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供需结构--基于投入产出分析

2020-05-12 来源:步旅网
我国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供需结构--基于投入产出分析

房俊峰

【摘 要】在产业界定的基础上,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构建分析框架,基于2007年和2012年全国投入产出表提供的翔实数据,重点比较分析了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投入结构和需求结构,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名称】《管理现代化》 【年(卷),期】2016(036)004 【总页数】3页(P89-91)

【关键词】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供给结构;需求结构;投入产出分析 【作 者】房俊峰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燕山大学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204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作为新兴的现代服务业,是落实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战略性支撑产业。国内外学者对我国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发展极大关注,涉及理论分析、发展规划、实践操作等多个层面。

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和需求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两个方面,对应于产

业层面的投入与产出。本文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1],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构建分析框架,基于2007年和2012年全国投入产出表提供的翔实数据,重点分析了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投入结构和需求结构以及产业关联,以为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建议。

类。《国家科技服务业统计分类(2015)》是从统计角度落实《意见》要求,将科技服务业范围确定为七大类,内容上涵盖了重点发展的九类科技服务;如专业化技术服务包括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等内容,综合科技服务则包含科技咨询。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中,相关称谓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包括研究和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三大类。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相比,地质勘查业由独立的大类,划入专业技术服务业大类。《2012年全国投入产出表》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为基础编制而成,由于采用产品分类方法,在称谓上改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内容未变。

本文采用的行业称谓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区别于“科技服务业”,并将其作为科技服务业的主体内容,以做进一步的结构分析。

产业界定是产业分析的基础性工作,也一直是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整理了近年来国家层面的相关文件及标准,按两种称谓进行解析。

科技服务业。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以下简称《意见》),作为国家层面科技服务业总体战略部署,指出重点发展九类科技服务,侧重于产业链条的业态分

投入产出表一般包含三个象限,即第Ⅰ象限为中间产品(中间投入、中间使用)的流量矩阵,第Ⅱ象限为最终需求(最终使用)矩阵,第Ⅲ象限为初始投入(增加值)矩阵。水平方向,行表示产业需求侧,包括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需求;垂直方向,列表示产业供给侧,包括中间投入和初始投入。在投入产出表中,分析内容不仅包含了需求侧的“三

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供给侧的要素投入(劳动力、资本等),还包含产业间的中间投入和中间需求,兼具数据的全面性、系统性。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系数包括直接消耗系数、直接分配系数、中间投入率、中间需求率等。

本文数据来源于2007年、2012年42部门全国投入产出表。由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调整,对200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进行了整理,以便比较分析。由于投入产出表调研和编制过程的复杂性,数据发布相对滞后,2009年、2015年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07年、2012年全国投入产出表[34]。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2007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峰值年、2012年是服务业占比超越工业的转折年,皆具有重要的统计分析意义。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的产业投入,包括中间投入和初始投入两部分。2007年初始投入率略高于50%,高于中间投入率2.68个百分点;2012年中间投入率显著提高为63.20%,相应的初始投入率下降为36.80%,二者相差26.4个百分点。表明经过5年的发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中间投入型产业特征愈加明朗,预示着对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带动潜力逐渐转变为现实。

2012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中间投入,涵盖42个部门中的40个(不含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产品、废品废料两个部门)。按照直接消耗系数大小排序,前10位的产品部门占到总投入的48.63%,具体如表1所示。以上产业的发展规模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到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发展。其中,前5位的产品部门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化学产品,金属制品,金融。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初始投入构成,如表2所示。作为产业投入要素,劳动者报酬保持于50%以上,且2012年比2007年略有提升,表明了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高级人力资本产业要素属性。固定资产折旧绝对量增加,但占比相对下降3.53个百分点。生产税净额占比小幅降低,表明支持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利好,税负减少。相应的营业盈余占比提高4.16个百分点,行业利润提升。整体而

言,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初始投入结构相对稳定,产业发展前景的向好性和对人力资本的依赖性更加显著。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产出使用去向,包括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两部分。2007年、2012年中间需求率分别为71.82%、67.54%,表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中间产品型产业属性显著。2012年,最终需求比率提高4.28个百分点,最终需求端的产业贡献度提升。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的中间使用去向,即各部门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的中间需求,包括了投入产出表中的全部42个部门。按照国民经济各部门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的直接消耗系数分类,直接消耗系数≥10%、≥1%、≥0.1%、≥0.01%、<0.01%等五个区间的产品部门分别为1个、10个、22个、7个、2个。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对自身的直接消耗系数最高,为0.127 246。

综合考虑直接消耗系数和直接分配系数,表3列示了前10位的产品部门。第一列中,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服务业,其余部门均为第二产业部门,尤以高技术装备制造业为主。第二列部门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的市场需求份额占总产品的56.32%,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农林牧渔产品和服务等服务业,其余8部门为第二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对于以上产业升级和发展质量影响显著。

如表4所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最终需求中,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最终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出口。与2007年相比,2012年三者的占比总体稳定,而“一升两降”的小幅变化表明产业发展动力的微调。消费支出占比均在八成以上,2012年提升4.03个百分点;在政府购买公共消费支出占比提高的同时,民生科技服务的居民消费支出纳入统计视野并占到2.87%,但城乡居民科技服务消费差距很大。投资需求方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下降2.91个百分点;出口需求方面,出口额占比下降1.12个百分点,绝对值增长甚微。

基于以上分析,我国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具有以下特征:(1)投入结构方面,中间投入显著于初始投入;中间投入产品部门覆盖面广;初始投入以劳动者报酬为主。(2)产出结构方面,中间产品需求显著于最终需求;中间需求包含全部42个部门;最终需求提升,消费需求独大的总体格局稳定,呈现“一升两降”的小幅变化。(3)中间产品型产业特征突出,属于生产性服务业,兼具民生服务内容。

在初始投入端,持续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推进科技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释放创新创业活力;持续加强R&D投入,引导企业、社会资本、外资加大投资力度;完善支持性财税、金融、产业政策。在中间投入端,提升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化学产品,金属制品,金融等产业素质和产品质量。 要进一步提升最终需求端的产业发展贡献度。稳定政府购买的公共消费支出,激发民生科技服务的居民消费支出,尤其是提升农村居民科技服务消费。投资需求方面,引导产业升级,发挥引致需求,促进固定资本形成。优化科技服务贸易结构,引进、消化、吸收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同时,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输出具备优势的高铁、核电装备制造业等集成技术。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对自身的直接消耗系数最大,直接分配系数也居于次位;产业内链条长、环节多。要贯通研究试验发展和科技推广应用的联系,丰富专业技术服务和综合技术服务的内容,兼顾生产性服务和民生性服务的均衡,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要积极主动发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发挥后向关联效应。要综合考虑直接消耗和市场份额,完善行业试点布局,主要包括:建筑业,仪器仪表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交通运输设备、专用设备、电气机械和器材等高技术制造业,采矿业等基础性产业,以及服务业中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农林牧渔产品和服务、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

【相关文献】

[1]Leontief W.Quantitative Input and Out p ut Relations in t he Econo mic Syste m of t he United States[J].Revie w of Econo mics and Statistics,1936(3):105-125. [2]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4]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中国2012年投入产出表[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