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2、理解古典小说的特点,理清本文草蛇灰线的结构特点。
3、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语言,赏析小说中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准确把握人物形象,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细节把握人物性格并初步形成表现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小说中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分析小说情节,体会林冲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的小说主题,深入认识到造成人生悲剧的社会原因。
教学重难点
重点:林冲的思想性格发展变化分几个阶段及其变化。
难点:分析“风雪”等景物描写对情节、人物的作用。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好汉歌》。曲高亢激昂的《好汉歌》表达了人们对粱山好汉的歌颂。今天,我们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看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前的一段故事。
二、写作背景
故事发生在宋徽宗时代,即宣和年间(1119-1125)。当时宋皇室衰颓、腐败。宋徽宗贪图享受,滥用奸臣蔡京为宰相,穷奢极侈,对人民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逼得许多人铤而走险,盗贼四起。《水浒传》所反映的就是当时的农民起义。被逼上梁山的起义军聚在梁山泊,打出“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大旗,聚集了许多好汉,甚至一些小官吏和商人都加了这个队伍。
三、作者介绍
施耐庵(约1296-—约1370),祖籍苏州,后迁居兴化白驹镇。元末明初杰出小说家。元至顺年间,施耐庵考中进士,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做过两年官,因为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愿对当道权贵逢迎拍马,因此弃官回乡,专心著述。传说他曾参加过元朝末年的张士诚起义军,在张士诚起义失败后,逃回兴化,隐居著书。著有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相传《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他的弟子。
四、题目解说
《水浒》第十回的全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这一回是林冲人生道路的转折点,造成这一转折的其实不是“风雪”,而是横行不法的邪恶势力。因此,作品标题中的风雪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即用“风雪”这一恶劣的自然天气暗喻黑暗的社会政迨环境,从而用虚实相间的含蓄笔法,写出了人物所处的险恶境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题目,可以理解为:林教头遭难山神庙,或林教头在山神庙劫后余生逢凶化吉。
五、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第二部分:(第2-5段)陆虞侯密谋害林冲。
第三部分:(第6-9段)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第四部分:(第10-12段)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六、全文分析
1、课文开头写了林冲与开小酒店的李小二相见,有什么用意?
一方面表现了林冲的思想性格特征。①作者补充交代了林冲在东京时曾救助李小二。这一简短的补叙,表现了林冲扶危济困的性格特征。②从林冲与李小二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林冲虽有冤情,却无可奈何,这说明林冲此时的思想性格,还没有完全摆脱忍辱负重、听天由命的软弱的一面。③林冲对李小二说:“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这淡淡的一句话,表明扶危济困的英雄林冲,身在危难之中,依然不顾自己的苦难,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另一方面也为下面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李小二的小酒店,不光招待了林冲,后来还接待了管营、差拨和东京高太尉差来的陆谦,这就引出了下面一连串的故事。
2、第二段中的“闪”字有何妙处?小说为何不说“两个人一同进来”?
“闪”用得形象,把搞阴谋诡计的坏人那种鬼鬼祟祟的情态,活灵活现地勾画出来了。不将两个人合在一处写,而用反复的手法写为“一个人”“又一人”次第“闪”入,足见来人行动极欲掩人耳目,秘不可宣。这种诡秘的行动不能不引起旁观者的注意,使故事在平静中陡然掀起波澜,拨动了读者的心弦。
3、林冲看见一所古庙,顶礼道:“神明庇祐!改日来烧纸钱。”此处描写在情节安排、人物刻画说主题突显上有什么作用?
这为下文草厅倒塌后林冲来庙中投宿埋下伏笔,同时也表现了林冲孤苦无依的状态。武艺超群的堂堂英雄,被人陷害,沦为囚犯,挣扎在疾风暴雪之中,孤身一人,无依无助,只好在现实世界之外寻求山神的庇护。作者借以揭露人间的不平和丑恶。
4、课文两次用“紧”来写雪:“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鲁迅先生赞美“紧”字用得极富神韵,请谈谈你的理解。
其一,“紧”字写雪,表明雪下得大且急促,写出了大雪纷飞的气势;其二,大雪铺天盖地的气势,烘托出林冲这位落难英雄的困窘;其三,“紧”字最易使人联想到陆谦等人正在紧锣密鼓地暗中策划,形势越来越紧张,林冲的命运到了紧要的关头。
5、小说在林冲怒杀三人的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偏要把陆谦放到最后?
情节安排详略得当,层次分明。杀差拨、富安是略写,杀陆谦是详写。
差拨是本地人,容易跑掉,而富安又比陆谦跑得早,所以要先对差拨动手,再追杀富安。陆谦忘恩负义,卖友求荣,最是可恶。林冲杀陆谦时先审后杀,既有助于补充故事情节,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展现了林冲此时的复仇心理。这样的安排既符合生活逻辑,也揭示了林冲光明磊落的性格特征。
6、本文题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文章不仅多次写“雪”,还多次写“火”,请赏析关于火的描写。
“火”的具体描写,跟矛盾冲突的进展步步紧扣,为刻画人物性格服务。
草料场是最怕火的地方,作者偏偏不厌其烦地写“火”。林冲第一次推开草料场的大
门,一眼就瞧见一个老军在“向火”。这个老军向林冲进行交割时,特地将“火盆”借给林冲;林冲在床上放下包裹被卧,就生起“焰火”来了。“火”渐写渐大,作者故意布下一串疑影,使人担心烧掉草料场的火,可能是由火盆里的火炭引起的。但接着写林冲为了御寒要去买酒,就随手“将火炭盖了”。到这里轻轻一盖,“火”在人们面前消逝了。等到林冲买酒回来,见草厅被大雪压倒时,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行李物品,而是“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短短的句话中,写“火盆”“火炭”“火种”,连续而来的“火”,都完全灭了,连一点火星都没有。这一笔交代尤为重要,说明草料场里将要烧起来的大火,绝不是“火盆”中的火蔓延而起的,肯定是别有用心的人在纵火。等到林冲在山神庙里喝酒时,忽然听到“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从壁缝里往外一看,只见草料场内烈火冲天。这才是作者要写的“火”。林冲惊疑而起要去救火时,听到了陆谦三人在庙门外吐露了他们的全部阴谋,一股无明火顿时在林冲心头熊熊燃起。此时此刻,自然界的天空中是北风怒号,大雪纷飞;草料场中是大火漫天,烧着了的草料“必必剥剥地爆响”成一片;林冲的胸中,则怒火腾腾。他迎着北风,映着烈火,痛快淋漓地斗杀三个泼贼。北风、飞雪、大火,有力地烘托了林冲胸中的愤怒。一时间,风助火势,火增人威,汇成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戏剧高潮。
一大篇文字之中,“火”推动情节发展,也推动林冲性格渐变,以至于最后发生突变。
7、《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两次写到了“偷听别人谈话”,请找出来进行对比赏析,体会其在艺术表现上的精彩。
第一次是李小二的妻子奉丈夫之命有心去听,而且是听了“一个时辰”,却仅听到没头没尾的半句话“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第二次是林冲伏在庙门内,听清了陆谦三人的全部对话,且听得一字不漏,知道了贼人的全部阴谋这两处对偷听的描写,一略一详,都恰到好处,详略有致,各具特色。
第一次略写。符合情节发展的逻辑,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陆谦等人密谋策划,做贼心虚,怕被人听到,只能暗中窃语;李小二妻子的隔墙之耳,当然不易听清。同时,只有听得不清楚,才能使李小二夫妇和读者的心中产生一个共同的疑团:这些人到底要干什么?林冲有没有生命危险?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叫作“悬念”。悬念不解,扣人心弦,将矛盾冲突步步推向高潮。
第二次详写。符合情节发展的逻辑,揭示真相,使得情节走向高潮,使得林冲的思想性格发生突变。陆谦三人放火成功,免不了得意忘形,毫无顾忌,却想不到山神庙里会有人;林冲于风雪之夜在山神庙里偷听,仅隔着庙门,当然听得清清楚楚。只有听得真真切切,一字不漏,才能立即点燃林冲胸中的复仇烈火,使他不顾一切地挺枪杀仇人,从而使林冲的思想性格发生突变。
8、风雪作为自然环境,对刻画人物起到一定的作用。看看课文对风雪有哪些描写,这些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氛,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
直接描写风雪有三处
①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形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②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③离开市井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还有侧面描写风雪之处:如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来,“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这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之大;又如写林冲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这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感觉来衬托风雪之大风雪烘托了人物艰难的处境,为人物的活动渲染了气氛,还象征着险恶的社会环境。林冲刚到草料场,“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说明矛盾冲突正在酝酿;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预示气氛已趋于紧张;林冲回草料场时,那雪“越下得紧”,预示高潮的即将来临。同时,风雪也为情节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条件:正是因为风雪,林冲才想起喝酒驱寒,才会在买酒的途中看到山神庙;草厅被风雪压塌,林冲才会到山神庙夜宿,因此才会和陆谦等人相遇,洞悉高俅对自己的迫害,最终奋起反抗。风雪可以说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9、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所以他的思想观念、为人行事和一般的草莽英雄有很大的差异。试总结林冲的性格特点。
林冲的性格特点有
①安分守己,忍辱负重,随遇而安。他明知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而后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但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做了长久打算。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还想“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薄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
②正直善良,侠肝义胆;同时又刚猛激烈,疾恶如仇。林冲在东京时曾“看顾”过李小二,在沧州服刑,还“把些银两”给李小二“做本钱”,这表现了林冲的心地善良,行事仗义。但是,当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谦时,马上
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故心中充满了复仇的怒火,带着刀在街上转了几天,想手刃陆谦。这充分体现了林冲性格中刚烈的一面。在山神庙林冲手刃仇敌时的一声怒吼,惊破敌胆,威猛之中迸发出他性格中反抗黑暗、崇尚正义的本质。
③细心、缜密也是林冲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看守草料场,小心谨慎,去打酒前,“将火炭盖了……把草厅门拽上……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做事又很细致,草厅被雪压塌后,他又“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而细心察看;山神庙歼敌时,他“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出其不意,占据主动,这些都表现了他细心缜密的性格特点。
林冲与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是有很大差异的,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地位和小康生活使他具有忍辱负重、安分守己的性格特点。面对高太尉一次次的迫害,他几经犹豫、彷徨,才最终走上反抗的道路。
七、中心思想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细致地描写了林冲由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转变的全过程。林冲一直隐忍苟活,但总是受到恶势力更加凶恶狠毒的迫害,终于被逼上梁山。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林冲这个典型形象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八、写作特点
1.人物刻画,鲜明生动。
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没有笼统地表现人物性格,而是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动作和
语言来表现。比如林冲在风雪之夜出门沾酒时,作者运用了“挑”“盖”“戴”“拿”“拽”等一系列动作,细腻地刻画了林冲谨慎小心、安分守已,唯恐出事的心理状态。
2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在景物描写上,紧扣题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风雪”二字。对风雪的描写给人留下了具体深刻的印象,或直接描写,或侧面烘托,均起到了推动情节层层发展、逐步引向高潮的作用,同时也渲染了气氛;衬托了人物性格那密布的彤云,怒号的朔风,飞扬的大雪,破败的草料场,孤寂的古庙,形成一种荒凉、寂寞、冷落的气氛;而草料场上那“必必剥剥地爆响”“刮刮杂杂”地燃烧起来的熊熊烈焰,也烘托了林冲的反抗怒火。
3.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本文的细节描写十分出色。如林冲第一次走出草料场的一系列动作描写,以及草厅被雪压倒后的一系列动作心理描写,都说明林冲的精细谨慎、忠于职守,表现了他安分守己的性格。同时也使读者明确意识到草料场起火不是林冲不慎造成的。
4详略有致,各具特色。
两处偷听,详略最为典型。一处是写在小酒店里;另处是写林冲在山神庙里偷听陆谦等人的谈话。前者略写,显得惜墨如金,恰到好处;后者详写,泼墨如云,也恰如其分。
九、补充资料
章回体小说
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讲史时说话人不可能把一段历史有头有尾地一两次说完,必须连续讲若干次,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所说的一回在每次讲说前,要用题目向听众提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小说回目的起源章回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和“看官”等字样,可以看出它和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经过宋、元两代的长期孕育,元末明初出现了一批章回小说,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这些小说都是在民间长期流传,经说话和戏曲艺人补充内容,逐渐丰富,最后由作家加工改写而成的。它们比起“讲史”有很大的发展,其中人物和故事的核心虽是历史的但更多内容是后人(包括作家)创造的。到了明中叶后,章回小说的发展更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金瓶梅》等作品。由于社会生活日益丰富,这些章回小说的故事情节更趋复杂,描写也更为细腻,它们在内容上和“讲史”已没有一定联系,只是在体裁上保持着“讲史”的痕迹。
十、总结全文
文章通过对林冲被贬沧州以后的一系列遭遇的详细描述,生动地刻画了林冲从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忍无可忍、愤然反抗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以高俅为代表的统治阶级及其爪牙的阴险歹毒,表现了统治者一逼再逼,终于把老百姓逼上绝路的血淋淋的社会现实,揭示了“官逼民反”这一深刻主题。
布置作业
课外选读《水浒传》的精彩章节,或阅读全书。
课后训练
作业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水浒传》所写的,本来就是社会的重大问题,故必然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批批义军将《水浒传》作为造反起义的教科书,从中汲取力量高举起武装斗争的大旗。
①对于此起彼伏的造反者来说,《水浒传》也对他们有过直接而巨大的影响
②毋庸讳言,小说的忠义思想和对招安的描写曾经对某些义军的领袖产生过消极的影响
③一批进步的文人纷纷借它来批判社会的黑暗和不平,抨击言行不一、人性扭曲的“假道学”
④但比较起来,《水浒传》对农民起义的积极影响还是主要的
A.③①②④ B.①④③② C.④③①② D.①③②④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林冲杀了陆谦,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白衣秀士王伦却不容他。他于是一气之下杀了他,把晁盖推上了梁山泊首领之位。
B.李逵的耿直一直为人所称道,但在梁山好汉中,耿直并非只有他独有,鲁智深难道
不耿直吗?武松难道不耿直吗?
C.《水浒传》里面的三对夫妻组合,丈夫的排名通通比妻子排名正好多一位。如女中豪杰一丈青,武艺要远远高出其丈夫,但是排名却只能屈居其下。
D.时迁是一个生活在水浒世界中“真实”的人,他有些胆小,形象也颇为猥琐。但是我们难以忘记一个身手敏捷、胆略过人、有勇有谋的神偷形象。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沸沸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B.便入去听了一个时辰,出来说道:“他那三四个交头接耳说话,正不听得说甚么。”
C.近几十年来,我们的科学研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研究人员的知识面窄,对外国的情况不甚了了,结果研究工作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
D.又吃了半个时辰,算还了酒钱。管营、差拨先去了,次后那两个鬼鬼祟祟也去了。
4.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得林冲主张陪话 主张:出头做主
B.我因恶了高太尉 恶:触怒,得罪
C.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 下饭:下饭的菜肴
D.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 不尴尬:行为、态度不正常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连贯能力。文段从两个方面谈《水浒传》对社会的影响,从文段的最后一句可以看出,先谈其对进步文人的影响,再谈其对“造反者”的影响,据此可进行正确排序。
2.答案:D
解析:A项,多个“他”指代不明。B项“只有他独有”赘余,删除“只有”或“独有”。C项,“多一位”有歧义,可以理解为前一位,也可以理解为后一位。
3.答案:A
解析:A项,沸沸扬扬:形容议论纷纷,此处应用“纷纷扬扬”。B项,交头接耳: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符合语境。C项,不甚了了:意思是模模糊糊不太了解,不怎么清楚,符合语境。D项,鬼鬼祟祟:意为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与语境正相符合。
4.答案:D
解析:不尴尬:鬼鬼祟祟,不正派的意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