任”的意思。这一联强化了作者对提携自己的崔相公的感激之情。
二、3.C 解析 C项,“颈联运用拟物的手法”说法错误。不是拟物,是拟人。
4.谢诗抒发了人生迟暮的无奈和怀才不遇的愤慨。颈联写出了岁月流逝、人入暮年、借酒消愁的无奈;尾联借用典故,抒发了对曹氏父子的仰慕,反衬出当下无人赏识的愤慨。杜诗抒发了漂泊无依的孤独和穷病交加的窘迫。杜诗中“常作客”点明漂泊,以“多病”“停杯”指出患病,以“艰难苦恨”写出生活困境。
三、5.A 解析 A项,“举目而望所见到的雄壮铁骑逼近中原的场景”错,首联所写为诗人想象中的景象,属虚写,说“举目而望”“见到”不正确。
6.①首联以在想象中写诸葛亮所率领的蜀汉铁骑的威势及诸葛亮堪比周亚夫的治军才能,来抒发对诸葛亮的敬慕与赞扬之情。②颔联写诸葛亮猝然离世,表达了对诸葛亮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痛惜之情。③颈联写诸葛亮竭忠尽智,却无法使后主刘禅从昏庸中醒悟过来,表达了对诸葛亮最终无法改变蜀汉国势衰颓的叹惋之情。④尾联将谯周和诸葛亮作对比,抒发了对刘禅昏庸和谯周误国的讽刺、批判之情。
四、7.B 解析 B项,“脱离写景”赏析有误。后四句转入抒情,仍未脱离写景。这里的景色,无论是云彩还是城阙,无论是秋色还是角音,都浸染了诗人哀伤的感情色彩。
8.①“片云”用以自喻,自己浮云般的漂泊之身,却滞留蜀中。②借景抒情。云傍琴台,本是自然现象,其实正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报国无门的痛苦。③运用疑问(反问)语气,突出强调了诗人的迷惘与无奈。
五、9.B 解析 B项,“刻画了‘中流饮宴’的欢快场面”赏析有误。原诗第八句是“欢乐极兮哀情多”,意思是欢喜到极点的时候忧愁就无比繁多,这是诗人乐极哀来的深沉感慨。五、六、七三句是极写诗人泛舟中流、君臣饮宴的欢乐景象。
10.①从艺术手法上看,诗歌沿袭了《离骚》常用的比兴手法,由兰秀、菊香起兴,引发对佳人的思慕。(或:诗歌沿袭了《离骚》由物到人的移情手法,由对花木的观赏,引发对佳人的怀念)②从情感抒发上看,诗歌沿袭了《离骚》以“香草美人”喻理想和美政的表述方式,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与思慕。③从外在形式上看,诗歌沿用了《离骚》的常有调式,以“兮”为间顿,节奏感强。
六、11.C 解析 C项,“虚实结合”说法错误。“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是诗人想象友人独自远行在潇湘明月下,满怀愁绪地在梦里静听猿啼悠长。这两句都是诗人的想象,都是虚写,没有实写。
12.①骆诗《于易水送人》:题为“送人”,但他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把昔日之易水送别和今日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借怀古以慨今;诗题为送别,可又没有交代所别之人和所别之事。在意象运用上,将意象隐于句内。
②王诗《送柴侍御》:有着朋友别离的情景,比如“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也有着明确的送别人“柴侍御”;在意象运用上,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富有象征意义(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开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