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当代文学专题作业评讲2

2020-05-28 来源:步旅网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平时作业讲评(2)

简答题

一、“崛起的一代”主要指哪些诗人?他们在创作上呈现出那些共同特点?他们与“朦胧诗”是什么关系?

1.考核知识点:“崛起的一代”的诗人群体,是专题四的知识点,属于识记部分。

2.常见错误:对诗人群体要定位准确,容易遗漏要点。

3.提示答案:

“崛起的一代”主要指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涌现的青年诗人,特别是以食指、北岛、舒婷、顾城为代表的在“文革”中成长的具有反叛和变革意味的“朦胧诗人”。另外,还包括一批在延续“十七年”时期诗歌主流传统的同时又重新高扬五四启蒙精神的诗人,如雷抒雁、张学梦、叶延滨和杨牧等。

他们的作品都存在共性,创作上即对图解政治概念的厌烦,敢于直面当代人复杂和丰富的思想情感。

二、小说《玫瑰门》中“玫瑰门”有什么隐晦?

1.考核知识点:“玫瑰门”的隐喻,是专题六的知识点,属于识记部分。

2.常见错误:容易遗漏要点,答非所问。

第 1 页 共 5 页

3.提示答案:

“玫瑰门”即生命之门,也是女性之门。门内是女人的本能天性和精神欲求,门外是风云变幻的历史更替和社会动荡。作家借“门”的隐喻,展示了女性在历史中的尴尬处境。小说中表现了两性与同性之间的精神较量和战争,展现了一群有血有肉、有情有欲,却压抑苦闷,心灵变异,痛苦不堪的女性。她们空守着一片精神的荒园,像玫瑰一样经历风吹雨打,几番挣扎,却难道枯萎凋残的命运。

分析题

一、白嘉轩是白鹿村的族长。既仁义忠厚,又冷酷无情,这个人物的复杂性,也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复杂性。试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和你自己的看法,分析白嘉轩的形象。

1.考核知识点:《白鹿原》的人物分析,是专题五的内容,属于理解部分。

2.常见错误:注意结合作品,不要遗漏要点。

3.提示答案:

此题是分析题,同学们要调动自身知识储备,要答出自己的见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下面给出是参考答案,但不是唯一的答案:

《白鹿原》是将日常的乡村生活场景与广阔的时代风云水乳交融的典范。作品从白嘉轩六娶六丧所造成的困境开始写起,以相当的篇幅表现了乡村的土地买卖、盖房拆屋、耕作收获、成婚生子、建祠堂办学校、入祠堂祭拜祖先、正风俗惩孽子等乡村故事。在探索长远的民族生存之谜的动机指引下,那些原本是无足称道的民间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

第 2 页 共 5 页

人际关系、地气民风,在作品中都获得了相当的位置。同时,作品还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勾勒出从辛亥革命、军阀割据、农民运动、国共相争、抗日战争,直到十年内乱的侧影,气势雄浑厚重。

白嘉轩是一个封建色彩很浓的旧式乡村权威——白鹿村的族长。可以说,他就是封建礼教在乡村中的化身,是中国社会所倚重的、儒家文化所渗透的旧乡村的生活秩序、伦理原则的化身,是存天理、灭人欲和封建等级制度的不遗余力的维护者。在村人眼中,他永远把腰杆挺得直挺挺的,威严有加。黑娃和田小娥,两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在苦难中结合,是对封建伦理的反叛,是对合理生活的追求,可是,白嘉轩利用族长的权力,把他们打入另册,不许黑娃进入祠堂祭拜祖先,使他们成为村子里的“贱民”。甚至小娥死后,瘟疫流行,村民以为是小娥显灵,要给她修庙上供,祈求她宽恕乡民,白嘉轩力排众议,要将其焚尸扬灰。为此,他去争取朱先生的支持。朱先生不但坚决支持白嘉轩的决策,还告诉他:“把那灰末不要抛撒,当心弄脏了海。把她的灰末装到瓷缸里封严封死,就埋在她的窑里,再给上面造一座塔,她永远不得出世。”从情节上来说,这是对“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挪用,但从揭示“仁义道德”吃人的一面来说,却也是非常发人深省的一笔。

但同时,白嘉轩也像他的祖先一样,笃守农耕为本的传统,修身,齐家,治村,为祈雨忍痛自残。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以德报怨,宽宥仇家,被称为白鹿原上“头一个仁义忠厚之人”。同样是地主,白嘉轩和鹿三的关系,显然不同于郭举人和黑娃;同样是威震一方的乡绅,同样是鄙弃和轻蔑,白嘉轩和鹿子霖对待田小娥的态度却大相径庭。这样的描写,揭示了人物的复杂性,也揭示了儒家文化的复杂性。

二、通过《红高粱》讲述的“我爷爷”余占鳌和“我奶奶”戴凤莲的故事,从爱情和战争两个方面说明“红高粱精神”的含义,并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作者从中发掘出的“神的退化”的命题的。

第 3 页 共 5 页

1.考核知识点:《红高粱》的精神内涵分析,是专题五的内容,属于理解部分。

2.常见错误:注意结合作品,不要遗漏要点。

3.提示答案:

此题是分析题,同学们要调动自身知识储备,要答出自己的见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下面给出是参考答案,但不是唯一的答案:

在小说中“我奶奶”“我爷爷”,他们浑身上下焕发着旺盛的生命力:“奶奶”年轻美丽,“走起路来双臂挥舞,身腰拨动,好似风中招飐的杨柳”。洋溢着生命活力,甚至有些放纵与风流。她16岁出嫁,渴望幸福美满的婚姻,“渴望躺在一个伟岸的男子怀抱里缓解消除孤寂”,谁知贪财的父亲把她嫁给了一个麻疯病人单扁郎,因为单家富甲一方,生命刚刚结出花蕾,就面临凋零。这时“爷爷”出场了,“奶奶”的美丽“唤醒了他心中伟大的创造新生活的灵感”,他劫走了三日后回娘家的“奶奶”,俩人以原始炽烈的生命热情,在红高粱地里翻云覆雨,共享生命的欢乐与灿烂。一切不复存在,只有赤裸的生命在疯狂,甚至可以说是放纵本能与情欲。这些人物是高密东北乡日月孕育的精华;他们是自然生命的化身,体现了一种强悍的生命本能。他们敢恨敢爱,敢于直面生死荣辱;这是一群朴野人性的代表,在他们对传统伦理观念的反叛中,人类的生命原欲得到了最为酣畅淋漓的宣泄与抒发。小说中,祖父母辈人物和他们充满生机的生活,构成了最有光彩的一部分,而父母一辈和“我”的同代人则显得麻木萎缩,他们被沉重的生活压弯了脊梁,生活之火几乎熄灭;他们善良勤劳又愚昧胆小,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只能在庸碌的生活中苟且度日。作者在几代人的对比中,鲜明地表现了对生命之力的崇敬、赞美和对种族退化的深深忧虑。

日本人来了,他们的生命又和抗战联系在一起。管家刘罗汉大爷为保护“奶奶”和她

第 4 页 共 5 页

家的财产被日本人剥皮杀害,“奶奶”端出纪念刘罗汉大爷的血酒,让已经成为民间武装(或曰土匪)司令的“爷爷”(余司令)喝下,去打日本人。战争是悲壮然而热烈的,“爷爷”带着儿子豆官(“我父亲”),扛着土炮,在日本兵的枪林弹雨中英勇厮杀。“奶奶”最终牺牲在战场上,临终前她仰望天空,为自己这样激情地走过一生而感谢上苍。在小说中“奶奶”“爷爷”完全不似以往的革命战争小说中的英雄形象,为了理想信念,为了国家民族去战斗去献身,而是在生命力的驱动下,去生活、恋爱、繁殖、杀人、越货、抗日、牺牲。他们为解放生命而活,又为生命解放而死,无“是”无“非”(在抗日这一民族大义上不含糊),敢做敢为,他们可以说是生命意识层面上的“英雄”。

《红高粱》在现代历史战争题材的创作中开辟出一个鲜活生动的民间世界,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这部小说讲述的其实并非是历史战争,而是作家在民间话语空间里的某种寄托。叙述者在小说开头有一段充满激情的感叹,极力赞美他的故乡,赞美他的那些豪气盖天的先辈,并称先辈的所作所为和他们的英勇悲壮“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时,我真切感到种的退化”。这种感叹贯穿在整部小说中,而且愈加变得浓烈感人,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无疑是一种作家把民间作为理想的生存状态。民间是自由自在无法无天的所在,民间是生机盎然热情奔放的状态,民间是辉煌壮阔温柔淳厚的精神,这些都是人所憧憬的自由自在的魅力之源。叙述者以这样一种民间的理想状态来对比现实生活,却发现这种状态只是过去时态的存在,高密东北乡的英雄剧全都上演在已经逝去的时间中,这不能不令他感到遗憾,不能不令他屡屡发出文明进步隐含种性退化的感慨。这里显然引入了一种与政治意识形态及知识分子传统都全然无关的历史评判尺度:站在民间的立场上来看历史发展与社会现实境况,便暴露出某种生气流散与自由状态受到限制的趋向。而在《红高粱》中,这种遗憾与感慨反过来又强化了对曾经存在过的民间自在状态的理想化与赞美,从而使其呈现出了更为灿烂夺目的迷人色彩。

第 5 页 共 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