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征路此相逢的下一句 征路此相逢的下一句是什么

2022-12-15 来源:步旅网

征路此相逢的下一句:马首向何处。

征路此相逢的下一句:马首向何处。诗词名称:《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本名:权德舆。别称:权文公、权三兄、权少监。字号:字载之。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天水略阳。出生时间:759年。去世时间:818年。主要作品:《玉台体》《杂曲歌辞·乐府》《秋闺月》《古乐府》《杂言和常州李员外副使春日戏题十首》等。主要成就:掌制诰九年,位列宰辅。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征路此相逢”的详细介绍:

一、《岭上逢久别者又别》的全文 点此查看《岭上逢久别者又别》的详细内容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二、译文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十年之前我们曾经分别,在漫漫征途上再次相遇。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驱马作别又将去向何处?看那夕阳下的万壑千峰。

三、注解

征路:远行的路途;征途;行程。“鸣鸡戒征路,暮息落日分。”路,一作“旆”。马头的方向,即将駆马而去的方向。马头。“君至,主人出迎于外,门外见马首,不哭。

四、赏析

这首小诗,用朴素的语言写一次久别重逢后的离别。通篇淡淡着笔,不作雕饰,而平淡中蕴含深深的情味,朴素中自有天然的风韵。 前两句淡淡道出双方“十年”前的“一别”和此时的“相逢”。从诗题泛称对方为“久别者”看来,双方也许并非挚友。这种泛泛之交间的“别”与“逢”,按说“别”既留不下深刻印象,“逢”也掀不起感情波澜。然而,由于一别一逢之间,隔着十年的漫长岁月,自然会引发双方的人事沧桑之感和对彼此今昔情景的联想。所以这仿佛是平淡而客观的叙述就显得颇有情致了。 这首诗的重点,不是抒写久别重逢的感触,而是重逢后又一次匆匆别离的情味。他们在万山攒聚的岭上和夕阳斜照的黄昏偶然重逢,又匆匆作别,诗人撇开“相逢”时的一切细节,直接从“逢”跳到“别”,用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语言轻轻托出双方欲别未别、将发未发的瞬间情景──“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征路偶然重逢,又即将驱马作别。马首所向,是莽莽的群山万壑,西斜的夕照正将一抹余光投向峭立无语的山峰。这是一幅在深山夕照中悄然作别的素描。不施色彩,不加刻画,没有对作别双方表情、语言、动作、心理作任何具体描绘,却自有一种令人神远的意境。千峰无语立斜阳,境界静寂而略带荒凉,使这场离别带上了黯然神伤的意味。马首所向,千峰耸立,万山攒聚,正暗示着前路漫漫。在夕阳余照、暮色朦胧中,更给人一种四顾苍茫之感。这一切,加上久别重逢旋即又别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就使得这情景无形中带有某种象征意味。它使人联想到,在人生征途上,离和合,别与逢,总是那样偶然,又那样匆匆,一切都难以预期。诗人固然未必要借这场离别来表现人生道路的哲理,但在面对“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的情景时,心中怅然若有所思则是完全可以体味到的。第三句不用通常的叙述语,而是充满咏叹情调的轻轻一问,第四句则宕开写景,以景结情,正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无穷感慨,加强了世路茫茫的情味。可以说,三、四两句正是诗人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的交会,是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境界。 值得玩味的是,诗人还写过一首内容与此极为相似的七绝《余干赠别张十二侍御》:“芜城陌上春风别,干越亭边岁暮逢。驱车又怆南北路,返照寒江千万峰。”两相比较,七绝刻画渲染的成分显著增加了(如“芜城陌”、“春风别”、“岁暮逢”、“寒江”),浑成含蕴、自然真切的优点就很难体现。特别是后幅,五绝以咏叹发问,以不施刻画的景语黯然收束,浑然一体,含蕴无穷;七绝则将第三句用一般的叙述语来表达,且直接点出“怆”字,不免有嫌于率直发露。末句又施刻画,失去自然和谐的风调。两句之间若即若离,构不成浑融完整的意境。从这里,可以进一步体味到五绝平淡中蕴含深永情味、朴素中具有天然风韵的特点。

五、权德舆其他诗词

《题柳郎中茅山故居(一作柳谷汧故居)》《玉台体》《古乐府》《渭水》《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相同朝代的诗歌

《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岭上逢久别者又别的详细信息

Top