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要改变用地的性质。主干道路的走向,大部分建筑物的朝向,尽量避免大拆大建。 二、认真鉴定好旧建筑物的建筑质量等级,为规划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建筑质量等级的划分是:
Ⅰ级建筑:内外结构完好,建成时间较短,为二层以上建筑,无碍村庄公用设施等建设的的建筑。
Ⅱ级建筑:结构完好或稍有损坏,多为70—80年代所建,无碍村庄近期建设的建筑。 Ⅲ级建筑:60年代前后所建,结构有损坏或损坏较严重,多为“空心村”,有碍村庄重要公共设施或基础设施建设的建筑。
一般情况下尽可能保留一级建筑,整治改造二级建筑,拆除或改造三级建筑。 三、坚持原地改造与搬迁改造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利用,逐步改造,不断完善。对规划无影响的Ⅰ、Ⅱ级建筑可保留或原地改造;对有碍规划的Ⅲ级建筑均须拆除或改造。
四、改造村庄道路。村庄道路对于体现村庄的功能、布置各类建筑,配套各类公用设施,反映村庄面貌具有重要作用,故村庄道路改造要从全局考虑,其宽度、标高、走向及路面质量要依据经济发展来确定,通过道路改造来解决村庄内行路难、排水难、房屋布局混乱等问题。
五、突出特色进行旧村整治改造。村庄特色主要体现在房屋的造型设计与建筑风格,改造与保护相结合,功能布局与地形利用得到充分发挥,村庄环境的绿化与洁化上。
第八节 新农村规划图的绘制
一、村庄规划图应绘制在近期现状图上,以明确反映规划与现状的关系。 二、图形比例:一般为1:500—1:1000
三、以道路为主线,勾画出村庄规划各功能区,并将各规划区内具体各类建筑、用地安排用线条展示出来。
四、用简单、明显的图例表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绿化带。
五、用层次分明的颜色表示各类建筑及用地,一般用色表示法是:米黄色:住宅用地和建筑;红色:公共建筑;蓝色:水面及水利工程建筑;灰色:交通设施及道路;绿色:公用绿地、林地、农田;黑色:污水、排水管线;红色:电力线;蓝色:供水管线。
六、图面修饰以充实、完整、节约工料为原则。通常作法是:图名布置于图纸上面或左侧;图例放在图纸左下角;图签位于右下角;比例尺布置在方向示意图下方;图框采用内细外粗线绘制;注字应当使用仿宋体。
第九节 竖向规划的设计
竖向规划的内容是确定建筑物、构筑物、场地、道路、排水沟等的规划标高;确定地面排水方式和相应的排水构筑物;进行土方平衡,确定填土、取土的位置及土方去向。
一、竖向规划要点:
1、村庄内道路纵坡为0.3%—4%;道路横坡为1.2—2%。
2、道路交叉口高程确定原则:主要道路要低于次要道路,次要道路要低于房屋地面,整个路面不积水,土方工程量为最小。
3、地面坡度一般要求不小于0.3%,不大于4%,当地形自然坡度大于8%时,村庄地面连接形式宜选用台地式,台地之间用挡土墙或护坡连接。
4、明沟排水坡度一般为1%,以保证自流排水。明沟断面通常做成梯形,沟底宽应不小于0.3米,以利清理沟底沉积物。
5、各种场地的适宜坡度:广场0.3—3.0%,停车场0.2—0.5%,运动场0.2—0.5%,绿
地0.5—1.0%。
二、竖向规划表示方法
1、设计等高线法(也叫平面图表示法)。用设计等高线来表示被改造自然地面的情况。一般采用比例为1:200、1:500或1:1000,设计等高线的等距离与自然地形图的等高距离相吻合。此法一般用于局部地段的竖向规划。
2、设计标高法(也叫侧面图表示法)。用标高、坡度、坡向,驳坎等相应符合来表示各方面的相互高程关系。一般选用的比例为1:500、1:1000或1:2000,此法使用较为普遍。
第十节 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成果
村庄建设规划成果包括:现状及村庄位置图、规划总平面图、公共设施规划图和说明书。 一、现状及村庄位置图。村庄现状图比例为1:500—1:1000,标明地形地貌、道路、工程管线及各类用地性质及范围。另在现状图的空白处标明村庄在乡镇域的位置,所在行政村的范围以及和周围地区的关系,比例尺根据乡镇域范围大小而定。
二、规划总平面图。比例尺同上,标明规划建筑、绿地、道路、广场、停车场、河湖水面等的位置和范围;确定各类用地性质、范围。
三、公共设施规划图。比例尺同上,标明道路的走向、红线位置、横断面、道路交叉点座标、标高,停车场等交通设施用地界限;标明各类市政公用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及管线的走向、管径、主要控制点标高,以及有关设施和构筑物位置、规模。
第十一节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审批
编制完成的村庄建设规划,要按法定程序批准,经过批准的规划具有法律效力,是村庄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其报批程序是:
一、编制完成的规划应当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县级建设部门审查。 二、经县级建设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评审通过后,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办理批文。
三、经政府批准的村庄建设规划就是法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坚决执行,确需局部调整修改,需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按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第三章 新式农房建设
第一节 什么是新式农房
新农房是为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改进旧农房建造量大,占用土地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结构功能不合理,使用功能单一,采光通风差,消耗人、财、物多而设计的一种结构紧凑、功能合理、适用美观、安全卫生的农村住宅。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造型新颖,节约用地;二、布局合理,经济适用;三、功能完善,安全卫生;四、舒适美观,协调环境。
第二节 新农村房屋的类型 一、按房屋用途分:
1、生产性用房。主要是指家庭和集体的农作物生产所需的用房。 2、居住用房。主要指卧室、客厅、厨房等饮食起居的用房。
3、公共性用房。主要指供群众进行各种政治、文化、福利等社会活动的用房。 二、按房屋结构分:
1、砖木结构。主要承重结构用砖、木承担。如砖墙、木屋架等。
2、砖混结构。主要承重结构用砖、钢筋混凝土做成,如砖墙、钢筋混凝土楼板等。 3、框架结构。主要承重结构由钢筋混凝土柱、梁现浇做成,其它由砖、预制构件等做成。
三、按房屋造型分:
2005年3月我局编辑出版的《江西省宜春市农村住宅通用图集》分为七种类型二十个方案,各县(市、区)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套用。七种类型为:
1、经济适用型;2、农家山庄型;3、农村别墅型; 4、经济庭院型;5、四合庭院型;6、乡土风俗型 7、公寓型。
第三节 新式农房设计的依据和原则 一、设计依据主要是:
1、基址自然条件。指基址的位置、地形、坡向、高程、地质、水文、地震烈度、冻土深度、日照、盛行风向、气候条件及基址面积、长宽尺寸等。
2、建筑环境。指基址周围地物地貌、山水林木、道路及公用设施分布、走向等利用的可能和施工条件、建筑材料来源等。
3、设计要求。指建设者的使用要求、建设规模、投资数量和国家规定的有关设计标准。 二、设计原则主要有:
总体设计原则是“安全、适用、经济、美观”。
1、充分考虑村庄建设规划对建筑的要求。在空间组织上要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在建设范围内应明确功能,区分协调;突出强调节约用地和充分利用原有公用设施。
2、必须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为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3、结构合理。结构是建筑物的承重部分,如屋顶要承受风力、雪重及自重;楼板要承受人、物重量和自重;墙身要承受风力和屋顶、楼板传来的重量等,因此要在确保坚固耐久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其结构。
4、造价经济。在布局上要紧凑合理,充分利用空间,节约面积和用地;在选材上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善于运用先进技术,节省人力、财力和物力。
5、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吻合,注意当地的风俗习惯。
6、注意造型上的美观。要通过体型、材料、质感、色彩、装饰等,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
第四节 农房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与要求
农房一般由堂屋(客厅)、卧室、厨房、仓库、生产用房、厕所、畜禽舍及庭院等组成。 堂屋:是全家的活动中心,供起居、休息、学习、用餐、待客等多功能使用。因此,位置要适中,应宽敞明亮,充分利用其面积。
卧室:是住宅的主要部分,供休息用。环境宜安静,有较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居室应大小搭配,以适应不同的居住要求。居室之间既要联系方便,又要尽量避免穿套。
厨房:能布置炉灶、菜板、水池、碗柜,有一定的活动和操作空间,可布置于庭院的一角或住宅建筑内,其面积一般大于10平方米为宜,并有直接的对外采光和排烟通风窗口。
仓库:用于贮藏粮食、农具、杂物等。要注意防潮、通风、防虫、防鼠等问题。 厕所:是日常必须的附属设施。设于室内必须有给水条件,也可与圈舍沼气池相互连接,搞好粪便的综合利用。
阳台与晒台:设置阳台或将局部屋面做成晒台,可供起居活动和凉晒物品用。阳台长度一般与房屋开间相同,宽为1.2—1.5米,可做成全挑、全凹或外廊式,屋顶设晒台,应做女儿墙。
畜圈禽舍:这类建筑需要注意通风良好,牢固耐用,易于清洁卫生,便于饲养积肥,应该人畜分居。
庭院:用于种植、养殖和增大活动空间、调节空气、美化环境。考虑节约用地,面积不宜过大。
第五节 怎样看建筑图 看建筑图的步骤如下:
一、根据图标,查明建筑物名称、比例及说明。
二、根据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了解房屋的外形、尺寸及内部的大致形状。 三、根据平面图和剖面图,看出墙的厚度和材料(如砖、木)。
四、根据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全面地了解门窗的种类、数量和式样。
五、根据平面图,确定每层房间的分布情况,确定内部隔墙、承重墙、门窗洞分布位置。 六、根据平面图和剖面图,了解每个房间的尺寸(长、宽、高)和门窗洞的尺寸(宽、高)。
七、根据剖面图,确定楼地面和屋的构造,以及基础的位置、材料及埋置深度等。 八、根据立面图和剖面图,了解房屋面立面上装饰(如粉刷)的特点。 九、最后要把平面、立面、剖面三种图上的图形和尺寸等内容一一对照起来看。 第六节 新式农房的建筑构造
一、基础。地基与基础是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对农房建设、基础型式通常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刚性基础通常有灰土基础、三合土基础、砖砌基础、毛石基础、素砼基础等。灰土基础是用石灰和土配制而成的基础(体积比3:7)。三合土基础是指用石灰、砂、骨料配制而成的基础(1:2:4或1:3:6)。柔性基础通常有柱下钢筋砼独立基础、墙下钢筋砼条形基础等。基础的埋置深度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宜浅埋,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
二、墙体。其作用是承受楼板、屋面传来的垂直荷载,防止风霜雪雨及太阳幅射的影响,根据使用需要分隔各种空间。常用墙体材料主要有砖、块石、预制块等。一般的墙体厚度为13厘米、24厘米、37厘米。在砌筑墙体时要结合设计要求对门框、窗台、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过梁、勒脚、散水等作适当处理。墙体转角、交叉搭接处需一次性砌筑,不得留直槎。
三、楼面与地面。它是房屋水平方向的承重构件,又起分隔房屋水平空间作用。楼面分木楼板、预制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地面分三合土地面、砖地面、混凝土地面。一般由面层、垫层和基层三部分组成。
面层,有水泥砂浆面层、水磨石面层和瓷砖面层等;
垫层,有刚性垫层(如低标号混凝土、碎砖、三合土等)和非刚性垫层(如砂、碎石、矿碴等松散材料)两种;
基层,地面基层多为素土夯实或加入碎砖石夯实,楼面基层是楼板。预制板伸入墙内应不小于12厘米,支承在梁上应不小于8厘米。
四、楼梯。楼梯主要是解决上下层的交通,一般楼梯主要由楼梯段和平台两部分组成。按梯板多少分为单跑、双跑楼梯;按受力方式有梁式、板式楼梯等;按施工方法分为现浇和预制楼梯。农宅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M,平台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净宽,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楼段净高不应小于2.2M,楼梯踏步最小宽度为0.25M,楼梯踏步最大高度为0.18M,踏步数量应多于3步,少于18步,扶手高通常为0.9—1.0M,水平栏杆高为1.05M。
五、阳台。应设于向阳面,供乘凉、晾晒等。阳台栏杆高度应不低于1.05M,竖向栏杆其间隙不宜大于0.11M,阳台要考虑排水,应较楼面低3—5厘米,并有2%的坡度,坡向排水孔。
六、屋面。是起覆盖作用的外围护构件,它有防水、承受天然荷载、保温隔热作用。分为坡屋顶和平屋顶两种。
坡屋顶在15毫米厚望板上铺油毡一层,再钉上顺水条、挂瓦条,盖上粘土瓦或水泥即成。
平屋顶一般进行混凝土现浇,再做防水层,隔热层即可。
七、门窗。门的功能主要是供交通和内外联系;窗的主要作用是采光、通风。门窗通常设纱门窗。
八、装饰。内装饰主要有砂浆、白灰粉刷、仿瓷、内墙涂料、油漆涂刷、贴面砖、贴墙纸等;外装饰主要有水泥砂浆粉刷、水刷石、外墙瓷砖、外墙涂料、大理石等。装饰作用主要是保护墙体,增加美感。
第七节 住宅室内设计的主要内容
住宅室内设计要求创造出一个有利于使用者生活、休息的舒适的室内环境。其主要内容包括空间处理;室内陈设;室内装修。
一、空间处理主要指在建筑设计的基础上按人体尺度的要求进一步调整空间的比例、尺度。对空间进行分割及充分利用,解决空间之间的衔接、过渡、对比和统一等问题。在农村中一定要有一个较大客厅和厨房。
二、室内陈设主要是研究选择配置室内家具与设备;窗帘台布、床单等织物;盆景;绘画及各种工艺品;绿化、水、叠石以及照明方式与灯具等。在农村中主要讲究美观、耐用、朴素、大方。
三、室内装修主要指确定墙面、地面、顶棚的材料、色彩、图案、纹理及做法。主要作用是保护墙体,满足室内使用功能要求(如防潮、吸声等),同时给人们提供美观、整治而舒适的生活环境。
第八节 农村房屋的发展趋势
随着农村经济的增长,社会综合发展能力的增强,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人们对住房的要求将越来越高。目前农房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
一、充分有效地利用土地面积,节约用地。村庄将相对集中,生产区、生活区逐步分离,农房向多层发展,三、四层将成为今后发展的主流。
二、室内采光通风良好,厕所浴室配套,住房卫生舒适。晒场不出门,生产交通工具入库,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正逐步在农村中推广。
三、房屋设计更趋特色,施工更趋规范,农房建筑质量更有保证。建房有设计图纸,施工用专业队伍,建筑材料使用新型材料,并讲究室内外装饰,造型新颖又体现传统特色。
第九节 新式农房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一、一定要使用标准设计和通用设计图纸。设计图纸是专业技术人员经过科学合理布局,综合考虑结构功能、使用功能和各种因素,进行周密计算的结果,安全可靠。使用设计图纸还可避免建房上的盲目性、随意性,减少人为浪费。
二、一定要请专业队伍或专业人员施工。专业施工队伍的施工机具配套,施工工艺先进,尤其是使用新型建筑材料稳靠。如钢筋混凝土的性质及施工方法,关键部位的处理,有较丰富的经验,质量验收标准掌握得好,可保证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另外取费是执行国家规定的统一标准,价格合理,讲求信誉,是民间零散施工人员所不及的。
三、一定要按村庄建设规划建房。经政府批准的村庄规划就是法规,它是一个村庄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建设的发展的蓝图,如自作主张、乱占空地或随意在原宅基地上建房,势必造成今年建明年拆的局面。另外,村庄的公共基础设施、公益福利事业的建设也将受到影响。
总之,建新式农房要注意自觉服从整体规划,尊重科学,勇于破除守旧观念。
第四章 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 基础设施包含的内容
基础设施主要内容包括村庄内给水、排水、水塘、道路、电力电讯、广播电视、环卫设施、绿化美化、文体活动场地等。
基础设施的好坏,体现了一个村庄整体生活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标志。因此,村庄必须按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节 我市“三清”、“三改”、“三配套”的实施步骤
分步实施。要求各乡镇在摸清本辖区各村的现状和条件的基础上,编制好村庄规划,制定村庄改造方案,有步骤地开展工作。第一,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地方可实行“三清”,即:清沟排水,清除障碍,清理垃圾。第二,经济条件相对比较好的要实施“三清”加“三改”,即:改水、改厕、改路。第三,经济条件相对比较富裕的地方要实行“三清”加“三改”再加“三配套”。即:一是基础设施配套,二是公用设施配套;三是生活设施配套。基础设施简称为“三水一路”,即:水塘、水沟、水井、村庄的主干道和环村路。公共设施简称为“三室一场”,即:文体活动室、托儿室、医务室、群众公共活动场所。生活设施简称为“三电三广”,即:电力、电话、电话、广播网络。
第三节 新农村排水沟的建设
常用的排水方式有二种,一种是合流制。即由一条管网(水沟)共同排除雨水和污水。第二种是分流制,即雨水和污水分别由不同管网(水沟)排出。具体采取什么排水形式,视当地地形条件、原有排水设施等情况,通过技术与经济比较,综合考虑确定。
排水沟建设需按以下要求确定:
一、排水沟断面尺寸的确定。主要是依据排水量的大小以及维修方便,堵塞物易清理的原则而定。通常情况下,户用排水明沟深宽20×30厘米,暗沟为30×30厘米;分支明沟深宽为40×50厘米,暗沟为50×50厘米,主沟明暗沟均需50厘米以上。为保证检查维修清理堵塞物,每隔30米和主支汇合处设置一口径大于50×50厘米,深于沟底30厘米以上的沉淀井或检查井。
二、排水沟坡度的确定。以确保水能及时排尽为原则,平原地带排水沟坡度一般不小于1%。
三、排水沟用材料。无条件的村庄要按规划挖出水沟;有条件的要逐步建永久性水沟,材料可以用砖砌筑、水泥砂浆粉刷,也可以用乱毛石砌筑,水泥砂浆粉刷。沟底垫不少于5厘米厚的混凝土;条件优越的地方可用预制砼管或现浇混凝土。
第四节 新农村建设水塘及饮用水的净化处理
一、水塘建设。建好水塘很有必要,它能对地下水起调节作用,提供农民的农具清洗和牲畜饮水,还能起到消防的作用,一般来讲200人的村庄要有3—5亩的水面。
二、饮水净化的处理。
当前,农村大部分地区没有自来水,可采取简易水质处理办法供水。其过程是:沉淀 过滤 消毒。
1、沉淀——经加矾混凝后原水中杂质沉淀下来,使水变清的过程。方法有修建平流沉淀池使水中杂质沉于池内,有条件的可采用竖流式或斜板式沉淀。
2、过滤——使沉淀后的水装有滤料的过滤池中,通过滤料对杂质间的吸附、筛滤等作用,截留水中杂质,使水澄清。方法是:建造过滤池,池中铺木炭、卵石、粗砂等过滤材料。
3、消毒——常用消毒法为化学方法。一般采用加氯(液氯、漂白粉、漂白精等),将粉状或块状物加入水中,消毒半小时后即可。
第五节 小型自来水厂的建设
目前,我市农村广泛使用浅层压水井单户供水,压水井位置不能选择在牛栏、猪栏和厕
所附近,避免水质污染,有条件的要逐步建造小型水厂供水。
一、水厂设计:水厂设计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1、水量:①生活饮用水应不少于100升/人·日的标准;②生产用水按产品生产实际用水量计算;③消防等不可预见水量用水,按日最高用水量的20—30%考虑。
2、水质:为保证达到水质要求而设置沉淀、过滤、消毒等工程设施。
3、水压:供水应满足楼房及生产过程中用水的水压要求。水塔一般设置在地形高处,水塔高度、水泵选择及用变频供水要满足水压要求。
4、水厂:布置要点:①平面布置。分为生产构筑物和建筑物(含水井或取水点建设、泵站泵房、沉淀池、过滤池、消毒池、储水池或水塔等)的布置。②纵向布置。它是各构筑物设置标高、管道、竖井的标高等的布置。
二、水厂施工步骤:
第一步:取水点施工。钻井或挖井取地下水都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水量满足卫生要求。取用地表水应注意水源的防护。
第二步:取水配属用房施工。根据水厂供水量大小及经济条件而定。
第三步:建造水塔或储水池。水塔高度以建筑物一层为10米,二层为12米,三层以上每加一层增加4米来确定。水塔的容量可从总水量周转三至四次考虑。目前有的地方采用变频供水,即自动调节水压,可不建水塔。
第四步:铺设供水管道。注意主管与支管交接处装阀门,并设置检查井。在设计时,铺设水管与泵房建造同时进行。
第五步:通水试压。检查供水管道是否安全可靠。
三、水厂的经营管理。主要有二方面:一是技术管理。主要工作是随时观察水源,检查仪表、水表,定期清洗管网,保障安全供水。二是经营管理。主要是搞好成本核算。成本费用的计算项目有:折旧与大修费用、消耗的电力或燃料费用、净水用的药剂费用、人员工资和经营管理费用等。
第六节 道路与交通建设
一、硬化路面的种类。主要有砖、石、预制块等铺垫路面、三合土路面、沥青(柏油)路面和水泥路面。
二、硬化路面宽度确定。1、村庄主干道:路面宽度5—8米;2、宅间道路:路面宽度1.5—3米。
三、硬化路面建设程序,一般分八步进行:
第一步:线路测量和设计,主要内容是:按规划确定道路具体走向位置、道路标高(与房屋地基略平)、纵坡度(不得大于8%)、转弯曲线半径(不得小于10米)、视距(不得小于15米),回车场地及工程量等。设计结果,必须有平面布置图、纵断面图及各要点横断面图。
第二步:铺筑路基。按设计图放线后整理路基,碾压夯实。
第三步:定位放线,安装路缘。路缘可采用砌砖,埋放条石,预制板块等,安装时注意标高和保证路型路缘整齐美观。
第四步:建造水沟、桥涵、敷设各类管线。(可与路基同时进行)。
第五步:路面施工。按各类不同性质的路面实施,但要保证路拱(横坡度1.5—3.5%),路面平整以及混凝土路面热胀冷缩要求(设置伸缩缝一般每隔3—4米一条)和路面不出现夹层。
第六步:路肩铺设。即对路面两边采用铺石或复土夯实,每边不少于40厘米,用以保护路面两侧。
第七步:结合村庄整治改造建设排水沟。
第八步:种植行道树。单行株距阔叶林3—5米,其他1.5—2米,双行株距2—3米或根据具体树种确定。
四、各类硬化路面的基本常识:
㈠铺装路面:即采用砖块、平整石块或预制板块平铺装而成的路面。
铺装路面的优点是:造价低,节省时间,工艺简单,宜于维修改造。它适用于人行道、轻车道或临时道路的路面。
铺装路面在施工中要注意:一是铺装板块底部要密实,防止重压时塌陷;二是铺板面要平,保持路面美观;三是进行灌浆或沟缝,增加路面抗力,延长使用寿命。
㈡三合土路面:即采用砂、粘土和石灰碴(煤碴等)按一定比例,经充分拌合碾压夯实而成的路面。
三合土路面的优点是:能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就地取材,减少投资,施工技术简便易行。它是经济发展一般的村庄采用较多的一种。
三合土路面施工要领:一般要掌握好材料的施工配比。砂、粘土与石灰碴(煤碴)的比为3:6:1。有条件的还可按每立方三合土掺30—50公斤水泥。二是要进行充分拌合,先干拌后洒水拌,拌合的干湿度一般以手抓一把捏得拢散得开为准。三是碾压夯实。三合土路面成形厚度不得少于8厘米,一般采用分层碾压夯实法,压实至表面泛浆(出水)为止。
㈢沥青(柏油)路面:是指沥青胶结力强这一特性,通过加温与沙、石粘结冷却而成的路面。
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是先将碎石掺砂铺在已处理好的路基上碾压夯实,然后喷洒加温熔化的沥青,再撒砂石进行碾压即成。
㈣混凝土路面:即水泥路面,由水泥、砂、碎石、水等材料,按照适当比例配合、搅拌、振捣、抹光,经过凝结、硬化而成的路面,此种路面为永久性路面。
混凝土路面施工要把好五关:一是材料配比关,混凝土路面标号不宜低于C20,以混凝土标号C20,水泥标号32.5,水灰比0.6为例,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料数量为:水泥311公斤,碎石1270公斤,砂639公斤,水180公斤。二是搅拌关。有条件的尽量使用机械搅拌,无条件的用人工搅拌,注意拌合充分,不要加水过多,控制在手抓能捏成团即可。三是振捣关。一般在2小时内用平板震动器振捣, 一次性振捣到混凝土不再下沉,出现浮浆为止。四是摸平关。按标高坡度控制要求,可在初凝期内参砂浆进行找平抹光。五是养护关。浇注完毕的混凝土必须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使水泥充分水化,以保证混凝土强度随时间增长而不断增加,通常方法是浇水养护,使混凝土保持湿润,交付使用一般不少于15天。
第七节 电力电讯工程建设 一、电力工程建设
㈠供电工程建设包括确定用电指标,预测用电负荷,确定供电电源点的位置、主变容量、电压等级及供电范围;确定村庄的配电电压等级、层次及配网接线方式,预留配电站的位置,确定规模容量。
㈡供电电源的确定和变电站站址的选择应以乡镇供电规划为依据,并符合建站条件,线路进出方便和接近负荷中心。
㈢确定中低压主干电力线路敷设方式、线路走向及位置。
㈣配电设施应保障村庄道路照明、公共设施照明和夜间应急照明的需求。 二、电信工程建设
㈠电信工程包括确定固定电话主线需求量及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建好邮政服务网点和建设移动电话基站。
㈡电信设施的建设应结合公共服务设施统一配套,相对集中建设。
㈢确定镇——村主干通讯线路的敷设方式、具体走向、位置;确定村庄内通讯管道的走向、管位、管孔数、管材等。电讯线路布置应避免有严重污染地区,设于便于架设、视察和检修的地段。
三、广电工程建设
有线电视、广播网应根据村庄建设的要求尽量全面覆盖。有线广播电视管线原则上与村庄通讯管线统一规划、配套建设。村庄道路规划建设时应考虑广电线路位置。
第八节 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内容
一、加强村镇消防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农村要将村民住宅及乡镇企业的消防安全布局、消防通道、消防水源建设纳入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中,并与村容村貌的治理改造同步实施。
二、结合农村节水灌溉和人畜饮水工程、农村道路、草场围栏、沼气工程和能源建设以及水电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同步建设消防水源、消防通道和消防通讯等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凡没有自来水管网的乡村要设置消火栓,配备消防器材。
三、发挥农业灌溉机械在灭火方面的作用,实现一机多能,缺水地区要修建消防水池,确保消防用水。各农村要结合水塘改造设置1-2个取水码头,同时采用拖拉机安置水罐等形式,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以适应扑救农村火灾的需要。
四、各村庄要建立群众义务消防队或由志愿人员轮流执勤的志愿消防队,同时依据农村火灾特点,建立各类地方专职、农村企业自办及村办等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配置手抬机动泵 、水带和水枪等灭火设施,及时扑救初起火灾。
五、建立健全农村消防安全管理机制,落实农村消防工作职责和任务。要将消防安全管理要求纳入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开展消防宣传教育,组织消防安全检查、巡查,消除火灾隐患,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第九节 新农村建设对绿化的要求
村庄绿化不但可以净化空气,调整温湿度,美化人居环境,改善村庄面貌,而且还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因此,要着力搞好村庄绿化。
一、绿化原则:充分利用现状自然条件,尽量在劣地、坡地、洼地进行绿化,以栽树为主。植物配置宜选用具有地方特色、易生长、抗病害、生态效果好、有经济收入的品种。
二、面积要求:村庄规划区范围内要保证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
三、质量要求:1、年轮久的古树要保护;2、新栽树要保证栽一棵活一棵;3、尽量栽有经济价值的树;4、宜栽树的地栽树,不宜栽树的地方种草种花,树、草、花要搭配,以提高绿化美化质量。
四、庭院要求:农户房前屋后、庭院内都要栽树、种草、种花,最好栽有经济效益的树,如:果树等,以改善庭院环境,增加收益。
五、管理要求:所栽的公用绿地的树要落实责任制,分区包干,确保成活率;成活的树禁止乱砍滥伐及遭到破坏;绿地建设重点在村口与公共中心及沿主干道路布置,并进行保护。
第十节 新农村建设污染防治的措施
一、充分认识污染的危害。目前村庄环境污染主要有三类。
一类是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是粉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碳化氢、二氧化氮等。这些污染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产生的废弃物。如:生活烧煤,做砖烧窑,烧石灰,汽车排出的尾气等。大气污染常会引起各种呼吸道疾病和肺癌,造成农作物减产、林木枯死,水果变质,牲畜死亡等。
二类是水污染。主要有三种:1、有害的水。如来自生活污水、制革、造纸、化工、酿
酒生产废水的碳化合物,油脂、氮、磷、硝酸盐等,它可以使水体缺氧,水质变坏,影响鱼类和其它水生物的生存。2、有毒的水。如来自造纸、农药、化工、印刷、金属处理厂生产废水的汞、铅等重金属和有机氧、有机磷等。它可以毒死鱼虾,人食用后将致病或致死。3、有病毒病菌的水。如生活污水、医院等排放的污水,会直接侵入人体造成疾病。
三类是噪声污染。噪声轻则影响人的休息和工作,重则损害人的健康,甚至会导致听力衰退,神经衰弱,高血压,胃溃疡等多种疾病。
二、认真制定治理污染规划。在布局上不要将有污染的工副业和养殖业布置在村庄水源地附近或村民稠密区,而应安排在村庄主风向的下风以及河流的下游处。在治理措施上要坚持新上项目设计、施工、环保三同时原则;坚持分步治理老污染,控制新污染。
三、认真做好村庄水源地的保护,搞好绿化,改善环境。
四、积极搞好村庄环境卫生,人畜分离,家禽家畜圈养,做好村庄内改水改厕工作,清理垃圾,清扫场地,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第十一节 新农村建设防治灾害的主要措施
新农村建设防灾包括:防洪、防风、防火、防震、防泥石流等。
村庄防洪。防洪应与当地河流规划、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和绿化造林相结合,统一安排河道整治、堤坝、圩垸、分洪、泄洪和蓄洪区等防洪工程,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把遭受灾害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村庄防风。村庄在选址上应避开风口、风沙面袭击危害地段;在措施上要栽植防风林带;在规划建房上迎风处宜安排体量大的建筑物,长边宜与风向平行布置。
村庄防火。在建设规划上要留出防火通道,宽度不小于3.5米,确定防火间距,远离易燃易爆设施场所;在建筑材料上尽可能选用耐火等级较高的材料,注意消防设施的配置安装,加强对房屋电线的维护和防火知识的宣传教育。
村庄防震。我市铜鼓、宜丰、奉新、靖安四县是地震设防区,在村庄新建房屋时按照防震要求进行设计,地基要进行抗震处理;在村庄规划时要留有足够的开阔场地,供震情发生时人员避难用;建筑结构要保持良好的整体性,尽可能不用预制构件,确需用应连接牢靠。
防泥石流。在选址时应避开可能产生滑坡、泥石流等地段;在建设时尽量避免改变其地形地貌和自然排水系统,并妥善处理好建筑物、工程设施等排水,积极做好隐患地段滑坡的防治。
第十二节 新农村建设太阳能和沼气的有效利用 一、太阳能的利用
太阳的能量是巨大的,可以不断再生,它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太阳能又是清洁的,不须担心它对环境产生污染和对人类造成危害。当然,要收集使用它,需要大面积的设备和一定的投资。另外,由于气象变化,太阳能会变成间断和不稳定,要想用它作为固定能源,有它的局限性。但可以作为一种辅助能源在农村中推广。下面介绍几种在农村中利用太阳能的实例:
(一)、太阳能热水器。它是一种利用太阳辐射能通过能量交换把水加热的装置。太阳光透过玻璃进入箱体内,被黑色表面吸收,而向外反射和对流的能量受到玻璃和箱的阻挡,被保留在箱内,这样箱体内的能量不断聚积,温度不断升高,甚至可达100—200℃。一般家庭用的热水器水温可达40—60℃。太阳能热水器在我市的平原农村地区正在推广使用。 太阳能热水器一般由集热器、贮热装置、循环管路和辅助装置组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