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评价一位文人,首先看的并非是成就的大小,而是人品道德的好坏,也就是他的人格.一个品格低劣的文人,即使文字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所以,一个人的人格可以说是他的名气的骨干.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苏东坡传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东坡传读后感1
在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可谓是几千年来才一出的奇人,他曾这样评价文坛的巨子:李白,一个文坛上的流星,在刹那之间壮观惊人的闪耀之后,而自行燃烧消灭,正与雪莱.拜伦相似.杜甫则酷似弥尔顿,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学富而文工,以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苏东坡则始终富有青春活力.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变得尖酸刻薄.
纵观苏轼的一生,在才华毕露的.背后,几度升迁的辛酸却只有他独自品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的变法究竟是对是错,我们暂且不管,但要和当朝的得宠人物.位高权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颗博大的心斗那种善于剪除异己,心胸狭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许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气的.类比苏子由——苏东坡的同胞亲弟,在才华上,可能不及苏轼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当当,官职也扶摇直上,最终也能够安享晚年.说到底,在于苏轼面对邪恶,面对错误,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评的态度.也许富贵荣华.安宠荣辱在他看来,只不过是一己的私欲,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奋斗目标是定位在百姓身上的,他的双眼,更多关注的是他们的愉悦或是疾苦.只要他认为变法脱离了实际,与救百姓于水火发生了抵触,他就要反对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辖的州府里,这些所谓的强国措施他概不搭理.
虽然苏轼的人生道路上有许多的泥泞,可从他的诗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见闻中能够发现,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是积极向上的.即使是双足深陷的时候,他依旧能唱着小调,邀上三五个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为妓女提诗,他和和尚趣谈,他为百姓求雨,他四处游历.苏东坡的诗词良篇里,即能写出《赤壁赋》这样恢弘的文章,也能写出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样富有深远意义的诗句.
用林语堂作结时的话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用我自己的话说就是:苏东坡已去,其浩然之正气,必当永存.
苏东坡传读后感2
《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写书人与被写人的名字都如雷贯耳,所以,这是一本含金量非常高的经典之作.
当时读它依然带着一些目的性和应急性——为了讲好《大学语文》的一节专题,即《宋代文学的集大成者——苏东坡》.后来了解到,这本书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学贯中西的林语堂先生用生花妙笔,将一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的一生娓娓道来,一个性格鲜明.多才多艺.形象饱满.可敬可爱的苏东坡清晰地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古人之中,我最喜欢苏东坡,首先是喜欢他那些〝明月几时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等等朗朗上口的诗文,再就是被他的〝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深情所打动,被他〝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乐观态度所折服,读完这本书后,更觉得他〝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也只有林语堂林大师的如椽之笔能把他夸尽.写真.写活.林大师说:〝知道一个人,或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
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对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
而我们知道,有时我们爱上一个人,或者将之视为偶像,是因为我们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这样的人是我们穷极一生也无法成为的,无论是先天的天赋,还是后天的风骨气韵,或者是大时代给与的波澜壮阔.我们挣扎在自己的人生里,一不留神就变成了尘埃,那么渺小,那么为现实所迫,一切都是有理由的不得已,因此别人的闪光天赋和放任性情就成了我们在暗夜里羡慕嫉妒恨的标的之一.
对韩寒如此,对迈克尔杰克逊如此,对苏东坡更是如此.苏东坡的智慧与才情,不但惊艳了同时代的人,还穿越了千载的悠悠岁月,温暖着我们,和我们同悲同喜.这样活泼泼的生命,这样平易近人的古人,这样的心胸才华,这样跌宕起伏的命运和他在命运流转之间表达出的达观幽默,享受生命的态度,真的是古今中外再找不出第二个出来.
每当想到世间曾经有一个这样伟大而温暖的灵魂生活过,我就觉得非常感动.苏东坡用他的文,他的行,他的人,让我看到了生命的一种境界.
苏东坡传读后感3
《苏东坡传》被誉为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一.在林语堂笔下,讲千年前的苏东坡的故事娓娓道来,这是一位豁达乐观的智者,天才横溢,是乐天达观随遇而安的伟人,随着林语堂的笔触,一个生动形象的苏东坡向我们走来.
中国文化史上,苏东坡无疑是一座巍峨的高山.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对于诗词.文赋.书法.绘画,苏东坡几乎无一不精,无一不能.散文方面的〝唐宋八大家〞,苏轼位居其列.宋词方面有〝苏辛〞之说,苏轼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书法上宋四家的〝苏黄米蔡〞苏轼排名第一,行揩《前赤壁赋》.行书《黄州寒食帖》享誉书史.苏轼的画是文人画的典型代表,他明确提出〝诗画一律〞的概念,林语堂评价说:〝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则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二则由于他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
从人生经历上看,苏东坡的遭遇坎坷.磨难深重,亦十分罕见.〝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33岁时苏东坡一度进入中央政权的中心,但很快由于政见不合,他便开始了大半生的颠沛流离,但一生也未能逃离波谲云诡的政治漩涡.35岁时他正当盛年,被贬往杭州任通判,从此开始了恶梦般的贬谪流放生活,按时间顺序大致排列如下: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颖州.扬州.定州.惠州.英州.儋州.这个路线图总的趋势是离政治中心越来越远,而离黎民百无耻政客的中伤.流言.攻击.陷害,他不屑反驳与回击,只是莞尔一笑,然后收拾收拾行李奔赴下一个流放地.
在惠州的松风阁流连漫步时,他想到的是〝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能放下的是个人恩怨以及功名利禄.而百姓万民之忧乐却总是挂在他的心间.兴修水利.赈济灾民.减免租税.平冤情.为民请命……每到一地,苏东坡总是造福一方.所以,林语堂称他是〝百姓之友〞.他把任何一个流放地都当作文化传播的场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西湖因东坡而灵动,而〝苏堤春晓〞成为西湖十景之首.他把长江边的荒僻之地黄州打造成一座文化高地,〝东坡赤壁〞由此名扬天下.惠州的〝玉塔微澜〞.徐州的〝放鹤亭〞.扬州〝三过平山堂〞,莫不浸润着苏东坡的旷世情怀.
苏东坡传读后感4
我是怀着与两位天才对话的欣喜之情,来阅读《苏东坡传》的.
苏的才华,自不必浅学评价了,至于〝脚踏东西文化,心平宇宙文章的`林语堂其名也早已贯天下.垂青史,更不消多言.
给古人做的传记,我以前也读过几本,然而大都工于学术,读起来如同面对戴着瓶底厚眼镜的老学究,压抑之余,兴味寡然.比如有梁启超先生著,叫做《王荆公传》的,叫浅学很是自愧于学而不精,乃至搔首弄姿,汗如雨下,大有与字典同归于尽的冲动.
和理解最遥远的距离是仰慕,想必林语堂先生是深晓此理的.所以他才会用一种介绍朋友的语气,以有那么点英雄惜英雄的心情为子瞻作传吧.托了老外的福,这书里是见不到〝之乎者也〞一类了.我们也应此得见一个有血有肉的东坡居士形象.这一点,怕是前无古人的吧.
在静寂的夜晚,我聆听着苏子的脚步声,和他一起走遍中国大半个中国,与他一道为这片土地上的农民疾呼.在苏看来,贬谪实在只是换个地方,他的责任实在一分未减.他见不得大宋农民在丰收的日子也必须举家逃荒,流离失所,所以只能大声疾呼.后人谈苏轼,多敬佩他的旷达,却不知这份旷达只用以面对他自己的苦难,对他人的苦难,苏大多是流下同情的泪水.
苏的名声是伴着他的贬谪越传越远,越传越大了.他在詹洲的文章,竟不需几月就能传到京师,成为得势者喉中鲠住的鱼骨.于是一贬再贬.越贬越远,便成了苏人生的常态.〝你啊,满肚子不合时宜.〞侍妾朝云竟是这样聪慧,一语道破苏的宿命.
但我想,这句玩笑话必是含泪说的吧.
苏东坡传读后感5
谁说的和原话都记不得了,大意是传播中国文化就要像林语堂一样,他是能用英文写作的少数中国作家.此前我只读过林语堂的 一些文章,全本的书这是第一次读.选了他的《苏东坡传》.看了前言他对苏东坡的喜爱,我就完全可以确信,这是一本一等的书,毕竟作者的全部热情都在其中.
说到大才子,唐,想到的第一个大多是李白;宋,想到的第一个大多是苏轼.从流传的民间小故事里,可以看出李白和苏轼这两个天才的些许不同.李白,或是下水捉月,或是骑鲸飞升,或是粲花之论,或是力士脱靴贵妃捧砚,无不带有浓浓的仙气和浪漫色彩.
人们心中,李白是学不来的,他的浩荡才气和仙气绝无可复制性,五千年,只出了一个李白.而苏轼则不然,他修的河堤叫苏堤,研究出的做猪肉的法子叫东坡肉,还有个了杜撰的妹妹苏小妹,还常常和佛印调笑嬉闹.是如果说李白是活在天上,那么苏轼就活在人间,他更真实,更可亲.
李白那样的仙气不能复制,东坡那样的魅力同样是无法复制的.用儒家的精神入世,用道家的精神出世,用佛家的精神超脱,他完美的诠释着宋代文人儒释道三家融合的趋势,是北宋文人最精彩的一位.
我最敬佩东坡的是他的真旷放,他不像陶潜一样把出世作为无法实现人生抱负的末选,也不像辛弃疾一样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在苏轼的眼中,世上没有坏人,一切都很美好,不管是流放还是牢狱,似乎都不能成为击倒他的箭矢.谪居黄州,没钱买别的肉,就买当地最便宜的猪肉,专心研究怎么做的才能做的好吃,又发配到岭南,一片蛮荒之地,也能因为有荔枝可以吃,便一笑置之.
读完后对照林语堂的一些事迹,不免觉得两个人有很多相通之处,我想林语堂为苏东坡作
传,大概也是因为苏东坡是他希望达到的境界,自勉也勉励后人吧.
苏东坡传读后感6
《苏东坡传》这本书我才只读了一半,便对苏东坡这位大文豪有了足够的认识.书中提到过许多地名,多得数不清,这也正提示了我们苏东坡一生漂泊.
在书中,我最喜爱的是苏东坡爽朗的笑声——他的笑声告诉了我许多道理.
他的笑是一种自得其乐的笑,他被贬之后赏景便成了他最大的乐趣.苏东坡常对着风景写诗,写完之后总会为自己又完成一篇文章而高兴地笑;苏东坡的笑,还包含着一种不与人斤斤计较的笑,朝廷的官员为了针对他,因挑不出苏东坡平时表现完美,就拿他的文章骨头里挑刺;苏轼显然没与他们计较,反而还写出〝何日遣冯唐〞这句话,话中毫无归罪之意;苏东坡的笑,更多的是苦中作乐.谁被贬之后不低落?就像你突然由组长被降到普通成员一样,不再被人肯定你的能力.
时势造英雄,苏东坡之所以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谈论上经久不衰,多半是因当时所处的环境,造就他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正因为苏轼的思想超乎常人,才使他的`作品犹如一颗璀璨的星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我喜欢他毫不恭维.仗义执言的性格.虽然他比较冲动.做事不经过〝大脑〞思考,但正因为这一点,才使他更富有魅力.《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里面说过:〝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作研究比较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也不要以为你是个大学生,不够资格管社会的事.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的话,明天――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
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苏轼这种激烈的性格,对当时.和我们后世都有极大的影响,他告诉我们:不能让那些不好的东西继续下去,要阻止他们,阻止他们必须要有带头人.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谁也不想当那第一个人,凡是有点头脑的人,都不会那样去做,苏东坡正因为〝没头没脑〞,就毅然去当带头人.
尽管在仕途路上坎坎坷坷.得罪过许多人.多次被贬,但苏东坡依然不乏幸福笼罩.他有非常爱他的妻子.生死相依的弟弟.陪伴他的朋友.非敌即友的王安石.以及朝廷上的众多好官.这里面最让人感动得便是皇上和皇后,皇后非常重视苏东坡的文采,苏东坡每次犯错之后皇后总会为他求情;皇上对苏东坡极其严厉,他重视苏东坡的文采,但因苏东坡做事欠思考.直言不讳,皇上怕他终有一天得罪大官,就把苏东坡贬谪.
我对苏东坡永远怀有一颗仰慕之心,我喜欢他的真诚待人.真心交友以及直言不讳,如果我身边有这样的以为亲人.朋友或者是同学,我会非常珍惜!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600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