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路径分析
内容摘要: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 世界经济呈现出很强的区域化特征,产业集群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模式。本文依据路径依赖理论,探析产业集群形成的本质因素,结合经济发展比较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提出各种产业集群发展路径。为避免产业集群进入路径“锁定”状态,再结合路径创造理论,总结出一条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路径。
关键词:产业集群 路径依赖 路径创造 创新发展路径
20世纪70年代,随着意大利北部传统产业群的发展,这种经济模式凸显的优势得到人们的关注。80年代后期,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发展成为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90年代中期,为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一些国家政府开始制定相关政策有意识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作为提升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一种手段,产业集群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标准,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1998)认为发达国家或地区拥有声名显赫的产业集群,是发达经济体之所以发达的原因。
为了更清晰了解产业集群发展路径,本文依据路径依赖理论,从形成本质因素出发,结合世界比较著名的产业集群,提出产业集群不同形式发展路径。为避免产业集群进入路径“锁定”状态,再结合路径创造理论,提出一条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路径,为产业集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借鉴。
理论基础
1975年,美国经济史学家Paul A.David在他著作《技术选择、创新和经济增长》中首次将“路径依赖”纳入经济学研究范畴。 David(1985)认为经济变迁的一个路径依赖序列最终结果会被很久以前的事件影响。技术的选择通常不是最优选择的结果,用偶然和报酬递增来解释某种技术的支配地位的取得。David与美国圣达菲研究所的W.Brian Arthur教授将路径依赖思想系统化。Arthur(1989)认为被采用的现代复杂技术显示了报酬递增的特性,这种技术被越多采用越是会获得更多经验,最终导致这种技术取得更多进步,而随机小事件使得多种相竞争的具有报酬递增特性的技术获得了最初的优势。
“路径依赖”与物理学中的惯性具有相似之处,一旦事物进入某一路径,很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因为,经济生活存在着自我强化和报酬递增的机制,不管是经济、政治、还是个人的选择都可能沿着既定路径,进入良性循环轨道,迅
速优化;也可能顺着原来错误的路径选择往下滑,甚至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状态下导致停滞。而这些选择一旦进入锁定状态,想要脱身就会十分困难,体现出路径依赖理的缺陷。针对路径依赖这一缺陷,Garud and Karnoe(2000)提出了“路径创造”,认为偶然事件不是技术路径发展的主要解释。取而代之,与企业家战略性的、蓄意的、有意识的行为相联系。企业家通过对已知程序或规则有意识的偏离,改变路径的发展。且不认为企业家是被动的观察者,企业家具有能动性,有能力用超出社会规则的方法做出反应。企业家创造路径,探索创造新的价值规模,可能在运动中建立起一个路径。
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路径
很多学者从交易成本、产业集群内企业性质、商品链以及产业集群的结构特征、市场导向和协作方式、新产业区等角度出发对产业集群发展路径进行研究。陈志平(2008)综合国内外区域经济产业集群理论相关文献,将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分为:自动生成、“自上而下”地形成和发展、“自下而上”地规划和发展。曹 玮、李瑞丽(2007)认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是一个路径依赖的过程,受到历史因素、地理因素、资源因素、制度因素及产业因素等各方面的影响。
总的来说,对产业集群发展路径的分析可以归纳为自组织和被组织两种发展路径。所谓自组织就是由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自发的形成产业集群,属于市场主导型产业集群,其产业集群成长、演化完全是一个市场过程,是一个自由竞争的自组织发展的过程。再将其细分可以分为:历史文化推进形成的产业集群;为降低成本形成的传统产业的企业集群;大企业裂变形成的中小企业集群;龙头企业为主体形成的产业集群;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依托而衍生的产业集群;所谓被组织就是通过外部的干预而形成产业集群,如政府力量推动形成的被组织发展路径形成的产业集群。
(一)历史文化推进形成的产业集群
受到历史文化这一偶然因素影响,此地区的人们对某一产业技术的掌握的选择,并将其作为谋生手段,实现了报酬递增的结果,这种技术被越多的采用,使得这种技术取得更多的进步,而历史文化的影响是多种相竞争的具有报酬递增特性的技术获得了最初的优势。
这类产业集群的发展,产业内部分工更为精细,一个企业可以集中该产业的某一个工序或某一种中间产品的生产,加工的工艺技术更加专业,从而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工艺水平和设计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避免企业的技术停滞不前,集群进入技术瓶颈“锁定”状态。
(二)为降低成本形成的传统产业的企业集群
偶然因素导致产业内的企业在某一地理区域集中,可使区内企业之间的“有形的”运输成本、搜寻成本、信息成本、合约的谈判和劳动力成本等交易费用降低,企业就会按照这种路径发展下去,最终形成这一因素起主导优势的产业集群。具有代表性的意大利的传统产业从20世纪70年代依靠低成本的劳动力,发展到今天具有强大竞争力,表现出意大利产业的优势在于细致的劳动分工、频繁的产品变化以适应市场需求(鄢小兵,2009)。
这类产业集群主要通过集群内企业之间交流合作、专业的劳动分工来提高集群内企业的创新能力,达到交易费用降低的效果。但是长时间不改变产品,就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需求,所以集群内企业不仅要通过协作分工降低成本,还要提高创新能力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三) 大企业裂变形成的中小企业集群
大企业分裂或繁衍出的企业都处在相同产业链的不同位置,而在地理位置上又互相临近,因此通过彼此分工、合作很容易产生集聚效应形成产业集群,实现因报酬递增而得到可持续发展。这类产业集群产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大企业改造和分拆的工作中的政策支持,包括企业改造重组的措施、相关人员的安置工作、分离企业的发展政策等等。这类集群可以因为某一偶然因素自发出现也可以人为培育,当大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内部交易成本超出了外部交易成本时,便可以人为的分离出这个部门变内部交易为市场交易。由此可见,政策上的创新是该产业集群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
(四) 龙头企业为主体形成的产业集群
这是一种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集群内以一个或多个大企业为核心,在其带动下,附近繁衍和衍生出许多相关企业,这些企业的存在,又促进其配套产业发展,并在相关行业及企业的竞争中创新和升级。由于龙头公司这一偶然因素的作用,形成了其他配套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跨国公司周围扎堆,当发展积累到一定阶段,便形成了以龙头公司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如江西九江星火工业园区就是在星火化工厂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
龙头企业是关键因素,龙头企业的发展将决定了集群的发展,所以龙头企业的创新能力是该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这就是这类集群中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单个企业进行创新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政府应该制定相应措施激励企业进行创新。
(五)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依托而衍生的产业集群
这种经济模式是通过企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起更密切的战略联盟—“产学研”而形成的,以创新为特征的产学研合作过程是一个从新思想的产生,到产品设计、试制、生产直到营销和市场化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也是知识的创造、流通和应用过程,其实质是新科技的产生和商业化的应用。这种产业集群发展路
径具有创新性,在竞争激烈的现今社会具有可持续发展优势,同时也满足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说的形成机理。技术优势便是形成这种产业集群发展路径的偶然因素。具有代表性的世界知识经济中心的硅谷、北京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的企业集群等等。
该类产业集群发展具有技术方面的优势,但是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以及知识产权等保护也很重要,这就需要政府的参与制定相关政策,来保证各方利益。
(六)政府推动发展形成的产业集群
依靠政府招商引资而建立起来的产业集群,是一种典型以外力为基础而形成的产业集群。受到政府这一影响因素,企业会在某一地区集中生产,此发展路径中,政府会制定一些政策,让某一地区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成功最具代表性的是台湾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台湾的IC产业借由RCA转移回来的技术,电子所建立了试验工厂,政府由此推动了第一期电子工业发展计划。在积极进行技术转移同时,中国台湾筹划建设了新竹科学工业园,提供相关优惠政策,借以吸引高科技厂商,通过长期发展形成了IC主导产业集群(王缉慈,2010)。但是单靠政府的政策规划是不可能得到持续发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发展的关键因素。
通过以上分析,产业集群是因为某一偶然因素而发展起来的经济模式,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都能进入到良性发展状态。路径依赖理论只强调了偶然因素的作用,忽视了行为者的能动作用。路径创造理论解决了这一缺陷,强调行为者的能动作用,指出行为者可以产生有意识的偏离,创造出新路径。也就是说,通过分析这些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集群发展的初始阶段是由于某种偶然因素的作用,使得某种技术被选择是形成不同种类产业集群的原因,导致产生了不同的产业集群发展路径。但是通过分析各种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可以看出,每种产业集群发展进入良性循环阶段并不是偶然因素的作用一直起主导作用。在发展过程中,集群内专业化分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政府的政策、企业与高校的合作都是产业集群能够良性发展的主要因素。说明单靠路径依赖并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避免集群发展路径进入“锁定”状态,需要结合路径创造理论的人的能动作用,改变原有路径,寻找另一条适合集群发展的创新路径。
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政策建议
集群内企业相互之间以及与科教机构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利用好“产学研”创新模式,促进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为隐性知识的交流提供了环境,为企业提供了不断创新的知识源泉。
政府的远见和引导对产业集群发展是关键,从制度着手,为产业集群创新发
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为集群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市场开拓和融资担保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
集群内企业要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要采取弹性专精的生产方式,注意集群内企业劳动分工,同时也要注意对劳动力灵活性及人才的重视。
区内需要形成良好的创业环境,为风险投资创造条件,这样才能形成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金融环境。
以上的分析,任何一种力量都必不可少,强调了人的能动性的作用,所以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路径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机组合,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结合,找到适合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并实现报酬递增,使产业集群内企业实现积累和自增长,才能使产业集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Porter,M.E., Clusters and theNewEconomicsof Competition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
2.Paul A. David. Clio and the Economics of QWERY[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5,75(4)
3.W. Brian Arthur. Competing Technologies,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ck-in by Historical Events[J].The Economic Journal,1989,99(394)
4.Raghu.Garud,Rappa,M.A Socio-cognitive Model of Technology Evolution[J].Organization Science,1994,5(3)
5.陈志平.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与公共政策选择[J].延边大学学报,2008(6)
6.曹 玮,李瑞丽.区域产业集群发展路径的一个理论构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
7.孙华平.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锁定与升级对策—以温州皮鞋产业为例[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0(3)
8.鄢小兵.产业集群生成机理与发展路径探析[J].管理纵横,2009
9.高全顺,李建德,程芸.产业集群分类再探讨[J].经济研究,2007
10.王缉慈.超越集群—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探索[M].科学出版社,20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