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唐宋古文

2020-09-08 来源:步旅网
 网址:www.longwenedu.com

专题二 唐宋古文

Ⅰ 学习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积累文言语感。 2.了解唐宋古文中的经典作品及其特点。

3.领会文章阐述的道理,认识其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4.学习古人的说理方式。

Ⅱ 学习诊断 5.师说

【语文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孰(shú) 苌(chánɡ)弘 经传(zhuàn) ...B.谀(yú) .C.郯(tán) .D.聃(dān) .

句读(dòu) .

严谨(jǐn) .

谄(chǎn)媚 .

或不(bù)焉 .

针砭(biǎn)时弊 .

不拘(jū)于时 .惑(huò)之不解 .

以资切磋(chuō) .

贻(yí)之 李蟠(pán) ..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现在的常用义。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③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⑤小学而大遗( ) ..3.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传道受业解惑也 .已将秋公解进 .B.无贵无贱 .家祭无忘告乃翁 .C.圣人无常师 .是说也,人常疑之 .D.圣益圣,愚益愚 .

谓颜太师以兵解 .

庖丁解牛 .无不泪如雨下 .圣人无常师 .宁赴常流而葬乎鱼腹 .常从容淡静 .

益慕圣贤之道 .

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 .

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4.选出没有意动用法的一项( )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B.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5.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B.吾未见其明也 ....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D.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官盛则近谀(奉承拍马) ②其下(低于)圣人也亦远矣 ..

网址:www.longwenedu.com

③今其智乃(竟)反不能及 .⑤巫医乐师(教师)百工之人 .④术业有专攻(研究) .

⑥郯子之徒(学徒) .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③⑤⑥ D.②④⑤

7.下列各句中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8.与“不拘于时”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使不辱于诸侯 D.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 9.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师焉,或不焉

——有些方面从师,有些方面却不从师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教他们书法,(帮助他们)学习断句 C.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问他,就说:他(从师者)与他(被师从者)年龄相仿,懂得的道理也相近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地位低了就觉得羞耻,官职高了就近于奉承

10.作者写“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一句

的用意是( )

A.赞扬不知句读而拜师学习的小孩,批评有惑不解又不拜师学习的成年人。 B.对那种不知句读倒要学习、不能解惑却不从师学习的社会现象提出批评。 C.对那种小孩不学句读、成年人不去解惑的社会现象表示不满。

D.赞扬不知句读却从师学习的风气,批评不能解惑又不从师学习的做法。 11.下面的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师说》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表达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B.作者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著名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C.“唐宋散文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D.《师说》中作者只用了六个字——传其道解其惑,就把教师的职能全部概括出来了。 12.填空

(1)韩愈(768~824),字( ),唐代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因为昌黎(今河

北昌黎)是其祖籍,所以后人又称韩愈为( )。韩愈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遭贬。韩愈是唐代( )的倡导者,苏轼称他( )明人列他为( )之首。《师说》是韩愈送给他的学生( )的,文章论述了( )的重要性,批评了当时士大夫( )的陋习,表现出韩愈不畏俗流、独抒己见的精神。 (2)“六艺”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儒家的六种经书:《 》《 》《 》

《 》《 》《 》;其二是指奴隶主贵族教育子女的六种科目:( )( )( )( )( )( )。课文中

网址:www.longwenedu.com

使用的是第( )种含义。

(3)荀子在《劝学》中认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

与《师说》中( )的说法颇为相似。但两人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不同:荀子认为是( )韩愈认为是( )。

【课文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其后问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3.解释下列句中“之”的意义或用法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 .

B.今之众人 .C.句读之不知 .D.士大夫之族 .

( ) ( ) ( )

14.与“圣益圣,愚益愚”中的“益”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斟酌损益,进尽忠言B.徒糜弹药,无益吾事 ..

C.不治将益深 .

D.益习其声,又进出前后,终不敢搏 .

1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小学而大遗 B.而耻学于师 ..

C.吾妻之美我者 .

D.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

16.与例句中“遗”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A.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B.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

C.以光先帝之遗德 .

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17.与例句“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犹且从师而问焉”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B.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

C.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D.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

18.下面是对这段文字的评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段以三组事实对比,一组比一组深刻地批判了社会上一般人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 B.本段在三组对比后都有总结性语句,从语气看,则由揣测而判断而感叹,因而作者

抒发的感情也就一层比一层强烈。

C.本段整句与散句结合自然,奇偶互现,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铿锵雄壮。 D.本段运用纵比和横比两种对比方法,从批评反面现象中阐明中心论点,使说理更加

鲜明有力。

6.种树郭橐驼传

【语文基础知识】

网址:www.longwenedu.com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橐(tuó)驼 病偻(lóu) ..B.莳(shí)弄 .C.早缫(sāo) .D.鸡豚(tún) .

窥(ɡuī)伺 .

飧(shūn)饔 .

孳(zī)生 .

硕(shuò)茂 .

迁徙(tú) .辍(zhuì)学 .

勖(xù)尔植 .

早实以蕃(fán) .长(zhǎnɡ)人者 .传(zhuàn)其事 .

旦暮(mù) .

2.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 A.隆然伏行 窥伺效慕 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 B.其本欲舒 其筑欲密 根全土易 忧之太勤 C.旦视暮抚 验其生枯 移之官理 好烦其令 D.早织而缕 字而幼孩 鸣鼓而聚 故病且怠 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故乡人号之“驼” B.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C.既然已,勿动勿虑 ..

D.百姓闻之,皆为垂涕 ..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隆然(脊背高起的样子)伏行 B.或(有的)移徙,无不活 ...C.他植者虽窥伺效慕(羡慕) .

D.莫(没有谁)能如也 .

5.下列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寿:寿命 ②去不复顾 顾:看 ..③其筑欲密 筑:建筑 .

⑤不抑耗其实而已 实:果实 .⑦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肤:皮肤 .A.①②③⑦ B.②④⑤⑥ 6.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始何名 .名我固当 .C.其培欲平 .

其培之也 .

7.下列包含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A.早实以蕃

C.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8.下列“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早实以蕃 .C.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

④则又爱之太恩 恩:情深,用心 .

⑥若不过焉则不及 过:过多 .⑧移之官理 理:事理 .C.④⑥⑦⑧ D.①③⑤⑧ B.且硕茂 ..

非有能硕茂之也 ..D.凡植木之性 .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B.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D.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B.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D.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

9.下列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大凡长安城里(种植花木)以供玩赏的富贵人家和种植果木以卖水果为生的人,都争相接他到家中(种养树木)。 B.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能顺应树木的生长规律而使它依照本性生长。 C.其培欲平,其土欲故。——(种树时)给树培土要平整,树根上还要带一些旧土。 D.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如果违反了种树的规律,却又爱得太深。 10.下列全属郭橐驼植树良方的一项是( )

网址:www.longwenedu.com

①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②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③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④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⑤爱之太恩,忧之在勤 ⑥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⑦不抑耗其实而已 ⑧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A.①②③⑦ B.②④⑤⑥ C.④⑥⑦⑧ D.①③⑤⑧ 【课文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11~16题。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11.下列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移之官理 B.移之官理 ..

理,非吾业也 .

C.理,非吾业也 .

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

12.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见长人者好烦真令 长:治理 .

C.字而幼孩 字:养育 .

官命促尔耕 .

D.吾问养树 .

得养人术 .

B.早缫而绪 绪:丝的头绪 .D.遂而鸡豚 遂:遂意 .

13.下列不含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勖尔植 B.而卒以祸 C.鸣鼓而聚之 D.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14.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早织而缕 B.字而幼孩 C.遂而鸡豚 D.击木而召之 15.下列句子省略成分补充不当的一项是( )

A.以子之道,移之(于)官理,可乎? B.官命(吾)促尔耕…… C.理,非吾业(之)也。 D.传其事以(之)为官戒。 16.下列对上述语段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问者借郭橐驼之口,说出“长人者好烦其令”的警世之言,暴露了官吏扰民的社会

现实。

B.上述语段运用三个“尔”字句和六个“而”字句构成的排比,活灵活现地摹拟出差

吏为虎作伥呵斥乡民的骄横口吻,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C.“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这句话说明了

官吏扰民给劳动人民造成的痛苦,也表达了问者对黎民百姓的深切同情。

D.“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一句,正是对段首“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的形

象性肯定,由此可见语段照应之周密,行文之精妙。

7.游褒禅山记

【语文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梵语(fán) 庐冢(zhǒnɡ) ..

有碑仆道(pū) .

网址:www.longwenedu.com

B.有穴窈然(xuè) .C.极夫游之乐(fū) .怠而欲出(dài) .

瑰怪(ɡuī) .咎其欲出者(jiū) .

人之所罕至(hàn) .王回深父(fǔ) .

D.无物以相之(xiànɡ) 何可胜道(shēnɡ) ..

2.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1)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山脚)( ) .

B.而卒葬之(终于) .

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山之南) .D.其文漫灭(模糊) .

(2)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持、拿)( ) .

B.有怠而欲出者(懈怠) .C.则其至又加少矣(更加) ..D.既其出(既然) .

(3)A.则或咎其欲出者(追究)( ) .

B.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尽享)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平) .D.其孰能讥之乎(非难、指责)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C.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D.火尚足以明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从词性上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②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③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④聊布往怀,君其详之 .

⑤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⑥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⑦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⑧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

⑨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A.①③⑥|④|⑤⑨|②⑦⑧ B.①②⑥|⑤|④⑦⑧⑨|③ C.①③④|②⑥⑦|⑤|⑧⑨ D.①②③|④⑦⑧⑨|⑤|⑥ 5.下列加点的词,与其他几个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C.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

D.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

6.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不同类的一项(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

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

7.选出下列各句中“以”是介词的一项( )

网址:www.longwenedu.com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

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8.下列句中“观”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B.大王见臣列观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9.选出句中“者”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

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

10.下列句子的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B.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课文阅读理解】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1.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叹焉 叹:叹惜 B.夫夷以近 夷:平安 ..

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 .

D.其孰能讥之乎 .

孰:怎么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13.下列句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夫夷以近 ..

③不随以止也 .⑤然力足以至焉 .

④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⑥可以无悔矣 .

⑦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⑧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⑨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4.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他们探求思索深入,而且没有不触及的领域

网址:www.longwenedu.com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有了志向,又不盲目地跟随他人而停止前进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那些幽暗的使人昏惑不辨的地方,却没有外物

帮助他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人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 15.“此余之所得也”一句,总括了作者的浏览体会,下面不属于“所得”的一项是( )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

也。

B.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D.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16.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非常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方面的条件。其中“志”

最为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非常的地方,也没什么值

得后悔的了。

C.作者对古人的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像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让作

者惋惜。

D.平坦又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地方常没有奇伟、瑰怪、非常的景色。

8.赤壁之战

【语文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枭雄(xiāo) 会稽(kuài) 芟夷(shān) ..B.强弩(nǔ) .C.奄有(yǎn) .

鲁缟(ɡǎo) .

累官(lěi) .

旌麾(huī) .

番阳(bó) .

王室之胄(zhòu) .

刘琮束手(sù) .一蹶不振(jué) .烟炎张天(zhānɡ) .

D.斫案(zhuó) 邂逅(xiè) 羸兵(léi) ...

2.下列两句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江山险固,沃野万里 B.雷鼓大震,北军大坏 五万兵难卒合 C.顷之,烟炎张天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D.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操舍鞍马,仗舟楫 3.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到北方) .②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他实际上) ..③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土地方圆) ..④初一交战,操军不利(月初) ..

⑤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妻子儿女) .⑥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中原地区) ..⑦鼎足之形成矣(形势形成) ..

A.①②⑤⑥⑦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⑤⑥⑦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敬贤礼士 ②必蹶上将军 ③从吏卒,交游士林 ...

网址:www.longwenedu.com

④为汉家除残去秽 .⑦瑜等率轻锐继其后 ..⑤而琮已降,备南走 ⑥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

⑧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⑨可烧而走也 ...

⑩操悉浮以沿江 .

A.①②/③④⑨⑩/⑤⑥⑦/⑧ B.①②④/③⑥⑨⑩/⑤⑦⑧ C.①/②③⑥⑨⑩/④⑦/⑤⑧ D.①⑤⑧/②③⑥⑨⑩/④⑦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肃宣权旨(圣旨)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吊唁) ..B.略已平矣(大致) .C.动以朝廷为辞(动不动) .D.兼仗父兄之烈(功业) .

成败之机(机会) .

追于宇下(屋檐) .

兵精足用(使用) .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而操皆冒行之(冒险) 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辅助,协助) ..B.上建旌旗(竖起,树立) .C.英才盖世(超过) .

D.与操有隙(感情上的裂痕) .

盖以十舰最著前(居于) .

荆州与国邻接(指孙权统治的地区) .

卿能办之者诚决(处置) .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多义词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鲁肃闻刘表卒(死)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士兵) ..B.士民殷富(富) .C.如其克谐(攻克) .D.助画方略(方法) .

致殷勤之意(恳切) .

克己奉公(克制,约束) .

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将) .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多义词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莫用众人之议也(不要)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不) ..B.今为君计(出计,谋划) .C.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将要) .D.引次江北(驻扎) .

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计谋) .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统帅,带领) .

余船以次俱进(次序) .

9.下列各句中的“为”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恐为操所先(成为) ②昔人云:将以有为也(作为) ..③冰,水为之(结成) .⑤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因为) .

④何辞为(疑问语气词) .

⑥请为将军筹之(替) .

⑦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⑦ D.②③⑥⑦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乃”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是) B.蒙冲斗舰乃以千数(却) ..

C.乃罢会(于是) .

D.骑乃得过(才) .

E.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

11.下列各句根据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②刘备天下枭雄 ③豫州今欲何至 ④巨是凡人 ⑤我,子喻友也 ⑥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

网址:www.longwenedu.com

⑦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⑧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⑨灌油其中,裹以帷幕 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⑾行将为人所并 ⑿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A.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①⑾/⑩⑿ B.①⑾/②④⑤/③/⑥/⑦⑧⑨/⑩⑿ C.①②/④⑤/③⑥/⑦⑧⑨⑩/⑾⑿ D.②④⑤/①⑾/③⑥/⑦⑧⑨/⑩⑿ 【课文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操有隙,寄寓于表 隙:嫌怨 .

B.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C.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D.备南走,肃径迎之 .

恶:厌恶、嫉妒 治:对付 径:道路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比至南郡,而琮已降 .

年亢旱,民食艰阻,流亡者比比皆是 .B.备必喜而从命 .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 .

C.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 .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D.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

14.指出下列语句中画线部分的句式特点

A.此帝王之资也( )

B.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 ) C.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 D.古之人不余欺也( ) (二)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

网址:www.longwenedu.com

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襄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 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赢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赢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大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引:退却 .

B.可烧而走也 .C.先以书遗操 .

走:逃跑 遗:(送)给 赢:瘦弱(伤病)

D.赢兵为人马所蹈藉 .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裹以帷幕,上建旌旗 B.乃取蒙冲斗舰十艘 ..

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C.顷之,烟炎张天 .

悉使赢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

D.进,与操遇于赤壁 .

悉使赢兵负草填之 豫备走舸,系于其尾 ..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个正确的一项是( )

A.“进.与操遇于赤壁”略写进军过程,文代决战地点。

B.“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反映了曹军的骄傲情绪以及由此产生的麻痹心

态。

C.“初一交战……瑜等在南岸”略写初战,交代两军方位,为下文“东南风急”,风

助火威作铺垫。

D.“时操军众已有疾疫”“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这些话都证实了诸葛亮的预

言是正确的,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曹操失败的原因。

Ⅲ 学习拓展与探究

【自主乏读指导】

唐宋两代不仅留下了大量辉煌的诗词,还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影响深远的散文。这要从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说起。

唐宋时期的古文运动,是提倡古文、反对骈文的一次文风、文体、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所谓“古文”,是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它形式自由,内容翔实。所谓“骈文”,是指六朝以来讲究排偶、辞藻、音律、典故的文体。骈文中虽有优秀作品,但大量的是形式僵化、内容空虚的文章。到了唐代,骈文作为一种文体,成了文学发展的障碍。韩愈等人举起“复古”的旗帜,提倡学古文,习古道,以此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儒家思想。这主张得到了柳宗元等人的大力支持和社会上的广泛响应,逐渐形成了群众性的斗争浪潮,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运动”。这一运动有其发展过程。在骈文盛行时,已有人提出改革的要求,初唐陈子昂曾主张“复古”,是文体革新的先驱者。其后,萧颖士、李华等继起,提出取法三代两汉的主张,为韩柳古文运动作了思想准备。中唐时期虽经安史之乱,唐朝国力衰弱,但贞元以后,社会暂时安定,经济有所发展,出现了“中兴”的希望。这样韩愈等人倡导古文运动的时机也就成熟了。他们提出“载道”“明道”的口号,这是古文运动的基本理论。他们重视作家的品德修养,重视写真情实感,强调要有“务去陈言”(韩愈《答李翊书》)和“词必己出”(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的独创精神。他们一方面亲自实践,写出了相当数

网址:www.longwenedu.com

量的优秀古文作品;一方面又培养了许多青年作家,使古文运动的声势日渐壮大。晚唐时期,古文运动趋于衰落,出现了讲究雕章琢句的不良文风。

北宋时期,以欧阳修为代表的一些文人,极力推崇韩、柳,又掀起一次新的古文运动。欧阳修凭借其政治地位,大力提倡古文,带动了一支写作队伍。他的同辈苏洵,学生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苏轼门下又有黄庭坚、陈师道、张耒、秦观、晁补之等人,都是古文能手,各树旗帜,扩大影响,从而使宋代古文运动达到波澜壮阔的地步。他们一面反对晚唐以来的不良文风;一面提倡继承韩愈的道统和文统,强调文道统一、道先于文的观点,写了大量平易自然、有血有肉的散文,共同扫清了绮靡晦涩的文风,使散文走上了平易畅达、反映现实生活的道路。

宋代古文运动的主要特点,第一是主张明道。欧阳修说:“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吴充秀才书》)苏轼说“吾所为文必与道俱”(《朱子语类》)。这一点继承了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第二是不高谈学习先秦两汉而直接取法韩愈。王禹偁说“近世为古文之主者,韩吏部而已”(《答张扶书》)。他们学韩的共同点,是学韩文“文从字顺”、平易近人的作风,而不学他追求奇古奥僻的偏向。因此,宋代古文,进一步奠定了韩、柳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的基础,更有利于表达思想,也更便于为人们接受,发扬了他们开创的新的散文传统的精神。

人们把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共称为“唐宋八大家”,把唐代和宋代的两次古文运动称之为“唐宋古文运动”。

明人朱右把欧、曾、王、三苏六家与韩、柳合称为“八先生”,茅坤编选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古文,取得了分庭抗礼的地位。明代宋濂、唐顺之、王慎中、归有光等人以及清代桐城派、阳湖派古文之所以取得一定成就,追根溯源,无一不是受到唐宋古文运动的启发或影响。唐宋古文运动,可说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用心去读一读唐宋散文,可以让我们看到前人的思想与才华,将是一次美不胜收的文化之旅。

【课外相关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初,邓艾之死,人皆冤之,而朝廷无为之辨者。及帝即位,议郎敦煌段灼上疏曰:‚邓.艾心怀至忠,而荷反逆之名,平定巴、蜀而受三族之诛。艾性刚急,矜功伐善,不能协同朋..

类,故莫肯理之。臣窃以为艾本屯田掌犊人,宠位已极,功名已成,七十老公,复何所求!.正以刘禅初降,远郡未附,矫令承制,权安社稷。钟会有悖逆之心,畏艾威名,因其疑似,.

构成其事。艾被诏书,即遣强兵,束身就缚,不敢顾望,诚自知奉见先帝,必无当死之理也。.会受诛之后,艾官属将吏,愚戆相聚,自共追艾,破坏槛车,解其囚执。艾在困地,狼狈失据,未尝与腹心之人有平素之谋,独受腹背之诛,岂不哀哉!陛下龙兴,阐弘大度,谓可听艾归葬旧墓,还其田宅,以平蜀之功继封其后,使艾阖棺定谥,死无所恨,则天下徇名之士,..思立功之臣,必投汤火,乐为陛下死矣!‛帝善其言而未能从。会帝问给事中樊建以诸葛亮之治蜀,曰:‚吾独不得如亮者而臣之乎?‛建稽首曰:‚陛下知邓艾之冤而不能直,虽得亮,得无如冯唐之言乎!‛帝笑曰:‚卿言起我意。‛乃以艾孙朗为郎中。

(节选自《资治通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荷反逆之名 荷:背负 B.矜功伐善 伐:夸耀 ..C.权安社稷 权:暂且 .

D.必无当死之理也当:应当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网址:www.longwenedu.com

A.邓艾之死,人皆冤之 .B.七十老公,复何所求 .C.谓可听艾归葬旧墓,还其田宅 .D.以平蜀之功继封其后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皆以美于徐公 .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邓艾是冤枉的一组是( )

①矫令承制

②艾被诏书,即遣强兵,束身就缚,不敢顾望

③艾在困地,狼狈失据,未尝与腹心之人有平素之谋 ④帝善其言而未能从 ⑤朝廷无为之辨者

⑥本屯田掌犊人,宠位已极,功名已成,七十老公,复何所求 A.②③ B.①② C.③⑤ D.④⑥ 4.下面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邓艾性情刚直、急躁,爱夸耀功劳,不能协调与同事的关系,因此朝廷上人们明

知他是冤枉的,却没有人替他申辩。

B.刘禅刚投降的时候,怕边疆不服,就下了一道诏书要求都服从邓艾的管理。 C.钟会和邓艾都想造反,却让邓艾一个人承受他们双方应该承担的责任。 D.议郎敦煌人段灼的上疏终于打动了皇帝,为邓艾平反,并为其后人加封。 5.翻译下列句子。

(1)吾独不得如亮者而臣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陛下知邓艾之冤而不能直,虽得亮,得无如冯唐之言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诩年十二,能通《尚书》。早孤,孝养祖母。县举顺孙,国相奇之,欲以为吏。诩辞曰:‚祖母九十,非诩不养。‛后祖母终,服阕,辟太尉李修府,.拜郎中。永初四年,羌胡反乱,残破并、凉。大将军邓骘欲弃凉州,并力北边,乃会公卿集议,议者咸同。诩闻之,乃说李修曰:‚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其土人所以推锋执锐、无反顾之心者,为臣属于汉故也。若弃其境域,徙其人庶,...安土重迁,必生异志。如使豪雄相聚,席卷而东,恐不足当御。‛修善其言,更集四府,皆.从诩议。后朝歌贼宁季等数千人攻杀长吏,屯聚连年,州郡不能禁,乃以诩为朝歌长。及到官,设令三科以募求壮士,其攻劫者为上,伤人偷盗者次之,带丧服而不事家业为下。收得百余人,诩为飨会,悉贳其罪,使入贼中,诱令劫掠,乃伏兵以待之,遂杀贼数百人。又潜..遣贫人能缝者,佣作贼衣,以采线缝其裾为识,有出市里者,吏辄禽之。贼由是骇散,咸称.

神明。永建元年,迁尚书仆射。是时,长吏听百姓谪罚者输赎,号为‚义钱‛,托为贫人储,

而守令因以聚敛。诩上疏曰:‚元年以来,贫百姓章言长吏受取百万以上者,匈匈不绝,谪罚吏人至数千万。寻永平中,州郡以走卒钱给贷贫人。司空劾案,州及郡县皆坐免黜。今宜

遵前典,蠲除权制。‛于是诏书下诩章,切责州郡。谪罚输赎自此而止。诩好刺举,无所回容,刚正之性,终老不屈。永和初,迁尚书令。

(取材于《后汉书·列传第四十八》)

【注】①四府:东汉时指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②匈匈:喧扰貌。③蠲:juān,免除。

网址:www.longwenedu.com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太尉李修府 辟:征召 B.悉贳其罪 ..C.又潜遣贫人能缝者 .

潜:暗中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乃会公卿集议,议者咸同 .A.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其土人所以推锋执锐、无反顾之心者 ..B.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C.D.

若弃其境域,徙其人庶 .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 .修善其言,更集四府 .

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 .

贳:赦免

D.以采线缝其裾为识 识:识别 .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非诩不养

理解:不是虞诩我不赡养她 B.长吏听百姓谪罚者输赎

理解:郡县长官听任因罪受处罚的百姓交钱赎罪 C.贫百姓章言长吏受取百万以上者

理解:贫困百姓写状子告发收取百万钱以上的郡县长官 D.州郡以走卒钱给贷贫人

理解:州郡长官拿差役的钱向贫困的人放贷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分别直接表现虞诩有谋略和为人刚正的一组是( )

①如使豪雄相聚,席卷而东,恐不足当御 A.

②设令三科以募求壮士 B. ①诱令劫掠,乃伏兵以待之

②司空劾案,州及郡县皆坐免黜 ①谪罚吏人至数千万 C.

②今宜遵前典,蠲除权制

①又潜遣贫人能缝者,佣作贼衣 D.

②诩好刺举,无所回容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虞诩被县里推举为“顺孙”,国相欣赏他,想让他做府吏,但他婉言回绝了,直到

祖母去世,服丧完毕,才离家为官。

B.虞诩认为凉州处于汉军背后,是汉军的大后方,失去了凉州的支援,羌胡东进,汉

军将难以抵挡,因而反对放弃凉州。

C.宁季等贼人在朝歌作乱数年,虞诩临难被任命为朝歌长官,到任后巧用妙计将乱贼

平定,表现出了他的足智多谋。

D.永建元年,虞诩升任尚书仆射。郡县长官借“谪罚输赎”的方式来聚敛资财。虞诩

上书揭露,使“谪罚输赎”从此停止。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李若谷,字子渊,徐州丰人。少孤,游学于洛下。举进士,补长社县尉。州葺兵营,课..

网址:www.longwenedu.com

民输木,檄尉受之。而吏以不中程,多退斥,欲苛苦输者,因以取赇;若谷度材,别其长..

短、大小为程,臵庭中,使民自输。改大理寺丞,知宜兴县。官市湖洑茶。茶恶者旧没官,若谷使归之民,许转贸以偿其数。徙知陕州。盗聚青灰山久不散,遣牙吏持榜招谕之,盗杀其党与自归。徙潭州,洞庭贼数邀商人船,杀人辄投尸水中。尝捕获,以尸无验,每贷死,..隶他州。既而逃归,复功劫,若谷擒致之,磔于市。自是寇稍息。迁太常少卿,知滑州。河

啮韩村堤,夜驰往,督兵为大埽,至旦堤完。以右谏议大夫知延州。州有东西两城夹河,秋、夏水溢,岸辄圮,役费不可胜计。若谷乃制石版为岸,压以巨木,后虽暴水,不复坏。官仓依山而贮谷少,若谷使作露囤,囤可贮二万斛,他郡多取法焉。迁给事中,知寿州。豪.右多分占芍陂,陂皆美田,夏雨溢坏田,辄盗决。若谷摘冒占田者逐之,每决,辄调濒陂诸豪,使塞堤,盗决乃止。加集贤院学士,知江宁府。民丐于道者,以分隶诸僧寺,助给舂.爨。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无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进尚书工部侍郎,拜参知政事。以耳疾,累上章辞位,罢为资政殿大学士。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八十。赠太子太傅,谥康靖。若谷性资端重,在政府,论议常近宽厚。治民多智虑,恺悌爱人。其去,多见思。

【注】①赇:贿赂。②埽:sào,治水工程用以护岸或堵决口的器材,一般用秫秸、芦苇捆绑而成。③芍陂:quèbēi,蓄水池塘名,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在今安徽寿县南。 1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州葺兵营,课民输木 葺:修缮 .

B.而吏以不中程,多退斥 .C.洞庭贼数邀商人船 .D.每贷死,隶他州 .

程:日程 邀:拦截 贷:宽免

1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少孤,游学于洛下 B.欲苛苦输者,因以取赇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官仓依山而贮谷少 .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

D.使塞堤,盗决乃止 .

泉涓涓而始流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

1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遣牙吏持榜招谕之 理解:派衙门的胥吏拿着榜文招抚晓谕盗贼 B.自是寇稍息 理解:从此以后强盗作乱渐渐平息

C.若谷摘冒占田者逐之 理解:若谷挑出那些冒占田地的人驱逐他们 D.其去,多见思 理解:他离去后,许多深谋远虑都显现出来

1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李若谷关心民生疾苦的一组是( )

①若谷使归之民,许转贸以偿其数 ②若谷擒致之,磔于市

③夜驰往,督兵为大埽,至旦堤完

④民丐于道者,以分隶诸僧寺,助给舂爨 ⑤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 ⑥在政府,论议常近宽厚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1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滑州任上,黄河堤坝出险,若谷亲临现场指挥,用石板护岸,成功抵御洪水。 B.李若谷不惧豪强,他曾调动寿州豪族堵塞决口,打击了他们决堤自保的行为。

网址:www.longwenedu.com

C.若谷给那些抛下妻子的人规定了期限,过期不回家的,允许他们的妻子改嫁。 D.若谷为官调动频繁,政绩突出,最终成为朝廷大员,死后得到朝廷充分肯定。

Ⅳ 写作训练

【写作训练要点】

本单元的文章除去史传作品《赤壁之战》是以记事为主,其他三篇虽形式不一,却都是批评时事或就事论理的说理特征明显的文章。虽然它们说理方式有所不同,但均论述清晰、说理透彻雄辩,都很值得我们模仿、学习。

《师说》笔锋直指现实,以古今对比的方式,借古人之风尚,批时下之世风。 首段即开宗明义,点出“师”的作用以说明其重要,并为下文阐述“师道”之当复张本。这种高处立、阔处行的开局法,为全文定下了气势恢宏的基调。第二段运用三组对比: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择师教子与其身耻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两两相对,造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效果,批判了不从师的社会风尚,而作者的观点也不言自明。作者还使用了引用论证与事例论证,举出古人从师的例子,引用孔圣人的话,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也更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种树郭橐驼传》借“传”明理,表面看是在为郭某作传,实质上展现的是作者的政治理念。文中人物的语言貌似谦恭,却颇有哲人气韵,说种树、论世事无不入情入理,就像是一位作者的代言人。特别是对比与类比的使用,使作者的论述清晰而雄辩。

对比可凸显事物的特点,突出事物的差别,强化说理的力度,收到不言自明的奇效。郭橐驼自道种树之理时,两次使用对比:第一次是从树木的本性出发,将种植的“当”和“不当”进行对比;第二次是从管理“善”与“不善”的视角进行对比,鲜明充分地体现了应“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种树之理。

作者让人物大谈种树,是为了通过“类比”表达讥刺官场之弊的“醉翁之意”,“种树”与“养人”本各有其特点,但尊重并依照规律而动,却是不二之理。两者类比,贴切自然,有力地指斥了中唐繁政扰民的现象,告诫统治者应顺应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才能维持社会秩序。

《游褒禅山记》是一篇游记,但作者的兴趣却不在山水风光,作者采用叙议结合的手法,因事说理,阐释了一种做人做事的普遍道理。

以上课文的写作方法都值得我们在实践中用心学习。 【写作训练素材一】 (一)训练设计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沃尔玛连锁超市,世界500强的第一。它的创始人沃尔顿常说,经营者不要总关在办公室里想市场,要站到商场门口去。有一次,他站在门口看到一个老太太两手空空走出超市,赶忙迎上去问:‚亲爱的太太,我们的超市难道没有你想要的东西吗?‛老太太摇摇头:‚我要给孙子买一个战舰模型,你们这里没有!‛沃尔顿说:‚不可能,我们二楼靠右边的玩具部,有两三千种玩具,走,我带你去。‛结果,老太太高兴地抱着玩具,付钱而去。沃尔顿把店长叫来说: ‚我雇你来干什么!顾客两手空空地出去,你却没有看到!‛正是许多这类的事情,使沃尔玛年收入两千亿美金。

请就以上材料,自定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训练提示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第一步,是整体把握材料、定位话题。“世界500强的第一”“年收入两千亿美金”,表明这是一则成功人物的事迹,材料的主题属于“成功主题”。材料的内容是记叙一件小事,来说明他是怎样取得成功的。“怎样才能取得成功”,是我们根据这个材料要思考与表达的问题。

网址:www.longwenedu.com

(三)角度提示

1.深入一线、深入实践,才能成功 2.有责任意识,细心、用心,才能成功 3.熟悉自己的工作,才能成功

4.对商机(机会)是主动出击,还是被动等待 5.小与大——大家业与小买卖,没小哪有大

6.少与多——一笔玩具收入很少,没它哪有两千亿 7.严厉批评——管理有术 8.顾客是上帝 „„

【写作训练素材二】 (一)训练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1卷1号,发表了陈独秀的《敬告青年》一文,对青年人提出六点寄语: (1)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2)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3)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4)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5)实利的而非虚文(没有意义的礼节)的; (6)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你对这六点寄语有何感想?近一百年过去了,对这些寄语,中国青年所做如何?这些寄语是否适合当代社会对青年的要求?你认为对当代青年还应该敬告些什么?……请以“敬告青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二)训练提示

材料所给的六条敬告,虽是一百年前陈独秀先生送给青年人的,但这个作文题目的设计意图却是在引导我们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今天。

这个作文的审题没什么障碍,重要的是能不能结合社会现实,写出自己对现实生活中青年现状的思考。

不要被陈先生的六条“敬告”捆住手脚。要注意,题目通过“你认为对当代青年还应该敬告些什么?……”一句给了你更广阔的写作空间。请认真思考,写出你的水平与真情实感。 (三)范文示例

1.坚强属于青年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

这个时代的青年们往往有许多愁苦。当下,多愁善感的文字理所当然地属于青年。青春文学《悲伤逆流成河》风靡校园;郭敬明所谓的‚忧愁文学‛竟也得到作家协会认可,他也成为‚大家‛。

青年们所愁苦的,无非是懵懂恋爱的悲欢、校园生活的起伏、个人生活的孤单与落寞。青春文学的内涵,亦逃不出这个范畴。有人因此沉沦,因此失落,因此自绝。与世隔离,作壁上观,在莫名的颓废中生活,这就是一些当代青年的病态生活方式。

敬告青年:坚强的而非脆弱的。

事实上,青春的颓靡与忧愁,往往是强说的。恋爱失意,与父母关系不和,校园中的挫折,面对这些微疵之事所带来的不快,青年们失落了。初入社会,处处碰壁,工作中不顺利,

网址:www.longwenedu.com

青年们忧愁了。一些当代青年的心灵,变得狭小,变得浅薄,变得脆弱,他们是那么容易被打倒。

海明威说:‚人不可以被打倒!‛

马克思在自己的高中毕业论文中这样做结:‚我的梦想是全人类的幸福。我要为此不断奋斗。‛这个青年在看到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种种矛盾之时,坚强地挑起为全人类谋取幸福的重担。生命为他打开一道门,门里尽是苦难与险阻。马克思在明知前路坎坷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走向前。大学时他对黑格尔哲学的研究走入死胡同,他在追寻真理的路上遇到了阻碍。但这个青年并没有选择失意与消沉,他坚强地站起来,选择继续思考,继续前行。最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在欧洲诞生。

当释迦牟尼在他的青年岁月中看到众生不断受苦时,他抛弃了自己富足的王子生活,坚定地云游四方,承担天下众生的苦难。一个青年,他的心中装下了芸芸众生,并坚强地为众生的困苦寻找出路。他所选择的路何其险远,他的生命要经受多少苦难,他都是了然于胸的。但这个青年并未被打倒,他毅然向前,不断探寻,终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成为万人景仰的佛陀。

相比马克思的重担,佛祖的悲苦,当代青年的愁苦显得单薄而苍白。而面对整个世界芸芸众生的苦难,青年的马克思,青年的佛陀,都没有被打倒,而是坚强地面对自己生命中的挑战。当代青年,因微小的失意而脆弱不堪,这样的内心显得多么可怜。

敬告青年:坚强的而非脆弱的。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要意识到,历史上无数的青年早就赶到了前面。他们早已将这些不如意像蛛丝一般从身上掸去,转而坚强地迎接更大的苦难。生命有更博大的境界。

坚强属于青年。勿在强说之愁中荒度青春岁月。青年的生命,要像从黑暗中破土而出的莲花,向水面上更光明博大的天空不断坚强的生长。

敬告青年:坚强的而非脆弱的。

2.行走的而非停滞的

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时至今日,又有多少人真的愿意背起行装,跋涉到远方呢?又有多少青年愿意付出这样的艰辛呢?

骆驼行走在沙漠中,它没有笼中小鸟的闲适,但它却拥有千丘万壑的风光;蒲公英行走在风中,它没有扎根于泥土中的花朵那沁人心脾的清香,但它却体会到在风中穿行的美丽……

美景总是在远方,停滞不前,只会抱憾终生。人生的收获,也是在行走的路途中,方能体现。余秋雨曾经这样写道:世间最动人心魄的美从来都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谷。没有行到水穷处,又怎能坐看云起时?打开电视,可能那些名山大川就一齐向你涌来,但你却永远无法体会到山重水复的艰辛过后,稍一转身的柳暗花明。趁青年时期,何不亲身去体会? 喜欢到处走走的青年是大有人在的,而所谓‚行走‛并不是捧着低劣的旅游指南,以突破上面一个个景点为荣光,如果仅仅如此,那么你的心也依旧是停滞的。可曾知道那些真正的智者,他们可能没有齐全的装备,却有一颗渴望行走的心灵,他们用双脚收藏一路艰辛困苦,他们用双手折叠一路山川河流。马可〃波罗曾来到中国,李时珍曾在行走中尝尽百草,70岁的北京老人从成都步行到西藏……我想,当他站在雅鲁藏布江边的时候,不会兴奋得语无伦次,更不会因激动而手舞足蹈,当一个凭借自己双脚行走的人终于看到壮阔美景时,他唯一能做的,也许是身体的停滞,他一定无法再吐露任何一字;而他的心一定无法停滞,定然随所见之景或奔腾,或与之融为一体……而此时,人本身也获得了净化,一路行走,终于浓缩为一点智慧与品格,深藏于心底。

我也不愿再停滞,我也想去远方,用远行的疲惫和四季更替的精髓洗去一身铅华;用一段长久无言的沉默救赎一直以来多言的罪过。我只想用行走,实现对生命最朴素的浇灌;我

网址:www.longwenedu.com

只想把爱与智慧,根植于我内心深处;我只想让心灵,不再停滞。

你看到远处的风景了么?是不是也想解放停滞了太久的双脚和心灵,背起行囊,踏上旅途?多想告诉每一位青年:做行走的而非停滞的人吧。若我们都愿意迈开脚步、敞开心扉,自然的神韵和智慧的灵光也将向我们一路奔来!

3.我是第二

陈独秀对青年人提出的六点寄语,使我深有感触。的确,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中国要想崛起,中国的青年身上应该具备这六点素质。然而,近百年过去了,面对当代社会的青少年,除了上述六点之外,我认为还应该敬告的一点是:为人的而非为己的。

当代社会的众多青年,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无论做什么事情,总是习惯性地以自我为中心,万事只为自己考虑,很少甚至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身为众多青年中的一员,我不禁陷入了沉思,究竟怎样才算是为别人思考呢?是说我们一定要做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事吗?

思考这个问题,我不由得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国的留学青年与德国的同学约好下午一起去乡下采风。外面秋高气爽,万里无云,中国青年准备好了一切,穿好外衣,正在穿旅游鞋时,电话铃突然响了。电话是那位德国青年打来的:‚对不起,下午的采风活动不得不取消了……‛话音饱含着歉意。中国青年十分不解,问道:‚为什么呀?出了什么事吗?你的车坏了,还是驾驶证被吊销了?‛‚不,都不是,是风的问题。‛中国青年更加不解了,连忙问道:‚难道你们那里刮起了龙卷风?‛‚不,是我听下午的天气预报,说下午会刮四级的风,虽然风力不大,但在我们乡下采风的路上必须经过一段砂石路,我们开车经过时扬起的砂石打在路旁行人的身上,会弄脏他们的衣服,所以今天下午的活动不得不临时取消了。‛对方的话平静而略带歉意。

这个故事特别是那位德国青年的话语深深地震撼了我,同时也使我懂得原来心中有他人,为他人着想,并不需要我们做什么感动中国的壮举。从每件小事做起,不再为自己的得失而斤斤计较,更多的关注别人,体谅别人,这才是我们青年最需要做的,不是吗?

有一位成绩优异的大学生,与其他人不同,他没有表现得高高在上,而是平易近人,对人真诚。人们在他的课桌上发现了这样一句话:‚我是第二。‛面对同学们的不解,他解释道:无论你多么优秀,请你谨记,在这个世界上,别人第一,你永远只是第二。

是啊,无论是什么时候,永远把别人放在第一位,不再仅仅考虑自己,为人的而非为己的,中国的青年会更加有所作为。

‚我是第二。‛愿与所有青年共勉!

参考答案 专题二 唐宋古文

Ⅱ学习诊断

5.师说

【语文基础知识】

1.B(A“砭”读biān; C“不”读fǒu; D“磋”读cuō) 2.①学者:泛指求学的人。今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②“所以”是特殊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的结合,相当于“用来……的”,今为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③古义:无论;今义:没有。

④古认:风尚;今义:道路、道德、说

⑤小学:在小的方面学习。今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3.D 4.B 5.A 6.A 7.D 8. C 9.A 10.B 11.D

网址:www.longwenedu.com

12.(1)退之韩昌黎古文运动 “文起八代之衰” 唐宋八大家李蟠从师耻学于师 (2)诗书礼乐易春秋礼乐射御书数一

(3)学不可以已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课文阅读理解】

13.A.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

B.助词“的”。C.提宾助词,不译。D.代词,这(一类)。 14.C 15.A 16.B 17.D 18.A

6.种树郭橐驼传

【语文基础知识】 1.A(B“莳”读shì;C“飧”读sūn;D“辍”读chuò)

2.B 3. D 4. B 5. B 6. C 7. B 8. C 9. D 10. A 【课文阅读理解】

11.D 12.D 13.A 14.D 15.C 16.B

7.游褒禅山记

【语文基础知识】 1.D 2.(1)B(2)D(3)A 3.C 4.B 5.D

6.D(“至”是动词活用做名词,其他是名词活用做动词) 7.B(A项中“以”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C项中“以”是表修辞关系的连词;D项中“以”是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8.D(D项中“观”当动词讲,意思是“观察”,其他三项中的“观”都是名词) 9.A(A项中“者”在句中起停顿作用,B C D项中“者”都译为“……的人”) 10.B(应这样停顿: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课文阅读理解】

11.C(A应为“感慨”。B应为“平坦”。D应为“谁”。)

12.A 13.①⑨(以:因为) 14.C(“至于”:到了) 15.D 16.C

8.赤壁之战

【语文基础知识】 1.A.(B.束shùC.番pó D.张zhàng) 2.B.(B.“雷”通“擂”,“卒”通“猝”A.“禽”通“擒”C.“炎”通“焰”) 3.D.(①北面:面向北④初一:刚开始) 4.C.(名词用做动词①;动词的使动用法②③⑥⑨⑩;形容词做名词④⑦;名词做状语⑤⑧) 5.C.(A.旨:意旨,意图;吊:慰问B.机:关键D.用:器用,物资) 6.A.(冒:鲁莽,轻率) 7.C.(克:能) 8.A.(第二句中的“莫”:不定代词,没有人) 9.D.(①表被动;⑤作为) 10.B.(②乃:乃至,竟) 11.B.(被动句①⑾;判断句②④⑤;宾语前置句③;省略句⑥(前后句都省略介词“于”);

状语后置句⑦⑧⑨;定语后置句⑩⑿) 【课文阅读理解】

(一)12.D(径:直接)

13.D(咸:都)

14.A.判断句B.省略句(省介词)C.被动句D.倒装句(不欺余) (二)15.B.(走:使……逃跑)

网址:www.longwenedu.com

16.D.(D项都是介词,在。A介词,用;介词,按照。B连词,于是;副词,才。

C助词,无意义;代词,道路) 17.D.(说“死者太半”是“诸葛亮的预言”,错) Ⅲ学习拓展与探究 【课外相关阅读】 (一)1.D.(当:被判决)

2.C.(C项都是代词,他的;A.结构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到;B.代词,与后面的动词组成“所”字结构/名词,处所,地方;D.介词,凭借/动词,以为) 3.A.(①假冒帝令造成误会;④⑤⑥是表现别人对他的看法或行为,不能直接表现邓艾) 4.A.(B.“就下了一道诏书要求都服从邓艾的管理”错;C.“钟会和邓艾都想造反”错;D.不只是议郎敦煌人段灼的上疏,还有后来给事中樊建的劝说) 5.(1)我难道不能得到像诸葛亮这样的人做我的臣子吗?

(2)陛下知道邓艾是冤枉的却不能替他申冤,即便得到诸葛亮这样的人,恐怕也

会像冯唐说的一样!

参考译文

当初,邓艾死的时候,人们都觉得他是冤枉的,但朝廷上没有一个人替他申辩。等到皇帝继位,议郎敦煌人段灼向皇帝上疏说:‚邓艾对国家忠心耿耿,却背负着叛逆的罪名,为国家平定了巴蜀却遭受夷灭三族的处罚。邓艾性情刚直、急躁,爱夸耀功劳,不能协调与同事的关系,因此没有人愿意为他雪诬。我自己认为邓艾本来是屯田部的一个管牲畜的小官,后来已经位极人臣,功成名就,一个七十岁的老头,还奢求什么呢!正因为刘禅刚投降,边疆人心没有完全依附,所以邓艾才假托朝廷的命令,目的是暂且稳定政局罢了。钟会有叛逆的野心,但害怕邓艾的威名,因为害怕邓艾发现自己的阴谋,就诬陷邓艾。邓艾接到诏书,马上遣散自己强大的部队,自己束手就擒,没有等待观望,实在是因为他明白自己见到先帝,绝对没有被判决死罪的道理。钟会被杀之后,邓艾的手下愚蠢地聚集在一起,自作主张一起去追上邓艾,打破囚车,砸断枷锁,(把他释放出来)。邓艾在囚笼里,狼狈不堪,进退无依,根本没有与自己的手下商量什么计谋的机会,却要独自承担敌人和自己双方的杀害,这难道不是太让人悲哀了吗!陛下您刚刚登基,应该宽宏大量,让邓艾能够归葬祖坟,然后归还他的田宅,因为平定巴蜀的功劳而加封他的后人,让邓艾得以盖棺定论,加封谥号,虽然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这样一来,天下那些重视名节的、想建功立业的人一定会赴汤蹈火,愿意为陛下尽忠!‛皇帝虽然认为他说得很好,但没有听从他的建议。恰逢皇帝问给事中樊建关于诸葛亮治理蜀国的事,说:‚我难道不能得到像诸葛亮这样的人做我的臣子吗?‛樊建回答说:‚陛下知道邓艾是冤枉的却不能替他伸冤,即便得到诸葛亮这样的人,恐怕也会像冯唐说的一样!‛皇帝笑着说:‚你说的话又勾起我的想法了。‛于是让邓艾的孙子邓朗担任郎中。

(二)6.D(识,标志,记号)

7.A(“咸”,都。B前“所以”表原因;后“所以”表手段。C前“若”连词,表假设,“假如”;后“若”动词,“像”。D前“更”,“再次”;后“更”,更加)

8.A(应为“除了我没人赡养她”)

9.D(A项②句不表“为人刚正”。B项②句不是虞诩的行为。C项①句是贪官污吏压榨百姓的行为)

10.B(“虞诩认为凉州处于汉军背后,是汉军的大后方”错,原文说“今羌胡所

网址:www.longwenedu.com

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凉州在后”应指在羌胡

军队之后。“羌胡东进”不准确,原文“东进”的主语是“豪雄”)

译文

虞诩字升卿,是陈国武平县人。虞诩十二岁时就能通晓《尚书》。他早年丧父,尽孝赡养祖母。县里推举他为‚顺孙‛,国相认为他不同一般,打算让他做府吏。虞诩谢绝说:‚祖母九十岁了,除了我没人赡养她。‛后来祖母去世,服丧完了,受太尉李修府上征召,官拜郎中。永初四年,羌胡叛乱,使并、凉二州遭到严重破坏。大将军邓骘打算放弃凉州,合力应付北部边防,于是召集公卿共同商议,参与讨论的人全都同意邓骘的说法。虞诩听说这件事,就劝说李修道:‚如今羌胡不敢进入占据三辅地区,成为(我们的)心腹之患的原因,是凉州在他们后面的原故。那里的土著居民手执锐利兵器冲锋、没有退缩回顾的心思的原因,是他们臣属于汉朝的原故。如果(朝廷)放弃他们居住的地盘,迁移那里的人民,他们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迁徙,一定会产生背叛的念头。如果(背叛起事的)豪雄聚集到一起,向东席卷而来,恐怕我们难以抵挡。‛李修认为他说得对,再次召集四府(商讨),大家都同意虞诩的见解。后来朝歌的贼人宁季等数千人进攻(府衙)杀害主管官吏,屯聚连年,州郡不能制止,于是任命虞诩为朝歌的长官。等到到任,他设臵命令分三个等级招募壮士,其中攻击劫掠过的为上等,伤人偷盗过的为次等,带丧服而不事家业的为下等。招集到百余人,虞诩为他们设宴,全部赦免他们的罪过,派他们混入贼人之中,诱使贼人劫掠,虞诩便设下伏兵等着,于是杀掉数百贼人。又暗中派会缝纫的穷人,受雇为贼人做衣服,用彩色的线缝在衣襟上作为标志,有(穿着这种衣服)出现在集市里的,捕吏就捉拿他们。贼人因此惊骇溃散,全都称道虞诩神明。永建元年,升任尚书仆射。这时候,郡县长官听任因罪受处罚的百姓交钱赎罪,(把这钱)称做‚义钱‛,假托是替穷人存储,(实际上是)郡守县令趁机用这种方式来聚敛资财。虞诩上奏章说:‚永建元年以来,贫困百姓写状子告发收取百万钱以上的郡县长官,吵吵嚷嚷不曾断绝,(那些官员)谪罚属吏和百姓的钱达到数千万。追查永平年间,州郡长官拿差役的钱给贫困的人放贷。司空弹劾查办,州及郡县长官全都因此获罪罢免。如今应该遵循先例,免除(郡县长官处理赎金的)权力和制度。‛于是皇帝以诏书形式下达虞诩的奏章,严词责备州郡长官。谪罚输赎的事从此停止。虞诩喜欢刺探检举别人的罪过,从不曲法宽容,刚正的性格,一直到老也没有改变。永和初年,升任尚书令。 (三)11.B(程,意思是“标准”“尺寸”)

12.D(乃,都是副词“才”的意思,表示后一事是前一事的结果。A两个“于”都

是介词。第一个“于”表处所,意为“在”;第二个“于”表比较,意为“比”。B第一个“因”介词,意为“趁着”;第二个“因”是介词,意为“凭借”。C两个“而”都是连词,第一个“而”表承接;第二个“而”表修饰) 13.D(该句的意思是他离去以后,常常被人们怀念。“见”表被动) 14.C(②为处置累犯盗贼。③为忠于职守。⑥为从政特点。三者都不是“直接表现”) 15.A(“用石板护岸成功抵御洪水”,非滑州任上事,而是延州任上的事) 译文

李若谷,字子渊,是徐州丰县人。年少时父亲过世,他到洛下游学。考中进士,补任长社县尉。州里修葺军营,规定百姓交纳木材,下达公文由县尉收缴。而属吏以不合尺寸为由,大多斥退,打算苛刻要求,使交纳木材的人吃苦头,趁机来获得贿赂;李若谷估量木材,区别长短、大小制定尺度,放在庭院中,让百姓自己(按尺度)交纳。(后来)改任大理寺丞,任宜兴县知县。官家收购湖洑茶。茶叶质量差的,旧时都是没收入官,李若谷让把这些质量差的茶叶还给百姓,准许转手买卖来补偿所缺数量。(后来)调任陕州知州。强盗啸聚青灰山久久不散,(李若谷)派遣衙门胥吏拿着榜文招抚晓谕盗贼,盗贼杀死同伙自己来归顺。调任潭州知州,洞庭湖贼人屡次拦截商人船只,杀人后总是把尸首投入水中。曾经捕获过(贼

网址:www.longwenedu.com

人),因为没有尸首作为验证,每每(只能)宽免贼人的死刑,发配到别的州做奴隶。不久又逃回来,重新以抢劫为业,李若谷抓来他们,在市上施行分裂尸体的酷刑。从此寇乱渐渐平息。(后来李若谷)做到太常少卿,任滑州知州。黄河侵蚀韩村堤,(李若谷)夜里驱马前往,督促士兵制作大埽,到早晨河堤完好无损。(李若谷后来)以右谏议大夫身份任延州知州。延州有东西两个城夹着黄河,秋、夏河水泛滥,河岸总是毁坏,用工花费无数。李若谷就制作石版修筑河岸,用巨大的木头压住,后来虽然河水暴涨,(河岸)不再毁坏。官家的粮仓依山而建贮存粮食少,李若谷就让制作露囤,这种囤可以贮存二万斛粮食,别的州郡大多采用他的办法。(后来)调任给事中,任寿州知州。豪门大族大多瓜分侵占芍陂的土地,芍陂一带都是良田,夏季雨水泛滥毁坏田地,他们就偷着决堤放水。李若谷挑出那些贪占田地的驱逐他们,每遇芍陂决口,就调动靠近芍陂的豪族,让他们堵塞决口的堤坝,盗决堤坝的现象才停止。(后来)兼任集贤院学士,做江宁知府。沿途乞讨的百姓,把他们分派到各寺庙,补助供给伙食。(后来)改任枢密直学士,做并州知州。贫困不能婚配的百姓,李若谷拿出自己的钱帮助他们嫁娶。入赘女婿、无赖丢下妻子出走的,给他们设立期限,(到期)不回来,准许妻子改嫁。(后来)入朝任尚书工部侍郎,官拜参知政事。由于耳病,屡次上表章请辞官位,(于是)免去(原职)改任资政殿大学士。(最后)以太子少傅职位退休,去世,享年八十岁。追赠为太子太傅,谥号康靖。李若谷本性端直庄重,在政府工作,发表论议常常近于宽容仁厚。管理百姓花费很多心智思虑,和乐平易,仁爱待人。他离去以后,常常被人们怀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