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在实际情景中,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经历观察、估计、测量图形的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与难点 :
对面积意义和面积单位的学习。 教学过程 :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现在家家都富裕了,都换上了宽敞的新房子了,你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二、合作探索: (1) 面积的意义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景图,明确图中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
2.再次看图,引导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3.出示红点标示的问题。
① 让同学们思考:怎样比较餐厅和厨房的大小?比的是什么? ②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说明:为了便于比较,可以借助平面图比较。(板书平面图形)
③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比较的方法。 ④ 小组交流比较的方法和思考的过程。
⑤ 全班交流:(可以让学生画图或用纸板一边说一边演示)
生1:将它们重叠在一起,将不重叠的部分剪下来后再比较,就能知道它们的大小。
生2:用圆片摆一摆,看看哪个图形摆得多,就能知道它们的大小。 生3:用小方块摆一摆,看一看哪个图形摆得多,也能知道它们的大小。 ⑥ 师说明:厨房、餐厅平面图的大小就是它们地面的大小,地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⑦ 出示几种不同的建筑的平面图。让学生说说它们的面积指的是什么。 ⑧ 结合身边的物体,说说它们的面积指的是什么。 (二)面积单位的学习
1.引导学生提出“餐厅的面积到底有多大?”这一问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
① 分组想办法测出它的大小。 ② 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 师:我们测量的结果为什么不同呢? 生:因为测量的单位不同。
师:你们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请再次讨论一下吧! ③ 学生一边讨论一边操作,师巡视。 ④ 交流测量的好办法。
⑤ 师小结:只有统一面积单位,才能结果一致。
3.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板书:平方厘米(cm2)〕学会测量。 剪一个,画一个边长是一厘米的正方形,建立以平方厘米的表象。 观察周围什么物体的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指生回答。
利用1平方厘米的学具测量较小的图形,较小的物体的表面面积。让学生知道包含几个这样的面积单位就是几平方厘米。
4.让学生分组去量较大的物体的表面或大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让学生体会出用比平方厘米大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板书:平方
分米(dm2)、平方米(m2)〕(方法同认识平方厘米一样)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有哪些? 巩固练习
43页自主练习1、3、7。
信息窗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46-49页 教学目标:
1.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估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表面和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习巩固,激趣导入 1.填空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 )、( )。 (2)边长是1( )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 边长是1( )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2.今天我们继续在豆豆的新家参观,装修一新的房子真漂亮,可是,
豆豆却一直有个问题:这个新房子每个房间到底有多大呢?你们能不能帮助豆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操作感悟、探究新知
1.这是新房子的平面图纸,你从图纸上都发现了什么?能不能提出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提出:厨房的面积有多少?客厅的面积有多大?挂毯的面积是多少?他们家整个有多大?房间都是什么形状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2.我们先来解决“厨房的面积有多大?”你想怎样做?
引导学生体会:不可能直接用1平方米的纸片去测量,这不现实。 重点指导学生拼摆(利用学具盒中的平面图):你可以用什么样的纸片来拼摆?每排摆几个正方形?可以摆几排?
请学生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是怎样拼摆的,面积是多少呢?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发现,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就是长乘宽。
3.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中都具有这样的规律吗?引导学生再借助纸片摆一摆,两个卧室的面积各是多少?
学生通过拼摆,更加加深了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长和宽有关系的认识。
4.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所有的长方形都是这样的吗?教师利用课件演示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拼摆的过程。符合刚才我们发现的规律吗?现在谁来说一说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总结出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学生自主练习:计算客厅的面积
5.引导学生解决“餐厅的面积是多少?”
观察餐厅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不能像刚才一样,自己试着计算出这个餐厅的面积呢?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总结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自主练习1
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引导学生计算后标明单位名称。 2.自主练习2
请学生估一估每个图片的面积。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各种标牌,进行估测并记录下来。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以上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尝试采用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实验-发现-验证”的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这也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充分体现。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第2课时
一、回顾整理
填空: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本故事书封面面积约是4( )。 一张IC卡的面积是46( )。 学校操场面积约是450( )。 文具盒盖的面积约是200( )。
2.(1)一张长方形纸片,用面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摆,每排摆6个,正好摆了4排,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2)一间正方形餐厅边长8米,如果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去摆,每排摆( )个,可以摆( )排,餐厅的面积是( )平方米。
(3)长方形面积=( ) 正方形面积=( ) 二、自主探究
1、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在豆豆家的客厅墙上有一个挂毯,你们知道这个挂毯的面积是多少吗?动笔算一算。
对学生计算时出现的几种不同的情况分别进行板书: 10×10=100(平方分米)
10分米=1米 1×1=1(平方米)
10分米=100厘米 100×100=10000(平方厘米)
2、同学们出现了不同的计算方法,最后的结果为什么不相等呢?这些面积单位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呢?小组讨论。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重点让学生说明为什么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三、联系实际,巩固深化
1.自主练习5
学生独立进行单位的换算,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确单位间换算的方法。 2.自主练习7
学生弄懂题意,然后自主解决问题。 3.拓展练习
(1)下面的长方形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每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学校用50块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好了一个水池的底面。这个水池底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米?
(3)一张长方形纸片,长8厘米、宽6厘米。(如右图)从这个 长方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怎样剪才能使正方形面积最大?剩下的是一个什么图形?) 米
自主练习8
此题的设计,既可巩固前面学习的面积计算的知识,又可渗透面积和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设计。引导学生体会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在填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其中的规律:当长方形的面积不变,它的长越大宽就越小,反之亦然。
信息窗四:土地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2—54页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1.认识公顷、平方千米的含义,体会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为解决相关问题时的实际需要作基础。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验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的表象;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知道小明搬了新家。今天,小明高兴的邀请小朋友们到他的新家参观。
2.看,他们现在来到了哪儿?
3.观察画面,你发现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这个小区有多大?绿化面积有多大?公顷是什么单位?1公顷有多大?„„
4.带着这么多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公顷的世界。 二、认识公顷、感受大小
⑴ 体育课上100米大家都跑过吗?你能想象100米有多长吗? ⑵ 如果用4条100米的跑道围成一个正方形,你能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吗?
学生计算,得出:100×100=10000平方米
⑶ 小结:在数学中,我们把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规定为1公顷,通过计算我们又知道,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000平方米,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
1公顷=10000平方米
那么,你能体会这样1公顷的大小吗? 学生思考、想象:1公顷的大小。
课前,我们分组请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了一个正方形,这样围城的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
⑵ 大家都围过像照片上这样的正方形,你能体会这100平方米的大小吗?
学生感知100平方米的大小。
⑶ 要有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才能拼成10000平方米呢? 学生尝试计算,小组合作、讨论后,得出:100个
⑷ 100个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顷,现在你能想象出1公顷的大小吗?
3、生活中感受1公顷
如果大家还不能体会1公顷的大小,那么让我们走进生活中,去找一找1公 顷,再来体会1公顷的大小。
①问:你看出这是哪了吗? 学生齐声回答。
②这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地方——我们的学校。你知道学校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吗?
学生尝试估测,小组合作、讨论后,估测的面积。 ③出示:学校占地面积11838平方米,约1公顷]
如果把学校整个框起来,这样的面积就大约是1公顷了。请大家想象
一下,你现在就在这个1公顷中,你能感受到这1公顷的大小吗?
④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出什么地方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吗? 课前老师准备了一些资料,看,他们的面积也是公顷做单位的。 欣赏感知
公顷这个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一起来欣赏吧。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总面积约47900公顷。
北京中华世纪坛占地面积大约4.5公顷 台湾日月潭占地面积大约827公顷 2004年我国森林面积约1.75亿公顷 学生读一读、说一说。
我们体会了1公顷的大小,也就是10000平方米的大小,那么我们以后就要记住1公顷=10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1公顷。
4.认识平方千米
⑴我们认识了1公顷有多大,还有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吗? 学生观察,思考。
⑵小结: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可以写成1km2。
1平方千米=100公顷 三、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导语:不知不觉,大家把所带的问题都解决了,不但认识了1公顷有多大,还认识了平方千米,让我们一起来用这些知识,帮小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小明的妈妈给小明出了这样的几道题,你能帮他填一填吗? 2公顷=(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顷 3平方千米=( ) 公顷 90000公顷=( )平方千米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小明家附近有一个足球场,长110米,宽7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有1公顷吗?学生计算,演示过程校对
3、小明寒假去北京旅游了,给我们带来了三条数学信息,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1)素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总面积大3500000平方米,合( )公顷;
(2)敦煌莫高窟被誉为“艺术瑰宝”,石窟里的壁画为世人惊叹,其总面积约5公顷,约合( )平方米。
(3)故宫博物院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和文物宝库。建筑规模宏大,占地面积720000平方米,合( )公顷。
学生回答,并说说怎么想的
总结:这些都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可惜都被毁坏了。让我们记住历史,更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建设出一份力。
4.前几天,妈妈带小明去了一个果园,这个果园长400米,宽200米。 (1)这个果园的面积是多少?
(2)平均每公顷栽600棵果树,一共栽了多少棵果树? 四、课后拓展、巩固应用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
小结:我们认识了几个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课后,请你调查一下,你所居住的小区占地面积以及青岛市的占地面积,好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几个面积单位,你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
2.我们认识了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公顷有了哪些认识?对平方千米有哪些认识?
学生各抒己见。 二、综合练习,巩固应用 1.基础练习: 填一填
(1)边长是(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 (3)3公顷=( )平方米 60000平方米=( )公顷
5平方千米=( )公顷 8000公顷=( )平方千米 (4)小结:
重点围绕单位换算的错例展开,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地方。 算一算
首都北京的面积是16800平方千米。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区中心,是当今世界名城中最大的广场,面积达44公顷,合 ( ) 平方米。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和文物宝库。建筑规模宏大,占地面积720000平方米,合 公顷。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学生全班交流,并说说换算的方法。 2.走进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1)下面是某生活小区规划图。算一算,A、B两个小区的占地面积各是多少公顷?
学生独立练习,反馈,评析,针对错例,展开讨论 (2)这个林场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平均每公顷栽树500棵,这个林场一共能栽树多少棵? 学生独立练习,反馈,评析。 (3)体育场长250米,宽120米。
①体育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 ②体育场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独立练习,反馈,评析。 (4)一块麦地长200米,宽150米。 ①这块麦地有多大?
②平均每公顷收小麦5吨,这块麦地一共收小麦多少吨? 学生独立练习,反馈,评析。
(5)如果每平方米种1棵树,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学生独立练习,反馈,评析。
[设计意图]:练习时,重点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让学生充分地说各自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出示小区售房广告:
小明看到广告后,在小区里走了一圈,发现该小区共新建了住宅楼75幢。小明估计了一下,每幢楼长约80米,宽约10米。请你帮小明算一
算,房屋开发商的广告是否真实?
⑴ 学生独立练习。 ⑵ 反馈、评析。 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这个小区的绿化面积明显不足5公顷,离绿色花园小区还有一段距离,还得改进啊!
三、课堂小结,提升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在哪些方面有所进步? 2.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实践活动 : 点击双休日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56—57 教学目标:
1.采用辩论会的形式,促使学生应用学过的统计及相关知识,学会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高。
2.抓住“双休日”这个空间与舞台,让学生初步经历调查、分析和决策的过程,体会研究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发现、分析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体会数学与自然,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活动准备:
1.把不同观点的学生分成甲、乙两方:甲方认为对双休日的生活感到满意,乙方认为对双休日的生活感到不满意。
2.搜集论据,为证明己方的观点做准备。如采访、调查等并形成录象带、记录有关数据的表格、记数学日记、制成图片等。
3.组织培训掌握辩论的技巧等。 活动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提出辩论的问题。
播放提前摄录的部分同学双休日的活动录象:有的参加特长班活动,有的在家里看电视,有的去爷爷奶奶家,还有的与父母一起外出活动等等。
播放完与同学们交流:双休日你们是怎样度过的?有什么感受?你们对双休日的安排满意不满意?
请同学们根据观点的不同分坐在两边。 二、双方进行辩论: 1.双方阐明观点,陈述理由
甲方:认为双休日的生活丰富多彩,非常满意现在的双休日安排。 (1)参加各种特长班活动,既可以结交新朋友,又增长了知识。 (2)爷爷奶奶家感受亲情。
(3)与父母一起外出活动,和大自然亲密接触。
(4)在家里看看电视,使自己完全放松,有利于下周的学习。 乙方:认为双休日的生活单调乏味,甚至是有的同学进行一些不健康的活动,不满意现在的双休日安排。
2.自由辩论
双方可以根据课前的采访、调查,搜集的资料、处理的信息自由交锋。
内容包括:双休日都是怎么过的,对现在的双休日生活的看法,双休日的安排哪些方面满意,哪些方面感觉欠缺。
形式包括:图表、录像、文字、新闻报道、照片等。 如,(1)小调查:
你对自己的双休日生活的满意程度如何,请在自己适合的栏内打上“√”
姓名
性别 男生 女生 合计 (2) 选择自己喜欢的特长活动班参加。
姓名
(3)新闻报道,某小学生痴迷电脑游戏等。 (4)某社区组织校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录音、录像等。
3、教师小结:同学们从正、反两方面对双休日生活满不满意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双方同学都为证明己方的观点做了充分准备。同时还注意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看来,同学们都希望双休日过的
特长班名称 参加时间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好,那么,对今后的双休日,你们有什么好的设想呢?请同学们尽情的畅想。
三、讨论交流
组织学生讨论可以开展什么活动、利用什么形式、可行性的因素(如安全问题、家长的支持等)
四、深化提高、综合应用
教师谈话:同学们的这些畅想,都是为了今后更好度过双休日,我们的这些想法离不开家长、学校、社会的支持,怎样就可以得到他们的支持呢?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形成倡议书或信。 全班交流倡议书的内容、推选递交的代表等。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