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32卷第2期 总第188期 LOGISTICS ENGINEERlNG AND MANAGEMENT 物流工程与管理 教育研究 doi:l 0.3969/j.issn.1 674-4993.201 0.02.042 物流系统工程课程建设研究 口汪传雷,刘宏伟,梁 雯,叶春森,郝 丹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摘要】《物流系统工程》课程是物流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文中主要结合安徽大学《物流系统工程》课程建设的实践,从 专业定位、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手段、教材建设、教学研究等方面分析课程建设状况,总结经验,最后 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物流系统工程;课程建设;物流专业 【中图分类号】 G40—0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4993(2010)02—0113—03 Research of Lo stics System Engineering Course Construction 口WANG Chuan-lei,LIU Hong-wei,LIANG Wen,YE Chun-seng,HAO Dan (School of management,Anhui University,230039,China) 【ttJ ̄stract】Logistics System Engineering is a core of logistics discipline.Combined with practice of Logistics System Engineering course construction in Anhui University,this paper analyses discipline orientation,curriculum system,curriculum content,pedagogy,teaching methods,assessment methods,textbook reconstruction,lessons learned,etc.At last,it points some future direction. 【Key words】Logistics System Engineering;course consturction;logistics discipline 1 引言 2物流系统工程课程建设的积极探索 随着物流业调整和振兴的逐步深入,物流专业人才培养 问题愈发突出。物流系统工程课程是物流类专业的核心课程, 如何建设好这门课程,国内外相关人员进行诸多有益探索。我 校2003年开办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是安徽省第一批开办物流 管理本科专业的高等学校之一,最早的学科专业定位是以管 理为主,主要强调物流的管理职能。2004年,结合学科专业发 展和毕业生市场需求的进一步调研,深刻体会到物流管理专 业学生必须了解企业包括工业制造企业、商业流通企业等的 物流具体运作状况,物流各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 制约的关系,企业的物流活动是一个多级系统。实际上,系统 性是物流最基本的特性,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及其规划、优 化、管理、评价和决策各个子系统存在效益悖反现象,迫切要 求学生了解、理解和运用系统工程思想、理论、方法和工具去 2.1结合学校发展战略目标.明确专业和课程定位 根据安徽大学作为省属唯一综合性重点大学的“国际知 名、国内一流”的发展战略定位,生源已经从最初的一省发展到 现在的十余省市自治区,但仍以安徽省为主的现状,结合学科 特点和社会需求,逐步提出我校物流管理的专业定位是“管理 为主,以工为辅”,培养系统解决物流问题的复合型、创新型人 才。目前,我校正在大力推进国家“211”三期建设,同时我省实 施的“工业强省”、“中部崛起”、“东向发展”等战略对物流人才 提出迫切需求,而“管理为主,以工为辅”的专业定位是满足市 场需求的必然,专业定位的明确,有利于物流系统工程课程形 成贯穿物流七项职能理论、融合物流实践务实,突出定量分析, 培养学生系统思维、掌握科学理念、方法和工具,进而发现问 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建设实践,较好的满 足定位要求。 2.2 围绕专业定位.探索总一分一总的课程体系 创新性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鉴于此,我们审时 度势,将《物流系统工程》课程列为专业核心课,目的是提升学 生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物流人才需求的两极分化,要求我们必须以培养高端人才 为己任。我们牢固把握物流系统工程为核心课程,形成物流学 【收稿日期】2010—0l—l3 基金项目:安徽省精品课程(教高[200919号)、安徽大学精品课程“物流系统工程”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汪传雷(1970一),男,安徽大学管理学院物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士,发表论文70余篇,研究方向:物流教育。 114 物流工程与管理 第32卷 导论——物流具体职能课程——物流系统工程课程——物流 专题和物流软件应用课程体系,培养学生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 观、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整体的综合能力。实践证明,这种课程体 系有利于学生系统能力的提升,能从系统角度研究问题。 2.3积极教学理念的转变.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根据学科专业发展、社会人才需求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情 况,我们积极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结合申请到安徽省省级教 研重点项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安徽省省级教 学研究项目“企业信息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试方法研 究”、教育部物流类专业教指委教学研究项目“《物流信息管理》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物流信息管理》 课程建设”和“管理类专业启航工程研究”等,我们系统梳理教 学理念的发展动向,打造现代教学研究体系,特别倡导学生自 主学习、教学相长,活跃教学思想,改革教学创意、丰富教学内 容,为课程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2.4优化物流系统工程课程内容.注重新知识传授应用 自开设“物流系统工程”以来,特别是“物流系统工程”课程 2008年被立项为校级精品课程后,课程建设紧紧围绕理论扎 实、实战过硬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强调“三基并重,全面发 展”,及时把教研和科研成果或学科专业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 学,有的放矢处理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将基础性、研究 性和前沿性内容有机结合,协调安排课程内容的技术性、综合 性和探索性的关系,课程内容既强化物流系统工程基本内容如 讲透物流系统的流动要素,内容包括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系统 建模、物流市场调查和预测、物流系统解决方案、物流系统综合 评价、物流系统决策,又及时引进新内容如物流金融等学科最 新发展前沿和实践新问题反映到课程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 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设 计出能较好满足需求的各类实践活动,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 思维能力和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能力。 2.5深入探索物流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方法.积极采用新方法 根据物流系统工程课程的不同内容,合理安排教师采用不 同方法如课堂讲授、社会调查、方案讨论等开展教学活动,鼓励 学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和全国物流设计大赛等。第一,课 程讲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工具;第二,参观考察,使学生 了解企业物流系统的运作实际,增加感性认识,如参观中外运 合肥公司认知物流功能要素,体会物流系统要素之间的冲突和 协同;第三,社会调查,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框架发现问题 和分析问题,如调查中博会会展物流状况,分析会展物流需求, 把握物流系统项目管理流程和方法工具;第四,上机练习,使学 生能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测算和定量分析,为综合评价和决策奠 定基础,如根据《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有关合肥市的物流定 位,模拟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优化过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学方法的改革,着重大力推进探索性学 习和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根据2009年 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调查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提供的实际案例按照方案设计实践指导书,引导学生按照 一定的规范、标准、程序进行物流系统分析,剖析存在问题原 因,培养学生创新性能力。又如,2004级课程主要以理论讲授 为主,安排参观中国合肥工业展览会,研讨会展物流问题,同时 开设物流专题讲座、物流软件及其应用作为后续课程训练学生 运用能力;2005级课程在延续前次有效做法的同时,安排布置 学生调查相关站场如长途汽车站、交通换乘中心、火车站的平 面布置,并提出优缺点以及改进策略;2006级课程进一步结合 一个实际配送中心转型物流企业案例,分析宿州某物流企业由 地级市向县、乡、村配送快速消费品的物流规划问题。同时,加 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并经常更新内容,完善运行机制,有机统 一学生的过程管理和绩效管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有利 于学生通过感性认识,增加学生对物流系统的理性思维,拓展 学生开展创新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2.6重视能力培养.推进物流系统工程课程考核方法的多样化 根据物流系统工程课程不同内容不同方法,综合采用多样 化的考核方法。具体地,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调查报告、方 案设计、闭卷考试等,学生学习贯穿课程整个学期,较好地解决 学生“平时不参与、考前抱佛脚、考好忘光光”问题。考试采取闭 卷方式,重点突出运用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步骤、恰当工 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型多样,全面考察学生学习情况。最 终成绩结合课堂提问、作业、方案设计等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 加权平均进行,充分体现过程和结果相统一的原则。借助恰当 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2.7精选教材.同时加快自编教材建设 物流系统工程是将系统工程的一般原理运用到物流管理 活动中所形成的一门学科,它至少包括管理学、经济学、物流 学、信息科学等多方面的内容。物流活动涉及到个人、组织和社 会三个层次,物流系统的流通要素包括流体、载体、流向、流量、 流程、流速,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 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包括体制和制 度、法律和规章、行政和命令、标准化系统等。虽然目前国内外 出版了数量不少的有关物流系统工程方面的教材或专著,但全 面的、系统的适合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课程的教材还不多见。我 们使用的《物流系统工程》课程教材,都是结合当时需要经过广 泛比较而选定的,并列出参考书目供学生阅读。同时,开始编写 和使用《物流系统工程》课程讲义,增加物流市场分析、物流金 融和保险相关内容,尽量反映物流系统工程的发展趋势。 2.8积极教学和学术交流,实践教学、教研、科研的相互融合 物流业发展日新月异,要求教学和科研与时俱进。我们的 做法是积极参加教育部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物流 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安徽省物流协会等举办的中国 物流学术年会、物流教育教学会议、物流产学研会议,同时举办 中国合肥物流论坛,跟踪学术前沿和市场需求动向。同时,结合 第2期 汪传雷等:物流系统工程课程建设研究 1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软科学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项目等 物流领域的纵向项目,以及某汽车公司商用车接送业务、某汽 车销售商业绩考核体系、某配送中心转型改革业务等横向项 目,吸纳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这些活动,实现科研、教研、教学活 动的相互融合,撰写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取得明显成效。 通过课程全方位的建设,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性能力。例如,物流专业 学生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1次、“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二等奖2次,每年 均有学生撰写的论文发表于专业核心杂志,部分结合实际的设 计案被企业所采用,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 3物流系统工程课程建设的进一步思考 3.1加强课程队伍建设.优化课程团队结构 几年来,伴随着物流业的持续升温,《物流系统工程》课程 重要性日益凸显。特别是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的兴起和发 展,物流领域业务创新层出不穷,从国外引进国内、从沿海深入 中西部。面对物流领域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和物流系统工程内容 的不断丰富,加强师资队伍是永恒主题。我们将在《物流系统工 程》课程组的基础上,整合相关专业老师,吸收青年教师,共同 参与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工作,从夯实基础知识技能、注重系统 思维培养、避免内容重复、强化实践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出发, 及时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不断调整和革新教学内容、编写习题 册和案例集、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提供参考文献目录和参考 网站。同时,增强课程组教师责任感强,保持课程团队成员定期 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活动,吸纳富有企业经验的人员及时将物流 实践问题提出来、学术人员及时将物流新理念提议出来,促进 理论和实践对接,使学生能了解到物流的最新发展动态,学有 所用。 3.2结合物流发展热点和焦点.补充资料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必然趋势。我们将 在课程教学中为每一部分均指定参考资料、提供学生参考书 目、介绍有关物流系统工程领域的代表性人物和事例、指定专 业的核心杂志以及相关研究网站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针对某个 热点或焦点进行研讨,分析机会和矛盾。特别是将实际服务社 会的物流项目作为补充资料融合到课程教学内容,内容比较详 细、具体、全面、新颖,计划通过一段时间的建设积累,正式出版 补充资料,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3.3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深化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永无止境。我们在根据《物流系统 工程》课程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方法的基础上,着重就讲授、参 观考察、情境演示、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手 段进行完善,特别强调开展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活动,体 现以学生为主体,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 习能力的提升。同时,深化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借助多媒体教 学手段,将教学大纲和相关的教学资料(作业、习题、案例、情景 资料等)通过因特网发送给每位学生,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交 流,尝试在网上解答疑问,通过网络批改作业,与学生实时沟 通,有效减少时间延迟,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提高问题解决的 实时性。此外,根据课程内容和课后作业性质的不同,采取必做 和选做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探索理论推导、模拟仿真、 实践规划设计相统一,科学安排学生相互交流,提升学生的参 与度。 3.4以教研活动为抓手.打造课程建设的长效机制 课程建设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研活动和科研 活动的质量。因此,我们将更加积极地申报各级各类教学研究 和科学研究项目,以研究带教学,以教学促研究,构建课程建设 和改革的长效机制,广交流,重提升,实现多赢。 4小结 物流系统工程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课题组团 队全体成员同心协力、共同参与,同时积极寻求各级领导、专家 学者、企业家、经营管理人才、技术人士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与 时俱进,为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汪应洛.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第二版)[M】.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2. 【2】何明珂.物流系统论『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3】汝宜红.物流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4】齐二石.物流工程【M1.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I5】汪传雷.物流案例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