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骆驼祥子》祥子性格浅析

2022-06-19 来源:步旅网
《骆驼祥子》祥子性格浅析

《骆驼祥子》祥子性格浅析

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着力刻画的一个典型人物。他想通过个人的奋斗来过上美好的生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梦想最终破灭了。造成他悲剧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的原因;二是社会的原因。我们为大家整理了《骆驼祥子》祥子性格浅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骆驼祥子》祥子性格浅析

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成功在于人物形象的成功。在中国文学史上,胡适、鲁迅等大家都从不同侧面写到人力车夫,但他们都没有能够真正深入到一个车夫实实在在的生活和内心,只是以一个知识分子居高临下的态度来观察、描写和赞美这个职业及下层劳动人民。而老舍笔下的祥子则是一个真真切切的人,祥子来自乡间的、带着中国农村凋敝的大背景,也带着农民的质朴和固执,有着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小说通过对祥子“三起三落”等一系列事件的描写,使祥子这个人物形象有血有肉,生动感人。

一、祥子的性格及命运

小说一开场,祥子给读者的印象是很正面的。外貌“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有生气”,拉车姿势也很漂亮,同时又有着淳朴善良、忠厚要强的劳动者的美好品德。他拼命地拉车干活,把挣钱看成“天底下最有骨气的事”。在冬夜小茶馆里,他还给饥寒交迫的老马祖孙送上十个热腾腾的羊肉包子。有一次给曹先生拉车不小心翻了车,车损人伤,就想引咎自责,不要工钱。作者遵循美的原则,努力写出祥子这个悲剧人物的美好心灵,也同时从一个侧面写出即使是这样一个具有美好品质,自强不息,具有坚韧性格的人也会沦落成为一个卑鄙的人,更说明底层人民的命运不是一个人的努力所能改变的,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并且这样描写社会的黑暗更加入木三分,更能反映现实。

后来的事实证明,祥子的美好品德最终被旧社会的黑暗所吞没,

并且逐渐走上沉沦与自甘堕落的道路。祥子的“三起三落”是他精神堕落的过程,也是整篇小说发展的主要线索。祥子是来自农村的一个破产农民,希望在城市寻求新的出路,经过三年的奋斗终于买上了车,梦想着可以过上幸福的日子,可是才拉了半年的车连同自己的衣服鞋帽全被败兵抢走了,自己也被抓进了兵营,唯一留给他的是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心中只有愤恨和抗议,恨大兵和世上所有的一切,“凭什么把人欺侮到这地步呢?”但是他失望中仍有希望,决心重打鼓另开张,从此更加起劲地干活。在整个丢车事件中,不幸中的大幸可能是意外地得到三匹骆驼,祥子如同得到三件宝贝,大有塞翁失马的意味,他琢磨着用骆驼去换车,想着想着就感到了一些快活,得到一些安慰。但社会毕竟是黑暗的,以骆驼换车的梦想终究没有成为现实,最后只以三十五块的价格卖掉了三匹骆驼。回到城市之后的祥子得到了“骆驼”的外号,名声比原来单是祥子的时候臭更多了,他的性格逐渐地向消极转化,他开始抽烟喝酒,逛窑子了。不过强烈的买车欲望仍然使他产生了顽强的抵抗力。他变得比先前更自私了,他拼命和别人抢生意,连老弱病残的都抢,“像只饿疯了的野兽”,只是希望尽早买车。

但是,事情的发展并不如愿。祥子在去曹宅拉包月车的时候,辛苦积攒的钱全部被孙侦探给抢走了。当被孙侦探用枪威胁要钱的时候,祥子还一度“立起来,脑筋跳起得多高,攥紧拳头”,只是当听到孙侦探告诉他外面还有一帮人的时候,祥子显然感到寡不敌众,无力抵抗,希望和抗议都没有了,只剩下委屈和叹息,至多也只是用一种哭音问了一句:“我招惹谁了?”然而祥子并没有失去“穷死不偷”的诚实品质。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回到了人和车厂,把自己交给刘四父女,从此死了心认了命,变成一个“仿佛能干活的死人”。

和老姑娘虎妞的婚姻对祥子来说更是一场不可磨灭的灾难。虎妞想从祥子身上找回失去的青春,用计骗得了与祥子的婚姻,祥子知道实情后,虽然后悔,却无可奈何。起先虎妞不肯让祥子去拉车,嫌他臭,不愿“一辈子做车夫的老婆”,但是经不起祥子的一再请求,又让祥子继续拉车赚钱,而她却把钱攥在自己的手里。祥子因为要强和

倔强,不肯听从虎妞的摆布,也不想当车主人去奴役别人,更不愿做笼中的鸟儿,吃人家食,让人家养着。他只是一心想做一个自食其力的车夫,不愿意闲着,这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但他终于不能摆脱虎妞的控制,受着她的支配。因为他们的婚姻是带有阶级性质的婚姻,虎妞来自一个剥削阶级,习惯了剥削和压榨别人,而祥子却来自于受剥削的阶级,已经习惯了受人剥削。正是这场婚姻的严重腐蚀,才渐渐地摧毁了祥子的生活意志和奋斗精神。虎妞的死更是使他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卖车还钱使得祥子不再想从拉车中得到光荣和称赞,从此走上了自暴自弃的道路。他不仅吸烟喝酒,更重要的是失掉了劳动者赖以生存的本钱――健康和纯洁。

二、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

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个人的原因;二是社会的原因。

从个人方面来说,祥子从一个坚持奋斗的个人主义者变成一个活死人,不对别人负责,也不对自己负责,彻底放弃了自己生命的意志,只是凭本能活着。骗一切可以骗的人,出卖一切可以出卖的人,成为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的产儿。

如果说祥子生活的“三起三落”只是他变坏和堕落的过程,那么小福子的`死则是祥子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使祥子彻底地走向绝望,最后的结果是人性的毁灭。因为当虎妞死去,车再一次失去的时候,祥子有过“就那么淡而无厌地一天天地混”的想法,但毕竟还是振作了起来。他发现还有最后的一丝希望,就是他要回去找小福子,去找回幸福。当祥子知道小福子死了的时候,“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糊糊地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

祥子的悲剧不只是他一个人的悲剧,更是一个社会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是旧社会的罪恶的真实写照。从农民到车夫,祥子并没有改变小生产者的生活态度,他“不想管别人”,买车和拉自己的车是他追求的目标,其他的事情概不关心。他把阶级的压迫看成是偶然的劫难,把不可避免的社会冲突看成个人之间的较量。他把自己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一辆车上,以为有了车就可以不受别人的气,可他却不

知道在这个黑暗的社会中是永无翻身之日的,最终在这条自己想象的完美道路上碰得头破血流。“三起三落”使祥子感到仅凭自己的一味努力是不够的,但他却不能够吸取教训,不去认清敌人,认清这个社会,反而是以一种消极的态度去应对,自甘堕落,听凭天命,任由别人宰割。曾经不信命,可是又有什么用?他的努力,他的第一辆车,他的积蓄不也照样没有了吗?这能怨谁?只能怪命。最后变得和其他车夫一样,不再要强,沾染了原来所不齿的恶习,曾经美好的品质全都没有了,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老舍在描写祥子走向悲剧的过程中贯穿了慈父般的温情,他喜欢祥子的自强不息,喜欢祥子的老实厚道,对他的不足之处不忍责备。他只能等到祥子像不肖子一样无可救药的时候,才狠心像极度失望的父亲般历数祥子的缺点。用老舍的一句话来对祥子的命运概括:“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来,可是到现在还是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祥子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环境才有了祥子这样的悲剧。

祥子的堕落过程是一个命运和精神向车夫群体靠拢的过程。最初他落落寡合,不愿认同一般车夫浑浑噩噩混日子的生活态度,祥子与车夫群体的不合体现了他积极向上的人格美。而当他认同车夫群体意识,就是祥子精神走下坡的时候,个人奋斗遭受挫折,觉得以前不惯的事情都觉得有些改变了。祥子认可车夫群体意识的过程,体现了他对自己丧失信心之后精神的无助,只能以此来麻醉自己的精神,以致最后堕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