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卷第6期 管理学报 Vo1.11 No.6 2014年6月 Chinese Journal of Management Jun.2O14 DOI编码:10.3969/j.issn.1672—884x.2014.06.012 公司治理机制中的信任关系及其对创新影响的模拟研究 程新生 。 郑 毅 (1.南开大学商学院;2.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 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采用基于agent建模与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公司治理机制中的信任关系及其对创 新的影响;探索了董事会、CEO、研发中心之间非线性交互作用“涌现”的复杂行为。研究发 现,基于是否信任的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对创新有重大影响:代理理论以不信任为主、强调控 制,导致经理近视的行为,从而侧重渐进性创新;管家理论以信任为主、强调合作,经理往往从 战略角度出发,进而侧重突变性创新。充分考虑信任对创新的影响,有效设计控制与合作兼顾 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更好促进企业的创新。 关键词:管家理论;代理理论;信任;创新;基于agent建模与模拟 中图法分类号:C93;F2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884X(2014)06—0869—07 A Study on Trust Relationship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 and It’S Impact on Innovation by Simulation CHENG Xinsheng ZHENG Yi ' (1.Nankai University,Tianjin,China;2.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Huludao,Liaoning,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researches on the impact on innovation by trust relationship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 and explores the complex behaviors emerging from the nonlinear interactions a— mong board,CEO and R&D center,used agent—based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methods.The results show that agency theory and stewardship theory derived from trust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inno— vation.Agency theory emphasizes the control based on distrust,causing manager’S myopia behavior thus focusing on incremental innovation.Stewardship theory emphasizes the collaboration based on trust,managers often think from a strategic perspective and focus on radical innovation.The effective design of both control and collaboration in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 can promote the com— pany’S innovation better. Key words:stewardship theory;agency theory;trust;innovation;agent—based modeling and Siml】】ation 创新是企业长期生存、发展、获利的利剑; 和组织一体化。ORTEGA-ARGIL ES等 指 同时,公司治理机制是孕育、扶持、促进创新的 出,分散的股权与创新正相关,因为它有利于管 制度基础,有效地设计公司治理机制可以更好 理层的灵活性与专业化。LEE_5 指出,股权集 地促进企业创新。公司治理机制与创新之间是 中度对创新的影响是非线性关系,取决于国家 非线性交互作用、互为因果、动态变化的复杂问 的特征。随着计算机模拟技术的Et益完善,采 题。杨建君等 指出,将公司治理机制和创新 用基于agent建模与模拟可以从另一个视角有 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并不多见。BELLOC_2 指 效的研究此类复杂问题的演化机制和行为模 出有的研究结论互相冲突,体现出问题的复杂 式。AXELR0D_6 指出,基于agent建模与模拟 性。例如,LACETERA 指出,集中的股权与 是与归纳、演绎并列的第3种研究方法。MI— 创新正相关,因为集中的股权促进了融资承诺 CHAEL等口 指出,基于agent建模和模拟是有 收稿日期:2013—10—1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072095,70702021) 869 · 管理学报第11卷第6期2014年6月 用的、可以被使用的、已经被使用的解决方案。 郑毅等 指出,基于agent建模与模拟是一种适 利润,达到业绩评价的要求。 DAVIS等 指出,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既 合解决复杂性、具有鲁棒性的管理决策方法,它 建立在系统大于组成部分简单汇总之和的概念 上,由底到顶捕捉系统的行为,发现从微观个体 非线性交互作用的适应性行为到系统宏观现象 的涌现,面向未来预测系统的变化趋势,通过控 制、调节agent的行为进行科学决策。基于 agent建模与模拟在国内被称为计算实验,盛昭 是对立的也是互补的。代理理论家视经理和董 事为自我服务的,且是机会主义的。管家理论 家认为他们与股东利益是一致的,但这并不意 味着管家理论视经理和董事为无私的。I ANE 等_1 指出,在许多情形下经理们为股东利益服 务的同时也为他们自己的利益服务了。FA MA口 指出,作为组织有效的管家,董事和经理 也有效地管理着他们自己的职业生涯。管家理 瀚等 指出,社会科学计算实验方法把现实社 会系统转化成由智能主体构成的演化系统…… 这在相当程度上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重要 创新。程新生等口““ 提出,可以采用基于agent 模拟的方法有效地研究公司治理问题。基于 论从社会、心理理论出发,对经理以信任为主, 认为经理有集体合作的动机;除了薪酬等外在 的激励之外,还认识到了经理内在的动机,会自 觉地经营好企业以实现人生的价值。管家理论 此,本研究探讨源于信任的公司治理机制影响 创新的问题。 强调股东与经理之间的信任关系,当经理受到 充分的信任,就不会因为恶意收购或股东的不 信任被轻易替换职位,这样经理与股东之间、与 企业之间的目标就一致了。SUNDARAMUR— 1 理论分析 李维安 提出,公司治理是一套包括正式 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协调公司 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问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 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利 益的一种制度安排。公司治理具有广泛的内 THY等 指出,在以信任为主的管家理论的 驱动下,股东会更多的采用主观判断、从企业长 远角度、战略的衡量经理的业绩,这样会克服经 理近视的行为。当在不信任的情境下,依托代 理理论过度强调控制与约束;或者当在信任的 情境下,依托管家理论过度强调信任与合作,2 个极端都存在问题。这样就需要在设置公司治 涵,在公司治理理论中基于是否信任可以分为 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JENSEN等口 提出了 代理理论,提供了令人信服的逻辑依据,解释了 公共公司如何存在。假设经理是自利的,在这 个背景下那些经理不能承担他们的决策对财富 理机制时的交叉运用,既有源于不信任的代理 理论;也有源于信任的管家理论。既有控制与 约束,又有信任与合作。在研究源于信任的公 司治理机制影响创新的问题中,公司治理是制 度基础,是企业创新的保障。 许庆瑞 指出,按新颖性程度可以将创新 类型划分为突变性创新和渐性性进创新。 HILL等 和DAVID等 都指出,突变性创 的全部影响。wALSH等 提出股东可以获 得内部和外部的治理机制来帮助经理的利益与 他们自己的一致。SHLEIFER等 指出,在公 司治理研究中统治性的理论视角是代理理论。 代理理论从经济、财务理论出发对经理以不信 任为主,认为经理有自利的动机,存在机会主义 倾向,追求的是物质上的薪酬、精神上的满足、 避免风险,与股东的财富最大化的目标不一致, 所以强调激励与控制并重。一方面采用奖金、 股权、期权等激励方式缓解与股东的目标冲突; 另一方面采用审计、监督等方式对经理的行为 进行控制。无论是激励还是控制都是有成本 新的特点是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时问长、风险 大,给企业带来的长远经济效益大,近期反而很 难产生效益。渐进性创新的特点是局部渐进的 改进与升级,时间短,近期很快就产生经济效 益,但很难维持,难于带来长远经济效益。多数 企业仅从事渐进性创新,但是,像Microsoft、 IBM、INTEL、Sony等企业巨人长期投入巨额 资金、聘用顶尖人才从事与产品相关的突变性 的,从成本效益原则有效地对经理进行激励与 控制,以设计好公司治理的运行机制。 创新,使得这些企业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上不 断地积累,最终的获利远远超过其他企业。学 者在此方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如刘 HOSKISSON等口。 指出,在以不信任为主的代 理理论的驱动下,往往更多地采用财务等客观 指标衡量经理的业绩,导致经理近视的行为。 晓敏等 重点分析了不同治理机制如何通过经 营者的行为(关注企业长期发展和能力的发挥) 对企业突变创新、渐进创新选择产生影响…… 他们在创新资金的分配、创新人员的分配上倾 斜于渐进性创新,以期尽快生产出产品、创造出 87O · 公司治理机制中的信任关系及其对创新影响的模拟研究——程新生郑毅 经营者越关注企业长期发展,越有利于企业进 行突破性创新。刘华芳等 发现,大股东参与 投入增加,使突变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的比例 更合理。在Netlogo 5.0软件程序中,创建董事 度正向影响企业突破式创新绩效;大股东参与 度通过促进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战略共识间接 作用于企业突破式创新绩效。 会的“BoardEvaluationCEO”等行为,实现编程。 2.2 CEo (1)有关CEO①CEo的动机分内在动机 2 模型介绍 本实验从公司的发动机——董事会出发, 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从内心想经营好企业 以实现人生价值’夕 在动机是基于奖金、股权等 外在的激励诱使经理经营好企业。②CEo与 股东的信任关系是CEO在与董事会成员接触 研究其与CEO的控制与合作的行为模式,进而 影响公司创新的复杂过程。基本框架见图1: 代理理论 管家理论 图1 源于信任的公司治理影响创新的机制 研究涉及的公司治理机制影响创新的过程 包括3个大的主体:董事会、CEO和研发中心。 结合图1,采用面向对象编程的思想,分别介绍 三者的属性与行为。 2.1 董事会 (1)董事会的属性 这是董事会的基本构 成和特征。在Netlogo 5.0软件界面中,关于董 事会的总人数创建滑动条“director numbers of board”,董事会成员的人数从0~21人,步长为 1,初始值为7人。此处初始值的设定可以根据 情况随时调整。关于董事会中内部人数创建滑 动条“insider”,其值从0~21人,步长为1,初始 值为2人。董事会的总人数减去内部人数即为 董事会中的外部人数。关于董事长和CEO的 设置创建开关“CEODuality”,当开关值为oN 时CEO兼董事长,否则是CEO与董事长由不 同人任职。 (2)董事会的行为 当董事会是由内部人 或外部人控制时,董事会的信任程度截然不同。 外部人控制的董事会以不信任为主,外部董事 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对企业的了解基本上 是通过财务报告等形式,因此,更强调财务、经 营等客观指标。过度强调客观指标会导致 CEo的近视行为,注重近期利益而忽略企业的 长远发展,在突变性创新上投入不足,主要侧重 渐进性创新。如果是内部人控制的董事会,内 部人往往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了解企业的实 际情况,在强调信任、合作的氛围下,在考虑客 观指标的同时更多采用主观指标对CEo的业 N进行评价,更重视对CEo经营情况的主观判 断,从战略上进行决策,这会导致突变性创新的 时的感受,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成员与CEo 的交互行为的结果;信任还是不信任,直接驱动 CEO在企业创新等管理活动中的不同行为方 式。③CEO的风险偏好。CEO的风险偏好是 厌恶风险还是敢于承担风险,它不但属于CEO 的个人品性,还受到公司治理机制的制约。在 Netlogo 5.0软件界面中,关于CEo的动机创 建选择框“CEO motivation”,可以选择内在动 机和外在动机。关于CEo与股东关系创建滑 动条“CEO relations with owner”,值从一10~ +1O,步长为1,一1O代表极端不信任,是过度 强调代理理论的结果;+10代表极端信任,是 过度强调管家理论的结果;初始值是一6,可以 根据情况随时调整。关于CEO的风险偏好创 建滑动条“CEO risk appetite”,值从一1~+1, 步长为1。风险偏好为一1,表明CEo厌恶风 险;风险偏好为0,表明CEO风险中性;风险偏 好为+1,表明CEO敢于承担风险。初始值是 1,符合经济与财务理论的共识。 (2)CEo管理企业创新的行为 ①CEo 对创新经费的管理活动:包括企业创新经费总 额的确定;创新经费总额中突变性创新与渐进 性创新经费的比例分配。②CEO对创新人员 配置的管理活动:包括创新人员总数的确定;突 变性创新与渐进性创新人员的配置。在Ned— ogo 5.0软件程序中,创建“CEO manage inno— vation”行为,采用“if then”的逻辑用计算机语 言描述CEO管理创新的行为。在代理理论占 主导的情况下,如果CEO与股东的关系为负, CEO感受到不信任;CEo的风险偏好为~1,即 避免风险,且CEo的动机为外在动机,追求的 是薪酬等外在激励。if(cEoRelationswith— Owner ̄0)and(CEORiskAppetite一一1)and (CEOMotivation一”Extrinsic Motivation”),那 么,CEO就在董事会开会结束后进入到渐进性 创新办公区,在创新经费的比例分配、人员的分 配上都倾向于渐进性创新。极端的情况是突变 性创新的比例为零,渐进性创新为100 。另 87] · 管理学报第11卷第6期2014年6月 个极端,在管家理论占主导的情况下,如果 再增加200单位乘上(0,1)之间一个随机数 的价值。渐进性创新每次创新都需要消耗渐进 CEO与股东的关系为正,CEO感受到信任; CEO的风险偏好为+1,即敢于冒险,且CEO 性创新经费5单位,如果渐进性创新经费<5, 则渐进性创新行为停止。每次渐进性创新创造 的动机为内在动机,追求的是自我人生价值的 实现。if(CEORelationsWith0wner>0)and (CEORiskAppetite一1)and(CEOMotivation一 的价值是2O单位乘上(0,1)之间的一个随机 数。 ”IntrinsicMotivation”),那么,CEO在董事会会 议结束后就进入到突变性创新的办公区,在创 新经费的比例分配、人员的分配上都倾向于突 变性创新。这不同于代理理论极端的情况,在 任何情况下渐进性创新的比例都不为零,因为 突变性创新的成果需要渐进性创新进一步转化 3 实验过程、结果及正确性校准、效用检验 3.1公司治理影响创新的过程及结果 在代理理论背景下,董事会为7人,CEO 与董事长不兼任,内部人为2,CEO与股东关系 为一6;CEO风险偏好为~1;CEO厌恶风险, CEo的动机为外在动机。创新人员总数为3O 人,从事突变性创新的7人,创新总费用1 200 单位,用于突变性创新比例的初始值为4O 。 (1)突变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创造价值的 为产品,为企业创造价值。 2.3研发中心 (1)研发中心的属性 ①创新类型:包括突 变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突变性创新时间长、 风险大,给企业带来的长远经济效益大,近期反 而很难产生效益。渐进性创新时间短,近期很 变化 由图2~图3可见,其分别代表运行第6 步、第20步、第32步突变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 创造的价值变化。图2中显示运行第6步,即 短期内突变性创新创造的价值为零,渐进性创 新创造的价值迅速增长。图3中显示运行第 2O步,即中期时突变性创新突破了一定的阈 快就产生经济效益,但很难维持,难于带来长远 经济效益。②创造的价值:包括突变性创新创 造的价值和渐进性创新创造的价值。在Netl- ogo 5.0软件程序中,关于突变性创新和渐进性 创新创造的价值创建全局变量:“research crea- ted value”,“develope created value”,以便绘图 值,创造的价值迅速增加,赶上并超过渐进性创 新创造的价值。图4中显示运行第32步,即长 期来看突变性创新创造的价值是突破阈值的非 进行动态观测2类创新创造的价值。 (2)研发中心的行为 ①突变性创新。是 研发中心内从事突变性创新人员的创新活动。 ②渐进性创新。是研发中心内从事渐进性创新 线性曲线,其价值远远超过渐进性创新创造的 价值。 1 500 人员的创新活动。在Netlogo 5.0软件程序中, 关于突变性创新活动和渐进性创新活动创建 “innovators research”.“innovators develop’’2 1 000 / 500 (1 :, / 种创新行为。突变性创新活动中每次创新都需 1 2 3 4 S 6 7 要消耗突变性创新经费2O单位,如果突变性创 新经费<20,则突变性创新行为停止。在软件 时间 +渐进性创新一突变性创新(下同) 模拟50步之后,突变性创新创造的价值是200 单位乘上(0,1)之间的一个随机数。每隔5O步 000 000 图2渐进性创新、突变性创新创造的价值(第6步) l I 000 000 000 / . 000 000 0 //.; r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l1 12 13 14 l5 16 17 18 l9 2O 2l 时间 图3渐进性创新、突变性创新创造的价值(第2O步) 872 · 公司治理机制中的信任关系及其对创新影响的模拟研究——程新生郑毅 35 000 30 000 i型25 000 20 000 翥15 000 蜀10 000 5 000 0 l 3 5 7 9 ll 13 l5 l7 19 2l 23 25 27 29 3l 时间 图4渐进性创新、突变性创新创造的价值(第32步) 在代理理论的背景下,以不信任、控制和约 束为主,CEO迫于财务等业绩指标的压力,会 产生近视行为。刚开始侧重渐进性创新,在区 间(0,13)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突变性创新 余额变化在投入创新费用的同时,费用又在 创新的过程中被耗费,所以图5显示的是突变 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的费用动态余额。 当突变性创新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渐进性 创新创造的价值时,股东对CEO的信任程度会 增加,董事会中内部人也会增加,对CEO控制 与监督的程度将减弱,更多考虑企业战略的发 展,CEO的动机也会发生变化。董事会、CEo 创造的价值是零。然而,当突破一定的阈值之 后,在区间(13,18)内,突变性创新创造的价值 迅速赶上渐进性创新创造的价值。在区间(18, 32)内,突变性创新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了渐进 性创新创造的价值。如果在此时召开董事会重 新确定创新经费的比例分配和创新人员的配 会重新审视创新的政策,调整创新的经费。 (3)渐进性创新和突变性创新人员的配置 置,CEO会重视突变性创新,拨付经费及配备 的人员均会增加;CEo会将更多的时间用于突 变性创新的管理,相应的管理强度也会增加。 图6表示渐进性创新和突变性创新人员的配 置,反映在代理理论背景下人员配置情况。当 突变性创新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渐进性创新创 这导致突变性创新创造的价值曲线会更陡峭, 渐进性创新创造的价值曲线则更平缓。 (2)突变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的费用动态 800 造的价值时,董事会、CEO会重新调整创新人 员的配置政策,将部分从事渐进性创新的人员 转移到突变性创新工作上。 600 \ .. 一 I ······ 嚣400 2OO O \\.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l 23 25 27 29 31 时间 图5 渐进性创新和突变性创新的费用 25 20 15 l …………………’’\ 一一一 I .__._.-__-_.__.__-_--_-.-- 壤--2, 10 0 V /\ 1 、◆+¨ O 1 3 5 7 9 ll 13 15 1 7 l9 2l 23 25 2 29 31 33 35 3’ 时间 图6渐进性创新、突变性创新的人员配置(第36步) 3.2在管家理论背景下实验运行界面及结果 在以信任为主的管家理论背景下,董事会 7人,CEO兼任董事长,内部人为6,CEO与股 东关系为7,CEO风险偏好为+1,CEO敢于冒 30人,从事突变性创新的为18人,创新总费用 1 200单位,用于突变性创新比例的初始值为 50 。由于在管家理论背景下的实验与代理理 论背景下的实验是对照实验,且因为已经在代 险,CEO的动机为内在动机。创新人员总数为 理理论背景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所 873 · 管理学报第11卷第6期2014年6月 以简化分析在管家理论背景下的实验,只分析 突出的不同的结果。 值的变化。此处的分布与图4中代理理论的结 果类似,不同之处是突变性创新运行到第32步 时,其创造的价值更大,阈值也相应变小。 图7表示突变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创造价 80 000 60 000 I,I g 40 000 ‘芦2O 000 ..。。 / / . O 1 3 5 7 9 11 l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l 33 时间 图7渐进性创新、突变性创新创造的价值 通过对比实验,发现2种公司治理理论对 采用财务等客观指标衡量经理的业绩,导致经 理为避免风险的近视行为。当经理涉及对创新 的管理活动时,会更注重渐进性创新。在创新 企业的创新有重大影响:①在源于信任的管家 理论背景下,突变性创新创造的价值最高点为 70 800单位;②源于不信任的代理理论背景下, 突变性创新创造的价值最高点为38 000单位。 此外,在管家理论背景下突变性创新的阈值小 资金的分配、创新人员的分配上倾斜于渐进性 创新,以期尽快生产出产品、创造出利润,达到 业绩评价的要求。②源于信任的管家理论从社 会、心理理论出发,认为经理有集体合作的动 些,但不显著,说明无论在促进突变性创新的 时间上还是整体的贡献上,管家理论强调的信 任与合作更有利于突变性创新的工作。 3.3正确性校准和效用检验 机。充分信任经理,经理具有自觉经营好企业 实现人生价值的内在动机。管家理论强调信任 与合作,股东会更多的采用主观判断、从企业长 远角度、战略的衡量经理的业绩。这样会克服 经理近视的行为,经理更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 更强调突变性创新,这与杨建君等 的研究结 论一致。 正确性校准和效用检验是计算实验研究的 关键步骤,直接影响研究的科学性、严谨性与可 信性。基于agent建模与模拟的计算实验包含 两大主要步骤:建模及模拟。对构建的计算机 模型需要进行正确性校准;对于使用正确的模 型进行模拟需要进行效用检验。 (1)正确性校准 本研究采用结构代码穿 行测试、结构调试穿行测试、单元测试等方法, (2)如果极端强调代理理论,将突变性创 新的经费和人员设置为零,那么就只有渐进性 创新而不存在突变性创新。当强调管家理论 时,对突变性创新创造价值的阈值将缩短,更短 时间内产生成果、创造价值,整体贡献也将大大 增加。然而,如果极端强调管家理论,会导致经 认真测试了程序的正确性。程序正确执行了算 法,模型不存在错误、遗漏和瑕疵。 (2)效用检验 本研究从模型的输入、输 理不够勤勉或企业效率不高,也不利于企业创 新,控制和约束是必不可少的。 出和运行过程方面进行了效用检验。效用检验 包含agent的行为、交互作用的机制和涌现的 (3)理论上依托代理理论过度强调不信任、 控制与约束,以及依托管家理论过度强调信任、 授权与合作,2个极端都会存在问题。这样就需 要在设置公司治理机制时的交叉运用,既有代理 结构与属性。具体体现于理论的效度、过程效 度、模型输出的效度、agent的效度等。认真地 推敲了模型是否反映真实系统的行为。考察模 型是否解决了源于信任的公司治理机制促进创 新的重要问题。 理论也有管家理论,既有信任与合作又有控制与 约束。这与杨建君等 的研究结论相似。 (4)本研究的主要贡献是:采用基于agent 4 结论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4.1 结论 建模与模拟的方法,针对公司治理的信任机制 对创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探索了董事会、 CEO、研发中心之间非线性交互作用“涌现”的 复杂行为。充分考虑信任对创新的影响,有效 本实验发现以下结论: (1)源于信任程度不同的管家理论和代理 理论对创新存在重大影响:①源于不信任的代 理理论从经济、财务理论出发,认为经理有自利 设计控制与合作兼顾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更好 地促进企业的创新。 4.2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的动机,存在机会主义倾向,所以强调采用审 计、监督等方式对经理的行为进行控制。通常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①董事、CEo、创新人 874 · 公司治理机制中的信任关系及其对创新影响的模拟研究——程新生郑毅 员的适应性行为是根据理论和逻辑编程实现 的,准备在下一步嵌人人工智能,加入遗传算法 实现自适应的行为。②突变性创新突破一定的 阈值后,创造的价值迅速赶上并超过渐进性创 新创造的价值。阈值的界定比较模糊,管家理 论和代理理论对阈值的影响还需进一步完善。 此外,在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2个极端的对照 实验之外,由于公司治理影响创新的机制已经 建立,所以可以任意对中间情况进行实验,限于 篇幅没有详细介绍。 参考 文 献 [1]杨建君,张钊,梅晓芳.股东与经理人信任对企业创 新的影响研究[J].科研管理,2012,33(3):36~41 r2]BELLOC F.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novation: A Survey[J].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2012, 26(5):835~864 [3]LACETERA N.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he Gov— ernance of Innovation:The Case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J].Journal of Management and Govern— ance,2001,5(1):29~59 r4]ORTEGA—ARGIL ES R,MORENO R,CARALT R.Ownership Structure and Innovation:Is There a Real Link?[J].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2005, 39(4):637~662 [5]LEE P M.A Comparison of Ownership Structures and Innovation of US and J apanese Firms[J].Manag— 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2005,26(1):39~5O [6]AXELROD R.The Complexity of Cooperation: Agent—Based Models of Competition and Collaboration [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7 [7]MICHAEL J N,CHARLES M M.Managing Busi— ness Complexity:Discovering Strategic Solutions with Agent—Based Modeling and Simulation[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 [8]郑毅,杨韬.基于agent建模与仿真的管理决策模拟 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1(11):106~108 [9]盛昭瀚,张军,刘慧敏,等.社会科学计算实验案例分 析[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11 [i0]程新生,李海萍,姚效丽.治理人与战略控制的适应 性过程:一个研究框架[J].财经论丛,2010(2): 97~1O2 [11]程新生,李海萍.治理人监督与战略绩效信息偏误的 情境依赖[J].管理科学学报,2011,14(10):1~1O [12]李维安.公司治理学[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9 [133 JENSEN M C,MECKLING W H.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 nomics,1976,3(4):305~36O [14]WALSH J P,SEWARD J K.On the Efficiency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rporate Control Mechanisms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0,15 (3): 421~458 [15]SHLEIFER A,VISHNY R W.A Survey of Corpo— rate Governance[J].Journal of Finance,1997,52 (2):737~783 [16]HOSKISSON R E,HITT M A.Managerial Risk Taking in Diversified Firms:An evolutionary Per— spective[J].Organization Science,1991,2(3): 296~314 [17]DAVIS J H,SCHOORMAN F D.Toward a Stew— ardship Theory of Management[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7,22(1):20 ̄47 [182 LANE P J,CANNELLA A A.Agency Problems as Antecedents to Unrelated Mergers and Diversifica— tion:Amihud and Lev Reconsidered[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8,19(6):555~578 [19]FAMA E F.Agency Problem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0, 88(2):288~307 [2O]suNDARAMuRTHY c,LEWIS M.Control and Collaboration:Paradoxes of Governance[J].Acade— 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3,28(3):397~415 [21]许庆瑞.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M].第2版.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22 HILL C W L,SNELL S A.Effects of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Control on Corporate Productivit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9,32(1): 25~46 [23]DAVID P,O’BRIEN J P.The Implications of Debt Heterogeneity for R8LD Investment and Firm Per— 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8,51(1):165~181 [24]刘晓敏,李垣,史会斌.治理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 影响路径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5,23(5): 697~702 [25]刘华芳,杨建君.大股东参与度、战略共识与企业突 破式创新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3,10(7): l O34~1 040 [26]杨建君,刘华芳,吴春鹏.大股东对经理人信任、控 制机制与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实证研究[J].管理 学报,2012,9(9):1 33O~1 337 (编辑丘斯迈) 通讯作者:程新生(1963~),男,山西大同人。南开大学 (天津市300071)商学院、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教授、博 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南开管理评论》常务副主编。研 究方向为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内部控制。E—mail:xinsh— eng86@126.corn 8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