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洪巧;刘丽芳
【摘 要】教育信息化能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入融合,信息化有利于\"调结构\"、\"转方式\"和\"提质量\".信息化课堂教学能进一步推动信息化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师能力素养显著提升,提升学习者学习动力,深化课堂教学研究. 【期刊名称】《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年(卷),期】2016(000)011 【总页数】2页(P50-51)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作 者】许洪巧;刘丽芳
【作者单位】沙洲职业工学院, 江苏 张家港 215600;沙洲职业工学院, 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434
2014年,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的 “新常态”。面对中国经济进入换挡降速,提质增效的 “新常态”,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在适应这种 “新常态”[1]。那么,教育的信息化也必须适应“新常态”。与经济 “新常态”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是指:要由一种对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设备运动式的普及和扩张状态,转入对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设备充分、合理、常态化的使用状态。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入融合”[1]。如何在信息化条件下提高教
学效能,摒弃传统教学的不足,让学生在信息化教学中习得扎实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科学的过程和方法,成为教育研究者、管理者至全社会需要认真关切的课题。 1)信息化有利于 “调结构”。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能够关注师生的实际获得,促进多样化教育供给结构下的机会公平。深入开展在线教育服务的实践探索,通过建构多样化的教育服务体系,给师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和私人订制性的课程设置、网络资源和教育服务。促进老师和学生们在工作和学习中能够有所收获,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从而实现老师及学生在学习知识和吸纳教育、社会资源上的机会公平。教育信息化的建设,需要相关院校结合自身的办学方针、教学需求,依托多方资源,进行资源管理平台建设的统筹规划,从而加快实现资源的互通与共享,成为数字化、智慧化校园的有机组成部分。
2)信息化有利于 “转方式”。教育信息化最重要的使命是教育需要做出什么改变、用什么技术能促成这种改变。不是 “制造一辆更大的马车,而是制造一辆新汽车”[2],即在新技术的驱动下,实现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提升。从课堂教学入手,着眼于教学模式研究,从而促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提倡的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天性,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最大限度的解放,给学生们充分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只有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个性。教育信息化必须为实现积淀学生的素养服务、为培养学生独立、高尚的人格服务、为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传统教具已逐渐退出教学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信息化的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随着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信息化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 “新常态”。
3)信息化有利于 “提质量”。信息化教学将数字资源管理、共享与互动教学有效融合,有效发挥数字资源应用带给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教学效果的提升。通过使用信息化手段,快速地提升了教学质量。如何创新机制,调动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的热
情,让信息化融合成为教学的 “新常态”也成为当今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在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的背后,是观念和态度的改变。徐梅说,教育已进入 “新常态”,但教师、学生、家长、社会,还没适应 “新常态”的要求,思想观念还未转过来,这也给教育带来很多困惑。比如以分数论英雄的传统观念的任性和惯性很强,地方政府顺应形势变化的反应较慢,持续过去的惯性较强,对今天 “新常态”下对教育的新要求、新变化还没有适应[3]。为此,必须依据自身特点,调整和加快对课程设置和专业安排的网络化、信息化改造,转变原有的信息化教学和学习的方式,创新网络化教学的新思维,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改善以往旧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4-5]。
1)进一步推动信息化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整合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抓新形态教学应用,促进课堂教学高效化。加强电子书包、录播教室等新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变革的探究,引导学校积极开展基于微课程模式下的翻转课堂教学研究,提升课堂效率,提高教学水平。
2)坚持应用导向实现教师能力素养显著提升。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是否具备先进的教育信息化理念、是否能够具备在课堂教学中科学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关键。教育信息化过程的焦点在于如何让信息技术真真正正的服务于教师的教学实践,为教师的教学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而不是让教师变成为网络技术人员;如何让智能化的网络教学环境切切实实地服务于教师的教学目的,而不仅仅是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的 “高大上”。坚持以应用为导向,从思想意识入手,着力态度的转变和能力的提升,以培训促学习,以竞技促应用,推进教育信息化更加广泛、深入应用。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造条件。
3)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提升学生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教育界一直以来研究的焦点问题,同时也是难题之一。在多样化的信息化
手段辅助下,这个问题的解决可找到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微博、讨论版等多种信息化手段与学生随时进行讨论、答疑、课业安排等;通过编制网络学习小游戏与学生进行课堂上的互动,课下的巩固等,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丰富的网络化资源,对教材内容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方面的讲解,实现学生学习过程、教师知识传递过程的生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随着教育信息化在我国大力推进,信息化课堂教学成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信息化课堂教学的特点是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但并不仅仅限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简单应用,而是要做到信息技术,网络传媒等与课堂教学知识的有效融合,实现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提升[6]。改革现有教育模式,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进程。高度重视信息化课堂教学实践,还能大力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以便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相关文献】
[1]于永奎.教师如何教育信息化新常态[J].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5(9):294-295. [2]蒋宇.互联网思维下的教育新常态[N].中国教师报,2015-05-06(014). [3]柯进,柴葳.教育新常态下的改革新思维[N].中国教师报, 2015-01-24(001).
[4]许洪巧.教育信息化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5):13-14. [5]刘志英.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基础教育新常态[J].现代教育, 2015(5):37-39.
[6]周红春,王亚希,朱淑华,等.信息技术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67-7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