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河南省象山高中高二(下)期末化
学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二甲醚和乙醇是同分异构体,下列方法中不能将二者区分开的是( )
A. 利用金属钠 B. 利用核磁共振氢谱 C. 利用红外光谱法 D. 利用质谱法
2.下列有机反应中,反应类型相同的是( )①CH3CH=CH2+Br2CH3CHBrCH2Br②CH3CH2OH
CH2=CH2+H2O
③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④C6H6+HNO3
C6H5NO2+H2O.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下列各物质中,一定互为同系物的是( )
A. 甲醛和C4H8O B. 醋酸和硬脂酸 C. 乙二醇和甘油 D.
4.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油脂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B. 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二者互为同分异构
体
C. 在水溶液里,乙酸分子中的﹣CH3可以电离出H+
D. 在浓硫酸存在下,苯与浓硝酸共热生成硝基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5.下列各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在蔗糖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min,加入NaOH溶液至碱性,再加入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检验葡萄糖的生成 B. 苯中混有苯酚可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分液除去 C. 使C2H5Br和NaOH溶液混合后水解,取上层清液,滴加AgNO3溶液检验溴元素
D. 只用溴水一种试剂即可鉴别甲苯、己烯、乙醇、四氯化碳四种液体
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
B. 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 C. 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
D. 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
7.如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产物只含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 )
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
8.分子式为C4H8Cl2,结构中仅含一个﹣CH3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 6种 B. 5种 C. 4种 D. 3种
9.下列各类有机物:①饱和一元醇 ②饱和一元醛 ③饱和一元羧酸 ④饱和一元醇与饱和一元酸生成的酯 ⑤乙炔的同系物 ⑥苯的同系物 ⑦乙烯的同系物,完全燃烧时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恒定的是
( )
A. ①③⑤⑦ B. ①④⑥ C. ②③④⑦ D. ②③④⑤⑥
10.以2﹣丁烯为原料,通过一步反应(所需其它试剂自选)无法制得的是( )
A. 2﹣丁醇 B. 2,3﹣二氯丁烷 C. 2﹣溴丁烷 D. 2,3﹣丁二醇
11.某有机物甲经氧化后得乙(分子式为C2H302C1),而甲经水解可得丙.1mol丙和2mol乙反应得一种含氯的酯(C6H804Cl2),由此推断甲的结构简式为( )
A. HCOOCH2Cl B. ClCH2CH2OH C. CH2ClCHO D.HOCH2CH2OH
12.2011年5月下旬揭露出的台湾食品添加剂毒害事件中的核心物质为
,不法厂商将这种本是用于塑料生产的物质添加到饮料、食品中,从而造成了人类史上最大的塑化剂污染事件,下面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分子式为C24H38O4
B. 在NaOH溶液中水解会生成邻苯二甲酸与2﹣乙基﹣1﹣己醇 C. 该物质进入人体内会有害身体健康 D. 难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
13.外围电子构型为3d104s1的元素R( ) A. 位于第四周期第IA族
B. 能形成稳定的R2+离子
C. 在化学反应中,首先失去3d上的电子 D. 原子序数为28
14.下列有关主族元素M、N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
事实 非金属
A 第I电离能 M<N M>NB 电负性M=N M=N
C 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 M:nsnnpn+3,N:nsnnpn+4 M>nD 原子半径 M>N M<N
A. A B. B C. C D. D
15.已知某AB2分子的构型为V型,则( )
A. A原子不可能是sp杂化 B. A原子不可能是sp2杂化
C. A原子不可能是sp3杂化 D. 不可能是极性分子
16.X、Y为两种元素的原子,X的阴离子与Y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X的电负性大于Y的电负性 B. X的原子半径大于Y的原子半径 C. X的氧化性大于Y的氧化性
D. X的第一电离能大于Y的第二电离能
17.向盛有少量NaCl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少量AgNO3溶液,再加入氨水,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先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足量氨水后沉淀消失
B. 生成的沉淀为AgCl,它不溶于水,但溶于氨水,重新电离成Ag+和Cl﹣
C. 生成的沉淀是AgCl,加入氨水后生成了可溶性的配合物[Ag(NH3)2]Cl
D. 若向AgNO3溶液中直接滴加氨水,产生的现象也是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二、非选择题(共49分)
1)有机化学中的反应类型较多,将下列反应归类(填序号).
①由氯乙烯制PVC ②溴乙烷和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共热 ③乙烯和高锰酸钾反应 ④由甘油制硝化甘油 ⑤银镜反应 ⑥由苯和硝酸TNT ⑦苯酚和浓溴水反应 ⑧实验室制乙烯 ⑨油脂硬化
其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属消去反应的是 (2)(CH3CH2)2C(CH3)2的系统命名为 ;(3)碳碳双键在酸性高锰酸钾作用下,发生如下变化:
若
在上述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的最终产物结构式分别是: 、 ;(4)某有机物结构简式如图,用Na、NaOH、NaHC03与等物质的量的该有机物完全反应时,消耗Na、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19.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以乙烯为原料衍生出部分化工产品的反应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本题涉及的有机物类别有:烯烃;环氧烷;醇;羧酸;酯;另提示:D→E是开环加成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是 ;(2)B和A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类型为 ;(3)D的结构简式为 ;(4)F的结构简式为 ;(5)D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
20.按如图装置,持续通入气态物质X,可以看到a处有红色物质生成,b处变蓝,c处得到无色液体可用于其它实验.
①X可能是 (从所给物质中选取,填代号)A.H2 B.CH3CH20H(g) C.NH3 D.C0和H2写出在a中所进行反应的反应方式 .②实验中C处U型管浸没在冰水中,使用冰水的目的是: .③该实验装置有一明显缺陷,请指出: .
21.某同学偶然发现向溴水中加入乙醛溶液,溴水褪色.该同学为解释上述现象,提出两种猜想:①溴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②溴水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哪一种猜想正确? .
22.A、B是两种有机化合物,都是有机合成的中间体,A、B、C、D、E、F六种有机物存在如图的转化关系:
已知以下信息:
①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4H7O2Br.
②有机物B的分子式中含2个O原子,完全燃烧的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n(CO2):n(H2O)=2:1,质谱图显示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8.③
(R代表烃基).
④回答下列问题时不考虑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双键的有机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分子式是 .(2)反应④的反应类型是 ,E的化学名称是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4)A中的Br原子被H原子取代后的物质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的有 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5)F遇FeCl3有显色反应,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有五组峰,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有两种一氯代物,除苯环外没有其他环状结构.写出符合上述条件的任意两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
23.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b、c…为部分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d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2)c、a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分子中c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 ;Ca3特别易溶于a2d,其原因是 (3)h2+可以与Ca3以 键形成[h(Ca3)4]2+离子,在水溶液中 (能、否)完全电离.(4)d和e能形成1:1化合物,其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是 .(5)bg4是 分子,(填极性、非极性);e、f、g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 .(写元素符号)
2014-2015学年河南省象山高中高二(下)期末化
学模拟试卷(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二甲醚和乙醇是同分异构体,下列方法中不能将二者区分开的是( )
A. 利用金属钠 B. 利用核磁共振氢谱 C. 利用红外光谱法 D. 利用质谱法
考点: 有机物的鉴别.
分析: 二甲醚和乙醇是同分异构体,乙醇中含有﹣OH,可发生取代反应,含有C﹣C、C﹣O、O﹣H、C﹣H键,乙醚含有C﹣C、C﹣H、C﹣O键,二者含有的共价键类型和氢原子的种类不同,以此解答.
解答: 解:A.乙醇含有﹣OH,可与金属钾或钠反应生成氢气,但二甲醚不反应,故A不选;
B.二者含有氢原子的种类不同,可鉴别,故B不选;
C.二者含有的官能团和共价键的种类不同,可鉴别,故C不选;
D.利用质谱法,因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则不能鉴别,故D选;故选D.
点评: 本题考好有机物的鉴别,难度不大,注意把握有机物结构的不同,把握常见鉴别方法.
2.下列有机反应中,反应类型相同的是( )①CH3CH=CH2+Br2CH3CHBrCH2Br②CH3CH2OH
CH2=CH2+H2O
③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④C6H6+HNO3
C6H5NO2+H2O.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考点: 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专题: 有机反应.
分析: ①为加成反应,②为消去反应,③为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④为取代反应,以此来解答.解答: 解:①CH3CH=CH2+Br2
CH3CHBrCH2Br中双键断裂与溴发生加成反应;②CH3CH2OH
CH2=CH2+H2O中脱去1分子水,发生消去反应;③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为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④C6H6+HNO3
C6H5NO2+H2O中苯中的H被硝基取代,发生取代反应,则反应类型相同的为③④,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明确有机物中的官能团及性质的关系,熟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及反应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3.下列各物质中,一定互为同系物的是( )
A. 甲醛和C4H8O B. 醋酸和硬脂酸 C. 乙二醇和甘油 D.
考点: 芳香烃、烃基和同系物.专题: 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
分析: 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互相称为同系物.
解答: 解:A.C4H8O可能是丁醛,也可能是丁酮,故与甲醛不一定互为同系物,故A错误;
B.醋酸(CH3COOH)与硬脂酸(C17H35COOH)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16个“CH2”原子团,故互为同系物,故B正确;
C.乙二醇和甘油,两者结构不同,不属于同系物,故C错误;D.是苯酚,
是苯甲醇,两者结构不同,不属于同系物,故D错误,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同系物的概念,难度不大.对于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种物质等概念的区别是考试的热点问题.
4.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油脂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B. 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C. 在水溶液里,乙酸分子中的﹣CH3可以电离出H+
D. 在浓硫酸存在下,苯与浓硝酸共热生成硝基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考点: 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苯的性质;乙酸的化学性质;蔗糖、麦芽糖简介.
专题: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 A、烃的含氧衍生物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B、同分异构体指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C、在水溶液里,乙酸分子中羧基中的H发生电离;
D、分子中原子或基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称取代反应.解答: 解:A、油脂含有C、H、O三种元素,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A正确;
B、蔗糖、麦芽糖分子式相同,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脱水形成的,而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脱水形成的,结构不同,互为同分
异构体,故B正确;
C、在水溶液里,乙酸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H+,发生电离是羧基中的H原子,故C错误;
D、硝基取代苯环上的H原子生成硝基苯,是取代反应,故D正确.故选C.
点评: 本题涉及同分异构体、有机反应类型、羧酸与油脂的性质等知识,难度不大,重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5.下列各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在蔗糖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min,加入NaOH溶液至碱性,再加入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检验葡萄糖的生成 B. 苯中混有苯酚可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分液除去 C. 使C2H5Br和NaOH溶液混合后水解,取上层清液,滴加AgNO3溶液检验溴元素
D. 只用溴水一种试剂即可鉴别甲苯、己烯、乙醇、四氯化碳四种液体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专题: 实验评价题.
分析: A.银镜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B.苯不会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苯酚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全部变成苯酚钠;
C.水解后,应加酸至酸性,再加硝酸银检验溴离子;
D.甲苯、己烯、四氯化碳、乙醇4种无色液体分别与溴水混合的现象为:分层后有色层在上层、溴水褪色、分层后有色层在下层、不反应不分层.
解答: 解:A.葡萄糖含有醛基,银镜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故A正确;
B.苯不会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苯酚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全部变成苯酚钠,然后分液除去,故B正确;
C.水解后,应加酸至酸性,再加硝酸银检验溴离子,加热后,加入AgNO3溶液生成AgOH沉淀干扰检验,故C错误;
D.甲苯、己烯、四氯化碳、乙醇4种无色液体分别与溴水混合的现象为:分层后有色层在上层、溴水褪色、分层后有色层在下层、不反应不分层,现象不相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性质与鉴别,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及性质差异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反应现象相同时不能鉴别物质,侧重萃取及现象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
B. 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 C. 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
D. 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
考点: 有机物的鉴别.
专题: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 A.乙醇含有﹣OH,乙醚含有醚键;
B.碳碳双键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苯和溴苯的密度不同;
D.甲酸甲酯和乙醛都含有醛基.
解答: 解:A.乙醇含有﹣OH,可与金属钠发生反应,而乙醚与钠不反应,可鉴别,故A正确;
B.己烷为饱和烃,与酸性高锰酸钾不反应,而己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可鉴别,故B正确;
C.苯的密度比水小,溴苯的密度比水大,可鉴别,故C正确;
D.甲酸甲酯和乙醛都含有醛基,都可发生银镜反应,不能鉴别,故D错误.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鉴别,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有机物性质的异同,易错点为D,注意二者的官能团的种类和性质.
7.如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产物只含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 )
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
考点: 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分析: 由结构可知,有机物中含C=C和﹣Br,①为氧化反应,②为水
解反应,③为消去反应,④为加成反应,以此来解答.解答: 解:由结构可知,有机物中含C=C和﹣Br,①为氧化反应,产物含有有﹣Br、﹣COOH两种官能团;②为水解反应,得到C=C和﹣OH两种官能团;③为消去反应,产物中只有C=C;④为加成反应,产物中只有﹣Br,
则有机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③④,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官能团及其性质,明确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即可解答,注意把烯烃、卤代烃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8.分子式为C4H8Cl2,结构中仅含一个﹣CH3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 6种 B. 5种 C. 4种 D. 3种
考点: 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专题: 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及其判定.
分析: 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可以采用“定一议二”法解题,先找出所有的同分异构体,再找出只含一个“﹣CH3”的.
解答: 解:C4H8Cl2的同分异构体可以采取“定一议二”法确定
,由图可知C4H8Cl2共有9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图1中只含一个“﹣
CH3”的为1、2、3三种,图2中都含有2个“﹣CH3”,图3中只含一个“﹣CH3”的为3只有一种,则只含一个“﹣CH3”的C4H8Cl2的同分异构体共4种;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知识,难度不大,注意解题方法的掌握可以节省解题时间.
9.下列各类有机物:①饱和一元醇 ②饱和一元醛 ③饱和一元羧酸 ④饱和一元醇与饱和一元酸生成的酯 ⑤乙炔的同系物 ⑥苯的同系物 ⑦乙烯的同系物,完全燃烧时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恒定的是
( )
A. ①③⑤⑦ B. ①④⑥ C. ②③④⑦ D. ②③④⑤⑥
考点: 有机物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专题: 烃及其衍生物的燃烧规律.
分析: 各类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恒定说明有机物组成通式中H、C原子数目之比为定值,与C原子数目无关,据此解答.(注意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则有机物分子中H、C原子个数之比为2a:b,氧原子要结合摩尔质量确定)
解答: 解:①饱和一元醇组成通式为CnH2n+2O,分子中H、C原子数目之比为(2n+2):n,不是定值,与n值有关,故①不符合;
②饱和一元醛组成通式为CnH2nO,分子中H、C原子数目之比为2n:n=2:1,是定值,与n值无关,故②符合;
③饱和一元羧酸组成通式为CnH2nO2,分子中H、C原子数目之比为2n:n=2:1,是定值,与n值无关,故③符合;
④饱和一元醇与饱和一元酸生成的酯组成通式为CnH2nO2,分子中H、C原子数目之比为2n:n=2:1,是定值,与n值无关,故④符合;⑤乙炔的同系物组成通式为CnH2n﹣2,分子中H、C原子数目之比为(2n﹣n):n,不是定值,与n值有关,故⑤不符合;
⑥苯的同系物组成通式为CnH2n﹣6,分子中H、C原子数目之比为(2n﹣6):n,不是定值,与n值有关,故⑥不符合;
⑦乙烯的同系组成通式为CnH2n,分子中H、C原子数目之比为2n:n=2:1,是定值,与n值无关,故⑦符合.所以②③④⑦符合.故选:C.
点评: 考查有机物组成的判断、计算等,比较基础,判断符合条件的有机物的组成特点是关键.
10.以2﹣丁烯为原料,通过一步反应(所需其它试剂自选)无法制得的是( )
A. 2﹣丁醇 B. 2,3﹣二氯丁烷 C. 2﹣溴丁烷 D. 2,3﹣丁二醇
考点: 烯烃.
分析: A、2﹣丁烯在催化剂作用下和水加成反应生成2﹣丁醇;
B、2﹣丁烯在催化剂作用下和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2,3﹣二氯丁烷;C、2﹣丁烯在催化剂作用下和溴化氢加成反应生成2﹣溴乙烷;D、一个双键不能通过一步引入两个官能团;
解答: 解:A、2﹣丁烯在催化剂作用下和水加成反应生成2﹣丁醇,CH3﹣CH=CH﹣CH3+H2O→CH3﹣CH2CH(OH)﹣CH3,故A不符合;
B、2﹣丁烯在催化剂作用下和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2,3﹣二氯丁烷,CH3﹣CH=CH﹣CH3+Cl2→CH3﹣CH2Cl﹣CH2Cl﹣CH3,故B不符合;
C、2﹣丁烯在催化剂作用下和溴化氢加成反应生成2﹣溴乙烷,CH3﹣CH=CH﹣CH3+HBr→CH3﹣CH3﹣CH2Br﹣CH3,故C不符合;
D、一个双键不能通过一步引入两个官能团,需要先加成在水解引入两个羟基,故D符合;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机物质性质的分析应用,主要是烯烃加成反应和官能团引入的方法分析,掌握加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1.某有机物甲经氧化后得乙(分子式为C2H302C1),而甲经水解可得丙.1mol丙和2mol乙反应得一种含氯的酯(C6H804Cl2),由此推断甲的结构简式为( )
A. HCOOCH2Cl B. ClCH2CH2OH C. CH2ClCHO D.HOCH2CH2OH
考点: 有机物的推断.
分析: 甲经氧化后得乙(分子式为C2H3O2Cl),乙应为
CH2ClCOOH,说明甲中含有能被氧化的官能团,可能为﹣OH或﹣CHO,甲经水解可得丙,1mol丙和2mol乙反应的一种含氯的酯
(C6H8O4Cl2),说明丙中含有两个﹣OH,应为CH2OHCH2OH,则甲为CH2ClCH2OH.
解答: 解:甲经氧化后得乙(分子式为C2H3O2Cl),乙应为
CH2ClCOOH,甲经水解可得丙,1mol丙和2mol乙反应的一种含氯的酯(C6H8O4Cl2),说明甲水解后生成CH2OHCH2OH,则甲为
CH2ClCH2OH,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机物官能团及其结构的判断,根据乙的分子式及乙发生的反应确定乙的结构简式,再结合丙、乙的结构确定甲的结构,题目难度中等.
12.2011年5月下旬揭露出的台湾食品添加剂毒害事件中的核心物质为
,不法厂商将这种本是用于塑料生产的物质添加到饮料、食品中,从而造成了人类史上最大的塑化剂污染事件,下面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分子式为C24H38O4
B. 在NaOH溶液中水解会生成邻苯二甲酸与2﹣乙基﹣1﹣己醇 C. 该物质进入人体内会有害身体健康 D. 难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
考点: 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分析: A、据其结构简式
书写分子式;
B、其由邻苯二甲酸和2﹣乙基己醇通过酯化反应生成;C、塑化剂对人体有害;D、塑化剂属于酯类物质.解答: 解:A、据其结构简式
可知其分子式为C24H38O4,故A正确;B、
在NaOH溶液中水解会生成邻苯二甲酸钠与2﹣乙基﹣1﹣己醇,故B错误;
C、塑化剂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故C正确;
D、塑化剂属于酯类物质,难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故D正确;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据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书写分子式以及塑化剂的危害,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酯类物质水解生成相应的盐.
13.外围电子构型为3d104s1的元素R( ) A. 位于第四周期第IA族
B. 能形成稳定的R2+离子
C. 在化学反应中,首先失去3d上的电子 D. 原子序数为28
考点: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分析: 外围电子排布为3d104s1的元素,根据4s可以判断该元素位于第4周期,再根据外围电子总数为11可知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从左向右第11列,据此判断该元素为铜,据此分析.
解答: 解:根据外围电子排布3d104s1可知,该元素最外层为4s,则位于周期表中第4周期,该元素外围电子总数为11,则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从左向右第11列,其中ⅤⅢ为8、9、10纵行,则该元素位于周期表ⅠB族,该元素为铜,原子序数为29,能形成稳定的R2+离子,化学反应中,首先失去4s上的电子,所以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元素周期表结构,题目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结构为解答关键,注意明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的书写方法,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4.下列有关主族元素M、N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
事实 非金属
A 第I电离能 M<N M>NB 电负性M=N M=N
C 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 M:nsnnpn+3,N:nsnnpn+4 M>nD 原子半径 M>N M<N
A. A B. B C. C D. D
考点: 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分析: A、元素第一电离能越大,说明原子越难失去电子,所以非金属性强;
B、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也越强;
C、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 M:nsnnpn+3,则M为氮元素,N:nsnnpn+4,则N为氧元素,据此判断;
D、同主族元素或同周期元素比较,原子半径越小,非金属性越强,非同主族元素或同周期元素则无法比较.
解答: 解:A、元素第一电离能越大,说明原子越难失去电子,所以非金属性强,故A错误;
B、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也越强,所以电负性相同时,则非金属性也应相同,故B正确;
C、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 M:nsnnpn+3,则M为氮元素,N:nsnnpn+4,则N为氧元素,氧的非金属性强于氮,故C错误;
D、同主族元素或同周期元素比较,原子半径越小,非金属性越强,非同主族元素或同周期元素则无法比较,故D错误;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知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的性质与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的关系,注意把握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规律,难度不大.
15.已知某AB2分子的构型为V型,则( )
A. A原子不可能是sp杂化 B. A原子不可能是sp2杂化
C. A原子不可能是sp3杂化 D. 不可能是极性分子
考点: 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
分析: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来分析解答,价层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配原子个数,孤电子对个数=
(a﹣xb),a表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x指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个
数,b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氢为1.
A.分子中心原子是sp杂化说明中心原子含有2个σ键且不含孤电子对;B.采用sp2杂化,含有3个σ键,或含有2个σ键和1个孤电子对;C.价层电子对是4,含有2个孤电子对,A原子是sp3杂化;
D.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从整个分子来看,电荷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对称的,这样的分子为极性分子.
解答: 解:A.采用sp杂化,含有2个σ键且不含孤电子对,AB2分子其空间构型为直线形,所以AB2分子的构型为V型,A原子不可能是sp杂化,故A正确;
B.二氧化硫分子中价层电子对=2+1=3,含有2个σ键和1个孤电子对,采用sp2杂化,分子构型为V形,所以A原子可能是sp2杂化,故B错误;C.OF2分子中价层电子对=2+2=4,所以中心原子原子轨道为sp3杂化,其VSEPR模型为正四面体,该分子中含有2个孤电子对,所以其空间构型为V形,故C错误;
D.二氧化硫分子,分子构型为V形,电荷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对称的,为极性分子,故D错误;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微粒空间构型的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理解价层电子对理论与杂化轨道理论判断分子构型.
16.X、Y为两种元素的原子,X的阴离子与Y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X的电负性大于Y的电负性 B. X的原子半径大于Y的原子半径 C. X的氧化性大于Y的氧化性
D. X的第一电离能大于Y的第二电离能
考点: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分析: X元素的阴离子和Y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核外电子数目相等,则Y元素处于X元素的下一周期,X为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较多,Y为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对较少.解答: 解:X元素的印离子和Y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核外电子数目相等,则Y元素处于X元素的下一周期,X为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较多,Y为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对较少,A、X为非金属元素,Y为金属元素,故X的电负性高于Y的电负性,故
A正确;
B、Y元素处于X元素的下一周期,X为非金属元素,原子半径小于同周期与Y处于同族的元素,故原子半径Y>X,故B错误;
C、X为非金属元素,Y为金属元素,故X的氧化性强于Y的氧化性,故C正确;
D、X为非金属元素,Y为金属元素,故X的第一电离能大于Y的第一电离能,故D正确;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结构与位置的关系、半径与电负性、第一电离能比较等,难度不大,关键根据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推断元素的相对位置.
17.向盛有少量NaCl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少量AgNO3溶液,再加入氨水,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先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足量氨水后沉淀消失
B. 生成的沉淀为AgCl,它不溶于水,但溶于氨水,重新电离成Ag+和Cl﹣
C. 生成的沉淀是AgCl,加入氨水后生成了可溶性的配合物[Ag(NH3)2]Cl
D. 若向AgNO3溶液中直接滴加氨水,产生的现象也是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考点: 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分析: AgCl和AgOH两个不溶于水的物质均可溶于氨水生成可溶性的配合物[Ag(NH3)2]Cl,据此回答即可.
解答: 解:AgNO3中滴入NaCl,生成白色的AgCl,难溶于水,硝酸银中滴入氨水生成AgOH,但此两种难溶于水的物质均可溶于氨水生成可溶性的配合物[Ag(NH3)2]Cl,故此现象是先沉淀,后沉淀溶解,此现象同与直接往硝酸银中滴氨水,故ACD正确,B错误;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银铵溶液的制取反应原理,题目较新颖,注意知识的灵活迁移.
二、非选择题(共49分)
1)有机化学中的反应类型较多,将下列反应归类(填序号).
①由氯乙烯制PVC ②溴乙烷和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共热 ③乙烯和高锰酸钾反应 ④由甘油制硝化甘油 ⑤银镜反应 ⑥由苯和硝酸TNT ⑦苯酚和浓溴水反应 ⑧实验室制乙烯 ⑨油脂硬化
其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④⑥⑦ ;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③⑤ ;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①⑨ ;属消去反应的是 ②⑧ (2)(CH3CH2)2C(CH3)2的系统命名为 3,3﹣二甲基戊烷 ;(3)碳碳双键在酸性高锰酸钾作用下,发生如下变化:
若
在上述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的最终产物结构式分别是: 、 ;(4)某有机物结构简式如图,用Na、NaOH、NaHC03与等物质的量的该有机物完全反应时,消耗Na、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2:1 .
考点: 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分析: (1)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取代反应;氧化反应是有机物脱氢或加氧的反应;
加成反应是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断裂,断键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相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消去反应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物脱去小分子生成含有不饱和键的有机物的反应;据此分析;(2)烷烃命名原则:
①长:选最长碳链为主链;
②多:遇等长碳链时,支链最多为主链;③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④小:支链编号之和最小;
⑤简:两取代基距离主链两端等距离时,从简单取代基开始编号.如取代基不同,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
(3)由信息可知,双键C上没有H,可氧化为酮,有H可氧化为﹣COOH;
(4)有机物中含酚﹣OH、醇﹣OH、﹣CHO、﹣COOH,酚﹣OH、醇﹣OH、﹣COOH均与Na反应,酚﹣OH、﹣COOH与NaOH反应,只有﹣COOH与NaHCO3反应,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1)①由氯乙烯制PVC为加聚反应;
②溴乙烷和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共热生成乙烯,为消去反应;③乙烯和高锰酸钾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④由甘油制硝化甘油,为取代反应;⑤银镜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⑥由苯和硝酸TNT为取代反应;
⑦苯酚和浓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为取代反应;⑧实验室制乙烯,乙醇发生消去反应;
⑨油脂硬化,发生加成反应,由不饱和烃基生成饱和烃基,所以④由甘油制硝化甘油、⑥由苯和硝酸TNT、⑦苯酚和浓溴水反应是取代反应;③乙烯和高锰酸钾反应、⑤银镜反应是氧化反应;①由氯乙烯制PVC、⑨油脂硬化是加成反应;②溴乙烷和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共热、⑧实验室制乙烯是消去反应,
故答案为:④⑥⑦;③⑤;①⑨;②⑧;
(2)(CH3CH2)2C(CH3)2主链含有5个碳原子,3号碳原子上有2个甲基,其名称为:3,3﹣二甲基戊烷,故答案为:3,3﹣二甲基戊烷;
(3)由信息可知,双键C上没有H,可氧化为酮,有H可氧化为﹣COOH,则
在上述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的最终产物结构式分别是、
,故答案为:;
;
(4)有机物中含酚﹣OH、醇﹣OH、﹣CHO、﹣COOH,酚﹣OH、醇﹣OH、﹣COOH均与Na反应,酚﹣OH、﹣COOH与NaOH反应,只有﹣COOH与NaHCO3反应,则等物质的量的该有机物完全反应时,消耗Na、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故答案为:3:2:1.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侧重于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注意把握官能团的变化,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19.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以乙烯为原料衍生出部分化工产品的反应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本题涉及的有机物类别有:烯烃;环氧烷;醇;羧酸;酯;另提示:D→E是开环加成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是 乙醇 ;(2)B和A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类型为 酯化反应 ;(3)D的结构简式为 ;(4)F的结构简式为 ;(5)D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CH3CHO .
考点: 有机物的推断;有机物的合成.专题: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 乙烯与水加成生成A,A为乙醇,乙醇催化氧化生成B,B为乙酸,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C,C为乙酸乙酯,乙烯与氧气反应生成D(C2H4O),D为环氧乙烷
,D→E是开环加成反应,故E为乙二醇,乙二醇与乙酸反应生成F(C6H10O4),F为二乙酸乙二酯,据此解答.
解答: 解:乙烯与水加成生成A,A为乙醇,乙醇催化氧化生成B,B为乙酸,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C,C为乙酸乙酯,乙烯与氧气反应生成D(C2H4O),D为环氧乙烷
,D→E是开环加成反应,故E为乙二醇,乙二醇与乙酸反应生成F(C6H10O4),F为二乙酸乙二酯
,
(1)由上述分析可知,A是乙醇,故答案为:乙醇;
(2)B和A反应生成C是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反应方程式为,该反应的类型为酯化反应;故答案为:
;酯化反应;
(3)由上述分析可知,D为环氧乙烷,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
(4)由上述分析可知,F为二乙酸乙二酯,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5)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CH3CHO,故答案为:CH3CHO.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推断,涉及烯烃、醇、醛、羧酸等性质以及学生推理能力等,是对有机化合物知识的综合考查,能较好的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根据乙烯与D的分子式,判断D的结构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中等,是高考热点题型.
20.按如图装置,持续通入气态物质X,可以看到a处有红色物质生成,b处变蓝,c处得到无色液体可用于其它实验.
①X可能是 B (从所给物质中选取,填代号)A.H2 B.CH3CH20H(g) C.NH3 D.C0和H2写出在a中所进行反应的反应方式 CH3CH2OH+CuOCH3CHO+H2O+Cu .②实验中C处U型管浸没在冰水中,使用冰水的目的是: 使所得到的乙醛气体冷凝液化 .③该实验装置有一明显缺陷,请指出: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
考点: 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
分析: ①向a中持续通入气态物质X,可以观察到石棉绒上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固态物质,同时c处的U型管中有无色液体生成,说明该气体具有还原性,同时生成在无色液态的物质,但不可能是水,对照选项可知X为乙醇,写出乙醇催化氧化的方程式;②冰水可以使反应产物液化;
③乙醛有毒,容易污染空气,需要使用尾气处理装置.
解答: 解:①向a中持续通入气态物质X,可以观察到石棉绒上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固态物质,同时c处的U型管中有无色液体生成,说明该气体具有还原性,但不可能是水,对照选项可知X为乙醇,乙醇在通作催化剂时,可以被氧气氧化为乙醛,反应的方程式为:CH3CH2OH+CuOCH3CHO+H2O+Cu,
故答案为:B;CH3CH2OH+CuO
CH3CHO+H2O+Cu;
②反应生成乙醛,易液化,U型管浸没在冰水中可使所得到的乙醛气体冷凝液化,
故答案为:使所得到的乙醛气体冷凝液化;
③从C中出来的气体有乙醛,乙醛有毒,应有尾气处理装置,故答案为: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点评: 本题考查了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乙醇的组成、结构及具有的化学性质,明确乙醇催化氧化的原理,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21.某同学偶然发现向溴水中加入乙醛溶液,溴水褪色.该同学为解释上述现象,提出两种猜想:①溴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②溴水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哪一种猜想正确? 用pH试纸检测溴水与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若酸性明显增强,则猜想①正确,反之猜想②正确 .
考点: 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分析: 若是乙醛被氧化,则有乙酸和溴化氢生成,溶液呈强酸性;若是发生加成反应,则生成饱和含溴有机物,溶液仍为中性,故可利用酸碱指示剂来确定哪种猜想是正确的.
解答: 解:乙醛具有还原性,乙醛被溴水氧化生成乙酸和HBr,溶液呈酸性;
乙醛分子中含有不饱和键,溴水可能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没有HBr生成,溶液不呈酸性,
所以检验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确定其发生哪类反应,
故操作方法为:用pH试纸检测溴水与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若酸性明显增强,则猜想①正确,反之猜想②正确,
故答案为:用pH试纸检测溴水与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若酸性明显增强,则猜想①正确,反之猜想②正确.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检验方案的设计,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中等,明确乙醛的氧化反应与加成反应的实质及区别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22.A、B是两种有机化合物,都是有机合成的中间体,A、B、C、D、E、F六种有机物存在如图的转化关系:
已知以下信息:
①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4H7O2Br.
②有机物B的分子式中含2个O原子,完全燃烧的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n(CO2):n(H2O)=2:1,质谱图显示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8.③
(R代表烃基).
④回答下列问题时不考虑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双键的有机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分子式是 C12H12O2 .(2)反应④的反应类型是 酯的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 ,E的化学名称是 乙酸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 .(4)A中的Br原子被H原子取代后的物质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的有 2 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同分异构体有 2 种.(5)F遇FeCl3有显色反应,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有五组峰,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有两种一氯代物,除苯环外没有其他环状结构.写出符合上述条件的任意两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
考点: 有机物的推断.
分析: A、B两种有机物均是有机合成的中间体,其中A的分子式为C4H7O2Br,A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发生反应生成C、D,C能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氧化反应,则C中含有醛基,D酸化得到酸,则A为含有溴原子的酯,且溴原子连接在连接醇羟基的碳原子上,C被氧化生成E,则形成A的酸、醇中碳原子个数相等,C为CH3CHO、E为CH3COOH,A为CH3COOCHBrCH3;
B分子中含2个氧原子,其燃烧产物n(CO2):n(H2O)=2:1,B中C、H原子个数之比为1:1,质谱图表明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8,设B的分子式为(CH)xO2,其相对分子质量=13x+32=188,x=12,则B的分子式为C12H12O2,B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酸和F,根据原子守恒知F的分子式为C10H10O,不饱和度=
=6,
F具有如下特点:①遇FeCl3有显色反应,说明含有酚羟基;②核磁共振氢谱中显示五种吸收峰说明含有5种类型的H原子;③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说明取代位置为对位;④除苯环外,不含有其他环状结构,则F分子中应含有1个C≡C或2个C=C,则可能的结构为、、、
,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A、B两种有机物均是有机合成的中间体,其中A的分子式为C4H7O2Br,A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发生反应生成C、D,C能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氧化反应,则C中含有醛基,D酸化得到酸,则A为含有溴原子的酯,且溴原子连接在连接醇羟基的碳原子上,C被氧化生成E,则形成A的酸、醇中碳原子个数相等,C为CH3CHO、E为CH3COOH,A为CH3COOCHBrCH3;
B分子中含2个氧原子,其燃烧产物n(CO2):n(H2O)=2:1,B中C、H原子个数之比为1:1,质谱图表明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8,设B
的分子式为(CH)xO2,其相对分子质量=13x+32=188,x=12,则B的分子式为C12H12O2,B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酸和F,根据原子守恒知F的分子式为C10H10O,不饱和度=
=6,
F具有如下特点:①遇FeCl3有显色反应,说明含有酚羟基;②核磁共振氢谱中显示五种吸收峰说明含有5种类型的H原子;③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说明取代位置为对位;④除苯环外,不含有其他环状结构,则F分子中应含有1个C≡C或2个C=C,则可能的结构为、、
、
,
(1)通过以上分析知,B的分子式为C12H12O2,故答案为:C12H12O2;
(2)通过以上分析知,反应④的反应类型是酯的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E为CH3COOH,E的化学名称是乙酸,故答案为:酯的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乙酸;(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
故答案为:CH3CHO+2Cu(OH)2
CH3COOH+Cu2O↓+2H2O;
(4)A为CH3COOCHBrCH3,A中的Br原子被H原子取代后的物质有多
种同分异构体,其中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的,说明有羧基,结构为CH3CH2CH2COOH、(CH3)2CHCOOH,共有2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说明有醛基或甲酸某酯,其结构有HCOOCH2CH2CH3、HCOOCH(CH3)2,共2种,故答案为:2;2;
(5)通过以上分析知,符合条件的F同分异构体有、、
、
,
故答案为:、、、
(任写两种).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推断,侧重考查分析、推断能力,以C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氧化反应为突破口采用正逆结合的方法进行推断,注意灵活运用题给信息进行解答,难点是同分异构体种类的判断,题目难度中等.
23.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b、c…为部分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d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1s22s22p4 (2)c、a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分子中c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 sp3杂化 ;Ca3特别易溶于a2d,其原因是 NH3和H2O之间能形成氢键 (3)h2+可以与Ca3以 配位 键形成[h(Ca3)4]2+离子,在水溶液中 否 (能、否)完全电离.
(4)d和e能形成1:1化合物,其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是 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离子键 .(5)bg4是 非极性 分子,(填极性、非极性);e、f、g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 C1、A1、Na .(写元素符号)
考点: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分析: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a为H、b为C、c为N、d为O、e为Na、f为Al、g为Cl、h为Cu,
(1)d为氧元素,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8,据此写出其核外电子排布式;
(2)ca3的为NH3,氨气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含有3个氮氢键;氨气为三角锥形,N原子采用sp3杂化;氨气能够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所以极易溶于水;
(3)氨气中的N原子能单方提供孤对电子形成配位键,则在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
(4)d和e能形成1:1化合物为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5)bg4为四氯化碳,为非极性键组成的非极性分子;根据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小,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大进行判断.解答: 解: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a为H、b为C、c为N、d为O、e为Na、f为Al、g为Cl、h为Cu,
(1)d为O元素,氧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为8,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
故答案为:1s22s22p4;
(2)ca3的为NH3,氨气为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是其电子式为
,氨气为三角锥形,σ键数为3,孤对电子数为1,则N原子为杂化sp3;a2d为水,氨气与水分子间能够形成氢键,所以氨气极易溶于水,故答案为:
;sp3杂化;NH3和H2O之间能形成氢键;
(3)氨气中的N原子能单方提供孤对电子,与铜离子提供的空轨道形成配位键,所以在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故答案为:配位键;否;
(4)d和e能形成1:1化合物为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为离子化合物,其化学式中既存在离子键,也含有非极性共价键,故答案为: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离子键;
(5)bg4为四氯化碳,四氯化碳为正四面体结构,将键的极性抵消,所以四氯化碳为非极性分子;
e为Na、f为Al、g为Cl,金属性最强的为Na、非金属性最强的为Cl,则第一电离能最小的为Na、最大的为Cl,所以三者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1、A1、Na,
故答案为:非极性;C1、A1、Na.
点评: 本题考查位置、结构、性质,涉及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涉及电子排布、杂化类型、第一电离能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综合性较强,明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然后利用物质结构及其性质来解答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