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种防止乘客夹伤的乘客门[实用新型专利]

2020-04-02 来源:步旅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8247931 U(45)授权公告日 2018.12.18

(21)申请号 201820687628.7(22)申请日 2018.05.10

(73)专利权人 安徽凯明工贸有限公司

地址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荷塘路5

号1号厂房(72)发明人 王锐 (51)Int.Cl.

B60J 5/04(2006.01)E05F 15/43(2015.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8247931 U(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防止乘客夹伤的乘客门(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乘客夹伤的乘

门体、驱动杆、气囊、红外线传感客门,包括门框、

器、距离传感器、连接杆、导电柱、导电片、滑槽、微型电机、单片机、导电线、控制开关、控制面板、报警器、螺杆、螺块、蓄电池、玻璃板、导气管、微型气泵和卡槽。该种防止乘客夹伤的乘客门通过设置位置传感器以及在竖直方向移动红外线传感器,可以更好、更及时的将异常传递给驾驶员,使驾驶员第一时间对车门进行操作,避免了车门对乘客造成伤害,提高了安全性;通过设置乘客被夹后气囊进行作用,可以更好的减轻了车门对乘客挤压,降低了车门对乘客造成伤害,提高了车门的工作效率,增强了车门的实用性。

CN 208247931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防止乘客夹伤的乘客门,包括门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2)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杆(3),所述驱动杆(3)顶端转动连接有门框(1),所述门框(1)内腔顶端开设有滑槽(10),所述滑槽(10)顶端固定连接有导电片(9),所述门体(2)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一端转动连接有导电柱(8),所述门体(2)底端开设有卡槽(23),所述卡槽(23)内安装有距离传感器(6),所述距离传感器(6)底部设有气囊(4),且所述气囊(4)与卡槽(23)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卡槽(23)通过玻璃板(20)与门体(2)内腔隔开,所述门体(2)内腔安装有微型电机(11),所述微型电机(11)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杆(17),所述螺杆(17)表面螺纹连接有螺块(18),所述螺块(18)表面安装有红外线传感器(5),所述螺杆(17)一侧设有单片机(12),所述单片机(12)通过导电线(13)与控制面板(15)电性连接,且所述控制面板(15)安装在驾驶室,所述控制面板(15)内安装有控制开关(14)和报警器(16),所述单片机(12)底部设有蓄电池(19),所述蓄电池(19)底部设有微型气泵(22),所述微型气泵(22)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导气管(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乘客夹伤的乘客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12)分别与红外线传感器(5)、距离传感器(6)、微型电机(11)和微型气泵(22)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乘客夹伤的乘客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21)贯穿门体(2)内腔侧壁并与气囊(4)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乘客夹伤的乘客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柱(8)数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导电柱(8)与滑槽(10)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乘客夹伤的乘客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19)分别与导电柱(8)、导电片(9)、微型电机(11)和微型气泵(22)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乘客夹伤的乘客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4)为框型结构,且所述气囊(4)与卡槽(23)侧壁紧密贴合。

2

CN 208247931 U

说 明 书

一种防止乘客夹伤的乘客门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乘客门,具体为一种防止乘客夹伤的乘客门,属于客车安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汽车工业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快捷和方便,但同时汽车的发展也引起了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的重视,客车等绿色出行方式等到了较快的发展,而客车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的商用车,这类车型主要用于公共交通和团体运输使用,然而,城市公交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由于汽车门引起的伤人事故也屡见不鲜。[0003]上下班高峰时段,公共汽车载客量往往过多,再加上司机长时间工作以后,不能及时发现车门附近的乘客,车门在关门过程中还可能对乘客身体形成挤压,造成严重伤害,而且在车门对乘客造成伤害后,只能凭借驾驶员的观察发现异常后才能对车门进行操作,无自动应急预案,对乘客的人生安全有很大影响。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防止乘客夹伤的乘客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防止乘客夹伤的乘客门。[000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防止乘客夹伤的乘客门,包括门体,所述门体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顶端转动连接有门框,所述门框内腔顶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顶端固定连接有导电片,所述门体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转动连接有导电柱,所述门体底端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安装有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底部设有气囊,且所述气囊与卡槽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卡槽通过玻璃板与门体内腔隔开,所述门体内腔安装有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表面螺纹连接有螺块,所述螺块表面安装有红外线传感器,所述螺杆一侧设有单片机,所述单片机通过导电线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且所述控制面板安装在驾驶室,所述控制面板内安装有控制开关和报警器,所述单片机底部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底部设有微型气泵,所述微型气泵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导气管。[0006]优选的,所述单片机分别与红外线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微型电机和微型气泵电性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导气管贯穿门体内腔侧壁并与气囊固定连接。[0008]优选的,所述导电柱数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导电柱与滑槽滑动连接。[0009]优选的,优选的,所述蓄电池分别与导电柱、导电片、微型电机和微型气泵电性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气囊为框型结构,且所述气囊与卡槽侧壁紧密贴合。[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种防止乘客夹伤的乘客门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功能性强,设计新颖,通过设

3

CN 208247931 U

说 明 书

2/3页

置位置传感器以及在竖直方向移动红外线传感器,可以更好、更及时的将异常传递给驾驶员,使驾驶员第一时间对车门进行操作,避免了车门对乘客造成伤害,提高了安全性。[0013]2.通过设置乘客被夹后气囊进行作用,可以更好的减轻了车门对乘客挤压,降低了车门对乘客造成伤害,提高了车门的工作效率,增强了车门的实用性。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门体侧视结构示意图;[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结构示意图。[0017]图中:1、门框,2、门体,3、驱动杆,4、气囊,5、红外线传感器,6、距离传感器,7、连接杆,8、导电柱,9、导电片,10、滑槽,11、微型电机, 12、单片机,13、导电线,14、控制开关,15、控制面板,16、报警器,17、螺杆,18、螺块,19、蓄电池,20、玻璃板,21、导气管,22、微型气泵,23、卡槽。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19]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防止乘客夹伤的乘客门,包括门体2,所述门体2 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杆3,所述驱动杆3顶端转动连接有门框1,所述门框1内腔顶端开设有滑槽10,所述滑槽10顶端固定连接有导电片9,所述门体2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一端转动连接有导电柱8,便于导电柱8在滑槽10内移动,所述门体2底端开设有卡槽23,所述卡槽23内安装有距离传感器6,便于感应两个门体2之间的距离,所述距离传感器6底部设有气囊4,便于减轻了车门对乘客挤压,降低了车门对乘客造成伤害,,且所述气囊4与卡槽23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卡槽23通过玻璃板20与门体2内腔隔开,所述门体 2内腔安装有微型电机11,所述微型电机11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杆17,所述螺杆17表面螺纹连接有螺块18,所述螺块18表面安装有红外线传感器5,所述螺杆17一侧设有单片机12,红外线传感器5和距离传感器6信号的接收,所述点单片机12通过导电线13与控制面板15电性连接,便于将异常传递给驾驶员,且所述控制面板15安装在驾驶室,所述控制面板15内安装有控制开关14和报警器16,所述单片机12底部设有蓄电池19,所述蓄电池19底部设有微型气泵 22,所述微型气泵22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导气管21。

[00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单片机12分别与红外线传感器 5、距离传感器6、微型电机11和微型气泵22电性连接,便于对红外线传感器 5和距离传感器6信号的接收以及对微型电机11和微型气泵22控制。[00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导气管21贯穿门体2内腔侧壁并与气囊4固定连接,便于对气囊4进行充气。

[00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导电柱8数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导电柱8与滑槽10滑动连接,便于导电柱8与导电片9接触使电路连通。

4

CN 208247931 U[0023]

说 明 书

3/3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蓄电池19分别与导电柱8、导电片9、微

型电机11和微型气泵22电性连接,便于对导电柱8、导电片9、微型电机11和微型气泵22提高电量。

[00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气囊4为框型结构,且所述气囊4与卡槽23侧壁紧密贴合,避免气囊4遮挡红外线传感器5。[0025]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当对车门关闭时,使导电柱8向门框1中间位置移动,使导电柱8与导电片9接触,从而使电路连通,当两个门体2之间存在间隙时,使距离传感器6将两个门体2之间的距离信号传递给单片机12,使单片机12控制微型电机11开启,使微型电机11输出端通过螺杆17带动螺块18在竖直方向移动,使螺块18带动红外线传感器5在竖直方向移动,从而使红外线传感器5将乘客被夹的信号传递给单片机12,使单片机12传递给报警器16,使报警器16报警,从而使司机按压控制开关14通过单片机12控制车门开启,同时在红外线传感器5将乘客被夹的信号传递给单片机12,使单片机12控制微型气泵22开启,使微型气泵22通过导气管21对气囊4进行充气,从而对乘客进行保护。[002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0027]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5

CN 208247931 U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图2

6

CN 208247931 U

说 明 书 附 图

图3

7

2/2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